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齊放
百餘家企業形成完整產業鏈
早在200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工程啟動之際,合肥即為第一批確定參與者之一。2010年,江淮首批591輛純電動轎車在合肥示範運行,開啟了中國純電動汽車產業化先河,拉開了江淮汽車以電動化、智能化為核心的「新四化」的大幕,也讓合肥與新能源汽車結下不解之緣。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即為電池,而國內動力電池的龍頭企業國軒高科的加入,無疑給了合肥底氣。2016年4月,江淮汽車與蔚來汽車籤署了《製造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成立江淮蔚來製造基地。2020年4月,蔚來宣布與合肥方面籤署協議,蔚來中國總部正式落戶合肥,它也收穫了70億的戰略融資。
4月29日下午,蔚來中國總部項目籤約儀式在江淮蔚來先進位造基地舉行。
2020年5月,大眾投資10億歐元,獲得江淮汽車50%的股份,並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同時投資約11億歐元,獲得國軒高科26%的股份並成為其大股東。由此,大眾、江淮、國軒高科的產業聯盟在合肥正式形成。2020年10月9日,蔚來中國總部在安徽合肥正式啟用。
蔚來中國總部。
十年磨一劍。合肥相繼實施了蔚來中國總部項目、江淮蔚來10萬輛新能源汽車項目、江淮大眾新能源乘用車項目、國軒年產5萬噸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項目及年產3GWh鋰離子圓柱電池(一期)項目、國家智能網聯電動汽車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等50多個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的重大項目,總投資500億元。集聚產業鏈企業百餘家,形成了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配套的完整產業鏈。
千億產業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
回望剛剛過去的11月,合肥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 《意見》),允許新能源汽車非尖峰時段使用公交專用道,從2021年起,合肥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用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意見》顯示,到2025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車整車以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載作業系統等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新能源汽車與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實現融合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超過千億,整車產能達到100萬輛,質量品牌具有國際競爭力,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江淮蔚來新能源汽車生產線。
作為全國首批新能源汽車推廣和應用的雙試點城市,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2020年,合肥又提出力爭在未來成為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的先導區。在聲勢浩大的新汽車革命的滾滾浪潮中,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在該《意見》出臺之前,2020年7月份,合肥就已經啟動了十二產業鏈「鏈長制」,由市政府相關負責人擔任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鏈長。《意見》明確要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支持江淮汽車、蔚來汽車、江淮大眾、安凱客車等整車企業加強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建設,創新「車電分離」等商業模式,提升品牌國際競爭力,培育行業領軍企業。
2.0版來了,智能網聯汽車引領未來
今年11月份發布的《意見》中,還提到了一條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沒錯,這是合肥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延伸,這是一條必經之路。2020年9月3日,安徽首條自動駕駛5G示範線在塘西河公園內正式開通。這一條全長只有4.4公裡的示範線,卻集聚了5G網絡、道路感知設備、路邊交通設施升級、雲平臺控制中心、5G場景應用建設、展示廳建設等六大板塊的高科技運用,毫不誇張地說,它也承載著合肥智能網聯汽車的未來和希望。
9月3日,安徽首條自動駕駛5G示範線在塘西河公園內正式開通。可以這樣說,現在我們看到的智能網聯汽車,載體都來自於新能源汽車。眾所周知,汽車的四化變革,即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先有電動化,就是如今所說的新能源汽車,再是智能化與網聯化。也可以理解為,智能網聯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的2.0版本。而今,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走到了2.0階段。同時,包河區還與北京中關村合作,共同打造中關村協同創新智匯園,圍繞「車、路、雲、網、圖」五大關鍵要素,搭建智能網聯產業服務平臺,建設包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策源地。目前,星雲互聯、北科天繪、倉擎智能、域馳科技等一批智能網聯產業核心零部件及系統集成企業落地。
從千億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再到緊抓萬億級的車聯網產業,合肥將會帶動更多的行業轉型升級,為產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好更大的空間。時下,智能網聯汽車的變革,使得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從電動創新邁向智能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