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大氣研究所Knut Breivik博士訪問廣州地化所

2020-11-28 中國科學院

  應副所長張幹邀請,挪威大氣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Research,NILU)高級研究員Knut Breivik博士於6月13日至15日訪問了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Breivik博士與該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新明研究員、於志強研究員、羅孝俊研究員等,分別就大氣汙染化學、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的人體代謝、POPs的食物鏈富集與放大等科研進展,進行了實質交流,並作題為Trans-boundary movements of wastes containing industrial POPs: implications for fate, transport and research needs的學術報告。Breivik博士高度評價廣州地化所的儀器裝備水平和在POPs領域的研究成果。雙方並討論了進一步開展科研合作的意向安排。

  NILU是歐洲著名的大氣研究機構。Knut Breivik博士是「歐洲大氣汙染長距離遷移觀測與評價科學計劃」(EMEP)的POPs項目主管,也是從事全球/區域POPs清單研究的知名學者。

相關焦點

  • 廣州地化所積極參與「中科院第三屆科學節」
    開幕式本次活動,廣州地化所承擔了「科學之美」圖片展的籌備任務,同時精心準備了地質標本、科學海報、科普報告以及參加科普演講比賽國賽的選手秀和科學教育沙龍,為公眾奉獻了一場豐富的科學盛宴,介紹了探索地球內部的研究方法、微區分析的利器——納米離子探針、河北豐寧科學鑽探介紹、廣州市花崗巖的年齡和成因以及依蘭隕石坑的發現;蔣昊餘博士結合我國大氣環境汙染問題呈現區域性複合型汙染的新特點,城市間大氣汙染的相互影響和疊加日漸突出問題,做了題為《打好藍天保衛戰——向十面「霾」伏和光化學煙霧Say No》的科普報告,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向觀眾們講述了奇妙、精彩的科學故事。
  • 南京大學教授楊曉志訪問地化所
    南京大學教授楊曉志訪問地化所 2017-03-27 地球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小】 語音播報   應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代立東的邀請
  • 廣州地化所等揭示代表性礦質氣溶膠的吸溼性
    礦質氣溶膠是對流層中重要的氣溶膠之一,影響大氣汙染、氣候變化以及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吸溼性在較大程度上決定礦質氣溶膠對大氣化學和氣候的影響。但是由於礦質氣溶膠形貌不規則、吸溼性普遍較弱,現有技術較難準確測定礦質氣溶膠的吸溼性。
  • 法國南庇里牛斯天文臺Jeroen Sonke博士訪問地化所
    Sonke博士訪問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並作了題為「汞穩定同位素的北極調查研究」的學術報告。報告會上,Jeroen E. Sonke先簡單介紹了北極研究的歷史,隨後對汞研究進行講解,從哺乳動物中的汞含量、汞含量的歷史變化、汞虧損問題、汞通過大氣進入北極等方面介紹了汞研究的進展。
  • Nature Geoscience主編Heike Langenberg博士訪問大氣所
    4月11日,Nature Geoscience主編Heike Langenberg博士和自然出版集團(NPG)大中華區廣告服務部經理Gloria女士訪問大氣物理研究所。Langenberg博士做了題為How to get published at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and Nature Geoscience, specifically)的報告,報告主要就Nature Geoscience所涉及的研究領域、期刊發表內容、文章發表程序等做了詳細介紹。
  • 廣州地化所開展「小石頭,大秘密」主題科技教育活動
    廣州地化所開展「小石頭,大秘密」主題科技教育活動 2019-05-13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 語音播報   5月12日,廣州市番禺區石碁鎮中心小學86名師生及家長來到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地學與資源科普基地
  • 南海海洋所與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正式籤署合作備忘錄
    11月2日,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亨利-比奇洛傑出海洋學家講座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究生聯合項目教授、國際大洋中脊(InterRidge)地球與生命科學研究計劃主席林間博士來訪問南海海洋所
  • 廣州華景澤暉幼兒園小朋友到廣州地化所探秘神奇地球
    廣州華景澤暉幼兒園小朋友到廣州地化所探秘神奇地球 2019-01-21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加拿大科學院盧海龍博士訪問廣州天然氣水合物中心
    10月22日至11月5日,加拿大科學院Steacie分子科學研究所材料結構和功能材料研究組研究員盧海龍博士應邀訪問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和廣州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心。廣州能源所副所長吳能友,水合物中心李小森、粱德青研究員等參加接待。
  •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Tatsuki Ohji博士訪問金屬所
    應中科院金屬研究所邀請,2010年度李薰材料科學講座系列講座獎獲得者、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高級研究員Tatsuki Ohji博士於9月13日至15日到金屬所訪問講學。來訪期間,金屬所常務副所長成會明會見了Ohji博士,並為其頒發了李薰講座獎獎牌。
  •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Jim Ray博士訪問測地所
    5月20日上午,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Jim Ray博士訪問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並作了題為Surface Pressure Loading Effects Observed By GNSS的學術報告。該報告介紹了地表流體質量變化對地球自轉參數,重力場,參考框架和地表位移的影響,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袁鵬等主編的礦物學專著《Nanosized Tubular...
  •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2021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是以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社會公益型國家級科研機構,科研實力雄厚,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是重要的地球科學和環境科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
  • 國際燃燒學會主席訪問中科院廣州能源所
    >收藏   日前,國際燃燒學會主席、德國科學院院士、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教授凱薩琳娜·科瑟·赫英郝斯博士應邀訪問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並作學術報告圖為報告會後凱薩琳娜教授(左)參觀廣能所實驗室。  (謝舜源 攝)
  •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揭示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制
    【成果簡介】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的科學家深入研究了納米硫化零價鐵對六溴環十二烷
  • 地化所稻田生態系統汞同位素分餾特徵研究獲進展
    同時,汞是一種全球性汙染物,人類活動排放到大氣中的汞,可以隨大氣環流進行長距離傳輸實現全球循環,因此環境汞汙染受到學術界的關注。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馮新斌團隊發現汞礦區大米可以富集甲基汞,食用大米是貴州汞礦區、貴州省甚至我國南方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徑;水稻對於甲基汞和無機汞表現出不同的富集過程,稻田土壤是水稻甲基汞的主要來源,水稻對甲基汞的富集是一個吸收-運移-富集的動態過程。因此,定量示蹤大米甲基汞和無機汞的來源及富集過程,對汞汙染地區稻田汞汙染控制及修復具有重要意義。
  • 廣州地化所在氯代有機磷酸酯的還原降解機制研究方面獲進展
    廣州地化所在氯代有機磷酸酯的還原降解機制研究方面獲進展 2020-11-24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丹在研究員彭平安和副研究員鍾音指導下,深入研究了納米零價鐵對Cl-OPEs的還原降解性能和機制,以及CTAB對納米零價鐵吸附和降解Cl-OPEs的影響。研究系統比較了納米零價鐵(nZVI)和硫化納米零價鐵(S-nZVI)吸附和降解Cl-OPEs的動力學及降解產物生成。
  • 韓國未來能源技術考察團訪問廣州能源所
    座談會現場11月8日,由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責任研究員金淵濟教授,韓國標準科學研究院先任研究員金光武教授以及漢陽大學尚炳仁副教授組成的韓國「未來能源技術」考察團,在廣東省科技廳國際合作交流協會鍾薇部長的陪同下訪問了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林間教授訪問南海海洋所
    林間博士訪問南海海洋所受孫珍研究員、趙明輝副研究員邀請,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亨利-比奇洛傑出海洋學家講座教授林間博士於1月21日至24日對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進行了為期4天的交流和訪問。他希望和南海海洋所專家一起組織年輕學者進一步通過學術研討班的形式,從全球海洋巖石圈演化的高度深化對南海熱地幔相關重要問題和研究方法的研討。林間教授此次來訪,將南海海洋所和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近,推進了南海海洋所邁向世界先進海洋研究機構的進程。
  • 廣州地化所揭示銅鎳硫化物礦床中特殊的球狀構造礦石成因
    廣州地化所揭示銅鎳硫化物礦床中特殊的球狀構造礦石成因 2015-12-25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巖漿作用與成礦學科組博士後魏博與合作導師王焰在我國東北紅旗嶺地區的銅鎳硫化物礦床中發現了該種礦石結構,並與國外同行合作,對該結構進行了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