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化所發現生油窗內I型乾酪根分子模型與化學結構躍變

2020-11-26 中國科學院

廣州地化所發現生油窗內I型乾酪根分子模型與化學結構躍變

2017-11-23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乾酪根是沉積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沉積巖石中不溶於含水的鹼性溶劑、也不溶於普通有機試劑的沉積有機質,是由生物聚合物演變為地質聚合物過程中成巖階段的主要產物。根據有機質來源及沉積環境差異及其物質組成,可將乾酪根大致劃分為I型、II型和III型。典型的I型乾酪根主要母質來源為湖相藻類,該型乾酪根具有高H/C原子比(>1.5),生油潛力最大。已有文獻中對II、III型乾酪根的結構變化及乾酪根分子模型建立有較多研究,但針對I型乾酪根的相關研究較少。中國多個湖相沉積盆地發育含有I型乾酪根的頁巖油層,如松遼盆地的青山口組嫩江組油頁巖、鄂爾多斯盆地的延長組油頁巖以及準噶爾盆地的蘆草溝組油頁巖等,對I型乾酪根結構變化研究對中國油氣勘探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彭平安學科組,通過黃金管高溫高壓封閉體系模擬實驗及13C DP/MAS核磁共振分析技術,對生油窗範圍內茂名油頁巖I型乾酪根的結構變化開展了深入研究,並在乾酪根分子結構模型建立方面取得進展。研究發現,茂名油頁巖乾酪根結構出現兩次躍變,分別為Easy%Ro 0.80-0.90和Easy%Ro 1.15-1.25之間,對應生油高峰期及生油窗末期。茂名油頁巖I型乾酪根的芳碳率與成熟度存在三段式非線性正相關關係,在Easy%Ro 0.80-0.90區間芳碳率出現陡升現象。生油高峰前脂碳結構持續大量斷裂,並在Easy%Ro 0.80-0.90區間脂碳結構由乾酪根主要結構變為次要結構,導致芳碳率陡升,這是近年來關於生油窗內乾酪根結構模型定量表徵及變化分析的首次報導。該研究建立的茂名油頁巖I型乾酪根及4個生油窗範圍內的乾酪根分子結構模型,提供了乾酪根在熱演化過程中化學結構新的研究方法。

  研究工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的聯合資助。相關成果發表在Organic Geochemistry雜誌上。

圖1.不同成熟度條件下茂名油頁巖I型乾酪根結構參數變化

圖2.茂名油頁巖I型乾酪根分子結構隨成熟度的變化

  乾酪根是沉積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沉積巖石中不溶於含水的鹼性溶劑、也不溶於普通有機試劑的沉積有機質,是由生物聚合物演變為地質聚合物過程中成巖階段的主要產物。根據有機質來源及沉積環境差異及其物質組成,可將乾酪根大致劃分為I型、II型和III型。典型的I型乾酪根主要母質來源為湖相藻類,該型乾酪根具有高H/C原子比(>1.5),生油潛力最大。已有文獻中對II、III型乾酪根的結構變化及乾酪根分子模型建立有較多研究,但針對I型乾酪根的相關研究較少。中國多個湖相沉積盆地發育含有I型乾酪根的頁巖油層,如松遼盆地的青山口組嫩江組油頁巖、鄂爾多斯盆地的延長組油頁巖以及準噶爾盆地的蘆草溝組油頁巖等,對I型乾酪根結構變化研究對中國油氣勘探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彭平安學科組,通過黃金管高溫高壓封閉體系模擬實驗及13C DP/MAS核磁共振分析技術,對生油窗範圍內茂名油頁巖I型乾酪根的結構變化開展了深入研究,並在乾酪根分子結構模型建立方面取得進展。研究發現,茂名油頁巖乾酪根結構出現兩次躍變,分別為Easy%Ro 0.80-0.90和Easy%Ro 1.15-1.25之間,對應生油高峰期及生油窗末期。茂名油頁巖I型乾酪根的芳碳率與成熟度存在三段式非線性正相關關係,在Easy%Ro 0.80-0.90區間芳碳率出現陡升現象。生油高峰前脂碳結構持續大量斷裂,並在Easy%Ro 0.80-0.90區間脂碳結構由乾酪根主要結構變為次要結構,導致芳碳率陡升,這是近年來關於生油窗內乾酪根結構模型定量表徵及變化分析的首次報導。該研究建立的茂名油頁巖I型乾酪根及4個生油窗範圍內的乾酪根分子結構模型,提供了乾酪根在熱演化過程中化學結構新的研究方法。
  研究工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的聯合資助。相關成果發表在Organic Geochemistry雜誌上。

圖1.不同成熟度條件下茂名油頁巖I型乾酪根結構參數變化

圖2.茂名油頁巖I型乾酪根分子結構隨成熟度的變化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力學所在乾酪根結構的機器學習研究中取得進展---中國科學院
    由於乾酪根具有分子量大、官能團多樣等特點,導致乾酪根結構模型重構中存在「組合爆炸」難題,理論存在的乾酪根構型數目是一個遠大於5n/4的數字(n為碳原子數)。傳統構建方法通過大量實驗和試錯探索合理構型,效率較低,限制了乾酪根化學-力學性質的進一步研究。  近日,趙亞溥團隊採用機器學習結合實驗數據的方法預測乾酪根組分及其結構特徵。
  • 乾酪根成熟度演化動力學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趙亞溥團隊構建了我國深層頁巖的三維乾酪根大分子模型,研究了其熱演化過程中的化學-力學耦合效應,由此提出了一種新的乾酪根成熟度評價指數(分子成熟度指數,MMI)。熱解實驗及分子動力學模擬結果表明,乾酪根的失重率與MMI呈正線性相關,證明該指數可以反映乾酪根的生烴能力。
  •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袁鵬等主編的礦物學專著《Nanosized Tubular...
  • 廣州地化所積極參與「中科院第三屆科學節」
    開幕式本次活動,廣州地化所承擔了「科學之美」圖片展的籌備任務,同時精心準備了地質標本、科學海報、科普報告以及參加科普演講比賽國賽的選手秀和科學教育沙龍,為公眾奉獻了一場豐富的科學盛宴觀眾駐足欣賞圖片活動現場還展出了五十餘件礦物、巖石和古生物化石等地質標本,電氣石、黃鐵礦、方鉛礦、烴源巖、矽化木、岫玉、隕石坑撞擊角礫巖等吸引了觀眾的目光;科學海報圍繞廣州地化所的科研方向
  • 襄陽四中學生DIY400多件化學分子結構模型(圖)
    高二(13)班學生展示尖晶石分子結構模型。見習記者 劉濤 攝理科生觀看化學模型製作展。見習記者 劉濤 攝  湖北日報(荊楚網)消息(見習記者 劉濤 通訊員 劉建功)3月9日,襄陽四中校園內化學分子結構模型展吸引了眾多學生圍觀,這些利用桌球、牙籤、竹筷、橡皮泥、訂書釘等材料製作的化學分子結構模型讓同學們學習化學的興趣更加濃厚。
  • 挪威大氣研究所Knut Breivik博士訪問廣州地化所
    應副所長張幹邀請,挪威大氣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Research,NILU)高級研究員Knut Breivik博士於6月13日至15日訪問了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 廣州地化所等揭示代表性礦質氣溶膠的吸溼性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唐明金的直博生陳蘭夏迪,使用蒸汽吸附分析儀測量21種礦質氣溶膠的質量隨相對溼度(0-90%)的變化,從而定量闡明礦質氣溶膠的吸溼性。這21種礦質氣溶膠包括14種常見礦物(如石英、長石、石灰石和伊利石等)以及7種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實際沙塵(如圖1所示)。
  • 乾酪用乳酸菌的特性比較及新鮮乾酪的製作
    乳酸菌在乾酪的製作中佔有極其重要的角色,諸如水解乳糖快速產酸、蛋白水解和脂肪分解極大地促進了風味及質地的發展。乾酪的結構性質通常用質構以及流變學性質表觀。乾酪質地受決定結構因素的影響。流變學是壓縮、剪切等過程中應力或者應變的響應。目前有很多關於奶酪結構影響因素的研究。
  • 廣州地化所提出造山型金礦流體來源和演化新認識
    沉積巖容礦的造山型金礦床具有重要經濟價值。雖然地殼變質流體模型獲得了廣泛認可,但是巖漿流體模型在一些礦床中也有報導。由於這兩種流體具有截然不同的硫同位素特徵,因此可以用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對流體來源進行區分。然而該類礦床中的黃鐵礦常發育複雜的成分環帶,因此傳統方法獲得的硫同位素組成只能代表多期環帶的平均值,難以揭示不同環帶內的精細變化,給硫同位素數據的解讀帶來了很大困難。
  • 「建分子模型,顯化學魅力」 ——高二化學組舉辦分子模型製作大賽
    本學期高二理科化學開設的是選修五《有機化學》,為了更加形象地理解有機物分子中各原子共線共面的排列情況,加深對分子空間結構的理解,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我校高二化學備課組於5月16日第八節課在東四樓會議室舉辦了分子球棍模型製作大賽,手工製作分子模型。
  •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揭示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制
    【成果簡介】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的科學家深入研究了納米硫化零價鐵對六溴環十二烷
  • 夠實用,28個高清三維地質模型
    4乾酪根的形成乾酪根是指沉積巖中不溶於鹼、非氧化型酸和非極性有機溶劑的分散有機質烴源巖具備兩個條件:含有大量有機質即乾酪根;達到乾酪根轉化成油氣的門限溫度即埋藏深度。用大量摻入化學物質的水灌入頁巖層進行液壓碎裂以釋放天然氣。
  • 甲醇芽孢桿菌凝乳酶對馬蘇裡拉乾酪加工特性的影響
    在成熟的第14天,甲醇芽孢桿菌凝乳酶乾酪的pH值下降達到最小值,說明殘餘凝乳酶活力對乾酪成熟期間的pH值產生影響,但三者pH值變化均在4.6~5.3範圍內。在乾酪成熟初期,牛乳中大量乳糖被乳酸乳球菌分解用於生長繁殖,乳酸乳球菌數量增加。
  • 南京大學教授楊曉志訪問地化所
    南京大學教授楊曉志訪問地化所 2017-03-27 地球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語音播報   應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代立東的邀請,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曉志於3月23日至25日來地化所進行學術交流與訪問
  • 廣州地化所揭示西崑侖白龍山超大型偉晶巖鋰礦的鋰富集機理
    目前對稀有金屬元素富集機制的解釋模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過冷卻條件下,邊界層熔體結晶分異模型,即CZR模型。這種模型不強調揮發分的重要性,卻要求高度的結晶分異,同時很好的解釋了稀有金屬偉晶巖的組分分帶;另一種是不混溶模型,可以是熔體-熔體不混溶,也可以是熔體-熔體-流體不混溶,這種不混溶可以發生在較高的溫度下,且強調揮發分的重要性,並強調了超臨界流體/熔體對成礦的重要性。
  • 廣州華景澤暉幼兒園小朋友到廣州地化所探秘神奇地球
    廣州華景澤暉幼兒園小朋友到廣州地化所探秘神奇地球 2019-01-21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居然用化學結構式、分子式做驗證碼
    前幾天,突然收到一個求助,讓我幫忙看看一個化學結構式的分子式怎麼寫。我想這也太簡單了吧!看了一眼就給發過去了,但細想,簡單僅僅只是對理科生而言,遇到文科生,那可就真的難住了,這驗證碼簡直就是對文科生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