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宇醫生做愛滋這麼二十多年了,幫助過不少愛滋病感染者,也幫助了不少愛滋病恐懼症患者,迄今為止,沒有一個愛滋病恐懼症患者自行變成感染者。當然,主被動復高的除外。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現象,感染者可能在最初得知感染那段時間,情緒較為低落和反覆,熬過那個時候也就逐步回歸正常生活了,反而是愛滋病恐懼症患者反反覆覆很多年,恐艾最長的一個愛滋病恐懼症患者,都恐艾二十多年了,現在都還熱衷於愛滋病檢測,檢測舒服了幾周幾個月,在網絡上看到自媒體推送的愛滋病信息,把自己嚇到了,就在網上買幾張愛滋病檢測測測,有時間生活中遇到一點小壓力,又覺得和愛滋病扯上關係了,就跑去醫院檢測。
每次提到這個人,檢測室的主任都是在搖頭感慨。以前檢測醫生們對心理學不感冒,但自從這個「病號」出現以後,大家都認為心理的重要性大於生理的重要性,也特別理解做心理的老師,甚至還會以同情的眼神看著陳醫生,按道理作為一個正常人,沒有人願意天天接受那麼多心理垃圾和負能量,陳醫生天天被負能量包圍,還能生龍活虎活著,還能參加大量的社會公益活動去傳遞正能量,在他們看來,真的不容易。其實,那是因為陳醫生也有自己的信仰和正能量來源,陳醫生每周都要接觸很多愛滋病感染者,有的時候還會同吃同喝同住,過去也曾經不小心被針扎過,也因為日常的交流被病人抓傷過,這個是陳醫生的生理暴露,陳醫生除了做愛滋病防治工作,也在做很多愛滋病恐懼症患者的幹預工作,同樣陳醫生每周都要接受個人成長體驗,也要接受心理案例督導,將自己的心理垃圾倒出去一些。
鳳凰衛視報導恐艾幹預中心和陳曉宇醫生
一個人,如果長期接受極為嚴重的負能量,遲遲得不到個人成長和心理督導,遲早會有那麼多稻草壓垮的。最近陳醫生接待了好幾個在網絡上做志願者的過往恐友諮詢,他們自述感覺到自己越來越力不從心,越來越煩躁易怒,甚至感覺到自己的症狀越來越多。通過評估看到,他們的心理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陳醫生建議他們儘快休息,至少在短時間內不要再接觸愛滋病信息和愛滋病恐懼症相關體系。心理的傷害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陳醫生可以通過和愛滋病感染者病人的接觸去暴露緩解自己的潛意識壓抑,可以通過每天跑十到二十公裡路降低內心的壓力和自身的力比多釋放,但是心理病變是一個極度緩慢的過程,只是很多人沒有去發覺,等到發覺那一步,已經是一個身體機能受到心理摧殘無法跟上新陳代謝的地步,到了一個比較嚴重的階段了。
陳醫生認為這群愛滋病恐懼症恐友的痛苦,要被一個專業的醫生理解不容易,其實一個專業的醫生,要被愛滋病恐懼症患者理解也不容易,這是一個彼此熟悉,相互理解的過程,以愛滋病窗口期為例,恐友總是覺得全國醫生們為什麼不統一口徑,直接明確一個愛滋病窗口期到多少時間百分百排除也就沒事了,但是醫生們不會這麼想,因為有一個前置條件,總會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可能對群體中的某一個個體有影響,也才會有愛滋病窗口期有三周,四周,五周,六周,甚至三個月等不同的說法。醫生們站在的是所有人類角度上考慮問題,不會給所有人都以百分百的結論,因為那是安慰。然而恐友們僅僅會站在自己是否是那個特立獨行的例外考慮問題,如果醫生沒有辦法確定,就會把自己考慮是特殊的,是例外的,以至於反覆恐艾無法真正走出恐艾症。
澎湃新聞採訪陳曉宇醫生
陳曉宇醫生在這裡想說的是,對於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大概都知道什麼情況可能會影響愛滋病窗口期,醫生在給諮詢者進行行為風險評估的時候,就會詳細詢問諮詢者具體的現實情況,以判斷他是否屬於那些有可能被影響窗口期的人群。這個一對一交流至少會花20多分鐘以上,才能讓醫生大概了解這名諮詢者,如果一個醫生已經對這名愛滋病恐懼症患者的就近情況都能掌握和了解,那麼他當然可以給這名諮詢者一個明確的肯定和支持判斷。如果一名醫生就單憑几句簡單交流,沒有做任何評估和了解對方就下一個非常肯定的結論,那不是診斷了,而是一種安慰了。
都沒有認真了解過求問的恐友,又只給了一個簡單的回覆,長期在網絡求助諮詢愛滋病恐懼症患者,大多也有強迫和矛盾,也不太可能去相信這個粗略的結論。而且恐友不太可能和醫生還沒有建立穩定信任關係,就隨意聽信醫生的話,只有醫生給他更多的時間溝通,更細緻深入地去了解他,知道他叫什麼做什麼,去關心他,並且針對他的問題進行完全分析以後,排除他可能是異常人群以後,給他一個明確的答案,那才是最偉大,最負責,最真誠的支持。
中央電視臺NEWS頻道採訪陳曉宇醫生
前來和陳曉宇醫生溝通的每一個預約諮詢者,無論是面詢或者電話諮詢,陳醫生都會花不少時間認真聽完他的描述,才會給他一個負責任的回答,也正是這樣,這麼多年來,沒有一個愛滋病恐懼症患者變成了愛滋病感染者。人心都是肉長的,你真心的對他們好,他們也會真心愛戴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這麼多年的愛滋病防治工作歷歷在目,這麼多年的愛滋病恐懼症幹預經驗也是在高壓中不斷積累,也正是這麼多年的努力,讓陳醫生多次受邀參加兩會,成為了公益達人,成為了樂山大佛的守護者,成為了樂山市旅遊形象代言人,也成為了一個擁有幾十萬愛滋病感染者和愛滋病恐懼症患者粉絲的大V醫生。願每一個恐艾人都能遠離網絡的虛擬和不信任,回歸現實生活,在彼此信任了解對方基礎上才能夠實現真正的脫恐。這麼多年,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脫恐的恐友,無非都是如此。誰真心對他們好,對他們負責,作為一個成年人,他們都非常心知肚明。
【來源:恐艾幹預中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