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雪龍2」號破冰船完成第11次北極科考任務返回國內基地碼頭

2020-09-29 全球技術地圖

科技戰略

Gartner舉辦2020年安全和風險管理峰會,並發布「2020年九大安全和風險趨勢」

據Gartner 9月24日消息,Gartner舉辦2020年安全和風險管理峰會,並發布「2020年九大安全和風險趨勢」,揭示了安全生態系統中尚未得到廣泛認可、但預計將推動行業變革的戰略轉變方向。九大趨勢包括擴展式檢測和響應(XDR)解決方案將提高檢測準確性及效果,自動化安全流程可杜絕重複性任務,人工智慧用於數位化業務可創造新的安全責任,通過企業首席安全官(CSO)整合多個安全孤島,網絡安全重點從LAN設備模型轉向安全訪問服務邊緣技術(SASE),零信任網絡訪問技術(ZTNA)逐漸取代VPN等。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發布《塞爾維亞:成為中國的客戶國》報告

據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官網9月24日消息,CSIS發布《塞爾維亞:成為中國的客戶國》報告,稱塞爾維亞是中國在西巴爾幹地區開展經濟活動的樞紐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環節。報告指出,政治方面,中國通過提供援助、基礎設施項目貸款等經濟活動,鞏固了塞爾維亞對中國在領土完整、人權問題及外交政策上的支持,爭取全球受援國在聯合國大會上的投票;經濟方面,能源、交通運輸和信息通信技術(ICT)等戰略性行業的中國企業利用塞爾維亞擴大其區域業務,幫助其進入歐盟市場,並影響該地區乃至國際的技術和產品標準。技術方面,華為、騰訊等中國科技公司深入參與塞爾維亞5G網絡建設,開展數字基礎設施和信息通訊項目,將塞爾維亞作為滲透東南歐的戰略據點。報告建議,美國及跨大西洋地區國家應重點關注中國在塞爾維亞的影響力,建立專門針對西巴爾幹地區的投資工作組和密切跟蹤中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活動的美歐檢測小組。

歐盟發布增強歐盟資本市場聯盟(CMU)的行動計劃

據歐盟官網9月24日消息,歐盟委員會發布增強歐盟資本市場聯盟(CMU)的行動計劃,旨在構建綠色、數位化、具有包容性和韌性的大型一體化資本市場,以促進新冠疫情後歐盟經濟的復甦。行動計劃的三項目標為幫助歐洲中小企業融資、為個人長期儲蓄和投資提供安全場所以及將國家資本市場整合至歐盟單一市場。行動計劃提出了十六項具體措施,包括為投資者創建企業數據單一訪問點、加強對歐洲養老金充足率的監測、統一破產規則、發行適用於歐盟金融市場的統一手冊等。

信息

美國與英國宣布達成人工智慧合作關係

據Axios網9月25日消息,美國與英國已籤署一項新的協議,表示將在人工智慧研究與開發方面進行合作。該合作關係將包括技術研發以及促進AI的可解釋性和公平性。美國及其盟國已多次表達對中國人工智慧技術進步的擔心。此次宣布合作夥伴關係或表明美國和英國認為有望通過合作贏得與中國的競爭。

美法院裁決暫緩實施TikTok禁令

據CNBC網9月27日消息,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裁決,暫緩實施美國政府關於將網際網路平臺TikTok從美國移動應用商店下架的行政命令。美國司法部表示,允許美國人繼續下載TikTok應用程式的裁決將「幹擾總統的正式國家安全決定、改變正在進行的CFIUS談判態勢,並繼續允許敏感和有價值的用戶信息流向中國。」不過,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拒絕針對11月12日生效的另一個禁令做出判決。該禁令為TikTok「解決安全問題」並達成交易設立了最後期限,若未取得「圓滿結果」,該程序將徹底被禁用。

生物

美國科學家首次發現以病毒為食的微生物,或將重塑人類對整個海洋食物鏈的認知

據中國生物技術網9月27日消息,美國緬因州畢格羅海洋科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從緬因州灣和地中海表層海水中發現兩種身上帶有病毒DNA序列的原生生物choanozoans和picozoans。該原生生物樣本中含有100%的病毒DNA,而細菌DNA含量極少,因此原生生物獨立吞噬病毒,而非通過攝食被感染的細菌來獲取。吞噬病毒的原生生物可在整個海洋生態系統中引起連鎖反應,既能限制感染細菌細胞的病毒數量,又能將營養物質從病毒中轉移到食物鏈的更高層次。研究人員表示,該發現或將重塑人類對海洋中營養物質流動方式以及整個海洋生物鏈的理解。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微生物學前沿》期刊。

美國研究人員宣稱找到治療新冠肺炎的最佳方案,擁有近百分百的治癒率

據Science科學9月27日消息,美國佛羅裡達州奧卡拉市醫院的研究人員宣稱已經找到了具有超高成功率的治療新冠肺炎的最佳方案,ICAM療法。ICAM並非一種新開發的藥物名稱,而是將現有藥品同時用於患者的一種藥物組合的首字母縮寫。該療法使用了免疫支持(Immunosupport)藥物、抗炎症的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抗血栓的抗凝劑(Anticoagulants)和抗感染的大環內酯(Macrolides)。研究人員表示,ICAM療法雖不能直接殺死病毒但可為身體提供超級防禦。該療法使佛羅裡達州的患者生存率高達96.4%。

能源

加拿大在放射性同位素生產方面取得進展

據國防科技信息網9月27日消息,加拿大安大略電力公司、美國BWX技術公司、勞倫蒂斯能源公司等宣布,其在達靈頓核電站生產鉬-99取得重大進展。安大略電力公司於2018年6月宣布達林頓核電站將生產鉬-99,此後,BWX技術公司和勞倫蒂斯公司設計了專用工具,BWX技術公司還建造了生產鉬-99部件的製造廠。預計,達靈頓核電站將成為首個生產醫用放射性同位素鉬-99的大型核電站。

伊拉克計劃建造用於研究的核反應堆

據國防科技信息網9月27日消息,伊拉克放射源管理局透露,伊拉克總理卡迪米已下令成立一個委員會,負責建造用於研究目的的核反應堆。伊拉克放射源管理局負責人表示,在9月23日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進行討論後,卡迪米意識到原子能問題的重要性,伊拉剋期待恢復其在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確立的在核科學領域的地位。該負責人還強調,聯合國安理會最近通過了有關支持伊拉克和平使用核能的決議,這些研究將幫助伊拉克生產醫用同位素,此外還將為一些農業和工業提供支持。

美國研發出釷和「高豐度低濃鈾」混合的新型核燃料

據國防科技信息網9月27日消息,美國能源部愛達荷國家實驗室、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核工程與科學中心、清潔堆芯釷基核能公司三方合作研發了一種名為「為豐富生活的先進核能」的新型核燃料。這種新型核燃料是金屬釷和「高豐度低濃鈾」(鈾-235豐度在5%至20%範圍內)的混合物,將在美國生產,計劃出口至印度等新興核電市場,最快可以在2024年投入商業使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詹姆斯·康卡表示,這種新型核燃料燃耗很深,可在反應堆中停留的時間更長,燃料利用率更高,同時,金屬釷有較高的熔點和較低的工作溫度,抗堆芯熔毀能力強於金屬鈾。此外,新型核燃料產生廢物的量將減少80%以上,運行時產生鈽的量也將減少,這有利於防核擴散。

美國《核能領導法案》在眾議院獲得通過

據核訊天下9月25日消息,美國會議員伊萊恩·盧裡亞提出的《核能領導法案》(H.R. 3306)於9月24日在眾議院獲得通過,該法案是作為《清潔經濟工作和創新法案》(H.R. 4447)的一部分。《核能領導法案》是一項兩黨聯立的法案,目的是重新確認美國在核能領域的領導地位。法案將把美國能源部的工作重點放在示範先進反應堆概念上,為最初的先進反應堆提供燃料,以及培養核能人才。

蓬佩奧宣稱,中國利用核武器援助計劃引誘美國在中東的盟友

據核訊天下9月25日消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接受《華盛頓觀察家報》的採訪時稱,中國正在利用獲得核武器計劃相關技術的前景,引誘美國盟友進入北京的地緣政治軌道。報導指出,中國已向沙烏地阿拉伯提供援助,幫助其建造一個可以加工「黃餅」的重要核設施,美國軍控專家認為這樣沙特就可與中國合作發展自己的核材料計劃以及建立飛彈計劃。蓬佩奧表示,中國提供飛彈能力不僅是為了經濟利益,而是為了以犧牲美國為代價建立新的安全聯盟。對此,蓬佩奧稱,美國政府正在試圖促成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和平協議,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挫敗中國試圖將中東國家從美國剝離出去的企圖,美國政府要在這些中東國家繼續投資,並讓他們堅信美國是值得依靠的盟友,不必為了安全而轉向中國。

烏克蘭總統下令起草核能開發法案

據中國能源研究會核能專委會9月28日消息,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於9月22日發布一項關於「採取緊急措施穩定能源產業局勢和進一步開發核能」的法令(第406/2020號)。該法令要求政府採取全面措施,償還為維護國家利益而制定的特別義務框架內的有關電力生產和供應的債務,並要求政府盡全力防止包括烏克蘭核電運營商Energoatom在內的電力公司產生更多的債務。在確保烏克蘭核工業的可持續運行及進一步發展方面,該總統令還要求:赫梅利尼茨基(Khmelnitsky)核電廠3、4號機組在兩個月內向議會提交選址、設計和建設計劃;相關方在兩個月內就核安全相關法律向議會提出修正法案;在實施2035年能源戰略框架範圍內,以「安全、能效、競爭力」為基礎制定本國核能長期發展計劃。

海洋

我國「雪龍2」號破冰船完成第11次北極科考任務返回國內基地碼頭

據中國新聞網9月28日消息,中國國家海洋局極地研究所所屬科考船「雪龍2」號結束了為期75天的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27日順利返回上海外高橋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這是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據了解,在此次北極考察期間,「雪龍2」號首次在北冰洋使用20米以上的長柱狀重力活塞成功獲取18.65米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為深入研究北極海冰和冰蓋變化過程、機制等問題提供科學支撐。

航空

美國通用原子公司開展MQ-9A無人機掛載小型無人機飛行演示

據電科防務9月27日消息,美國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利用MQ-9A無人機掛載「雀鷹」小型無人機開展飛行演示。「雀鷹」無人機基於先進戰鬥管理系統的AttritableONE技術製造,是一種適於安裝在通用原子公司平臺上的空射與回收演示無人機。「雀鷹」無人機可提升MQ-9無人機傳感器能力,增加情報、監視與偵察(ISR)的覆蓋範圍。同時,「雀鷹」無人機將可進一步降低作戰成本,並為MQ-9無人機提供新的任務能力。

巴西F-39戰鬥機完成首飛

據航空簡報9月28日消息,巴西F-39戰鬥機成功完成首飛。該飛機從巴西納韋甘特斯機場起飛,降落在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位於加維奧·佩索託的試飛中心。據悉,量產型F-39將於2021年底前交付給位於巴西阿納波利斯(戈亞斯州)的巴西空軍第2聯隊。

新材料

荷蘭研究人員使用新材料設計電池,有望大幅提升電池充電速度

據cnBeta網9月28日消息,荷蘭特溫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新的電池設計方案,有望大幅提升電池充電速度。研究人員重點對包括鈮鎢氧化物(NbWO)在內的新材料進行測試。這些新材料被認為能夠取代當代鋰電池中用作負極的石墨,允許鋰離子以更快的速度通過。在該設計中,研究人員通過煅燒鈮鎢氧化物,或在烘箱中將其加熱到高溫,以產生尺寸為幾十或幾百納米的微小納米顆粒。這些納米顆粒的特點之一是能夠在其邊界處傳導鋰離子。研究人員表示,該電池初期有望用於可再生能源的電網等領域。

先進位造

美國政府正在資助3D列印技術在飛彈製造等方面的運用研究

據國防科技信息網9月28日消息,美國政府正在資助3D列印技術研究,期望從根本上開發新技術、材料類別和工藝,以使美國能夠保持領先地位。3D列印技術可適用於飛彈技術、核彈頭、軍用飛機、彈藥、輪船、維修等領域,提高生產效率,達到快速更新升級武器系統的目的。美國應用科學與技術研究組織(Astro America)正計劃利用3D列印技術來推動「高超聲速武器生產加速器實驗室(HPAF)」的工作,以製造高超聲速飛行器和高超聲速飛彈零件。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註明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帳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相關焦點

  • 「雪龍2」號完成中國第11次北極科考任務返回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
    圖:「雪龍2」號準備靠泊國內基地碼頭,攝:魏福海北京時間2020年9月27日12:08分,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所屬科考船「雪龍2」號結束了75天的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順利返回上海外高橋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
  • 第36次南極考察圓滿結束!雪龍號、雪龍2號返回上海基地
    雪龍號、雪龍2號返回上海基地 4月22日,剛結束3萬海裡航行的 「雪龍」號和初次出徵南極的「雪龍2」號並肩駛入中國極地考察基地碼頭。經歷五個多月的風雪交加與斬浪破冰,我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完成各項預定任務,乘坐兩船順利返航。
  • 「雪龍2」號:雙向破冰 智能航行
    中國船舶集團第七Ο八研究所供圖圖為2020年7月15日,「雪龍2」號停泊在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當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出發,執行科學考察任務。 新華社發(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供圖)地球的南北極是神秘而迷人的所在,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有著極大的科研價值。隨著極地科考事業不斷發展,現代科考破冰船已成為極地考察的重要裝備,除用於破冰外,有的還兼負運輸和海洋考察等任務。
  • 「雪龍2」號的2020丨3次極地考察 獲得2項殊榮
    下面,一起回望一下「雪龍2」號2020年的「高光時刻」。3次極地考察2020年4月23日,「雪龍2」號和「雪龍」號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標誌著我國第36次南極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此次南極考察歷時198天(2019年10月15日啟航),順利完成南極陸地科學考察與工程技術維護以及相關海域調查等62項任務,取得了豐碩成果。
  • 「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今啟航前往北極 邊檢站開闢「綠色通道」助...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陳超 記者 江躍中)今天上午9時許,「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在浦東外高橋港區的中國極地科考碼頭啟航,開始了中國第11次北極考察之行,外高橋邊檢站開闢「綠色通道」,快速為該輪和科考人員辦理了邊防檢查手續,助其順利出境。
  • 我國開展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
    新華社上海11月10日電(記者王立彬 張建松)11月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奔赴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據悉,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汙染物業務化監測任務。
  • 助力極地科考「雪龍2」號科考破冰船全新姿態出發試航
    「雪龍」號與「雪龍2」號在江南造船碼頭水域相會人民網上海6月12日電(葛俊俊) 6月12日,「雪龍」號與「雪龍2」號科學考察破冰船在江南造船碼頭水域相會。「雪龍」號科學考察破冰船回廠停靠10號碼頭,將進行為期50天的艉軸特檢工程及維修;而「雪龍2」號科學考察破冰船則完成45天維保工作,以全新姿態出發進行科考試航。
  • 這位南通人曾登上「雪龍2」號,執行南極考察任務
    上月底,中國國家海洋局極地研究所所屬科考船「雪龍2」號結束了75天的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返回上海外高橋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在迎接這支科考隊伍凱旋的人群中有一位如東人南極考察任務近日回到家鄉如東探親的他接受記者採訪講述了他與「雪龍2」號的不解之緣去年10月9日,我國首次以「雪龍」號、「雪龍2」號科考船「雙龍探極」模式組織實施笫36次南極考察任務,其中「雪龍2」號為首航南極。
  • 中國第11次北極科考隊搭乘「雪龍2」號返航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 阮煜琳)「雪龍2」號最新消息,正在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考任務的「雪龍2」號於北京時間9月11日5時開始返航。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今年7月15日從上海出發,開啟北極科考之旅。這也是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
  • 中國首艘國產極地科考船「雪龍2」,即將進入北極的科考船
    而隨著現在科學技術以及能力的發展都有了更好的一些突破出現,我們現在就有一艘即將進入北極的科考船,在更大也有一些很好的技術提升。雪龍二號的出現算是我國在這方面的首艘極地科考船,在它的科考方面是非常具有優勢的,由於北極的氣候寒冷,所以這裡就長年被冰雪覆蓋,要想進到這裡去科考的話就必須要將這些破冰,那雪龍二號到底有多牛呢?
  • 「雪龍」號非專業破冰船 破冰能力有限
    1月3日,在完成對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52名乘客的救援任務之後,中國「雪龍」號科考船也遭遇到了浮冰圍困。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5日將從澳大利亞出發赴南極幫助「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以及「雪龍」號脫險。事實上,「雪龍」號並非專業的破冰船,破冰能力也並不出眾。
  • 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在北極科考時發現了什麼?
    、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能夠在1.5米厚的冰環境中連續破冰航行。7月15日,「雪龍2」號從上海出發,前往執行我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這是「雪龍2」號順利完成南極首航後,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雪龍2」號此次北極科考究竟發現了什麼呢?讓我們先一睹為快!
  • 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出徵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7月15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船從上海出發,執行科學考察任務。這是「雪龍2」船繼順利完成南極首航後,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據了解,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北極綜合環境調查和北極業務化觀監測體系構建等內容,在楚科奇海臺、加拿大海盆和北冰洋中心區等北極公海海域,以走航觀測、斷面綜合調查及冰站考察等方式,重點開展北冰洋中心區綜合調查、北冰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調查、北冰洋海洋酸化監測與化學環境調查、新型汙染物監測和北冰洋海—冰—氣相互作用觀測等調查任務。
  • "雪龍2"號對極地科考有何重要意義?總設計師回應
    擔任「科學號」副總設計師,「向陽紅01」「向陽紅03」「東方紅3號」「雪龍2號」等多型國內頂尖科考船總設計師。2015年曾參加中國第31次南極考察。設計建造這樣一艘全新的極地科考破冰船,歷經整整十年。談及它的誕生,中船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科考船設計專家、「雪龍2」號總設計師吳剛說,「對於『雪龍2』號,三門考試(常規試航、科考試航、破冰試航)順利完成一門,後面還有兩門,希望最後的總分對得起逝去的老師張炳炎院士,對得起這麼多人加在一起的十年寒窗。」
  •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央廣網上海4月23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執行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的「雪龍」和「雪龍2」號船已經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4月23日,我國第36次南極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 「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啟航開始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
    中新網上海11月10日電 (陳靜陳超)「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10日從上海浦東外高橋港區的中國極地科考碼頭啟航,開始了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之行。據悉,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汙染物業務化監測任務;同時,還將開展南極中山站、長城站越冬人員輪換及物資補給工作。
  • 移動式植物工廠登上「雪龍」號 助力北極科考
    7月18日,500餘箱「蒼山大蒜」、莊塢牛蒡、長城紅辣椒等近7000斤蘭陵蔬菜,被精心打包送到了「雪龍」號科考船。7月20日,這批產自臨沂蘭陵的蔬菜開始隨雪龍號出徵北極,作為北環極航行提供蔬菜供應,為「雪龍」號科考隊員「服務」,助力我國極地科學考察事業。
  • 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凱旋
    (記者王立彬、張建松)23日,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和「雪龍2」號兩艘極地科學考察船,返回位於上海浦東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這標誌著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歷時198天,兩艘極地科學考察船行程共7萬餘海裡。
  • 中國「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排水量為13996噸,速度約為13節
    中國「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排水量為13996噸,速度約為13節好消息總是一個接一個地出現,今天我想告訴大家的就是「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已於15日從上海浦東外高橋港區的中國極地考察碼頭啟航,這是我們的第11次航行,很多人也提供了幫助。
  • 我國開展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
    7月15日,「雪龍2」號停泊在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當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出發,執行科學考察任務。這是「雪龍2」號順利完成南極首航後,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 新華社發(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