「我到底得沒得病」!無法停止的愛滋病恐懼,恐艾症患者的掙扎

2020-12-08 騰訊網

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陳曉宇發布了一條《恐懼愛滋病的人》的短視頻,當天他就收到了2000多條網友的私信。

「用了路上撿的用品,會不會感染愛滋?」

「電梯裡碰見兩個黑人,他們說話很大聲,有唾沫飛出,我的嘴巴微張,會不會感染愛滋病?」

「我把痘痘破了,有個人給了我一張紙巾,我用了,他會不會惡意傳染愛滋給我?」

「外賣盒上有血色液體,是不是外賣員……」

在這些問題的背後,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中國160萬~180萬名恐艾患者,人數遠多於感染HIV病毒的患者數95.8萬

一、恐懼愛滋病的人

6年了,他不知道樓下的世界變成了什麼樣子,他甚至不敢站在窗口往外面張望一下。這一切都源於之前在娛樂場所隨意有過一次性生活,自從那次之後,他沒有辦法擺脫恐懼愛滋病的陰影,他走不出來,於是便選擇了退縮。

他把自己關在家裡,這一關就是6年時間,他認為外面的空氣裡都充滿了愛滋病病毒,和別人說話也會導致感染。很多人可能會為他的行為感到可笑,但他還是一名海歸博士,不能說是沒有知識的底層群體

圖:陳曉宇 圖源醫學界 受訪者供圖

這個人是成都恐艾幹預中心陳曉宇醫生的一位病人。陳曉宇見過太多恐艾的人,恐艾症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

二、恐艾症是一種病

在醫學上,愛滋病恐懼症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

最直接的表現是,患者明確接觸過愛滋病患者,接觸的過程屬於正常交往,不會導致感染,但恐艾者自此便會疑神疑鬼,總是在擔心自己可能會患上或者已經患上了愛滋病。他們會選擇不停地去做檢測,拼命地尋找有關此類的信息。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失眠、焦慮、抑鬱等多方面呢的心理疾病

另一些患者之前可能有過隨意的性行為,繼而也會開始疑神疑鬼。

所以,恐艾症不僅僅會帶來生理上的不適,更嚴重的還是心理層面。

陳曉宇介紹,他的一個患者斷斷續續10年了,時好時壞,始終難以根除內心的病魔。在陳醫生看來,愛滋病只是一個導火索,背後的每個患者都有複雜的心理動因和各自的現實情況。

這些患者在恐懼愛滋病之前,本身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問題,比如強迫症、焦慮症等,當愛滋病因素闖入到他們生活中的時候,放大了他們內心的焦慮。

再者,很多恐艾症的隨意行為都是嫖娼、約P或者地下情,這些問題本身在社會層面就見不得光,它觸犯了多數人的道德禁忌,問題本身就會給本人帶來巨大的壓力,如果再加上愛滋病因素,他們的內心自然就難以承受了。

所以,恐艾症的病根,是患者本身面對著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壓力,這種壓力使得他們難以招架。

三、恐艾症的背後,更是被汙名化的愛滋病與落後的性教育

愛滋病相對於伴隨人類幾千年的其他疾病,它是最晚出現的,正因為它的「新」,使得社會很多人對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誤區。有的人認為這是不治之症,得了就會死;有的人認為愛滋病傳染嚴重,患者身邊的一切東西都會傳染。

過去因為信息知識的匱乏,使得人們接觸不到正確的信息,從而產生恐懼和害怕。如今網絡發達了,人們一個手機就能搜索到各種信息,但面對海量的信息,人們又會陷入到一種無助的狀態——因為這些信息良莠不齊,有些根本就是錯誤的

陳曉宇醫生表示,他的很多恐艾症患者中,有很多人都是自行在網絡檢索各種信息,然後看到這些信息也越來越害怕

信息匱乏,會導致事實判斷錯誤;信息海量,又導致了人們對愛滋病的過度妖魔化。正是因為存在錯誤的認知,那些恐艾症患者才會心理壓力巨大。事實上,只要對一些方面做簡單、正確的了解,就可以極大緩解這種心理恐懼。

第一,要相信醫學的檢測。很多恐艾症一遍又一遍去檢測,結果即便是陰性還是會懷疑。但事實上,只要在窗口期後做了抗體或者核酸檢測為陰性的,基本上都能排除是愛滋病。

第二,不要相信自己身上的一些症狀

醫學上有「安慰劑效應」,給患病者吃一些沒有任何療效的「藥物」,讓患者相信這是有效果的真藥,那麼患者的症狀可能會真的減緩甚至消失。

而那些恐艾症的人,恰恰是反效應。因為他們堅信自己患上了愛滋病,所以身體上也會出現一些愛滋病感染後的急性症狀。可事實上,只有感染了大量的病毒,患者本人才會在短時間內出現急性症狀,一般真正的愛滋病感染者,短時間內身體不會出現任何明顯症狀。所以,那些恐艾症患者的所謂急性症狀,都是假性反應。

第三,就是要及時的轉移注意力,恐艾症患者反覆糾結此事,導致不能自拔。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那些身體上的假性反應基本上都會消失,而且內心的焦慮感也會緩解。

所以綜合來說,恐艾症的患者就是過於糾結疾病本身,加上愛滋病信息的錯誤引導,使得自己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如果過度嚴重的話,就得求助心理醫生的幹預了。

陳醫生一直在打算建籌建一座療養院,專門收治恐艾症患者,對嚴重恐艾心理進行幹預。所有進院患者的第一件事,就是沒收手機,與網絡隔絕。但他不知道,這個願望什麼時候能變成現實。

參考資料:

[1]《活在愛滋病陰影中的人……恐艾症來了》 醫學界 2019.12.8

[2]《什麼是恐艾症,該如何脫恐》 南寧市邕寧區人民政府2019.11.11

[3]《如何擺脫「恐艾症」困擾》 北京地壇醫院2019.12.9

[4]《恐艾症:100萬人的隱秘戰爭》.社會創新家.2020.01.1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我到底得沒得病」:無法停止的愛滋病恐懼
    他不愛動彈,兩周沒下樓了,最喜歡的姿勢是在沙發上縮成一團,漫無目的地摁著遙控器,看電視上閃動的畫面發呆。每隔一會兒,他就拿出手機,熟練地輸入固定的詞組和網址,翻看「恐艾吧」等老友般的網站。這是他過去半年的常態。起初,家人還勸他多出門走動,他不為所動,只是一味地琢磨著心事,想要尋找一個終極答案:「我到底得沒得病?」他越是害怕,越是暗中認定自己患上了目前仍無法治癒的愛滋病。
  • 愛滋病百科!恐艾症患者,這些理由讓你不再恐艾
    恐艾症 恐艾症又叫愛滋病恐懼症,是一種強烈恐懼愛滋病的心理疾病;恐艾症患者常常會懷疑自己感染了愛滋病,或者是非常害怕自己感染愛滋病,從而產生的一些怪異的強迫症表現
  • 什麼是恐艾症?如何才能擺脫這種心理疾病?對此,醫生為你支招
    然而,比愛滋病更加令人擔心的,是因這種病引發的一種特定心理疾病,這就是恐艾症。什麼是恐艾症?根據調查顯示,我國目前存在95.8萬名愛滋病患者,而由此造成的恐艾症群體人數卻高達160萬-180萬人,遠超過愛滋病本身。什麼是恐艾症?就是對愛滋病過度緊張、恐懼的人群,這種恐懼心理已經超出了正常反應,已經成為一種心理疾病。
  • 愛滋病,不是那麼容易得的!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在大家都在關心愛滋病患者時,讓我們把目光轉向恐艾症這個群體,他們,同樣需要社會的關懷、鼓勵和幫助。  2.性格偏執和有過婚外性行為的人,最容易患上恐艾症  愛滋病恐懼症俗稱恐艾症,是一種對愛滋病的強烈恐懼,並伴隨焦慮、抑鬱、強迫等多種心理症狀的心理障礙。  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趙清霞說,有兩類人群容易患上恐艾症,一種是性格偏執的人,一種是有過婚外性行為的人。
  • 我懷疑自己得了愛滋病
    「恐懼」這種情緒,阿關很熟悉。在過去的數月中,他每時每刻都被浸泡在巨大的恐懼中,茶飯不思。  恐懼的對象很明確——他害怕自己被感染了愛滋病。  恐懼的緣由則並不明確——無論如何求證,他的每一張化驗單上都明明白白地寫著「陰性」。  阿關是一個典型的「恐艾症」患者,即「愛滋病恐懼症」患者。
  • 恐艾:愛滋病別靠近我!
    什麼是恐艾症? 恐艾症是由於對愛滋病的恐懼造成的。恐艾症也叫愛滋病恐懼症,是一種對愛滋病的強烈恐懼,並伴隨焦慮、抑鬱、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症狀和行為異常的心理障礙。 是人在現實生活中,或者是壓力過大,或者是心事太多的一個爆發點。
  • 談談如何更快速的脫恐 第三輪愛滋病恐懼症患者幹預項目繼續落戶...
    這是繼2017年第一輪愛滋病恐懼症特定人群幹預項目和2019年第二輪幹預項目取得重要成果和核心數據,圓滿完成相關任務目標後的再次徵途。第三輪愛滋病恐懼症項目的研究人群範圍和人數將進一步擴大,將結合過往有效經驗,採用更加專業科學的方式去做更多針對性的幹預研究,去驗證目前針對不同恐懼源,不同恐懼痛苦程度的恐艾症特定人群提供更多樣化更有效的脫恐路徑。
  • 患者聽到愛滋病三個字都會發抖 恐艾現象需關注
    杭州有恐艾症患者近兩百人聽到愛滋病三個字就會發抖他們急需社會的了解與關愛愛滋病恐懼症是一種混合性神經症,表現為焦慮、疑病、恐懼、強迫、抑鬱症狀中一種或幾種症狀的組合,嚴重者可出現自殺。目前這一人群已引起醫學界的關注。
  • 我懷疑自己得了愛滋病-虎嗅網
    阿關是一個典型的「恐艾症」患者,即「愛滋病恐懼症」患者。這是一個龐大且痛苦的群體。虛幻的恐懼意念像真實存在的病毒一樣折磨著他們,令他們惶惶不可終日。萬一我就是那1%呢?「說得直白一點,只是蹭了蹭,沒進去。」回到學校,不安的感覺再度襲來。他檢索了一些相關研究,發現HIV試紙的檢測準確率大約在97%到99%之間,一下子便慌了神。「萬一我就是那1%到3%呢?」他給學長發了微信,要求他跟自己去一趟醫院,再做一次檢測。但這一次,學長似乎失去了耐心,罵他是「神經病」。
  • 瀘州愛滋病患者自述經歷:我是這樣得上愛滋病的!
    2019年12月1日是第32個世界愛滋病日近日,記者走進瀘州愛滋病患者群體,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沒幾個人知道我這點爛事。但我又希望像我這樣的光棍,不要得這病。」老餘的臉微微泛紅,聲音有些顫抖,內心的掙扎蔓延到嘴角。老餘幾個兄弟姊妹,唯獨他一輩子沒有結婚。窮是一個方面,年輕時走南闖北,居無定所,沒有遇到可以和他共度一生的女人。老餘不迴避生理需求的話題。年齡大了,手頭緊,喝「板板茶」。四年前,老餘身體不適,到當地醫院皮膚科檢查,患了尖銳溼疣。
  • 恐艾症:100萬人的隱秘戰爭
    外賣上有紅色疑似血液,會不會感染愛滋病……圍繞愛滋病,有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他們不是愛滋病感染者,但因為強烈恐懼愛滋病而滋生焦慮、抑鬱、強迫、疑病、被迫害妄想等多種心理症狀和行為異常。有的已經做了幾百上千次檢測,有的十多年來閉門不出,嚴重的徘徊在自殺邊緣。這被稱為「恐艾症」。最近一位男士來諮詢。他心神不寧,因為開車等紅綠燈的時候,一個乞丐走過來敲車窗要錢。
  • 脫恐必須靠愛滋病檢測嗎?幾十元愛滋病試紙準確嗎?
    在這裡,愛滋病試紙快速檢測的注意事項尤其重要,一旦注意事項沒有認真閱讀和了解,那麼將會直接導致愛滋病試紙檢測結果出現偏差,這對於想通過愛滋病檢測試紙獲得安全信號的愛滋病恐懼症患者來說,將是一個極大的困難。無論是產生的假陰性或者假陽性,都有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
  • 2019愛滋病窗口期到底是多久 HIV防治培訓會專家說了答案
    當然如果本身就不是愛滋病感染高危行為,沒有風險也談不上愛滋病窗口期了,那麼恐艾症恐友怎麼去定義窗口期都行,或者說為了獲得檢測這個相對安全信號,在任意時間去檢測時間也就足夠了。只是恐艾幹預中心從十多年來的工作實踐上所收集到的反饋來看,大多數恐友還是在遵循一種標準儀式感選擇了自我最認可的窗口期進行檢測。各位恐艾症恐友是不是有這樣一個感覺,這個複查是不是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呢。
  • 一名護士的自白:我護理了1500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
    如果感染者離開了醫療系統,愛滋病防控就無從談起。所以不管他們因為什麼感染上愛滋病,我們要給他們一條能走得通的路。在這個過程中,努力做到共情而非同情。這些話說起來好像容易,真做起來其實很難,但如果做到了,就能獲得患者實實在在的信任。
  • 愛滋病面前,他們好像恐懼過頭了
    不同於人們對愛滋病的暫時恐懼,宋益這樣的恐艾群體長期籠罩在巨大心理陰影中,通常伴有焦慮、抑鬱、強迫等多種心理症狀和行為異常,屬於神經症譜系的「恐艾症」。馬桶上的血高危行為後,宋益開始習慣天天量體溫。一直很正常,他的焦慮感有所減輕。結果因為與人發生肢體衝突,又被人咬了一口。
  • 恐艾症狀不是愛滋徵兆 森田療法對愛滋病恐懼症快速脫恐的意義
    如下談談一些關於恐艾症患者的幹預心得。愛滋病恐懼症患者幾乎在前期,都把自己的希望交給了愛滋病檢測。其實,愛滋病脫恐有還幾個客觀因素存在,一個是刺激程度,二個是認知程度,三個是行為及逃避抉擇,俗稱的轉移注意力,最後第四個是絕對安全信號和相對安全信號的樹立和交互。
  • 對愛滋病的汙名化究竟何時結束
    今天是第31個世界愛滋病日。一周以來,「基因編輯嬰兒」免疫愛滋病的討論持續發酵。科學家為摘得科研桂冠而無視倫理的瘋狂舉動,讓本已困境重重的愛滋病防治又多了一重複雜含義。誠然,愛滋病令人類恐懼,它深植於我們對死亡和痛苦本能的抗拒之中。但是,面對即使是無法根除的恐懼,我們也並非無能為力。你認為,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克服對愛滋病的恐懼?如果這恐懼無法根除,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一、與愛滋病人同桌吃飯,恐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