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普及率的不斷提升,大大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手機網絡的興起,更是讓「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變成了現實。
對於喜歡健康養生的朋友,網絡的發展讓他們可以隨時隨地的查詢自己需要的知識,方便至極。
在網絡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也有很多不和諧的東西在跟著生長,它就是「謠言」。
恐艾症,就是在「謠言」的催化下產生的。
恐艾症
恐艾症又叫愛滋病恐懼症,是一種強烈恐懼愛滋病的心理疾病;恐艾症患者常常會懷疑自己感染了愛滋病,或者是非常害怕自己感染愛滋病,從而產生的一些怪異的強迫症表現。
恐艾症除了對愛滋病具有強烈恐懼之外,往往還會伴隨焦慮、抑鬱、強迫、疑心病等多種行為或心理異常。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恐艾症的大多數患者是因為對愛滋病知識了解過少或者產生了錯誤理解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和本身的性格及心理狀況有關。
對於恐艾症患者來說,正確了解愛滋病知識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還要提醒大家,如果沒有發生過高危行為,完全沒必要將自己和愛滋病進行主觀的想像和聯想。
這些理由讓你不再恐艾
現在恐艾症患者這麼多,大部分原因還是因為網絡的普及程度,以及「謠言」的散播。
沒有恐艾症的人,無法體會恐艾症患者的痛苦,擔心、害怕、彷徨、無助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簡直可以把人折磨瘋。
恐艾真的很痛苦,但是沒有誰想讓自己一直這麼痛苦下去吧?
下面我們就說一說讓你脫恐的理由:
1、要相信檢查結果
很多恐艾症患者是因為發生了「自以為」高危行為後產生的,隨後的4周檢查結果陰性,3個月復檢結果還是陰性,但就是心理不踏實。
有這種情況的朋友,你要相信檢查結果,畢竟人家是幹這個的,結果都顯示沒事,你還瞎操什麼心。
2、檢測結果是唯一標準
大多數恐艾症患者,腦子裡都會反覆回放自己的「高危過程」,然後結合網絡上的一些言論,來印證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愛滋病。
對於這些朋友,只能說你們多慮了,不要相信那些網絡上的東西,那些所謂的概率說都是騙人的,該計算的醫院都幫你計算好了,檢查結果才是唯一判斷你是否感染愛滋病的依據。
3、不要對號入座
網上流傳著很多愛滋病的症狀:淋巴結腫大、發燒、口腔潰瘍等,千萬不要把這些症狀去對號入座套到自己身上。
很多病毒性疾病前期的症狀都會出現發燒、淋巴結腫大之類的症狀,其實感染了愛滋病毒並不會馬上出現症狀,所以你也不用把這些東西往自己身上套,容易把自己嚇出其他問題。
現在網上不是流傳著這麼一個段子麼:每次一看新聞,都覺得自己渾身是病,感覺活不過今天晚上了。
所以對於網上的一些信息,大家看看就好,別當真。
4、別拿機率嚇自己
很多人會被網上所說的各種感染機率以及意外機率給嚇到,哪怕是做了檢查也會飽受不足1%的誤診率困擾。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機率就是一個統計學的概念,在科學範疇裡,沒有任何事情是百分之百的,這就和你每天出門會面臨的各種低概率危險一樣,誰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沒有意外發生,難道就因為這個所謂的「低概率」你就不出門了麼?
所以,不要拿概率來嚇自己。
5、找到自己恐艾的原因
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恐懼也是一個道理。
想要徹底擺脫恐艾症的困擾,就需要你找到恐艾的根本原因。
總結起來,目前恐艾症患者大體有三類,大家可以自己對照一下:
第一種,就是和不熟悉的人發生了性行為,事後翻閱相關愛滋病的知識,被嚇到了。
第二種,為了尋求刺激,發生過類似」高危「的行為,之後便陷入的恐慌。
第三種,屬於典型的心理障礙,就是既沒有和陌生人發生關係,也沒有過高危行為,就是各種害怕,害怕和陌生人握手、害怕在外邊用餐,總之就是非常害怕自己會被感染愛滋病。
對於前兩種情況的人群,只要去做個檢查就可以,愛滋病檢查和普通體檢沒什麼區別,不要有心理負擔不敢去。
第三種恐艾是最難治的,這個只能靠自己或者尋求心理醫生幫助,而且對於第三種人,恐艾往往只是心理疾病的一個發洩點,很多人會伴隨著其他症狀,比較難治。
恐艾症屬於心理疾病,患者通常會被道德所綁架,不敢面對現實。
很多人往往在還沒有檢查,或者檢查結果沒出來之前就胡思亂想,比如:被感染了怎麼辦?被其他人知道了怎麼辦?家人、朋友會不會被我傳染?
最終導致自己走進了死胡同。
最後告訴大家一點,愛滋病沒有那麼可怕,也不會輕易的被傳染上,自尊自愛,愛惜身體,愛滋病是不會找上門的。
稿件來源:網絡
編輯:楊佳
審核: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