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浪地球》中除了空間站之外為什麼沒有出現大型宇宙飛船?

2020-12-04 諸葛村姑之娛樂文體

諸葛村姑:因為人類極端自私的個性,只有綁在一根繩上,才能夠齊心合力,因此決定不採用宇宙飛船!這個問題在《流浪地球》原著中做過闡述。氦閃就是太陽快完蛋了,內心不斷塌縮,能量爆發激增,體表發虛,患上了肥胖症,體積擴大到可以把地球吞到肚裡。

不採用宇宙飛船的原因有:

1、時間有限,資源不足,長航程宇宙飛船不是綠皮車,是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人類科學家是在不久之前才發現太陽可能發生致命的氦閃的,留給人類的時間只有百十年,原來的理論是預計20億年之後才會發生,當時地球上有75億人,短時間內建造數千艘可以容納百萬人且生態系統完備的宇宙飛船,可能性是零!就算採用冬眠模式,所耗費的資源也是難以完成的目標。原著中有個片段:一位老師拿出了一個生態球,才過了兩年,裡面的小蝦米、水藻已經死亡,生態鏈斷裂,已經腐爛。這就告訴我們,在密閉空間內,體諒龐大但是物質組成不那麼複雜的生態系統是不靠譜的。況且,宇宙飛船飛到比鄰星需要1000多年。

2、差別對待,社會崩潰,如果告訴你,只有10%的人類可以逃生,你看看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瞬間就是魑魅魍魎橫行,妖魔鬼怪肆虐,估計89%的人類會在自相殘殺中度過1-2年,剩餘的10%,根本就沒有可能再建造任何飛船了,人類文明瞬間毀滅。這一點,可以參看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救援記錄。

3、宇航風險,相對於脆弱的宇宙飛船,地球這樣體量的飛行物,就算碰到什麼隕石什麼的,也能夠承受,至少不會一鍋端,長期的宇宙航行,地表堅硬,可能部分地幔都凝結了,抗打擊能力超強。要是宇宙飛船,薄皮大餡,直接就撞穿了。

4、行星發動機最經濟,不知道注意了沒有,原著中對行星發動機採用重核聚變,它們噴射不是宏觀的物質,而是基本粒子,只有基本粒子才能夠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噴射出去,這樣子,能量利用率最高,缺點是功率太小,因此需要引力彈弓加速,為的就是節省能源。在太陽爆發前,人類經過40年的剎車,讓地球停止轉動,隨後是15次太陽引力加速,才獲得了離開太陽的速度。

為了安定團結,眾志成城,聯合國際禁止了大型宇宙飛船的出現,先導的只是一些航程不遠的太空戰艦,主要工作就是利用為數不多的反物質,掃清小行星帶的局部,讓地球可以勉強安然通過。

《流浪地球》電影中依然是採用備份的,領航者號空間站儲備有大量推進劑,幾十名太空人,30萬枚人類受精卵、幾百萬種植物種子,可是大家沒有發現動物的受精卵,要知道,這個世界上,很多植物的繁衍是需要動物的。這就是空間站計劃最後一刻被放棄的原因之一。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 空間站為什麼不建造旋轉結構來模擬重力?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隨著人類走進科技發展的道路之後,飛天的夢想也很快實現,人類走出了地球開始探索宇宙。為了探索宇宙,除了要有地面天文望遠鏡等觀測設備之外,還需要一些外太空的設施,比如衛星,空間站等。其中空間站是人類探索宇宙一個非常重要的設施。
  • 聯盟號宇宙飛船創紀錄,3小時零3分對接空間站,俄羅斯又成標杆
    聯盟號宇宙飛船是世界上最為成熟的航天發射工具,這是俄羅斯航天探索的招牌,從2011年以來美國的太空人進入國際空間站和返回地球就是通過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來實現,這款在蘇聯的宇宙飛船基礎上的型號也給俄羅斯帶來了豐厚的收益,自從美國的太空梭退役之後,其餘參與國際空間站的國家的太空人就需要通過俄羅斯才能夠實現進入國際空間站和返回地球的行動,為此需要向俄羅斯支付高昂的費用,其中還包括在俄羅斯接受培訓的費用等。
  • 流浪地球劉啟為什麼沒死?劉培強駕駛空間站撞擊木星犧牲救下劉啟
    在《流浪地球》結局中劉啟的保護罩被壓碎,而且出現面部迅速結霜凍住的畫面,但下一個畫面中劉啟卻成了初級駕駛員,很明顯劉啟沒有死。經歷了頭盔損壞後劉啟為什麼沒死成為網友關心的地方,除了主角光環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
  • 除了坐飛船和流浪地球,劉慈欣在這部小說中又揭示了另一種可能性
    如果突然有一天,人類將要面臨一個巨大的災難(例如小行星撞地球或者太陽氦閃),你會選擇坐宇宙飛船逃走,還是帶著地球去流浪呢?在以往,我們大多數人的腦海中可能只有一種想法,那就是坐著宇宙飛船逃走,然後移民到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小行星上去。但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被搬上熒幕後,我們大家現在又知道了另一種躲避災難的方式,這種方式就是在大陸板塊上安裝地球發動機,帶著地球去流浪。
  • 《流浪地球》中最大的「漏洞」,研究員:推動地球等於自取滅亡?
    除了電影特效之外,電影所描述的故事情節也是吸引觀眾的因素。據了解該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而他的代表作就是《三體》。這一次劉慈欣不但授權電影改編自他的小說,還當起了製片人,可見他對這部電影是有足夠的信心的。電影描述了未來的人類即將面臨著太陽膨脹成為紅巨星的危機,為了不讓地球被膨脹的太陽吞沒,全人類達成共識,開啟了「流浪地球」的計劃。
  • 《流浪地球》彩蛋全解析
    氦閃發生時地球表面的一切都將被瞬間蒸發,地面上的人會像泡泡一樣,「啪」地一聲在爆響中消失得無影無蹤。2.逃跑計劃面臨滅頂之災的人類自然不會選擇坐以待斃,原著中人們便提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逃跑方案:一是宇宙飛船方案,建造擁有微型生態圈的宇宙飛船,拋棄地球駛向宇宙;二是流浪地球方案,在地球表面上建造行星發動機,讓地球與一起人類一同奔向星海。
  • 《流浪地球》中,為什麼劉培強會說「再也回不去了」?
    在《流浪地球》中,劉培強在領航員國際空間站上執行了17年的太空任務,他即將返回地球。但他在後面又說,從「流浪地球」計劃啟動的第一天起,就再也回不去了。那麼,為什麼劉培強會這麼說呢? 雖然地球上建有1萬行星發動機,平均每座可以產生大約150億噸推力,但還不足以讓地球擺脫太陽引力的束縛。為此,需要藉助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以上地球獲得足夠的逃逸速度來衝出太陽系。 在劉培強即將退役時,地球將會進入木星軌道。按計劃,地球結果木星的加速之後,劉培強將會返回地球上。
  • 《流浪地球》彩蛋有哪些?《流浪地球》原著電影50個彩蛋介紹
    《流浪地球》排片率逐步上升,電影太火爆了,星爺的招牌也沒能扛住打擊。成龍大哥的電影更慘,沒幹過一群豬。吳京現在看來是個高人,眼光毒辣,從《戰狼2》到《流浪地球》,一個票房神話,一個科幻的開山之作,吳京都成功了。聽說《流浪地球》有好多彩蛋?  網友總結的這份流浪地球彩蛋,真的超級用心了,看完這50條知識點,原本就覺得厲害的電影,發現更厲害了!
  • 《流浪地球》:俄羅斯太空人在太空上到底有沒有酒駕空間站?
    我國第一部科幻片《流浪地球》可以說是火得不要不要的,今天小編趁著周天休息,也慕名前去觀看了這場電影,劇情驚險刺激而又感人深受。雖然都是災難片,《2012》是只將部分精英人士運送到「諾亞方舟」上,而《流浪地球》中雖然也為人類留了種子,但是救援隊和劉培強還是選擇犧牲自我,成全大我,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們和西方人不同的價值觀。在《流浪地球》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就是劉培強的搭檔,一位俄羅斯的太空人在空間站上,拿出一瓶透明的液體,問劉培強喝不喝,劉培強說:「這東西不是違禁品嗎?」
  • 人類逃亡為什麼要帶上地球?地球跑了,月球咋辦——《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完完全全是一群理科男的浪漫情懷,「太陽系不再是我的家,但我要帶著地球一起流浪」,完完全全中國式的思維,完完全全中國人的眼睛對星空的展望。導演郭帆曾帶著《流浪地球》尋求合作,對方看到這個創意都傻了,「為什麼地球出現危機時,你們中國人跑路還要帶著地球?」
  • 流浪地球-這次輪到中國人拯救世界
    《紐約時報》評價:中國電影新時代的開端——「中國電影試圖將我們的星球帶離太陽系,在它的故事情節中有一個前所未見的元素。它看起來甚至超越了好萊塢的標準。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競爭現在輕鬆地進入了電影領域。《流浪的地球》將把這場競爭帶到一個全新的領域:可以說是太陽系之外。一個字:哇!」
  • 這部10年前的末世科幻片,簡直就是驚悚版《流浪地球》
    在眾多電影中,若要選出一種對人類來說最具價值意義的電影類型,科幻電影上臺領獎必毫無爭議。回顧國產科幻《流浪地球》,一經上映就被國人親親抱抱舉高高,各種溢美之詞漫天飛舞,電影院的吃瓜群眾場場爆滿。中國科幻實在太饑渴了,太需要這樣的作品了,再不出現中國科幻就真的要渴死了。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那麼《流浪地球》的科幻內核又是什麼呢,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它的硬傷又是什麼。流浪地球不考慮各種飛行因素,就單純以現代人常識來講,它能「流浪」起來嗎?首先講下劉欣慈《流浪地球》的文化內核,劉欣慈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讓人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 帶著地球去流浪——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觀後感
    ,開始流浪開始遠離曾經慈祥的太陽逃往危機重重的宇宙遠方轉眼之間,地球就變成了冰雪之淵>微弱的星光就是人類的希望流浪地球,總會找到另一顆太陽溫暖的陽光,將恢復地球家園很快失去了權威和控制權流浪地球,開始漫無目的地亂竄
  • 好萊塢電影明星要上空間站,俄羅斯緊隨其後,太空人無奈要加班
    根據計劃,載人龍飛船「乘員1」項目會持續6個月,屆時4名太空人會乘坐11月15日發射的載人龍飛船返回地球。就在美國實現了載人龍飛船「乘員1」項目的時候,俄羅斯宣布在2021年將會實現MS-19聯盟號宇宙飛船的發射,與以往不同,這次除了1名俄羅斯太空人之外,還有2名特殊的乘客。
  • 《流浪地球》18個隱藏細節,其中一個預示會拍續集!
    但最終勝出的還是流浪地球方案——雖然宇宙飛船成本低,更靈活,但它的體積實在是太小了,最大的飛船只能達到「上海或紐約那麼大」,體量不足的生態圈是無法支撐到人類完成航行計劃的。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影片中地球會被木星的引力捕捉。
  • 流浪地球2定檔2023 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
    26日,《流浪地球2》宣布定檔2023大年初一,前作主要角色劉培強的扮演者吳京發來VCR,暗示自己會回歸續集!那麼,流浪地球2定檔2023!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流浪地球2定檔2023!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
  • 《流浪地球》裡的那些超級科技:誰能造出「領航者號」空間站?
    截至2月20日,《流浪地球》票房突破40億,坐穩了中國影史票房第2的位置。如今要維持空間站運作,光是常駐空間站的航天員,每人每年就需要658千克食品、209千克服裝(沒有洗衣機)和其他個人用品。運送1千克物品到空間站的費用為2.2萬美元,這就差不多460萬美元了。如果按照ISS設計的滿載6-7人,那每年花費就上升至3000多萬美元。
  • 2500年的流浪,「領航員」空間站需要多大的食品艙
    刷屏的背後,是2019年春節檔的票房黑馬《流浪地球》成為了第一部被國人普遍認可的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電影被稱道,不僅在於特效和情節,更在於其硬核的科幻特質。片中關於太陽的膨脹結局、太陽氦閃、地球停轉的危險、引力彈弓效應、洛希極限等,都是符合科學認知的,而片中展現的重元素核聚變技術、「領航員」空間站離心重力設計、單兵外骨骼機械技術等也是人類目前著力研究突破並正在實現中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