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3D超解析度「電影」揭示細胞如何完成胞吞作用

2020-12-05 生物谷

近日,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者通過將兩種不同類型的顯微技術結合起來開發出了「3D電影技術」來觀察細胞如何內吞營養物以及其它分子。相關研究刊登在了近日的國際雜誌Cell上。

細胞這種「吞咽作用」稱為細胞吞噬現象,是細胞完成的至關重要的任務。這個過程可以被許多病毒「劫持」,從而使得病毒達到侵染宿主細胞的目的。當細胞準備吞咽一些分子的時候,細胞膜表面會產生凹陷,逐漸地向內擴張,擠壓斷裂形成小包或者膜泡,從而將分子轉移入細胞內部。

為了研究細胞如何牽引細胞膜並且形成小囊泡的,研究者基於光學顯微鏡和高解析度顯微鏡技術開發了一種方法,這種新方法可以使研究者結合兩組數據來分析細胞是如何完成這個過程的。研究者發現第一個蛋白質達到細胞膜內部並不能夠使得細胞膜回折,直到細胞支架蛋白-肌動蛋白網絡形成以後才會開始彎折。

後期研究者將為這個過程中的蛋白質進行標記,通過打亂這些蛋白質研究者希望延伸一下當前的工作。(生物谷Bioon.com)

編譯自:3D movie at 'ultraresolution' shows how cell’s machinery bends membrane inwards

Plasma Membrane Reshaping during Endocytosis Is Revealed by Time-Resolved Electron Tomography

Wanda Kukulski, Martin Schorb, Marko Kaksonen, John A.G. Briggs

Endocytosis, like many dynamic cellular processes, requires precise temporal and spatial orchestration of complex protein machinery to mediate membrane budding. To understand how this machinery works, we directly correlat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f key protein pairs with electron tomography. We systematically located 211 endocytic intermediates, assigned each to a specific time window in endocytosis, and reconstructed their ultrastructure in 3D. The resulting virtual ultrastructural movie defines the protein-mediated membrane shape changes during endocytosis in budding yeast. It reveals that clathrin is recruited to flat membranes and does not initiate curvature. Instead, membrane invagination begins upon actin network assembly followed by amphiphysin binding to parallel membrane segments, which promotes elongation of the invagination into a tubule. Scission occurs on average 9 s after initial bending when invaginations are ∼100 nm deep, releasing nonspherical vesicles with 6,400 nm2 mean surface area. Direct correlation of protein dynamics with ultrastructure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4D resource.

相關焦點

  • 【前沿】PNAS:南京師範大學黃曉華課題組破解稀土元素(REEs)如何激活植物胞吞作用
    百餘年來,因缺乏REEs細胞行為直接可視化及學科交叉探究技術及策略,REEs生物(尤其動、植物)效應的細胞學機制揭示,被公認是化學、生物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共性難題。其中,植物存在細胞壁及細胞質膜外較強酸性環境,更難實現REEs細胞行為可視化與機制揭示。
  • Structure:TORC1通過胞吞作用實現對質膜成分調控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瑞士弗裡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關鍵信號通路:TORC1途徑中的組成元件——EGO複合物的作用新機制,通過指出這種蛋白組件參與TORC1胺基酸信號傳遞過程中的結構特點,從而揭示出了TORC1信號傳遞中Ego3的分子作用機制。相關成果公布在Structure雜誌上。
  • TORC1通過胞吞作用實現對質膜成分調控
    ,通過指出這種蛋白組件參與TORC1胺基酸信號傳遞過程中的結構特點,從而揭示出了TORC1信號傳遞中Ego3的分子作用機制。 這些結果表明了這種蛋白組件參與TORC1胺基酸信號傳遞過程中的結構特點,也揭示出了TORC1信號傳遞中Ego3的分子作用機制。
  • Cell:首次觀察細胞內的蛋白複合體結構和功能
    但是如果我們讓發動機解體,僅研究單個零件,那麼我們將不會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我們需要觀察組裝在汽車中的這種發動機運轉。在生物學上,我們仍然沒有工具觀察活細胞的內部工作機制,但是我們開發的這種技術是朝著正確方向走的一步,而且如今我們能夠三維地觀察這些蛋白複合體如何執行它們的功能。」觀察蛋白納米機器在工作這種新的策略採用了超解析度顯微技術和計算建模方法。
  • 均勻多焦點激發技術可用於高通量超解析度成像
    均勻多焦點激發技術可用於高通量超解析度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5 13:23:19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Suliana Manley、Dora Mahecic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均勻多焦點激發技術用於高通量超解析度成像
  • 【學術前沿】陳良怡/王靜敏團隊合作利用活細胞超解析度成像預測...
    2020年8月11日,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麥戈文腦研究所陳良怡課題組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王靜敏課題組合作在Science Bulletin雜誌在線發表題為 Live-cell superresolution pathology
  • Science:揭示蛋白酶體控制古生菌細胞分裂機制
    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古生菌有諸如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和周期蛋白之類的細胞周期調節因子的同源物,這些調節因子在所有真核生物中都能使得細胞周期事件有序進行。因此,古生菌細胞周期中的關鍵事件(包括細胞分裂)如何受到調控仍不清楚。20S蛋白酶體是一個例外,它在古生菌和真核生物之間是保守的,它通過降解周期蛋白來調節真核生物的細胞周期。
  • 莊小威團隊發表《Cell》揭示人類染色體3D結構成像
    XiaoweiZhuang lab 對於所有的生物來說,「創造」出的新細胞來取代那些衰老的細胞是維持生命的必要過程。因此,理解包圍這些DNA的染色質的3D構造、這些構造背後的分子機制,以及它們如何調節基因組的功能是非常關鍵的。 但是,放大到足以看到染色質結構是困難的,同時觀察結構和功能則更加困難。
  • Cell:揭示細胞讀取和複製DNA機制
    新研究揭示DNA組裝的意外變化為了讓DNA中的基因「開啟」和「關閉」,細胞中的酶必須與核小體相互作用,其中作為一種複合物,核小體含有允許細胞組裝DNA的蛋白。一種稱為Dot1L的酶在混合譜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一種兒童白血病---中發生突變。一種稱為泛素的小蛋白標籤被附著到核小體上以協助招募Dot1L。
  • Cell:重磅!揭示細胞識別端粒縮短機制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6.0062017年7月1日/生物谷BIOON/---端粒保護著我們的染色體,非常類似於位於鞋帶末端的阻止鞋帶鬆散開的塑料帽。
  • Cell Stem Cell | 蘇大張文勝組揭示小鼠胚胎幹細胞三胚層分化調控機制
    該研究結果揭示了小鼠胚胎幹細胞ESC分化期間特定BAF和PRC2亞基的不同機製作用。然而,在胚胎幹細胞和早期胚胎中僅研究了少量BAF複合物亞基的功能,以及BAF複合物如何機械控制細胞命運決定尚不清楚。BAF45d,也稱為Dpf2,是唯一普遍表達的BAF45亞基,並且到目前為止,已經涉及從髓樣細胞中剝奪白細胞介素後的程序性細胞死亡反應。然而,DPF2與多能性TFs在胚胎幹細胞中的生物化學相互作用表明該BAF亞基在多能細胞中的功能,迄今尚未對其進行檢查。
  • J Cell Bio:王曉晨等揭示細胞自噬基因在凋亡細胞降解過程中的新功能
    cell,」的文章,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細胞自噬基因在凋亡細胞降解過程中的新功能。高等動物中凋亡細胞清除缺陷可導致炎症、免疫紊亂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因此,研究凋亡細胞清除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細胞自噬與凋亡細胞清除是兩個均高度依賴於溶酶體降解功能的生物學過程。吞噬細胞中細胞自噬缺陷是否會影響凋亡細胞清除?
  • Cell·女朋友走丟了,大腦GPS這樣操作?科學家揭示記憶如何支撐大腦...
    女朋友發個定位給你,說走丟了,你該如何找到她?土豪叫個滴答專車不用腦子直達,正確的打開方式是啟動大腦內部GPS系統小毛驢找到目的地。首先大腦會搜索出與目的地B的海馬位置細胞,並啟動它,隨後另外一種能夠產生坐標體系的網格細胞開始工作,進行精確定位與路徑搜尋,並找到最短路逕到達目的地。
  • 揭示先鋒轉錄因子在細胞凋亡表觀遺傳中的關鍵作用 | Cell Research
  • 磷酸化調控的eIF3d翻譯開關介導了細胞對代謝壓力的適應
    磷酸化調控的eIF3d翻譯開關介導了細胞對代謝壓力的適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44:34 美國哈佛醫學院Amy S. Y.
  • Cell:揭示巨噬細胞吞噬死亡細胞產生分子記憶機制
    「我們的研究發現免疫細胞在能夠對損傷或感染作出反應之前,首先必需通過吞噬附近死亡的細胞而被『活化』。以這種方式,免疫細胞對這次吞噬形成分子記憶,從而影響它們的炎性行為。」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黑腹果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了一種特定的免疫細胞(巨噬細胞)如何被活化以便對損傷或感染作出反應。
  • Cell:挑戰教科書!揭示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機制
    儘管科學家們已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對健康的多巴胺細胞釋放這種神經遞質的機制知之甚少,這一差距限制了科學家們開發治療一系列多巴胺相關疾病的方法的能力。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鑑定出大腦中負責精確分泌多巴胺的分子機制。
  • 凋亡細胞精氨酸的巨噬細胞代謝促進持續的胞葬作用
    凋亡細胞精氨酸的巨噬細胞代謝促進持續的胞葬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9 23:32:51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Ira Tabas、Arif Yurdagul Jr.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凋亡細胞精氨酸的巨噬細胞代謝促進持續的胞葬作用和損傷修復
  • Cell:長期存在的細胞發育難題終破解!揭示神經嵴細胞在胚胎發育...
    那麼在巨噬細胞出現之前,死細胞是如何被清除的呢?這是發育生物學家長期以來提出的一個老問題。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發現的一個過程:神經系統的胚胎細胞---神經嵴細胞(neural crest cell)---在斑馬魚發育的較早階段執行死細胞清除任務。
  • Cell:揭示一種引導細胞垃圾進行自噬的新機制
    2019年4月6日訊/生物谷BIOON/---細胞通常很擅長識別不會正常發揮功能的組分。它們不斷地進行自我清理---從它們自己的東西中挑出不再有用的東西,比如受損的或多餘的細胞器,不能摺疊的蛋白。但是,當細胞無法識別垃圾時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