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劉淑琴教授團隊關於ECMO研製的故事

2020-11-17 山東大學



ECMO,體外膜肺氧合,也被稱為人工心肺機,主要用於對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以維持患者生命。一場肆虐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這個平時並不為人熟知的機器,一下子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由於造價高和卡脖子技術問題,且並未實現國產化,ECMO在國內數量並不多,且都是從國外進口的。新冠肺炎疫情初期,ECMO一度成為十分緊缺的重要醫療資源。


ECMO的基本結構包括血管內插管、連接管路、離心泵(人工心臟)、氧合器膜肺(人工肺)、傳感監測與控制系統等,最核心的部位是離心泵和氧合器膜肺,分別起到人工心臟和人工肺的作用,也是最具有技術難度的部分,是當前國產化的難點。


今年10月21日,在山東省新材料產業化成果項目籤約儀式上,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劉淑琴教授團隊「應用於人工心肺的磁懸浮離心式人工心臟泵」項目籤約,成果轉化與合作總經費達到1.04億,邁出了ECMO國產化的第一步。


從開始研製到進入如今的成果轉化階段,劉淑琴教授團隊已經在這一領域持續攻關了十餘年……




1

源起

人工心臟,我們能做出來


2008年,得知劉淑琴教授團隊在磁懸浮技術方面的科研實力,北京阜外醫院慕名找來,想請團隊研製國產磁懸浮人工心臟泵。阜外醫院是有名的心血管病醫院,深知人工心臟對心衰等病人的重要性和需求量。


「真正的技術是買不來的,那我們就自己研製。」劉淑琴教授說。



一支十幾人的團隊很快建立起來,學科背景涉及電磁、電氣工程、機械工程、流體力學、計算機控制、材料、醫學等等。團隊將主要技術攻關方向聚焦在人工心臟和控制系統集成上,從軸流式磁懸浮人工心臟泵到離心式磁懸浮人工心臟泵均進行了研發和實驗。人工心臟的核心是磁懸浮技術和高效葉輪的設計,劉淑琴教授團隊在磁懸浮領域深耕多年,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隨著研究的推進,團隊成員越做越有信心。每推進一步,「我們一定能做出來,而且做出來的一定不比國外的差」的信心就更堅定一步。


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2018年,項目開始進入單機實驗階段,水力學實驗、代血液實驗……團隊始終秉持嚴謹、踏實的科研態度,在各種實驗中測試、完善設備的性能。「我們把該做的、能做的實驗都做了,做的實驗越多,越能更好地對設備進行完善」。


2019年4月份,團隊的人工心臟實驗宣布成功。


2

加速

全力以赴,儘快填補國內空白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劉淑琴教授團隊的ECMO整機實驗進入加速期。


2020年1月2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首次使用ECMO成功救治一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第二天,國家衛健委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正式將ECMO納入其中。但與之形成矛盾的是,ECMO在國內數量有限,並不能完全滿足疫情初期的救治需求。當時,眾志成城之下,中國企業抱著「國家需要什麼,我們生產什麼」的信念,紛紛通過轉產、擴產等方式,生產口罩、防護服等當時急需的防疫物資。然而,由於技術封鎖,急需的ECMO卻無法生產。


這讓劉淑琴教授團隊充滿了責任感和科研攻關的緊迫感。原來只是意識到,ECMO能救命,國內沒有核心技術,團隊需要做。然而,這次疫情期間ECMO的供需嚴重不平衡與海外採購的艱難,讓劉淑琴教授團隊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掌握核心技術,對國家、對人民的重要性。


「一定要使ECMO技術不再受制於人」。懷著這種急迫性,團隊成員放棄休假,快速投入到了ECMO的整機實驗中,通過血液實驗、動物實驗等,測試整個系統的可靠性。



為獲取新鮮的動物血液,團隊成員常常需要半夜到濟南郊外的屠宰場,與對方溝通,獲取經過合格工序處理的動物血液。郊外的寒意料峭、夜半的強壓困意、強大的工作壓力,團隊成員從未抱怨過一句。團隊兩位齊魯醫院的成員用「殫精竭慮」來形容當時的工作狀態和心情。做動物實驗時,一般不會被納入考慮範圍的問題,他們也費盡心思盡全力考慮周全,比如動物血液和人的血在脆性上的差別,等等。「就是一門心思想趕緊把ECMO做成功」。


在這樣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狀態下,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團隊已經完成了兩代整機的性能優化。



今年10月15日,團隊對ECMO樣機進行了動物實驗,他們選取了羊做實驗,羊上了手術臺後,心跳因窒息停止,快速接上團隊研製的ECMO樣機後,約五分鐘後,心電圖顯示心臟重新恢復跳動,之後體外循環實驗一共持續了48小時。


經過測試,劉淑琴教授團隊採用全磁懸浮技術心臟泵的ECMO樣機,各項性能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3

轉化

國產化量產,走好最後一公裡


實驗成功後,多家企業找到劉淑琴教授團隊,洽談合作轉化事宜。10月21日,劉淑琴教授團隊與宇雲(青島)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籤署協議,邁出了ECMO由實驗室進入市場的第一步。


宇雲(青島)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黎子策說,通過調研,公司認為這是國內第一臺形成整機的、可以向產業化方向轉化的ECMO。填補國內空白、技術國際領先,這兩項已經足夠震撼,它又是在急救領域當中需要的。另外,我們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需要這樣先進的醫療設備,性價比也比較高,這樣我們會在全球範圍內幫助更多的人。


目前,要實現ECMO國產化量產,還需要多場分批次的動物實驗以及後期的臨床實驗。按照企業的推進進程,計劃兩年內實現量產。屆時,我國將實現ECMO從進口到自主生產的突破。


劉淑琴教授說:「我們會盡最大努力配合企業做好後續技術工作,讓ECMO儘快實現國產化量產。」


這是劉淑琴教授團隊的心願,也是所有參與ECMO國產化量產人員、乃至全國人民的心願。




文 | 張丹丹

圖 | 張丹丹 資料

編輯 | 程詩琪

責任編輯 | 苗立群


相關焦點

  • 十年磨一劍 護航「嫦娥奔月」
    應用在「嫦娥五號」探測器上的鎂合金天線接收器外殼和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上的鎂質慣組支架的腐蝕防控核心技術,均由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以下簡稱金屬所)科研團隊研製而成,滿足航天裝備地面環境及空間環境的複雜綜合要求。
  • 齊魯製藥十年磨一劍 背後...
    十年磨一劍,這款藥物從研發到臨床再到最終獲批上市,背後有怎樣的故事?安可達僅實驗對照組藥物的採購投入就高達上億元,再加上臨床、前期研發、硬體投入,總投資達數億元,這家企業憑著怎樣的初心,堅持下來?十年磨一劍,「做藥真難,很煎熬」貝伐珠單抗由羅氏公司開發,2004年首次被美國FDA批准上市,目前已經成為歐美市場抗腫瘤治療的基礎用藥。
  • 八年磨一劍 北大研製出國內較快掃描隧道顯微鏡
    可以說顯微鏡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物之一,因為在它發明出來之前,人類關於周圍世界的觀念局限在用肉眼所觀察到的,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所看到的回東西。但自從發明出顯微鏡以後,顯微鏡把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在人類的視野裡,人們第一次看到了微觀世界,這對於科學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 山東農業大學「十年磨一劍」不到一個月三大國際頂級期刊多次發表成果
    山東農業大學不做「快餐」、「十年磨一劍」,不到一個月三大國際頂級期刊多次發表成果寂寞堅守迎來累累碩果□ 本報記者 王桂利 本報通訊員 翟榮惠 王靜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山東農業大學與國際頂級三大學術期刊(《細胞》《自然》《科學》)來了一次全方位的「親密接觸
  • 《吃貨宇宙》定檔6.16 十年磨一劍全球預售火爆
    據悉影片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美食星球,腦子裡有一枚硬幣的幸運餃子「一毛錢」和憨厚老實的包子「包墩墩」率領窩窩頭、油條、大餅、麵條、燒麥、月餅、披薩、法棍、牛角包等上百類中西麵食夥伴,與意圖抹去食物原味的外星邪惡勢力鬥智鬥勇,並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歡樂鬧趣的爆笑故事。
  • 十年磨一劍!我國成功研發萬噸級「國之重器」,擁有4大傑出優勢
    整個研發過程歷時十年,可謂十年磨一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之作。這一實驗設備擁有4大傑出優勢,使之成為一枝獨秀的存在。首先它能夠對所涉及建築結構性能做出直觀準確的判斷,配合工程結構試驗及檢測的步驟,逐步驗證材料本身的力學性能、複雜結構多種材料組合的基本計算方式、以及超高複雜結構的建造設計,憑藉世界領先級的噸位、空間、六自由度加載能力,對所需結構部件及整體進行足尺檢測,科學分析,精準判斷,並隨之開展工程結構研發、標準化制訂、產品研製等,被譽為建築設計領域的「預言家」。
  • 十年磨一劍,我國建立自主技術的數值氣象預報業務體系
    十年磨一劍什麼是數值天氣預報?龔建東向澎湃新聞介紹說,大氣是一種流體,它的基本運動遵循著流體力學基本理論。氣象學家們通過對大氣運動所遵從的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的基本定律進行理論推導,得到了一組關於大氣狀態變量的偏微分方程,包括運動方程、熱力學方程、連續方程、狀態方程和水汽方程,他們稱其為大氣運動的基本方程組。在已知大氣的當前狀態與大氣周邊的環境條件下求取方程組的近似數值解,就是數值天氣預報。
  • 十年磨一劍,基礎科研的不易,浙江大學連續發表多篇SCI頂刊論文
    真實與價值的體現基礎科研的價值體現就會SCI論文的影響力,浙江大學袁輝球教授用求是的真實精神和價值體現實現了重大科研突破,這也是袁輝球教授在加盟浙江大學後發表的第二篇《nature》主刊論文,十年磨一劍的基礎研究終現成果,重費米子體系具有豐富的物理內涵,是研究演生量子態和量子相變的理想材料體系,袁輝球教授團隊在未知的物理領域中抹黑前行
  • 十年磨一劍 一起作業吹響未來學校轉型衝鋒號
    著名學者朱永新教授在《未來學校 重新定義教育》一書中這樣描繪學習中心的老師和學生:未來的學習中心學生不受年齡限制,學生通過網際網路終端接受教育,老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者。可見,未來教師一定不是一味排斥新技術新理念的老師,他們會對新技術保持好奇的心態,並辯證謹慎的嘗試和實踐,做到擁抱並與之共存。
  • 嫦娥落月取土,武漢教授十年磨「鋤」
    早在10年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肖龍教授團隊、段隆臣教授團隊和李大佛教授團隊接受任務,為嫦娥系列任務研製模擬月壤、繪製採樣點地質地貌地圖,研究使用何種鑽探方法取樣、採用何種型號鑽頭。十年磨一劍,他們走過了少有人知的科學攻關之路。   肖龍教授向記者展示著陸點月球月海位置。
  • 十年磨一劍!合肥「汽」宇軒昂
    十年磨一劍。合肥相繼實施了蔚來中國總部項目、江淮蔚來10萬輛新能源汽車項目、江淮大眾新能源乘用車項目、國軒年產5萬噸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項目及年產3GWh鋰離子圓柱電池(一期)項目、國家智能網聯電動汽車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等50多個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的重大項目,總投資500億元。集聚產業鏈企業百餘家,形成了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配套的完整產業鏈。
  • 十年磨一劍 | 分享披薩(PIZZA), 分享價值(TOKEN)
    從「三次國際拳王金腰帶」到「兩次國際披薩大賽總冠軍」再到如今的「區塊鏈」,李文揚的故事在持續發聲。拳王披薩致力打造「隨叫隨到」的國民披薩第一品牌,通過品牌通證PIZZA擴大品牌共識,分享品牌價值,並應用於拳王披薩供應商、加盟商、客戶間的結算。以下為李文揚直播實錄,部分刪減,了解更多可觀看直播回顧。
  • 中科院團隊: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櫃承載比實現大幅提升
    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舉辦「率先行動故事匯」微視頻(第二季)優秀作品交流分享會,主辦方與分享講述代表合影。 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當天下午舉辦「率先行動故事匯」微視頻(第二季)優秀作品交流分享會。張璐代表承擔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科學實驗櫃研製工作的年輕團隊以《十年磨一劍 今朝試鋒芒》為題分享微視頻故事時透露了上述信息。三位巾幗科學家講述人張彌曼院士(中)、鍾瑾研究員(左)、仲乃琴正高級工程師在活動結束後合影。
  • 靈筮2021年天秤座運程:十年磨一劍
    直到2017年,外出遠遊的家族族長終於回歸,那些被塵封的往事也逐漸展現在面前,許多關於家族和家庭的棘手問題也亟待你去解決。所以如果過去三年你已經勇敢地面對並且認真地解決這些問題,那麼現在你應該已經為自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接下來就要進入歡慶生命的階段了。享受與放縱木星水瓶5宮&木天四分作為風象家族的一員,水瓶座與你可以友軍同盟。
  • 十年磨一劍:西北師大雷自強教授課題組成功研製出土基防蒸發材料
    經過近10年的不懈研究,西北師大雷自強教授課題組成功製備出一種可替代地膜的土基防蒸發材料。    雷自強教授課題組研製的土基防蒸發材料以黏土在2020年11月28日進行的「黏土基生態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滾動支持項目(IRT 15R56)結題驗收線上線下會議上,全國材料、化學、生態、地學及林學領域的12位專家(中科院院士5名),對西北師範大學研製的土基防蒸發材料給予了高度評價。專家一致認為,該材料對於乾旱地區集水節水、旱地水資源高效利用、替代地膜和減少白色汙染具有重要意義。
  • 《超限戰》作者「十年磨一劍」:《三居其一》新著預言天下大勢與...
    該書是王湘穗教授繼《超限戰》後推出的又一戰略力作。9月2日,王湘穗教授攜新書《三居其一:未來世界的中國定位》在京舉行新書發布會。前沿戰略理論家、國防大學教授喬良少將出席發布會。王湘穗教授在新書發布會現場。
  • 中國蓋板玻璃材料新秀,彩虹電子玻璃十年磨一劍
    任何核心技術突破不太可能一蹴而就,彩虹在電子玻璃材料領域持續耕耘,十年來不斷攻堅克難,在技術、工藝、市場上不斷突破,為中國在電子玻璃領域打開新的局面,續寫新的篇章。十年磨一劍,彩虹電子玻璃創新力不斷提升中國顯示產業曾經吃過沒有核心技術的虧。在CRT時代,中國缺乏技術積累,全靠引進,最後損失慘重。
  • 十年磨一劍!科學家首次在反氫原子中觀測到蘭姆移位
    不過,就在一篇於近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中,此前刷新過反氫原子光譜觀測精度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 ALPHA 項目團隊認為,他們已在近期的研究中於反氫原子內成功地觀測到了蘭姆移位。根據標準模型,宇宙中存在著和粒子相對的反粒子,反粒子的質量與正粒子相同,但特定物理性質與正粒子相反(比如帶有電子的反粒子帶正電),在與正粒子相遇時會發生泯滅,僅留下能量。
  • 高曉攀三年磨一劍 春晚「處女秀」等觀眾驗收
    春晚舞臺上的「處女秀」作品,讓高曉攀三年磨一劍,用「既有歡笑也有幸福淚水」這句話形容今年的作品一點不為過,並希望得到觀眾的認可。每年央視春晚都是一場浩大的工程,不僅籌備期數個月之久,僅是除夕之前的帶觀眾彩排就達六次之多,而能登上春晚舞臺的歌手、演員也都是這一年行業中的佼佼者。
  • 十一年磨一劍:中科大數學教授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猜想
    在微分幾何學領域,陳秀雄和王兵團隊的研究方向是「裡奇流(Ricci flow)」的收斂性。什麼是裡奇流?在微分幾何中,「裡奇流」是一種固有的幾何學流動,它的主要思想是讓流形隨時間變形,即是讓度規張量隨時間變化,觀察在流形的變形下,Ricci 曲率是如何變化的,以此來研究整體的拓撲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