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化所等揭示代表性礦質氣溶膠的吸溼性

2020-12-04 瀟湘晨報

礦質氣溶膠是對流層中重要的氣溶膠之一,影響大氣汙染、氣候變化以及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吸溼性在較大程度上決定礦質氣溶膠對大氣化學和氣候的影響。但是由於礦質氣溶膠形貌不規則、吸溼性普遍較弱,現有技術較難準確測定礦質氣溶膠的吸溼性。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唐明金的直博生陳蘭夏迪,使用蒸汽吸附分析儀測量21種礦質氣溶膠的質量隨相對溼度(0-90%)的變化,從而定量闡明礦質氣溶膠的吸溼性。這21種礦質氣溶膠包括14種常見礦物(如石英、長石、石灰石和伊利石等)以及7種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實際沙塵(如圖1所示)。

研究發現,這21種礦質氣溶膠的吸溼性普遍較弱,其中粘土礦物和實際沙塵樣品的吸溼性強於其它礦質氣溶膠。如圖2所示,當相對溼度為90%時,吸附水與乾燥狀態下顆粒物的質量比(mw/m0)為0.0011(石灰石)至0.3080(蒙脫石),對應的水分子表面覆蓋層數(θ)為1.26(白雲石)至8.63(吐魯番降塵)。同時,該研究發現,較大BET比表面積的礦質氣溶膠通常具有更強的吸溼性能力,且Frenkel-Halsey-Hill吸附等溫線可以較好地描述水分子在礦質氣溶膠表面的吸附量隨相對溼度的變化。該研究有望提高礦質氣溶膠吸溼性的科學認識,有助於闡明礦質氣溶膠在大氣化學和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11月13日,相關研究成果以On mineral dust aerosol hygroscopicity為題,發表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上。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合作者包括廈門大學副教授簡星、廣州地化所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朱建喜和廣州地化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新明等。

論文連結

圖1.(a)非洲和(b)亞洲實際沙塵樣品採樣點的地理分布

圖2.(a)mw(90%)/m0與礦物樣品BET比表面積的關係;(b)θ(90%)與礦物樣品粒徑的關係

【來源: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廣州地化所揭示代表性礦質氣溶膠的吸溼性
    礦質氣溶膠作為對流層中最重要的氣溶膠之一,顯著影響全球大氣汙染、氣候變化以及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吸溼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礦質氣溶膠對大氣化學和氣候的影響。但是由於礦質氣溶膠形貌不規則、吸溼性普遍較弱,現有技術很難準確測定礦質氣溶膠的吸溼性。
  • 研究揭示代表性礦質氣溶膠的吸溼性
    礦質氣溶膠是對流層中重要的氣溶膠之一,影響大氣汙染、氣候變化以及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吸溼性在較大程度上決定礦質氣溶膠對大氣化學和氣候的影響。但是由於礦質氣溶膠形貌不規則、吸溼性普遍較弱,現有技術較難準確測定礦質氣溶膠的吸溼性。
  • 測量出代表性礦質氣溶膠吸溼性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鄧土連)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地化所)博士生陳蘭夏迪在導師唐明金研究員的指導下,與廈門大學副教授簡星、廣州地化所研究員朱建喜和王新明等人合作,對21種礦質氣溶膠的吸溼性進行測量,從而定量闡明礦質氣溶膠的吸溼性。相關研究日前發表於《大氣化學與物理》。
  • 廣州地化所積極參與「中科院第三屆科學節」
    開幕式本次活動,廣州地化所承擔了「科學之美」圖片展的籌備任務,同時精心準備了地質標本、科學海報、科普報告以及參加科普演講比賽國賽的選手秀和科學教育沙龍,為公眾奉獻了一場豐富的科學盛宴觀眾駐足欣賞圖片活動現場還展出了五十餘件礦物、巖石和古生物化石等地質標本,電氣石、黃鐵礦、方鉛礦、烴源巖、矽化木、岫玉、隕石坑撞擊角礫巖等吸引了觀眾的目光;科學海報圍繞廣州地化所的科研方向
  •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揭示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制
    【成果簡介】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的科學家深入研究了納米硫化零價鐵對六溴環十二烷
  • 廣州地化所揭示銅鎳硫化物礦床中特殊的球狀構造礦石成因
    廣州地化所揭示銅鎳硫化物礦床中特殊的球狀構造礦石成因 2015-12-25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巖漿作用與成礦學科組博士後魏博與合作導師王焰在我國東北紅旗嶺地區的銅鎳硫化物礦床中發現了該種礦石結構,並與國外同行合作,對該結構進行了深入研究。
  • 挪威大氣研究所Knut Breivik博士訪問廣州地化所
    應副所長張幹邀請,挪威大氣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Research,NILU)高級研究員Knut Breivik博士於6月13日至15日訪問了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 廣州華景澤暉幼兒園小朋友到廣州地化所探秘神奇地球
    廣州華景澤暉幼兒園小朋友到廣州地化所探秘神奇地球 2019-01-21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廣州地化所揭示西崑侖白龍山超大型偉晶巖鋰礦的鋰富集機理
    針對上述科學問題,廣州地化所同位素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巖石學學科組範晶晶博士生和唐功建研究員、王強研究員及其合作者對西崑侖白龍山超大型偉晶巖礦床中的貧礦偉晶巖,含礦偉晶巖及其礦物進行了Li同位素研究。貧礦偉晶巖主要礦物組合為鈉長石、白雲母和石英,含礦偉晶巖主要為鋰輝石、鈉長石、白雲母和石英。
  • 放射性碳揭示我國城市大氣碳質氣溶膠來源
    根據熱化學和光學性質的差異,碳質氣溶膠一般可分為有機碳(Organic Carbon, 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 EC)。EC直接來自於化石燃料或薪柴等含碳物質的不完全燃燒。城市碳質氣溶膠來源複雜,準確探討其來源是全面解析PM2.5來源的關鍵。  產生於城郊和農村的生物質燃燒碳質氣溶膠,在不利的氣象條件下,與城市局地源自機動車和工廠等排放的汙染物相疊加,易形成嚴重的區域性灰霾現象。
  •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袁鵬等主編的礦物學專著《Nanosized Tubular...
  • 科學家解析敦煌地區氣溶膠光學特性及來源
    以往對敦煌地區氣溶膠光學特性觀測研究結果表明該地區的氣溶膠全年均以粗模態沙塵粒子為主控模態 (Xia et al., 2004; 高中明等.,2013)。隨著該地區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年接待旅遊人數逐年上升。2000-2012年敦煌統計年鑑表明,1999年為53萬人次,2004-2007年約達到100萬人次,翻了一番,2012年達到312萬人次,較1999年翻了6倍。
  • 在線氣溶膠有機碳元素(OCEC)分析儀
    2009年,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曾立民教授申請的「在線氣溶膠有機碳元素(OCEC)分析儀創製」項目獲得首屆「儀器創製與關鍵技術研發」基金支持。作為該項目的啟動基金,該筆經費為曾立民教授課題組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通過關鍵部件的購置、機械配件的加工和控制電路的自主創製,使得曾立民教授這一填補國內空白的先進技術的前期研究得以及時啟動和順利開展。
  • 廣州地化所等揭示藍片巖熔融對碰撞後造山帶巖漿活動的影響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地幔地球化學學科組特任研究員王煜和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教授Stephen Foley,通過實驗巖石學方法揭示藍片巖部分熔融對碰撞後造山帶巖漿活動的潛在影響。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上。發生在會聚板塊的俯衝作用影響地球演化過程中的諸多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過程。
  • 核酸檢測實驗中如何防範氣溶膠汙染
    其實有很大因素是核酸氣溶膠汙染。 DNA/RNA氣溶膠汙染的問題,很嚴重,廣泛分布在樣本容器、實驗室臺面,試劑溶液中、儀器表面、內管附著等等,極其微量的氣溶膠汙染即可造成假陽性的結果,進而可能引起整個PCR實驗室的汙染,嚴重的甚至要關閉實驗室,嚴重影響實驗工作,甚至耽誤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 2、實驗室為何會出現氣溶膠?
  • 廣州地化所開展「小石頭,大秘密」主題科技教育活動
    廣州地化所開展「小石頭,大秘密」主題科技教育活動 2019-05-13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 語音播報   5月12日,廣州市番禺區石碁鎮中心小學86名師生及家長來到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地學與資源科普基地
  • 地環所揭示黑碳氣溶膠及溫室氣體對亞洲季風的影響機制
    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大氣中溫室氣體及氣溶膠含量的增加是造成人類世氣候和環境顯著變化的重要強迫因子。黑碳氣溶膠作為大氣溶膠的重要組成成分,主要產生於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燃燒過程。它可直接通過吸收可見光到紅外波段範圍內的太陽輻射加熱大氣,是除溫室氣體以外對引起全球變暖最大的貢獻者。
  • 丁一匯院士:氣溶膠汙染空氣又抵消溫室效應
    丁一匯認為,在我們強調氣溶膠的危害,並加強大氣汙染治理的同時,還應該看到氣溶膠的另一面——氣溶膠可抵消部分溫室氣體造成的變暖作用丁一匯說,全球氣候變化主要由溫室氣體濃度的日益增加引起,而空氣汙染主要由懸浮於空氣中的氣溶膠粒子造成,它們都主要由礦物燃料的燃燒排放形成。
  • NASA發布全球氣溶膠地圖:衛星+傳感器捕捉氣象活動微粒氣流
    NASA發布全球氣溶膠地圖:衛星+傳感器捕捉氣象活動微粒氣流  Winnie Lee • 2018-08-29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