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售電量近三成來自新能源

2020-11-2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數說新疆「十三五」】電網售電量近三成來自新能源

  「十三五」以來,新疆不斷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2016年,新疆電網售電量為734.93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佔比17.03%;2019年,新疆電網售電量為1209.06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佔比已攀升至約29.10%。這意味著,新疆電網銷售的每3千瓦時電量中,有近1千瓦時為新能源電量。

  最新數據顯示,新疆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由2016年的2668.1萬千瓦,提升至今年9月的3033萬千瓦,增長13.92%。截至9月,新疆新能源裝機容量佔總裝機容量的31.52%,位居全國前列。

  新疆本地消納新能源規模快速提升,最主要的原因是新疆電網「內供四環網,外送四通道」的建成。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電網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累計完成投資942億元,是「十一五」和「十二五」時期總投資的1.3倍,帶動社會投資超過1800億元,為新疆年均7.2%的GDP增速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疆內電網全面互聯的基礎上,新疆電網進一步實現與全國聯網,供電能力大幅提升。目前,750千伏電網已覆蓋全疆所有地州,重點城市形成了220千伏環網結構,全部工業園區都實現了110千伏及以上電網供電。通道的建設,全面提升了新能源消納的能力,增強了對新能源開發利用的信心,帶動了全疆新能源的發展。

  新疆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交易部專責張俊表示,除建設通道,新疆電網還立足疆內疆外電力市場,堅持新能源優先調度機制,堅持本地消納和電力外送相結合,利用市場化手段消納新能源。

  預計今年新疆新能源發電量將達600億千瓦時,較2019年增加約60億千瓦時。以此測算,全年可替代標準煤24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350萬噸。

(文章來源: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甘肅電網負荷電量屢創新高 售電量...
    12月3日,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透露,自11月甘肅電網進入迎峰過冬高峰用電期以來,甘肅電網用電量再創新高,12月2日,甘肅電網日用電量高達3.7042億千瓦時,刷新紀錄。據了解,甘肅大部分地區近日受大範圍冷空氣入侵影響,省內多地出現寒潮、雨雪天氣,全省各地氣溫大幅度降低,採暖用電負荷大量增加,11月23日18:19時甘肅電網用電負荷及日用電量雙創歷史新高,全網用電負荷1714.8萬千瓦,同比增長12.05%,日用電量達3.69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80%。
  • 吉林電網2020年度外送電量和新能源發電量、用電負荷均創新高
    吉林電網2020年度外送電量和新能源發電量、用電負荷均創新高 發布時間: 2021-01-07 14:24:53   來源:  作者:張玉峰 高重暉   日前從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獲悉,吉林電網2020
  • 德國三成能源來自太陽和風
    這個耗資380萬美元的「大太陽」僅是德國新能源運動中的最新嘗試——2011年7月,默克爾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能源轉型計劃」,旨在用太陽能、風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減少碳排放。2016年,德國可再生能源利用佔比達32%,在每年5月的某一天,德國全境的能源供應都來自可再生能源。與此同時,德國也為新能源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 山東:有序放開集中式新能源發電機組進入電力市場交易
    積極推進地方公用燃煤熱電聯產機組進入市場、有序放開集中式新能源發電機組進入市場。2021年起,鼓勵具備條件的集中式新能源發電企業進入電力市場參與交易,籤訂市場交易合同的新能源企業在電網調峰困難時段優先消納。
  • 家裡有了小型「發電站」12天售電收入近百元
    家裡有了小型「發電站」12天售電收入近百元     蒼溪給貧困戶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    本報訊(記者 程文雯 向朝倫)「一排藍色的光板板,不餵食不下肥,一年穩收3000多元?」
  • 當前售電公司的出路何在?增量配電項目是電改的初衷?
    一、中國新電改五年的亮點(一)明確的目標眾所周知,中發9號文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設計,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三放開、一獨立、一深化、三加強」,即: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推進交易機構相對獨立,規範運行;繼續深化對區域電網建設和適合我國國情的輸配電體制研究;強化政府監管
  • 分布式能源是能源網際網路的重要力量,「隔牆售電」是能源革命的試金石
    二、「隔牆售電」的發展歷程分布式能源市場化交易即我們平時常說的"隔牆售電",就是允許分布式能源項目通過配電網將電力直接銷售給周邊的能源消費者,而不是必須先低價賣給電網,再由用戶從電網高價買回。讓能源消費者成為「生產投資型消費者",賦予他們參與可持續發展的權利,激發他們節約能源資源和減少汙染排放的積極性,為能源企業技術、裝備和模式創新創造氛圍,促進電網企業向平臺化服務的戰略轉型。
  • 能源|煤電由電量主體向容量主體轉變
    按煤炭峰值消費水平為42億噸計算,至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尚有近6.8億噸的增長空間,其中電煤有5億噸的增長空間。按照4500小時的煤電利用小時數計算,再考慮效率提升等因素,仍存在6億~7億   千瓦左右的理論煤電增長空間。具體煤電增長空間要結合系統需求綜合規劃。  我國煤電與新能源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煤電逐漸從電量提供主體向容量提供主體轉變。
  • 國家電網的飛輪效應
    強勁保障力,來自基礎「骨架」、「末梢」供電的久久為功。2020年6月30日,隨著四川阿壩夾壁—馬塘110千伏線路工程帶電投運,國家電網成功完成「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等電網建設。川甘青新藏5省(區)198個貧困縣,1777萬居民自此用上大網電,深度貧困地區供電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 浙江省部分行業放開中長期售電市場交易基本規則(試行)(徵求意見稿)
    (三)售電企業與其代理的電力用戶的偏差調整費用,由售電企業根據與電力用戶的購售電合同約定進行結算。第一百〇一條經營配電網業務的售電企業與電網企業之間的結算,在前文結算的基礎上,按照供電線路電壓等級和計量點實際電量,向電網企業支付輸電費用。
  • 世界各國智能電網應用概況
    然而,由於沒有全部接入全國電網,電量消納效率成為問題,電能損耗曾高達30%。現在,內蒙古政府只好減緩風電的裝機速度。現實變得極為嚴峻——大量新建的能源發電站,並沒有解決能源短缺這一根本問題。  與中國相比,德國人正在做著相反的事情:加速新能源的應用範圍,最好令其無空不入。
  • 南方五省區負荷電量超過節前水平八成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從南方電網公司了解到,自2月10日復工以來,南方五省區負荷電量水平持續恢復。3月5日,南方電網最高統調負荷為13386萬千瓦,比2月9日增長33.18%,恢復到節前負荷水平的81.58%。
  • 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電網 電力系統直面併網挑戰
    對此,易躍春表示,近中期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的主要障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經濟和機制問題。「電力系統硬體結構決定了新能源消納潛力,但政策和經濟激勵決定了消納潛力能否充分發揮。近中期看,'挖潛'是促進新能源消納最經濟、有效的措施。」
  • 新能源發電保障利用小時數首次劃定
    5月31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於做好風電、光伏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核定了重點地區新能源發電最低保障收購年利用小時數。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棄風電量達到339億千瓦時,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80億元;全年累計棄光電量為46.5億千瓦時,「棄光率」12.6%。今年一季度,全國棄風情況愈發嚴峻,棄風電量達192億千瓦時,同比增加85億千瓦時,超過去年棄風總量的一半,平均棄風率26%,同比上升7個百分點,「三北」地區平均棄風率更是逼近40%。
  • V2G前景廣闊 起步艱難——新能源汽車與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融合...
    2020年12月30日,新能源汽車與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路線圖設計及驗證項目第一階段裡程碑交流會在天津召開。在英國繁榮基金的支持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中心」)聯合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捷豹路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了本項研究。目前,本項目第一階段裡程碑任務已經完成。
  • 大數據和智能電網的關係
    智能電網大數據應用領域  大數據技術在智能電網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報告從負荷預測、源網荷協同、網架規劃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1、負荷波動及新能源出力預測  負荷預測作為電網電量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預測誤差的大小直接影響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較大的預測誤差會給電網運行帶來較高的風險。現階段負荷預測主要是通過負荷歷史數據,利用相似日或者其他算法預測負荷的大小,短期預測精度較高,中長期精度較差。
  • 關於2020-2022年輸配電價和2021年銷售電價政策解讀及電量電費結算...
    《甘肅電網2020-2022年輸配電價表》所列輸配電價標準,適用於全省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的大工業及一般工商業用電,全省實行保底供電的未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或者已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而實際結算電量超出合同電量的大工業用電,以及全省已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而實際結算電量超出合同電量的一般工商業用電。
  •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劍波:適應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電源電網都要改變
    針對高比例新能源系統與能源網際網路、高比例新能源系統帶來的高效消納、安全運行和機制體制等巨大挑戰。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除了消納挑戰外。  「隨著技術發展和成本降低,新能源必將迎來持續高速發展時期,將會從局部地區開始逐步形成一個新能源電力、電量高佔比的電力系統。」
  • 現階段新能源消納除「可再生能源+大電網」外還有哪些方式可以替代?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2020年,可再生能源項目配置電化學儲能成為一種現象。很多地方政府和電網企業都在相關的文件、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形式,對「可再生能源+電化學儲能」模式進行了肯定,儲能和電力行業的專家也多有出鏡推薦該種模式,也有專家將這種模式描述為能源行業的終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