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性引誘技術,蟲害防治中的「美人計」,安全又高效

2020-12-05 雲眾地農服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蟲之一,在江西、湖南等地年年偏重發生,部分地區抗性嚴重。據最新的江西省病蟲害情報看,今年冬代二化螟蛾量與去年相似,因羽化期不整齊而使孵化期延長,一代二化螟防治形勢較嚴峻。多年來一直是以化學藥劑防治為主,造成環境汙染及農殘問題,雖然物理防治也有,如殺蟲燈誘殺,但成本較高不宜大面積推廣。二化螟性引誘可使成蟲雌雄比例失調,具有安全、高效、環保等特點,是水稻綠色防控技術中重要措施,常用於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蟲害監測(可每1-3畝安置1套),在有機水稻、再生稻、稻漁綜合種養等方面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二化螟性引誘技術原理:自然界中雌性二化螟成蟲通過釋放性信息素引誘雄性二化螟成蟲前來赴會,完成求偶交尾,繁殖後代。性引誘技術就是通過人工仿生一個「假的」雌性二化螟成蟲(即「美人計」)釋放性信息素,引誘並捕獲雄性二化螟成蟲,從而使得田間雄性二化螟成蟲減少,降低成蟲交配率,受精卵量少,因此二化螟基數能得到有效控制。

性引誘劑放置:在二化螟發生區,從二化螟越冬代羽化之前(或於成蟲揚飛前一周、以監測為準)開始。性引誘劑誘捕器放置高度很重要,一般距離地面0.5-1米,根據水稻生長高度調節,生長前期高於水稻10釐米左右,中後期置於植株冠層之下5-10釐米;根據水稻二化螟的發生程度合理調整性引誘劑誘捕器放置的數量和密度。

使用二化螟性引誘技術的建議:要注意定期更換誘芯,有的誘芯1個月更換,有的誘芯2個月更換,根據產品說明及田間觀察而定;採取性引誘劑誘殺,需要水稻成片使用,少量田塊使用不一定能達到防治效果;同時,宜結合多種綠色防控技術一起應用,如漚耕治蛹、稻鴨以及適時選用蘇雲金桿菌、綠僵菌等生物農藥防治。

小結:在水稻上使用二化螟性引誘技術,不僅可以預測蟲害,還可以防治二化螟,在蟲害爆發前期放置幾個性引誘劑誘捕器,可明顯減少為害株率,為綠色水稻及有機水稻生產提供技術保障。

相關焦點

  • 二化螟防控四大「神器」,為你整理好了!
    一、 甜蜜的呼喚,卻是愛的陷阱——性信息素引誘技術1. 技術原理:自然界中雌成蟲通過釋放性信息素引誘雄成蟲前來赴會,完成求偶交尾。性信息素引誘技術就是通過人工仿生一個「假的」雌成蟲釋放性信息素,引誘並捕獲真雄成蟲的技術。2.
  • 水稻螟蟲的形態特徵、危害症狀及防治措施
    水稻是我國南方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在其種植過程中,水稻螟蟲連年發生,極大威脅了我國水稻生產。我國的水稻螟蟲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大螟、臺灣稻螟和稻褐邊螟等,具有年發生世代多、受害程度重、受害範圍廣等特點。同時防治難度大,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水稻生產的重要因素之一。
  • 2011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案
    (二)主要技術措施  稻飛蝨:重點做好水稻生長中後期白背飛蝨和褐飛蝨的防治,西南稻區要注重防治水稻前期的遷入代。水稻孕穗前要發揮天敵自然控害和植株補償作用,減少用藥。孕穗抽穗期百叢蟲量1000頭以上,雜交稻穗期防治指標可放寬到百叢蟲量1500頭以上,於低齡若蟲高峰期施藥防治,優先選擇昆蟲生長調節劑等對天敵相對安全的藥劑品種,提倡使用高含量單劑,避免使用低含量復配劑。
  • 2020年水稻防治這些害蟲!防治方法看這裡!
    水稻種植過程中,容易受到一些蟲害侵擾,導致產量和質量下降;水稻蟲害防治一直也是種植者們關心的問題,以下歸納幾種常見水稻蟲害的防治方法,供參考:2020年水稻蟲害預測根據2020年病蟲害預測信息,今年我國水稻病蟲害總體呈偏重發生態勢,預計發生面積12億畝次。
  • 水稻生長後期出現二化螟、大螟等螟蟲造成白穗,需用藥防治嗎?
    在田間走訪時,有時會遇到部分農戶已經抽穗灌漿的水稻出現白穗,拔起植株,剝開葉鞘會發現蟲孔,裡面有蟲及蟲糞,可判斷是二化螟、大螟等螟蟲危害。水稻生長後期出現白穗等於整穗都會變成秕粒,產量會受到影響,而且螟害有可能轉株,危害2-3個稻穗。那麼出現白穗後還需用藥防治螟蟲嗎?
  • 「美人計」誘殺「么蛾子」|草地貪夜蛾|李繼虎|科技特派員|誘捕器|...
    如同施行美人計一般,性誘劑不斷釋放雌蛾的通訊信號,吸引雄蛾前來交配,隨後將雄蛾困進誘捕器。這種誘捕器可用于田間蟲情監測,也可以誘殺雄蛾減少田間雌蛾的交配。依靠該所技術團隊的研發成果,性誘劑釋放的信息高度專一,只吸引草地貪夜蛾的雄蛾「入甕」,而非其他昆蟲,準確率高達95%。
  • 水稻鑽心蟲,抗性高、危害大,趕快收藏這份防治大全!
    水稻最常見的病蟲害是三蟲三病,其三蟲分別為鑽心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蝨;三病分別為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水稻鑽心蟲,其實是一個統稱,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我們習慣把二化螟、三化螟,叫做鑽心蟲。鑽心蟲是威脅水稻高產穩產的一大難題,防治不科學會使水稻減產5%--10%,嚴重可減產30%左右。
  • 水稻種植必掌握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讓水稻遠離蟲害
    水稻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國對於水稻的種植十分重視。但是從近些年國內多地水稻種植情況來看,水稻生產效果不佳,嚴重影響水稻質量及產量。究其原因,主要是水稻生產過程中水稻遭受病蟲害的迫害,難以健康生長,甚至死亡。對此,水稻種植戶應當加強水稻常見病蟲害的防治,儘可能規避水稻病蟲害的出現,使水稻健康生長。
  • 【高效殺蟲】高溫高溼天氣農作物蟲害用啥藥最有效?
    【高效殺蟲】高溫高溼天氣農作物蟲害用啥藥最有效?菸草、茶葉、棉花等經濟作物和所有蔬菜作物上用它來防治蟲害。防治害蟲:甲維鹽對很多害蟲具有其它農藥無法比擬的活性,尤其對鱗翅目、雙翅目,超高效,如紅帶捲葉蛾、煙蚜夜蛾、棉鈴蟲、菸草天蛾、小菜蛾粘蟲、甜菜夜蛾、旱地貪夜蛾、紛紋夜蛾、甘藍銀紋夜蛾、菜粉蝶、菜心螟、甘藍橫條螟、番茄天蛾、馬鈴薯甲蟲、墨西哥瓢蟲等。
  • 水稻田裡有飛蛾用什麼藥?正確識別蟲害類型,合理配藥防治
    水稻田裡有飛蛾,是螟蟲(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縱卷葉螟的成蟲,要注意辨別清楚,並根據飛蛾蟲量情況,對症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一般卵孵化高峰期用藥,從我們的經驗看,一般在田間看到飛蛾,大概一個星期左右用藥。因水稻種植季節、栽培方式等因素,螟蟲、稻縱卷葉螟存在世代重疊,即田間有飛蛾,也有幼蟲的情況,配藥時要注意選蟲卵均防的藥劑。稻縱卷葉螟成蟲識別:成蟲體和翅正面均為黃褐色,腹面黃白色。
  • 水稻主要病蟲草害防控技術
    一 防控策略 因地制宜選用抗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的水稻品種,加強健身栽培和生態調控,優先使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手段,科學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環境友好型化學農藥開展藥劑防治,綜合防控水稻病蟲草害
  • 擴大赤眼蜂防治面積 保障糧食豐產豐收
    今年我市擴大推廣應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混合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面積,向全市28個鄉鎮街集中統一免費發放防治玉米螟赤眼蜂蜂卡兩次,防治水稻二化螟混合赤眼蜂蜂卡三次,防治面積達439.7萬畝,比去年增加15%,切實為糧食豐產保駕護航。
  • 水稻直播流行,雙季晚稻直播如何獲取高產?掌握好4個關鍵技術
    水稻直播栽培因其能節省勞動力、節本高效等特點,深受農民的歡迎,採取直播種植的面積越來越大,今年早稻面積增加的同時直播早稻面積也增加。當前江西早稻處於抽穗-灌漿期,下個月上旬後期陸續進入收割期,採取拋秧、移栽的雙季晚稻正在播種育秧。
  • 水稻專心蟲開始危害葉鞘,請注意及時防治,減少損失
    近一段時間,成都的水稻開始進入分櫱高峰期,少數田塊開始出現枯鞘植株,不注意分辨,容易當成葉鞘腐敗病。要是沿著錯誤的方向用藥,就會出現問題。 專心蟲這個時候的枯鞘,多數是水稻二化螟危害,分櫱期產卵,進入葉鞘危害,形成枯鞘現象。成都這邊喜歡叫這種蟲子「專心蟲」,尤其是抽穗初期,進入莖稈,把幼嫩的莖稈咬斷,形成白穗。
  • 赤壁水稻田誘捕器多少錢價格
    二化螟誘捕器原理: 二化螟誘捕器是利用二化螟性誘劑誘芯來捕殺二化螟的。二化螟成蟲在性成熟後,雌成蟲會釋放一種叫信息素的化合物,它在釋放至空氣中後隨氣流擴散,引起雄性個體性衝動並誘導雄蟲向釋放源定向飛行,與釋放信息素的雌成蟲交配以繁衍後代。根據這種生物特性,利用仿生合成技術以及特殊的工藝手段,研發了二化螟性誘劑誘芯產品。把合成的這種特殊的仿生化合物添加到誘芯中,安裝到誘捕器上。
  • 寧波餘姚利用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讓稻田美成「花園」
    央廣網寧波9月12日消息(通訊員 楊明 胡瑾中) 綠油油的稻田邊,五彩繽紛的百日草、萬壽菊競相開放,高大的香根草隨風搖擺,蝴蝶在叢中歡快飛舞……入秋以來,寧波餘姚市陽明街道豐樂村上千畝水稻田裡,不只是一望無際的「綠」,還有點綴其間的「奼紫嫣紅」,讓過往人們陶醉其中,感嘆餘姚還藏著這麼美麗的田野風光
  • 武進區:試點施行田間拋投赤眼蜂技術
    水稻是常州武進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在蟲害治理方面,過去基本是「水稻防蟲患、農藥備齊全」,隨著農業綠色化發展的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綠色技術被應用於水稻病蟲害防治。今年,武進在全市率先引進並試驗田間拋投赤眼蜂技術,對付稻縱卷葉螟、大螟、二化螟等水稻害蟲。
  • 常見40種殺蟲劑防治對象匯總
    四、沙蠶毒素類22、殺蟲雙對水稻螟蟲、稻縱卷葉螟高效23、殺蟲單對水稻螟蟲、稻縱卷葉螟高效24、殺螟丹對螟蟲和鱗翅目害蟲高效蚜蟲五、氯化煙醯類25、吡蟲啉對刺吸類口器害蟲高效26、啶蟲脒對刺吸類口器害蟲高效
  • 專家詳解轉基因水稻玉米安全性及應用前景
    轉基因抗蟲水稻可有效防治水稻鱗翅目蟲害  吳孔明:目前,螟蟲和稻縱卷葉螟等鱗翅目害蟲是水稻生產上的主要害蟲,是導致水稻減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使用化學殺蟲劑,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增加了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加大人體中毒機率。大規模的水稻種質資源篩選尚未發現有效的抗水稻鱗翅目害蟲的基因資源。
  • 插秧期溫度低水稻返青慢、分櫱少,後期潛葉蠅、負泥蟲嚴重怎麼辦?
    水稻移栽完之後,受氣溫影響比較大,低溫會直接影響水稻生長,導致返青慢,分櫱少,並且會使潛葉蠅、負泥蟲等蟲害的危害加大。為了能夠快速返青,提高有效分櫱數,並且能夠有效預防蟲害的發生,究竟應該如何施肥用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