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牛商學院:提高年輕人金融風險意識,從普惠財商教育開始

2020-12-05 網易新聞

(原標題:啟牛商學院:提高年輕人金融風險意識,從普惠財商教育開始)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飆升至854億元,是10年前的10倍多,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後」幾乎佔了一半。而2019年底,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發布首份《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中國的年輕人總體信貸產品滲透率已達86.6%,44.5%的年輕人背負債務。由此可見,超前消費現象在年輕群體中愈演愈烈,已成為大眾新的消費趨勢。

然而,近日被頂上熱搜的「豆瓣小組『負債者聯盟』」為我們揭開了超前消費的殘酷背面。在這個小組中,有人畢業僅兩年就負債數十萬元;有人因為從小零花錢少,長大後開始報復性消費,一年購買口紅超300根;有人「以貸養貸」,深陷貸款泥沼;還有人因為錯信他人被騙數十萬……不難發現,「負債者聯盟」中大眾面臨的危機主要有以下三種原因:輕信他人,陷入詐騙;超前消費,利滾利;深陷網絡賭 博。從外因來說,這是消費主義攀比心理盛行的弊端;而從內因上看,這其實是年輕人金融危機意識薄弱所導致的結果。

近年來,我國國家政策層面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內部約束機制,構建完善的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持續完善權責一致、全面覆蓋、統籌協調、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11月初,銀保監會也聯合央行起草了小貸新規,在機構準入、槓桿率等多個關鍵問題上提出明確要求。而在政策引導之外,普通大眾更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財商意識,通過增強財富管理能力提升自身風險意識和風險防控能力。

啟牛商學院作為一家專注於投資者財商教育新銳服務平臺,致力於賦能每一個普通人更卓越的財富管理能力。在課程研發、教師培訓、教師備課等多個環節內,啟牛商學院始終堅持不斷打磨、精益求精的態度,從多各維角度滿足學員差異化需求,保障每一位學員都能根據自身需求收穫最適合自己的專業財商知識和財商能力,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財商思維。

為了進一步增強學員們金融風險防控能力,高效提升大眾財富管理思維,啟牛商學院帶來了具有「輕、活、精」三大特質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輕」是啟牛商學院始終堅持「輕教育」模式,通過直播、音頻形式、漫畫風味的故事傳授複雜財商知識,打造陪伴式學習空間,讓學員們能夠更輕鬆地提升財富管理能力。「活」是啟牛商學院的授課模式打破時間、空間限制,以直播授課形式隨時隨地為學員提供服務,同時啟牛商學院提供了從金融知識到高階理論再到實戰操作的一整套階梯式的課程體系,為不同需求用戶提供差異化的知識內容,滿足多元化的財商學習需求。「精」指的是啟牛商學院的導師團隊經過層層選拔,知識內容經過精挑細選,為學員帶來了更合乎自身情況的教學內容。

啟牛商學院希望通過普惠財商教育,提升國人整體財商素養和抵禦金融危機的風險意識,構建更加完善的行業生態,全面助推我國財富管理的普惠化進程。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藍鯨理財課助力國民提升財商思維 為家庭財富保駕護航
    近年來,隨著人們財富的增長,理財需求和理財意識也不斷提升,今年疫情的發生,更讓不少人意識到理財抵禦風險的重要性。相關報告顯示,我國高淨值人群的金融投資熱情在疫情後提高了67%。投資理財需求的提升對人們的理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藍鯨理財課打造合身「理財盔甲」,提高國民金融素養
    理財的風險和陷阱像病毒一樣不斷的傳播並發生著變異,很多理財小白在騙子眼裡就是一大片綠油油的「韭菜」。對於現在理財的風險和陷阱,那簡直是層出不窮。我們只能儘可能多的去列舉,沒有辦法窮盡。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通過這些理財風險的邏輯分析來窺視市場上不斷產生的新興的理財產品背後的風險,從而學會去識別理財風險和陷阱。
  • 藍鯨理財課上線 普及金融知識提升金融素養
    而藍鯨理財課從財商思維出發,為普通人群提供科學可行的財商教育服務,提高對理財產品的辨別和分析能力,正確認識投資中的收益和風險,從而實現家庭財富的保值增值。針對金融理財產品真假難辨、如何提高財商思維這一話題,北京善思善行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金融普惠教育平臺藍鯨理財課正式上線。此前,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聯合支付寶發布《2020國人理財趨勢報告》。
  • 主題研討一:普惠金融「圓」與缺
    圓與缺有兩個好,一個是通過這幾年普惠金融的實踐解決了我國金融服務突出的問題,監管部門有一個總的評價,提高了金融服務的便利性,提高了農村和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基礎金融服務,最起碼能找到地方存款,能找到地方支付,基礎金融服務的覆蓋率提高了很多。另外一個,最近幾年的小微企業和個人經營者信貸的可得性,這三個都有明顯的提高,得益於監管部門的推動,得益於金融部門的科技應用。
  • 金融科技對普惠金融發展推動效用的實證分析
    摘要在金融科技高速發展,對普惠金融賦能作用日益增強的背景之下,本文以城鎮收入差距作為普惠效用指標,基於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研究金融科技對於普惠金融的推動作用,對2008年至2018年我國面板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助於推動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促進了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提高,進而城鄉收入差距越小。
  • 錢多多:財商教育是否有必要?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錢多多最新資訊 > 正文 錢多多:財商教育是否有必要?上海的小學生測試中,財商平均分為73分,分數超過80並且財商值達到優秀的學生有26%,低於60的僅有8%。小朋友對於儲蓄、理財竟然完全不陌生,在「你準備如何使用過年領的壓歲錢?」一題中,31%的小朋友選擇將壓歲錢交給父母替自己投資,61%選擇存銀行以後有需要再取出來用,直接進行消費的鮮有人選。
  • 西牛學院走進盤塘小學
    來源:金融界網站當今社會,如何做好財商教育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讓家長、孩子們意識到財商教育的重要性已刻不容緩。財商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是理財的智慧。它包括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以及正確應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 前沿譯文 | 金融科技的前景:後疫情時代的普惠金融(上)
    如何理解這一變革的機遇和風險?對此,國際貨幣組織採取大規模實證研究後發現:在疫情期間以及後疫情時代,金融科技正在提高普惠金融程度,並與國內生產總值的較高增長相關。研究表明,金融科技在緩解持續發生的COVID-19危機的經濟和社會影響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拓寬低收入家庭和小企業的金融渠道也可以支持更具包容性的復甦。
  • 從格萊珉銀行到金融消費者保護,亞洲國家普惠金融五個典型案例
    《普惠金融發展國家戰略(2019~2024)》致力於消除獲得各種金融產品和服務時存在的固有障礙,並指出未來印度普惠金融要著力實現的普及金融服務、提供基本金融服務、提供謀生或技能開發的培訓機會、提供金融教育與提升金融素養、保護消費者與建立投訴處理機制、實現持續有效的協調等六大目標。通過擴大服務範圍實現金融服務的普及性,是成功實施普惠金融戰略的關鍵基礎。
  • 5G技術助力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風控中創新演變
    但是,普惠金融由於其自身規模小、缺乏抵押物、信用評級低、偏遠地區金融排斥情況嚴重等特點,存在著很大的信用風險、外部欺詐風險以及內部員工道德風險,故而如何運用金融科技力量催生出的新手段,在創新發展、提升服務效率和體驗的同時,有效防控普惠金融各類風險,是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業亟須思考的重要課題。
  • 從提升普惠金融能力視角看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
    數位化技術在經濟金融活動中的運用催生新的技術-經濟範式,網絡空間、物理空間和社會空間之間相互嵌入、深度融合,線性、單向和無差別的規則設定難以滿足快速迭代、動態演化的數位化環境要求,非線性、多維度和交互式的互動規則開始成為經濟主體的適應性選擇。
  • ...普惠金融研究院:診斷疫情對微弱經濟體金融健康的影響與政策建議
    可見,我國的社會保險是工薪階層應對風險的第一重保障。此外,工薪階層的風險管理意識逐漸增強,商業保險需求也很大。為全社會提供更堅實、更完善的風險保障,是政府、金融機構及個人共同的責任。5. 資產管理最差,日常必要的財務配置明顯不足工薪階層流動資產的配置明顯不足。
  • 普惠金融新「內核」:分層與聚合
    《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後,國內普惠金融發展速度與質效均顯著提升,信息不對稱、企業押品不足等融資痛點悉數緩解。這背後有監管未找到索引項。的指引與鼓勵,有傳統金融機構自身轉型需要。也有更多類型機構的創新,將普惠金融的版圖繪製得更為細緻。
  • 五年規劃收官之年:普惠金融要堅持「土裡刨食」
    王兆星發現,一方面,大多數的種植、養殖農戶感到仍然資金緊張,融資困難;另一方面,當地的基層銀行業金融機構卻有資金貸不出去,這使得農戶貸款難與銀行難貸款並存、農戶想要貸與銀行不敢貸並存。「在下一步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我認為,關鍵一點是銀行要解決它的風控問題,普惠金融不是慈善金融,要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使那些弱勢群體獲得金融服務的支持。
  • 正確理解消費金融風險的含義——訪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
    對金融業務的定位不準確,會造成業務和產品設計的錯誤、服務方向的偏差、風險管理的錯位、監管邏輯的混亂,其結果會造成巨大的社會風險。這些年,已經有不少這樣的事例。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認為消費金融等同於普惠金融,這是錯誤的觀點。普惠金融是指為弱勢群體提供適當的、可負擔的金融服務。消費金融的服務對象包括所有人群。普惠金融包括各類金融服務,而不僅僅是貸款。
  • 保險業協會王玉祥:保險科技助力提升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性
    王玉祥認為,新型數位化保險生態在促進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豐富了數字普惠金融的實踐。普惠金融在保險業的創新和發展,同樣需要保險科技的紮實推進。從而助力普惠金融的發展。他還建議,保險科技應加強全行業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保險生態數位化加速疫情以來,保險業數位化水平提速,保險與科技進一步融合,行業發展表現出三大趨勢。
  • 黃益平:數字金融能夠真正實現普惠金融但必須保證公平競爭
    我確實也不像前面有的專家是技術專家,金融安全問題,我們知道我們學金融、學經濟學也考慮金融安全的問題,但是更多的還是從分析框架理論層面來看這些問題,可能從技術角度還是不太一樣。我想從一開始切入這個問題,先來看一下,我們應該怎麼看數字金融這件事情。
  • 平安養老險農村小額人身險入選「普惠金融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30個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發布,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養老險」)等機構入選,金融業的扶貧努力在一個個典型案例中體現得愈加鮮明。今年是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聯合中國銀行(3.33 +0.00%,診股)業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銀行保險報等單位連續第三年發起「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徵集活動。
  • 伴財學堂獲證券日報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最具投資價值獎
    論壇以"破浪融合"為主題,圍繞"融合"、"破浪"、"賦能"等話題,邀請教育行業頭部企業、知名投資機構代表,共同探討教育行業未來發展方向。伴財學堂作為財商教育行業的傑出企業代表,憑藉在財商教育行業的優異表現,以及對在線教育領域的創新實踐,榮獲證券日報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最具投資價值獎"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