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這些「小黑蟲」,消化廚餘垃圾還能為畜禽養殖供肥

2020-12-04 瀟湘晨報

揚子晚報訊(通訊員 陳文 實習生 婁淵澤 記者 張可)南京高淳區是全國100個垃圾分類示範縣(區)之一,在實施垃圾分類上,有自己獨到的方法。位於漆橋街道的荊溪社區頭埝村,有一個黑水虻繁育基地——通過黑水虻來無害化處理廚餘垃圾。

黑水虻成蟲

揚子晚報記者看到,在基地內,工作人員將廚餘垃圾中的玻璃碎渣等物品挑出來後,再倒入繁育坑內。工作人員按照幼蟲數量的比例倒入適量的垃圾數量,供坑裡黑水虻幼蟲食用。通過12天的消化進食廚餘垃圾,黑水虻幼蟲可以長為成蟲。黑水虻成蟲是高蛋白,鮮活的成蟲可以作為雞鴨鵝以及龍蝦、魚類的食物,替代一些蛋白飼料;經過烘乾後的成蟲則可以成為家貓家狗都可以食用的蛋白飼料。

黑水虻繁育基地現場

漆橋街道黑水虻繁育基地廠長劉金寶告訴記者,這裡已經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繁育基地,在汛期過後會再建1000平方米。目前,基地每天可以處理5噸廚餘垃圾,這些不僅可以用來餵養黑水虻,還能產出幾百斤的有機肥料。「生物處理方法有很大的優勢。一是環境影響小,不存在汙水排放,同時也不存在焚燒帶來的環境汙染。二是生物處理方法附加值高,轉換率高。黑水虻作為高蛋白昆蟲,是附近水產、家禽的優質飼料。周圍村莊較多,水產養殖、禽類養殖業發達,對高蛋白飼料需求大。」劉金寶介紹,黑水虻生物處理方法成本低,繁殖速度快,且能滿足周圍養殖業需求。

黑水虻繁育基地現場

【來源:揚眼】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黑水虻每日可「吃」掉2.5噸廚餘垃圾 南京探索廚餘垃圾處理新途徑
    中國江蘇網7月15日訊 廚餘垃圾處置、資源化利用是推進垃圾分類的難點。記者14日從南京市高淳區城管局獲悉,高淳區漆橋街道建立了南京首個黑水虻繁育基地,用廚餘垃圾餵養黑水虻,探索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途徑。
  • 養昆蟲吃垃圾 南京高淳區垃圾分類有「法寶」
    今天上午,記者來到高淳區漆橋鎮黑水虻養殖轉化有機廢棄物示範點,在1000平米的工廠內,林立著4排自動化養殖架,每一層養殖架上數以萬計的黑水虻幼蟲正忙碌地吃著餐廚垃圾。「你看,現在正在『享受』餐廚垃圾的就是黑水虻小幼蟲,這是一種腐生性水虻科昆蟲。」
  • 廚餘垃圾裡的營養學,家庭養花種菜最愛,學會不用買肥料種植土!
    家庭農場人類社區——養殖畜禽——水產養殖——果樹蔬菜基地——食用菌——沼氣池——人類社區。在這個鏈中,人類扮演管理者和消費者的角色,來飼養家禽,餵養魚類,打理果樹蔬菜,最後消費這些產品和深加工產品;畜禽,水產,綠色植物扮演生產者角色,生產產品供給人類,產出廢棄物作為生物能進入循環鏈維持生態平衡;食用菌,沼氣池,分別起分解者的角色,將所有廢棄物轉化為綠色食品或者電能,生物能,有機化肥,以全新的面貌再次進入人類社區和自然界。這就是一個物質循環的自然世界,生生不息。
  • 你知道嗎|寶藏昆蟲黑水虻:小身板大能耐,廚餘垃圾我來扛
    廚餘垃圾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廚餘垃圾對於環境衛生和食品安全造成的壓力,已直接影響城鄉建設和人民生活健康,如何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廚餘垃圾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廚餘垃圾,是具有一定價值的物質資源和能量來源,若能實現資源化利用,將大幅減少垃圾丟棄量,節約堆放用地,形成飼料、肥料、燃料等產品,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對此,本文提供一種黑水虻集中處理廚餘垃圾的簡單介紹。什麼是黑水虻?
  • 南京高淳:拓展螃蟹產業鏈 鋪就特色致富路
    9月14日下午,記者在和豐園生態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見到孔祥華時,他剛從南京市區風塵僕僕地趕回來,「久等了,上午正好在北京華聯超市討論螃蟹上架的事情。」他略帶歉意道。「今年螃蟹情況怎麼樣?」「『鱸蟹混養』試驗基本成功,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這位「新農人」笑著說。
  • 南京垃圾分類疑問解讀:分好的垃圾去哪兒了?
    「廚餘垃圾收運把控很嚴,不能混入塑膠袋等其他垃圾,對分類質量要求高,現在感覺我們就像『質檢員』一樣,到小區先看分類合不合格,工作更細緻了。」隨著垃圾強制分類的推進,垃圾收運體系悄然變化。鼓樓管養集團垃圾分類調度員蒲康說,他們從2020年年中就開始逐步增加運力,為強制分類做準備。
  • 原本讓人嫌棄的廚餘垃圾,大家卻搶著要!只因這麼處理……
    積累一定經驗後,將逐步推廣,為廈門繼續做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供指導,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讓鄉村顏值越來越高。「分揀後的廚餘垃圾倒入機器,經過一系列生化處理,可以快速變成有機肥料。」內厝鎮環衛所分管領導王琦介紹道,目前機器運行穩定,每天最多可處理廚餘垃圾2噸,每噸產生有機肥0.15噸左右。
  • 南京強制垃圾分類雙月追蹤|分好的垃圾去哪兒了?
    補齊短板,提高轉運效率張元元從小區收集的廚餘垃圾,統一運到鼓樓區幕府西路廚餘垃圾中轉站。南京鼓樓管養集團工程建設部副部長陶春霞說,幕府西路垃圾中轉站始建於2004年,服務半徑1.5公裡,過去主要轉運其他垃圾,每天可轉運30噸。垃圾強制分類後,分出的廚餘垃圾量逐步提高,鼓樓區將此中轉站升級改造為服務半徑2.5公裡、日轉運量為60噸的廚餘垃圾中轉站,來提高廚餘垃圾轉運能力。
  • 南京高淳:以蟹為媒 將美麗生態轉換為美麗經濟
    早在2000年,高淳區就為本地螃蟹亮明了身份,註冊了統一的商標。創建「固城湖」品牌的核心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展「固城湖」螃蟹品牌經濟。目前全區共有20年養殖經驗的從業人員近3萬人,養殖面積23萬畝,預計產量可達1.73萬噸,大規格蟹的比例約40 %。豐產也要豐收,品牌的創立和保護,為螃蟹優質優價披上了堅甲。
  • 如何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將垃圾「變廢為寶」,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循環利用。廚餘垃圾是居民日常生活以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等活動中產生的食物殘渣和廢料,是生活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廚餘垃圾在生活垃圾中佔比較大,它們的處理是解決城市生活垃圾問題的重要環節,其含水率高、易腐爛發臭,垃圾滲濾液給焚燒、填埋帶來極大困擾。
  • 廚餘垃圾最後去了哪裡?我市大力規範廚餘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
    華貿天地內100多家餐飲單位都在實施垃圾分類晚上8時30分,市區下角的黎記大排檔送走最後一撥客人後,夥計們熟練地將餐餘垃圾放進專門的垃圾桶。晚上9時,專門回收廚餘垃圾的垃圾車來到店裡的後廚回收,最終駛向廚餘垃圾處理點,利用綠色養殖黑水虻處理廚餘垃圾。 在惠城區,這樣的場景每天在各地上演。
  • 車耳營村廚餘垃圾就地化處理不出村
    車耳營村新引進的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 蘇家坨鎮/供圖「吞下」廚餘垃圾,「吐出」有機肥料。近日,蘇家坨鎮車耳營村新引進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讓村裡產生的廚餘垃圾不出村就能就地化處理。環保設備「邂逅」美麗鄉村據介紹,這臺設備是美天環保「聚優境」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位於村東一處10餘平方米的室內。記者看到,一輛載有廚餘垃圾的回收車開進站裡,保潔員掀開垃圾桶蓋子,看了看裡面的垃圾,菜幫菜葉、香蕉皮、雞蛋殼……「村民們現在廚餘垃圾分得越來越好了。」
  • 10克黑水虻卵搞定800戶居民廚餘垃圾 宛平城三招走出平房區垃圾...
    原標題:10克黑水虻卵搞定800戶居民廚餘垃圾 宛平城三招走出平房區垃圾分類新路徑  「真沒想到,10克黑水虻卵就能搞定我們800多戶居民每天的廚餘垃圾。」看著工作人員扒拉開褐色的垃圾裡一隻只蠕動的小白蟲子,家住宛平城內的王金麗大吃一驚。
  • 廚餘垃圾如何變廢為寶?「珊瑚娃」聆聽科普講座 爭當資源分類的...
    「珊瑚娃」踴躍提問 珊瑚實驗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 「廚房是家庭的心臟,垃圾分類需做好」「大骨頭屬於什麼垃圾?隨後,夏博士從垃圾分類標識、廚餘垃圾是什麼、為什麼廚餘垃圾要堆肥、如何進行堆肥等方面入手,循序漸進引導孩子們懂得,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廚餘,西瓜皮、摘下來的菜梗、吃不完的麵包等看似無用的垃圾,其實是富含營養的有機物質。利用身邊簡單易行的手段對廚餘垃圾進行堆肥化處理,可以製成有機肥料,應用於陽臺農耕或改善小區土壤環境,實現資源化利用。
  • 章丘擬用蟑螂吃完60噸廚餘垃圾 真的不會蟑螂成災?
    受訪者供圖  1 為何要用蟑螂處理垃圾?  買賣廚餘垃圾非法,蟑螂處理可做蛋白飼料  對於廚餘垃圾的來源問題,李延榮表示,目前環衛部門規定,餐廚垃圾中的泔水買賣屬於非法行為,目前蟑螂每天吃的餐廚垃圾由章丘區環境衛生管控中心收集後運送到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對於垃圾收集,中心沒有付出費用。
  • 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如何區分?專家支招
    煙臺市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新聞發布會 膠東在線記者提問 煙臺市城管局市容環境科負責人周玉魁作答 膠東在線11月20日訊(記者 劉麗君 王向榮) 11月20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新聞發布會。
  • 環境對畜禽生長的影響
    環境的溫度、溼度、氣流、飼養密度 ( 每個動物佔面積和空間 ) 及空氣清潔度直接影響畜禽生長的速度和內容。 1、環境溫度 環境溫度對畜禽生長的影響較大 , 過高過低都將降低蛋白質和脂肪的沉積而使生長速度下降。
  • 廚餘堆肥制酵素:家庭源頭減量的利器
    如果這150噸廚餘垃圾被分出來,新安的生活垃圾就減少四分之一的量。 肥水地環保: 將家庭酵素製作工藝工業化 深圳市肥水地環保技術總監張京榮在演講中表示,目前廚餘垃圾處理碰到的最大問題,是二次汙染和能耗問題。二次汙染主要體現在廢水、廢氣、廢渣處理不完整,能耗高。
  • 南京強制垃圾分類雙月追蹤|你進階為「會分垃圾的文明人」了沒?
    到2020年12月底,南京全市每天收運廚餘垃圾超過880噸。而11月1日以前,南京收運的廚餘垃圾每天不足百噸。這大有「味道」的增長,是南京市民垃圾分類實實在在的成果。在垃圾源頭的市民,聽不到廚餘垃圾處理終端——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工人的評價:送來的廚餘垃圾分揀質量越來越好,目前已經完全取消了人工分揀,僅靠機器分揀便可滿足要求。南京市民素質太高了!了不起!」
  • 環保前沿|黑水虻,餐廚垃圾處理界的新星崛起!
    黑水虻幼蟲富含活性昆蟲蛋白、昆蟲脂肪、益生菌、抗菌肽及甲殼素,是各類動物的最佳天然保健品,被譽為「動物人參」,可作為動物的主食或飼料添加劑,達到幫助消化、促進生長、增強免疫力、使肉質鮮美的作用。儘管黑水虻養殖和銷路在國外早已成型,但目前國內鮮有企業能夠做到黑水虻規模化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