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之中,楚雲飛的358團作為晉綏軍精銳部隊,用的是國軍最好的裝備,兵力也是最多的,達到了5000人之眾。在聽說8000人的皇協軍第四混成旅要來掃蕩時,楚雲飛的第一反應不是躲避或防禦,而是要吃掉這支部隊,可見戰鬥力。
一營長錢伯鈞和日本人派來的特使談條件時,曾透露一營有小兩千號人,相當於兩個獨立團,錢伯鈞雖然是營長,但實際上過的是團長的日子。這句話引申出來,楚雲飛雖然是個上校團長,但實際過的是少將旅長的生活。
抗戰時期,國軍各步兵旅之間的兵力是存在差異的,最少只有3000人,最多可到5000人左右。也就是說楚雲飛的358團已經超過了大部分旅級單位了,但如果真去問那些經歷過抗日戰爭的老兵,就會知道歷史上的加強團不可能有這麼多人。
加強團是一種只存在於抗戰時期的編制,按照當年國軍軍政部制定的標準,加強團的兵力會比普通步兵團多出15-50%。一個標準步兵團的兵力是1200人,那麼加強團的兵力應該在1380-1800人之間,遠遠沒有達到358團的標準。楚雲飛的358團早在1943年就達到了5000人,那個時候中國部隊雖然普遍都有擴編,但擴編比例遠沒有358團那麼變態,作者為了凸顯楚雲飛的軍事能力,將358團的戰鬥力上升到了一個極強的地步。
延伸閱讀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