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看世界;人類全球足跡分布圖,地球上人跡罕至的地區

2021-01-20 黑瞳娛樂新視野

一,大約15萬年前,東非已經有了智人,即現代人;大約7萬年前,智人從東非擴張到阿拉伯半島,並且很快消滅(或融合)了其他人種,統一了世界。

(智人足跡遍布世界兩個原因:第一是尋找食物;第二是人類天性中的好奇)

(1.8萬年前,居住在西伯利亞的一些族群,不知道為什麼,選擇了向東遷徙。於是他們踏過白令海峽,進入了美洲)

(地球上有一部分人喜歡遠行,但也不要低估人類喜歡群居的特性;當下地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聚居在黃色區域;若按此標準,地球上還可以容納更多的人口)

二,全球當下人類足跡分布地圖。

人類的足跡指數地圖,越靠近黑色的足跡越多,黑色證明足跡最大,綠色最小。

(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北美洲北部,西伯利亞,撒哈拉大沙漠,巴西熱帶雨林,青藏高原,澳大利亞內部及南極洲都是人跡罕至,海洋到目前為止人類也無法穩定在其上面生存,人類的生存空間還是大有餘地)

(中南半島,人類沒有踏足,真正原始的地方已經極少了)

(亞洲大陸,人類還很少踏足的地方有中東的沙漠,地球之極青藏高原及嚴寒的西伯利亞)

(螺旋槳下面是機艙,機艙下面是吊車,吊車下面是亙古以來無人涉足的西伯利亞荒原)

(北美大陸加拿大北部還有一大片土地因嚴寒人類極少踏足)

(南美大陸的亞馬遜熱帶雨林,人類最好以後也不要踏足,因為它是「地球之肺」全球氧氣總量的三分之一產於此地;而且有超過25%的現代藥物是由熱帶雨林植物所提煉,所以熱帶雨林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藥房"。)

(非洲有撒哈拉大沙漠,面積有906萬平方公裡,沙漠如果有了水,沙漠熱量足夠,沙漠是人類下一步要開發的生存空間)

(沙烏地阿拉伯的沙漠農場,只有有能源將水引入沙漠,沙漠變農田並不是幻想)

(澳大利亞的約70%的國土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佔整個大陸面積的20%。)

三,宇宙是人類最大的未曾踏足的地域。

迄今為止,太陽系除了人類之外,沒發現其他智慧文明;換句話說,太陽系就是無主之地,同樣銀河系也是無主之地;科學家預計人類只要能夠再存在100萬年,就能遍布銀河系。

(人類未來銀河系帝國士兵)

徵服了銀河系的人類,應該有多強大,實在是不可以想像.......

相關焦點

  • 地圖看世界;地球上適合人類生存地區分布圖
    人類是一種相對很脆弱的生物,生存下來需要適宜的溫度、水、氧氣及足夠的能量供應。一,地球看起來很大,但是真正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不多。迄今為止上圖中藍色地區都適合人類生存,藍色越淺,越適宜人類生存;其他沒有顏色地區,以人類目前的科技能力,人類還未能在這些地區愉快的生活。二,適宜人類文明發展的地區。
  • 不一樣的排名,18張世界地圖揭秘全球各國優勢
    ,世界各地區也是特別的存在、不一樣的煙火,今天,我們就從18張地圖看一看不一樣的世界各國!3、1853年,日本還叫做「大日本帝國」時期畫的地圖。6、地圖上的點點顯示超過10 萬人居住的地區,總共有4037個呢!
  • 地圖看世界;地理條件對世界各國及地區的影響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相對的正確;任何真理若時間、空間等條件發生了變化,適用範圍同樣會發生變化。(是否是因為地球的在宇宙中的特殊位置造就了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產生文明的星球)人同植物一樣都是地理環境的產物。
  • 最全面全球植物物種分布圖問世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和德國波恩大學的生物學家繪製了一份最新的反映全球植物物種多樣性的地圖,涵蓋數十萬個物種,是迄今最全面的地球植物物種分布圖。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導,這份地圖連同一份研究報告刊登在近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絡版上。
  • 人類在海洋上的建築「足跡」首次被量化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由於通過人造結構改變了環境的悠久歷史,人類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確實在地球上留下了印記。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們將目光轉向了這種永恆的發展對世界海洋環境意味著什麼,他們有史以來第一次計算了建築對海洋的足跡範圍。
  • 不僅僅巴西亞馬孫雨林有火災,非洲安哥拉熱帶草原地區也在燃燒
    「火」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人類正是掌握了對於火的使用,才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日子。火如果不受控制,就會形成「火災」,現在全球人們最為關注的一場火災就是遠在西半球的巴西亞馬孫(也有翻譯成亞馬遜)雨林的森林大火。
  • 世界上最有趣最冷門的地圖,看完分分鐘刷新你的認知!
    6.世界上有 5% 的人口在下圖的藍色區域,同時還有 5% 人口生活在紅色區域紅色區域的苦惱是,人口太密集了!這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區域,它包括孟加拉國和印度的三個地區。9.天涯海角在此如果下次有人問你「天涯海角」在哪兒,你就給他看這張圖。下圖中的紅點是世界上距離陸地最遠的點。天涯海角有多孤獨呢?在它方圓 900 萬平方英裡的地方全是海洋。
  • 為什麼地球上有些地方人煙稀少,會形成人跡罕至的「無人區」?
    地球的陸地可以分成六個大陸和若干的島嶼,目前世界上近76億的人口就生活在這些陸地上。不過,地球上不同區域的人口分布並不是均勻的,也就是人口密度差異十分巨大,有些地區人口密度很高,能夠高達1500人以上每平方千米,而有些區域比如城市,人口密度甚至可以高達數萬人每平方千米。但是,在陸地上又有一些地區人口密度很小,甚至都不足5人每平方千米。
  • 地圖看世界;首都位於沿海的國家、歐洲人在世界上的分布等
    (世界城市分布圖,世界主要城市都在沿海或近海地區)二,世界各地區歐洲人後裔比例。大航海時代是歐洲人開啟的,從15世紀開始,西班牙與葡萄牙就就開始在南、北美洲、亞洲以及各大洋的島嶼上獲得了大片殖民地。(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西班牙殖民帝國版圖最大時)(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版圖最大時)隨後,以荷蘭、英國及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在也在世界上進行殖民,因此歐洲人後裔在南北美洲及大洋洲及南非不管是人口還是在政治經濟活動中都佔據了主導地位。
  • 地圖看世界;盤點挪威的海外領地
    (世界各國海外領地分布圖。)從以上十國可以看出英、法、荷、西班牙、葡萄牙等都曾建立世界性的殖民大帝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都曾是英法等國的殖民地,丹麥和挪威都是北歐國家。在一個海洋佔地球表面積70.8%的世界,擁有海外領地具有戰略優勢是不言而喻。
  • 全球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多的地區,為什麼不是緯度最低的赤道地區?
    全球年太陽輻射能分布規律就是這對太陽來說微不足道的二十二億分之一的太陽輻射能,給地球帶來了重要的能量來源,提供了地球生物的生長,生態系統的運行,提供了人類社會的絕大多數能源,也推動了地球的大氣運動、水循環以及洋流運動。
  • 地球上還有人類沒有到過的地方嗎?
    偌大的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裡,29%是陸地,其餘的都是海洋,而在這29%的陸地上,居住著78億人,78億人分布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雖然遍及陸地上絕大部分的地區,但從人口密度上看,陸地上很多地方都是無人區或無人島,有些地方是人跡罕至,而有些地方則是杳無人煙。
  • 地球上還有人類沒有到過的地方嗎?
    偌大的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裡,29%是陸地,其餘的都是海洋,而在這29%的陸地上,居住著78億人,78億人分布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雖然遍及陸地上絕大部分的地區,但從人口密度上看,陸地上很多地方都是無人區或無人島,有些地方是人跡罕至,而有些地方則是杳無人煙。熱帶雨林、大森林、沙漠、荒原,像這些地方就是杳無人煙的地方。
  • 2014年全球網際網路分布地圖
    左上是全球分布地圖,美國和歐洲較為密集,右上是北美地區分布圖;左下是倫敦分布圖,泰晤士河南岸的人們非常密集地使用Flickr,許多遊客在河邊拍照後,將照片上傳到Flickr分享;右下是日本東京分布圖。左上和右上分別為紐約曼哈頓地區和舊金山地區的分布圖,可以看到,這裡紅色比較集中。左下和右下分別為倫敦和洛杉磯的分布圖,倫敦和紐約、舊金山的情況差不多,但洛杉磯使用Android的人較多。
  • 地圖看世界;太平洋有多大、太平洋上有個島一出生就有三個國籍.
    若你漂流在太平洋的中心點,你會等不到船也看不見人;真的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太平洋覆蓋著地球約46%的水面以及約32.5%的總面積,深度平均4570米左右。地球陸地面積149000000平方千米、全放進太平洋都填不滿。二,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在陸地上,而我在太平洋的尼莫點。
  • 觀察全球夜間燈光地圖,看看地球上哪些地區不適宜人類居住?
    世界上那些人口分布較少的地區,往往是受到了氣溫、降水、地形等條件的限制,而不適宜人類居住。不適宜人類居住地區通過夜間衛星燈光圖,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那些人口分布較少的地區。首先是氣候因素導致人口分布較少的地區,第一種情況是氣候過於寒冷,導致不適宜人類居住。
  • 全球空氣汙染地圖繪製
    這些地圖使用了來自哥白尼Sentinel- 5p衛星的數據,用14天的移動平均值顯示了二氧化氮的平均濃度。這些地圖不僅顯示了全球範圍內隨時間的變化,還為用戶提供了放大到感興趣區域的可能性,例如中國的任何城市或地區。
  • 機場勾勒世界地圖
    一般來說,地圖無非就是分地形圖和政區圖。然而,倘若你忽略以上,拿一種新的標準來繪製地圖,那將發生什麼事?詹姆斯·達文波特(James Davenport)的作品《以機場跑道勾勒世界地圖》(The World, Traced by Airport Runways)是一幅世界地圖。
  • 繪製全球浮遊植物分布圖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首次繪製了世界海洋浮遊植物的分布圖,並調查了影響這種分布的環境因素。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浮遊生物多樣性只是部分地與以前關於赤道和兩極之間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理論相一致。世界海洋中大約有10000到20000種不同的物種,浮遊植物的多樣性極其豐富。
  • 在人跡罕至的北極地區,是否真的有一個我們完全不知道的世界?
    在冷戰時期,蘇聯曾經投入巨資,在地球上打了一個12263米深的大洞,想看看地下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但是,一萬米的深度對於厚厚的地殼來說,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對於地下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我們還是無從得知。進入到21世紀後,美國用地球勘察衛星「地查7號」,在北極圈進行了實地拍攝,通過對傳回照片的分析,發現北極地區竟然有一個神秘的洞口,這個不同尋常的洞口是不是通往地球內部的入口呢?世界著名的北極探險家巴特少將,曾專門來到北極,親眼看了看這個神秘的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