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戶都知道,魚塘挖掘後經過幾年的使用,都會出現坍塌、底部淤泥沉積、進水口和出水口堵塞等一些問題。雖然定期的魚塘維護必不可少,但是最重要還是每年在冬季所有養殖魚苗捕撈後進行一次整體的治理。讓我們的魚塘在第二年春季放養魚苗的時候煥然一新,具體辦法如下:
一、清除池底部淤泥
因為多數魚塘都是在土塊地質上進行外撅的額,經過一年的池塘水浸泡和雨水衝刷,導致很多坍塌的土塊沉入水底,產生淤泥,減少魚塘實際使用面積、每年冬季在魚捕淨後將池底過多過厚淤泥,清除一部分,保持10釐米即可,這樣保持魚塘的深度和水量。避免因為池塘變淺,載魚量減少,水體缺氧;同時淤泥又是病蟲害的藏身之處,易在高溫季節暴發各種魚病。因此每年冬季的清淤工作必不可少。
二、配套進排水通道
因為養殖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缺乏。許多魚塘,只重視設計時的堤壩寬度和高度,忽視了進排水配套,造成養殖開始後十分被動,只好臨時用水泵抽排水,既浪費人力也消耗物力。改造時要使進排水渠平行而反方向排列,注意進口渠高於排水渠,並注意總進水口通向外河水質清新的水域處,總排水口通向另一河道口,不能二者合用同一水域中的水渠,以防投產後易發魚病。同時要做好進排水口的安全工作,採用小閘門形式或者堤壩橋的形式。在保證進水排水功能不被影響的情況下保證不讓魚苗流失。要是因為進水排水系統的建立導致吃糖魚都跑掉了那可就成了天大的笑話了。
三、保證池塘的水深
在不同的養殖階段池塘水位深度要嚴格掌控,這樣不僅有利於提高魚對水池的使用面積。同時保證水中氧氣含量。池水過淺會影響產量提高,對於已經倒塌的堤壩,可以用尚未塌去的這部分堤壩的土直接向下開挖出土,用於製作新堤內坡,這樣既具備了粘結力高於淤泥的新土作堤壩,又解決了池內淤泥的出土難題。至於已經坍塌如池塘的土到了冬天清淤的時候再同時解決掉。
四、清塘期間的消毒
對於冬季清淤後的魚塘,還要進行消毒處理來保證魚塘對于越冬病蟲害的治理。具體辦法是對改造好的魚塘放水至5-10釐米,然後在池底挖幾個小坑,坑深0.1-0.5米,面積0.5平方米,每個小坑的距離以100平方米為單位計算進行布局,這樣可使整個池塘全部潑灑均勻,每畝用生石灰70-100公斤。按照比例把生石灰分別噴灑入事先布局的小坑裡,讓生石灰與水反應慢慢發揮作用即可。
每年的魚塘清塘後通過以上四個手段的實施,不僅能夠保持魚塘的品質,最重要是能夠改造一些老化的魚塘。很多80-90年代的老魚塘經過幾次這樣的改造依然能夠煥然一新,發揮原有的作用。那樣就能解決從新挖掘魚塘對土地的需求,節約了土地的同時也節省了從新建設的開支。對於魚塘養殖節約成本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