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在韓國發現化石,說古鱷魚可能像鴕鳥一樣,愛用兩隻腳奔跑

2021-01-21 騰訊網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科學家們剛剛驚訝地發現,一些白堊紀的鱷魚可能是用兩隻腳走路的。其證據來自韓國保存完好的化石足跡。

在一億一千萬到一億兩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大約有一百個18-24釐米長的凹痕被留在了可能是環繞湖泊的泥質沉積物中。

這一發現背後的國際團隊表示,這可能會挑戰我們對鱷魚的認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名譽教授馬丁·洛克利在接受BBC新聞採訪時表示,「人們傾向於認為鱷魚是不怎麼活動的動物;它們常常在尼羅河岸邊或哥斯大黎加的河邊懶懶散散地待一天。沒有人會想當然地認為,如果這種生物是兩足動物,像鴕鳥或霸王龍那樣奔跑的話,它會是什麼樣子。」

這項研究肯定會引發一場激烈的爭論。並不是所有的研究人員都一定會接受這個團隊的解釋。

洛克利教授及其同事已經將踩出化石足跡的動物,用拉丁文雙名法命名為Batrachopus grandis,儘管他們目前還沒有發現這種動物的殘骸。

要確認這種生物的存在,完全取決於化石本身的印痕。從足跡來看,這些巨鱷與生活在數千萬年前的侏羅紀的巨鱷在形狀上非常相似,但要大得多。只除了那些侏羅紀鱷魚很明顯是四足走路的。

洛克利教授聲稱,對韓國新發現的痕跡化石,只能用它們是兩足動物留下的來解釋。

他解釋說:「我們可以看到化石上記錄所有的腳趾和皮膚上的皺紋,就像你看著自己的手一樣。」

他說,「它們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面這樣走路。如果你讓它們做那種警方測試疑似醉酒駕駛員的直線行走清醒測試,它們都肯定能做到。你找不到前足留下的印子。」

來自韓國晉州國立教育大學的團隊領導金景洙教授說,這種鱷魚腳後跟留下的深刻印記也支持了直立姿勢的觀點。

他說:「我們發現的足跡看起來很窄,你甚至可以說鱷魚看上去像在走鋼絲。再加上沒有尾巴拖痕,很明顯這些動物是用兩足行走的。它們的移動方式和許多恐龍一樣,但這些腳印不是恐龍留下的。而恐龍和它們的鳥類後代是用腳趾行走的。」

他表示,「而鱷魚用平足行走時,會留下清晰的腳後跟印痕,就像人類一樣。」

對洛克利教授來說,這些新腳印還有助於重新解釋他和其他同事8年前匯報的一條韓國化石印跡。2012年,這個研究小組認為一組不太清楚且稍早的凹槽可能是翼龍這種大型會飛爬行動物留下的。

人們普遍認為,這些動物在地面上用腳和手匍匐向前走,很像蝙蝠。然而,那條神秘的印跡看起來像是兩足動物行走的結果——也許是一隻翼龍在涉水的時候,只用腳接觸了沉澱物。

洛克利教授現在認為,這條軌跡很可能也是一隻兩足行走的鱷魚。

來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菲爾·曼寧教授並不是這個發現小組的成員。作為一名化石足跡專家,他稱這些腳印「非常有趣」,並歡迎公開討論——但他對洛克利的解釋表示懷疑。

他在接受BBC新聞採訪時表示:「對我來說,這些軌跡並不符合鱷魚的整體生理結構,也不符合鱷魚的行走方式。」

「看看活著的鱷魚的視頻,看看它們奔跑時足部的旋轉:足是向外的,而不是向內,朝向行進的中線。從它們的方向看,我覺得它更像某種恐龍的足跡。但不幸的是,我們還沒有發現能向我們揭露真相的化石骨骼。」

相關焦點

  • 史前巨鱷像狗一樣奔跑
    著名的達爾文雀可能並不比鱷魚強多少。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Paul Sereno與加拿大蒙特婁市麥吉爾大學的Hans Larsson,在尼日和摩洛哥發現了5具生活在1億年前的、具有驚人差異的恐怖鱷魚化石。
  • 古似鳥龍:恐龍家族中的「飛人博爾特」
    中國不但是世界上的恐龍發現大國,還是世界恐龍研究的大國。截止到2019年12月,中國已經研究命名的恐龍有322種,數量居世界首位。在中國恐龍大家族中,最能跑的恐龍很可能是——古似鳥龍(Archaeornithomimus)。有人問了:是就「是」吧,還「很可能」幹什麼?
  • 足跡化石或將揭開雙足鱷魚的神秘面紗
    早白堊紀在韓國晉州組留下足跡的雙足行走的鱷魚遠親的樣貌重建。圖源:Anthony Romilio,昆士蘭大學一億一千三百多萬年前,一種奇怪的爬行動物生活在如今的韓國地區。它像恐龍一樣用兩條腿走路,但卻並非恐龍。這種爬行動物留下的足跡表明它是鱷魚的親戚。
  • 虛骨龍次亞目:亞洲古似鳥龍
    古似鳥龍(屬名:Archaeornithomimus)是似鳥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中國,約8,000萬年前。屬名的意思是「在鳥類模仿者之前」,意指它們是似鳥龍的祖先。就像其他似鳥龍科一樣,古似鳥龍應該是雜食性動物,以小型的哺乳動物、植物及果實及蛋為食。在化石層中,最普遍的是古似鳥龍。它是一種小型的食肉類恐龍,這個族群遺留下相當多的化石,有時候保存了極為精緻的牙齒與肢骨。最初,曾經被描述監定成似鳥龍屬下的一個新種。經過研究,現在已經認定為亞洲似鳥龍科中最原始古老的一個代表成員。
  • 長得像「鴕鳥」的恐龍,奔跑速度令獵豹「自愧不如」
    恐龍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進化出各種種族,其中就有一個比較獨特的類別,它很想鴕鳥,但是呢,它又是恐龍,它就是似鴕龍,一個神奇的恐龍種類。長得像「鴕鳥」的恐龍,奔跑速度令獵豹「自愧不如」。
  • 比人類快得多,但是沒有鴕鳥快
    這樣,就可以進行恐龍與恐龍、恐龍與現在的陸生哺乳動物、恐龍與鳥類之間的奔跑能力和行走速度的比較了。經過近10年的大量測量、分析、計算,科學家們認為一些小型食草與食肉恐龍的奔走速度最快的可能達到每小時35千米到50千米。這速度雖然比我們人類奔跑的速度快得多,但也並不像以前一些古生物學家所推斷的那麼快,恐龍的行走速度是趕不上鴕鳥的速度的。
  • 撒哈拉沙漠發現5種史前鱷魚化石
    據《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了1億年前生活在那裡的5種史前鱷魚化石。其中一種的牙齒就像是野豬的長牙,另一種則長著像鴨嘴的口鼻部,一些還以小恐龍為食。 據介紹,在距今大約1億年前,這些可怕的食肉動物穿梭在非洲沼澤地、湖泊,四處尋找小恐龍,並以魚、蠐螬為食。與現代鱷魚不同,史前鱷魚在陸地的活動同它們在水中一樣的敏捷。
  • 科學家:有助於它們像鱷魚一樣伏擊獵物
    最近,國外的一篇科學報導這樣形象地描述了長頸龍:如果你能用太妃糖(一種用糖蜜和奶油做成的,伸縮性很好的糖)做出了一條鱷魚的模型,你只需要抓住鱷魚模型的頭,用力拉它,直到它的脖子被拉伸到幾米遠。嗯,然後你就得到了一隻長頸龍。以上之所以那樣來描述長頸龍,是想告訴人們:長頸龍大概就是一隻脖子比較長的鱷魚。為什麼這樣說,我們下面會揭曉的。
  • 科學網—蜥腳類恐龍可能長著「鳥嘴」
    但是科學家可能把這種龐然大物的一個關鍵特徵搞錯了。 研究人員在上周於澳大利亞布裡斯班市召開的古脊椎動物學會年會上報告說,這些遠古的大傢伙並沒有生著蜥蜴般的嘴唇,而是長有類似鳥類或海龜的喙。 蜥腳類恐龍可能是用這些喙來獲取大量的植物——只有這樣,它們才能長到創紀錄的大小。據分析,這些喙中長有大量的長釘狀牙齒。
  • 世界著名化石遺蹟 北極發現熱帶海龜化石
    通過分析各種化石,科學家們可以推斷出遠古時代自然環境的變化,以及生物的進化歷史等。從某種意義上說,化石就是一部記錄地球生物億萬年來不斷演化的史書。,2005年在中國內蒙二連浩特市上白堊統二連組地層中發現的一具巨型獸腳類恐龍化石,被認定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罕見的似鳥恐龍化石。
  • 韓國最袖珍恐龍足跡化石上留有皮膚印痕
    韓國最袖珍恐龍足跡化石上留有皮膚印痕(化石網報導)據中國科學報(崔雪芹):近日,科學家在韓國發現一件極為罕見的恐龍皮膚化石,並發現了世界最小恐龍足跡的整個腳底鱗片印痕,其細節對科學家理解極小型獸腳
  • 恐龍有沒有像人類一樣進化出智力,它是怎麼統治地球的?
    那麼假設隕石沒有撞擊地球,恐龍安然無恙地生存下去,它們也會像猿類一樣進化成為具有高級智慧的「恐龍人」嗎?先從恐龍自身的條件來說,許多都是兩隻腳走路的,這和人類進化的過程也是極其相似。兩隻腳直立行走的動物後來大多都具有更高的智商,如果沒有隕石撞擊,再給恐龍一些時間,說不定後期大多數都能進化成兩隻腳直立行走的動物。說到這裡肯定有人要問為什麼恐龍在地球上稱霸了兩億年的時間,還沒有進化呢?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時間:2019-10-31 10: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一件非常特別的古鳥化石。這個化石來自 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
  • 科學家發現海底「霸王鯨」化石(組圖)
    但在澳大利亞科學家的新發現面前,這個印象也許需要修正了。  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的遠古鯨魚化石牙齒鋒利,性情兇殘,與人們印象中溫和的鯨差別很大。  科學家認為鯨是迫於生存需要從陸地重新回到海裡的,上圖為鯨的進化史。
  • 贛州一建築工地發現恐龍化石
    竊蛋龍其實不偷蛋 特徵與鳥類相似 愛堅果愛河鮮  竊蛋龍究竟是哪一類恐龍?  江西師範大學地理教授黃強介紹,竊蛋龍是種小型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身長1.8~2.5米,運動能力很強,行動敏捷,可以像袋鼠一樣用堅韌的尾巴保持身體平衡,跑起來速度很快。
  • 奇特古鱷魚,長著野豬式獠牙,還像野豬在陸地奔走獵食!
    鱷魚是一種攻擊性很強的冷血動物,一張血盆大口,總是展示著那滿嘴的尖牙利齒。只是現在鱷魚,只要合上鱷魚嘴巴,就看不見鱷魚的牙齒了,但在白堊紀時代,生活著一種奇特古鱷魚,長著野豬式獠牙,還像野豬在陸地奔走獵食——野豬鱷!
  • 遠古生物巨鱷種類繁多 非洲曾存在完整鱷魚世界
    美國考古學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了一個史前鱷魚群化石遺址,他們在遺址上挖掘出數種史前鱷魚的化石殘骸。
  • 科學家發現億年前會遊泳棘龍化石 骨骼完整(圖)
    棘龍像划槳一般平整的腳以及如同鱷魚腦袋頂上的鼻孔成為支持這一理論的證據。圖為與實物大小一致的棘龍模型。、挺拔的軀幹以及拖曳的尾巴,背部高為7英尺(約2米)的長棘是類似帆一樣的存在,而面部的口鼻部分更是與鱷魚十分接近。
  • 美國發現白堊紀時期新種類恐龍化石 體型似鴕鳥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時事通信社3月20日報導,美國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小組20日在美國科學雜誌《Plos One》發表文章稱,在美國中西部距今約6600萬年(白堊紀末期)的地層中,發現了比鴕鳥大一圈的恐龍化石。經過分析,研究人員已確認該恐龍化石屬於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