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需要完整的「生物鏈」

2020-11-23 中國日報網

稍有生物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生物鏈對於自然界來說是多麼重要。「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河泥」,這是自然法則,也是維繫小河生機的基礎。人們既不能完全站在同情蝦米的角度,把大魚小魚徹底清除掉;也不能急功近利只養大魚而不給小魚、蝦米一個棲身的空間。對於一個城市、對於我們人類,道理是相通的。

8月3日的新京報報導,針對北京人口持續快速增長,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通過專題調研,建議對吸納大量流動人口的小企業、小門店實行強制退出機制。在加大對高端人才引進的同時,減少對低端勞動力的需求。

在此我們只想提個醒,恰如前文所說,城市生活也需要生物鏈。清一色的高端人才聚在一起,誰都不低端,這日子也沒法過。別的不說,衣服誰來乾洗,家政誰來做,早點去哪兒買,快遞哪個送……君不見一到春節,各地來京務工人員紛紛回鄉過年的時候,不少高端人家就有點抓瞎。

現在講究和諧社會,尊重大自然最最和諧。低端人群需要的是引導,是來自全社會的對三百六十行的尊重,而非單純的齊刷刷一刀切的硬性推出。有網友說,「控制北京人口不能從進京人口數量來限制,要從北京產業政策的角度來看問題,從產業升級的戰略高度來處理。」此言甚是。治理人口流動就如同治水,趕上N年一遇的洪水要及時引導分配水流,平時要記得修堤護壩合理規劃洩洪區。

任何城市的人口都有上限,超過這個上限就會出現很多問題。高端、低端人口都是人,都要生活要賺錢要消費。不能因為某人是在小企業、小門店工作,就認為他一定比某些高端人才素質低、不重要。每年「五一」勞動節,我們都大張旗鼓地對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進行表彰,其實更實在、更到位的表彰不是那幾枚只屬於少數人的獎章,而是對每一個普通勞動者所付出勞動的尊重。我們每天的生活離不開旁人的勞動,同時我們自己也在為旁人付出,這種彼此的尊重不正是和諧的基礎嗎?何況,所有城市的健康生態都需要完整的「生物鏈」。

(責任編輯:胡可璐)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地球內部或許存在更完整的生物鏈!
    科學家:地球內部或許存在更完整的生物鏈!雖然海洋處在地球上,但是我們對於海洋的了解是少之又少,這70%的海洋面積我們對於它的了解也不過5%,在這海底到底埋藏著怎樣的生物?又有多少物種?會不會有史前生物存在?我們都無從得知。畢竟根據現在的科技發現水平來看,想要在地心生活,探測地心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
  • 生物鏈斷裂之後
    專家還指出,大自然的生態,猶如一條條生物鏈,節節相連,環環相扣,只要其中一個鏈條斷裂,將會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造成不可預料的嚴重後果。小小蜜蜂,只是生物鏈中的一環。造成蜜蜂突然死亡的原因,除了氣候及其他因素外,據說罪魁禍首是手機的電磁波,幹擾了蜜蜂的定位系統,造成這些小精靈返巢路線的迷失。  許多人為掐斷生物鏈的惡行,比比皆是。
  • 把四大害蟲之一蚊子稱為生物鏈一環是偽命題
    更有甚者,城市因為公共衛生做的比較好,蚊子的泛濫相對要好一些,在農村野外,那才是蚊子的天堂,密密麻麻的蚊群無處不在,嚴重影響人們的野外活動。到底人們對蚊子的治理有沒有好的方法?方法肯定有!現在蚊子能夠野外猖獗繁衍,跟一種蚊子也是生物鏈一環息息相關。
  • 生物鏈——人類生存的基礎。
    在小學階段,我們就學過生物鏈,知道了生物是相互依存的。所以人們才保護動物,保護珍稀瀕危動物。有時候一個地區的生物鏈被破壞,就會造成這個地區的物種災難。這次的鱷雀鱔事件就是一個教訓。對與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我們要保護,這種事為了保護人類生存加油。當然,我們的生物鏈也不允許外來物種入侵。在這一點上國家早就有認識,有法律保護,但是有一些人出於好奇,出於一些其他目的。
  • 武隆:寓教於農 塗鴉村 「魚塘生物鏈」課程開建
    近日,農戶趁著充沛的雨量,犁田提埂,為「魚塘生物鏈」戶外課堂作準備。    「課本上有魚塘生物鏈的介紹,但更希望孩子能親自觀察、觸摸這樣的知識。」一位聽說要建「魚塘生物鏈」課堂的老師如是說。    據基地負責人龔傑介紹,塗鴉村結合青少年戶外知識學習需求,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良好的灌溉水源,積極引導農戶將傳統稻田深挖提埂處理,發展稻田養魚。
  • 電視劇生物鏈
    編劇恨投資方,投資方怕電視臺,電視臺服從廣電總局,廣電總局被觀眾臧否,這一環一環,組成了電視劇生產的生物鏈。編劇恨投資方,投資方怕電視臺,電視臺服從廣電總局,廣電總局被觀眾臧否,這一環一環,組成了電視劇生產的生物鏈。編劇:很傻很天真2008制播年會上,寫過《家有九鳳》、《大工匠》、《錯愛》,直到《闖關東》才被媒體關注的編劇高滿堂開篇即說:「見到老朋友新朋友特別平靜,沒有以前的浮躁。
  • 誰是生物鏈中那個「程咬金」
    陳默說,從生物鏈講,鯨魚是海洋生物鏈中十分重要的一環。鯨魚以小魚為食物——他出示了非常清晰的潿洲島海域拍到的鯨吞小魚的照片;小魚靠珊瑚蟲等浮遊生物為生——我看了一個月光之夜珊瑚大量產卵,以及一些卵子被小魚捕食的視頻;浮遊生物受益於釋放氧氣的海藻,而海藻的營養則源於鯨魚的糞便——我在視頻中不僅看到了鯨魚拉屎,還看到了它們正在做「不可描述的事」。
  • 【艾景提名獎】螢脈相承——基於生物鏈重構的血吸蟲疫區復育規劃
    作品編號:ILIA-S-20208774作品名稱:螢脈相承——基於生物鏈重構的血吸蟲疫區復育規劃主創姓名:李憶瑤
  • 大自然的規律之經典生物鏈,長安CS75操控得心應手
    今天和小七路過一個很有趣的地方,這裡有一個很經典的大自然的規律,生物鏈。我們存在這個世界就是受著這個生物鏈的影響。比如說植物長出的葉和果為昆蟲提供了食物,而昆蟲成為鳥的食物源,但是有了鳥,就會有鷹和蛇,有了鷹和蛇,鼠類才不會成災。這就是自然界有相對平衡的生物鏈。而因為有因果關係,就好比我有了小七才能到很多地方去遊玩一樣。
  • 海陸的常見植物形式不同,但生物鏈金字塔依然成立,只是過程不同
    而且食物鏈底層的生物會被很多生物視為共同的食物,生物鏈下層的能量絕大多數都能夠被轉移上層去。全世界的植物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具備光合作用的能力。光合作用的代謝物是氧氣,筆者認為,即便是單細胞的顯微植物,只要數量驚人,能產生的氧氣體積也是驚人的。
  • 太陽系公轉一圈需要幾億年,銀河系公轉一圈需要多久?
    太陽系圍繞著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旋轉,轉一周大約需要2.2億年的時間,而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周只需要365天。太陽系的公轉時間長達數億年,也就是說自太陽系誕生以來,也只是公轉了20多圈而已。我們知道了太陽系公轉一周需要2.2億年,那麼銀河系公轉一周需要多少年?
  • 人類需要重啟上帝創造萬物計劃
    現代世界很多地方的生物鏈已經不完整,急需修復,如果不引進一些生物,或認為創造一些生物,病毒和疾病會越來越多比如現在生物鏈中食肉動物的缺乏,就會使有些動物的屍體長時間的存在,就會很容易產生致命微生物或寄生蟲。這會嚴重汙染人類的生存環境。 如果一種動物的存在量過多,沒有天敵,會增加生物間的接觸機會,就會有利於疾病和病毒的傳播與進化,就會成倍增加全人類患有新型疾病的風險。
  • 叢林法則、生物鏈以及生態平衡
    因為,整個自然界的生存資源在總數上是有限的,為了生存和繁衍後代,自然就會出現有我沒你、有你沒我的競爭,實力不夠的生物只好被淘汰,成為生物鏈上上一級生物的口中餐。俗話「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就是對這一現象最通俗的描述。那麼,何為生物鏈?
  • 《金剛:骷髏島》怪物圖鑑發布 世界最殘忍生物鏈
    《金剛:骷髏島》怪物圖鑑發布 世界最殘忍生物鏈 時間:2017-03-02 09:19:23 來源:時光網
  • 在這個世界的生物鏈中,有些生命的存在至關重要
    對於生物鏈上最頂端的人類來說,有那麼7種動物是我們最依賴的~ 你想像不到小東西,甚至有些讓你厭惡或者痛恨~但是我們真的離不開它們~~螞蟻它們可能很小但是它們非常有用。這一切都源於它們能夠去除地面上的死葉和死蟲子,它們的洞穴深大地下好多米,充分的給土壤充氣,允許更多的植物在那裡生長。
  • 13810個城市!最完整的世界城市地圖
    以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吳志強副校長領銜的一支專業團隊為此將目光瞄準了城市及城市群。智慧的城市,和諧的城市,將具備最活躍的創新動力。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世界城市演進資料庫,運用人工智慧圖像識別技術,尋找城市建成區範圍,總結世界城市發展規律,為研究整個世界的人類城市問題做支撐。
  • 院子裡的生物鏈! - 優秀作文精選
    生物鏈黑狗踏雪最怕我騎三輪車出去時車子發出的「倒車、請注意」提示音(其實應該是怕車,我騎車比較猛,在我面前的人都擔心自己的性命難保),不管當時它是多麼地享受那個當下的狀態,它都會瞬間抽離,讓路。前些天聊到貓時,大女兒說,在我們家,逍遙處在生物鏈的最頂端。其實也不是,估計是它爭取到的在我們心中的位置吧,不,也不是,應該是它自己活出的位置。它能輕鬆駕馭院子裡的一切生物。
  • 為什麼未來城市需要更多的生物多樣性
    政府應資助最終使其城市更綠、更宜居、更可持續,並使其居民更健康、更幸福、與自然聯繫更密切的項目。與自然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意味著城市居民需要更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比如坐在陽臺上,可以享受綠色與鮮花環繞的環境,或甚至於可以看到蜜蜂、蜻蜓等種類更多的昆蟲,看到野生動物在垃圾中找尋吃的,看到花園裡生長的野花野草和當地的樹種。
  • 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講生物鏈?九家媒體聯合推薦你這本書
    想告訴他這就是大自然的生物鏈,可是又不知道從何說起。最近入手了一本《從前,有一座叢林》這本書,十幾頁的圖畫,寥寥幾句話,就把生物鏈,以及大自然的生態系統描繪的清清楚楚。作者英國的蘿拉 諾爾斯,出版了多部兒童圖書,蘿拉對自然歷史、文字和藝術充滿了興趣,因此她喜歡書寫與動物和自然相關的書籍。
  • 跨越億萬年,地球媽媽從來不需要你—人類
    地球不需要我們,而我們離不開她。01科學實驗數據早已證明:我們人,不過分屬靈長類動物的「人科」,我們與黑猩猩99%的基因相同,幾百萬年前,我們有著共同的祖先。我們建造了城市,我們把自己和大自然做出明確劃分,我們人自以為是的脫離了大自然,形成了自己的社會系統,我們向地球無限索取我們的需要,滿足我們的欲望,卻忘了大自然也需要人類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