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 Commun & ACSF:郭瑞庭等醇脫氫酶的結構解析和立體選擇性改造...

2020-12-01 生物谷

手性醇是一類在手性碳上連有羥基的旋光性模塊化合物,以其獨特的光、熱和化學穩定性,是醫藥、農藥和精細化工材料的重要手性中間體。開發手性醇中間體的研究對推動我國製藥工業、材料工業以及信息電子產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其中,光學活性芳香醇類化合物,是合成抗抑鬱、平喘、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NK1拮抗劑等藥物的前體,也是製備高性能液晶和液晶器件的重要手性原料。目前,利用醇脫氫酶具有高度的化學、區域和立體選擇性的特點,不對稱還原潛手性羰基化合物,已成為獲得手性醇的一種重要途徑。因此,開展醇脫氫酶的催化機制及其理性改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郭瑞庭研究員的研究組與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徐巖教授研究組合作,解析了來源於Candida parapsilosis的(R)-羰基還原酶(RCR)與輔酶NAD+、底物2-羥基苯乙酮及產物(R)-苯基乙二醇的三種複合體的晶體結構,闡明了RCR與輔酶結合、底物識別和產物釋放的Prelog立體選擇性的分子催化機制。然而,自然界中絕大多數醇脫氫酶都是催化輔酶的pro-R氫進攻底物羰基的re面生成相應的手性醇,遵循Prelog規則,只有極少數醇脫氫酶具有反Prelog選擇性。因此,通過理性改造獲得反Prelog立體選擇性醇脫氫酶無疑是對氧化還原手性生物催化體系適用性的有力加強和重要補充。

RCR屬於中鏈醇脫氫酶家族成員。結合RCR與已報導的具有立體選擇性的中鏈醇脫氫酶的晶體結構及其胺基酸序列的比對,發現形成RCR的底物結合口袋的胺基酸殘基中,具有大側鏈的F285和W286分別位於小底物結合口袋的入口處和內部,並且相對於其它成員不保守。在此兩個關鍵位點設計突變,構建突變體F285A、W286A、F285A/W286A。功能檢測發現,對所檢測的8種芳香酮類底物,3個突變體的立體選擇性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其中,雙突變F285A/W286A對8種底物的選擇性都發生了反轉,特別是底物-溴代-4-氯苯乙酮的識別從re面變成si面,對映選擇性完全反轉達到>99.9% e.e.。通過模擬對接分析,進一步解釋了立體選擇性反轉的分子基礎。

該研究得到國家「973」計劃、「86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支持。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 和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F 期刊上,在天津工生所客座培養的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的博士研究生王珊珊為論文的第一作者。(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Chem Sci:選擇性合成手性高烯丙基叔醇?配體是關鍵
    在複雜分子合成和藥物化學中,高烯丙基叔醇是非常重要的中間體,正因如此,對映選擇性合成高烯丙基叔醇持續吸引著研究者的關注。目前的常規合成方法是酮的烯丙基化,相比於醛作為親電試劑,對映選擇性和反應性是關鍵挑戰。許多方法都基於預先形成的烯丙基金屬試劑,不過這些親核試劑也可以通過1,3-二烯和聯烯的氫金屬化而原位形成。
  • 萬能生物催化劑全長晶體結構獲破解
    它還具有高度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能特異性的識別結構位點和方向。此外,P450酶的底物結合區具有高度可塑性,透過酶工程改造可以改變底物譜,在重要化學品和藥物製造方面的應用深具潛力。因此,藥物活性化與代謝主要都是由CYP這個酶家族所負責的,大約囊括了生物體中此類代謝的75%。P450系統廣泛存在於所有生物甚至病毒中,已發現超過18000種P450系統。
  • 萬能生物催化劑全長晶體結構獲破解—新聞—科學網
    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陳純琪、馬立新和郭瑞庭合作完成了這項工作。他們解析了一種P450酶CYP116B46的晶體結構,並闡明電子在分子內傳遞的方式。這對了解P450的結構及完整機理提供了重要指導,且對P450酶在醫藥和工業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價值。
  • JMC|基於結構的天然產物黃連素的結構改造
    近年來,黃連素的抗心律失常、調控能量代謝、降血糖血脂和抗癌等多重功效使其成為一個「明星」中藥單體化合物。儘管黃連素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但其抗癌作用在臨床應用上仍具有許多局限性,包括抗癌活性低、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低等。然而,由於黃連素的分子靶點不清楚,以往對黃連素的改造比較盲目和隨機,並未取得較好的進展。
  • BBA:郭瑞庭等1,3-1,4-β-葡聚糖酶結構研究取得進展
    1,3-1,4-β-葡聚糖是植物細胞壁中半纖維素的組成成分,是由葡萄糖與β-1,3-和β-1,4-糖苷鍵連接而成的多聚糖。1,3-1,4-β-葡聚糖酶廣泛應用於不同的工業領域中,尤其是動物飼料和釀造業。
  • 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海洋微生物代謝工程與生物合成研究團隊在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10月1日發表於《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海洋微生物代謝工程與生物合成研究團隊在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10月1日發表於《生物化學雜誌》。環氧水解酶(EH)能夠選擇性催化環氧化物的不對稱水解反應,根據親核進攻位點的不同可產生構型不同的手性鄰二醇。因此,研究EH位點選擇性開環機理在天然產物生物合成和手性藥物有機合成中具有重要意義。
  • :二烷基酮的對映選擇性氫化
    具體而言,不對稱催化是通過手性催化劑與底物的前手性中心或前手性面之間的精確識別來控制立體選擇性。然而,當前手性中心或前手性面上兩個基團的空間位阻和電性相似時(如二烷基酮類化合物),手性催化劑則難以區分。相比之下,生物催化中的次級相互作用(如氫鍵、靜電/偶極相互作用、蛋白質芳香殘基的π-π堆積)可確保酶和底物之間的準確識別,從而產生優異的立體選擇性。
  • 立體選擇性自由基反應(3)
    因而,控制羥醛縮合反應的立體選擇性就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預測羥醛縮合的立體化學常常採用Zimmerman-Traxler模型。該模型結合了空間斥力、電子效應、螯合效應和立體電子效應,可以預測Evans試劑的立體選擇性。
  • JMC|靶向DDX3X特定結構域的計算策略發現高選擇性抑制劑
    因此,開發具有抗病毒但同時不影響宿主細胞發育的高選擇性DDX3X抑制劑具有重意義。傳統DDX3X抑制劑是針對ATP和RNA結合位點,但是該結合位點抑制劑選擇性差。義大利遺傳研究所Giovanni Maga團隊通過結構和序列比對,發現一個獨特的結構域(UM),該結構域與人體其他蛋白序列同源性低,因此靶向該結構域,有望發現靶向DDX3X高選擇型抑制劑。
  • 南海海洋所α/β-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海洋微生物代謝工程與生物合成研究團隊在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近期發表於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Chem:硼催化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還原2-烯基吡啶
    手性哌啶廣泛存在於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中,因此,其合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不對稱催化還原吡啶是獲得手性哌啶最為直接的方法,然而,該方法面臨兩個主要難題:1.吡啶去芳構化較困難;2.氮原子對催化劑的配位毒化作用強。
  • JMC|靶向DDX3X特定結構域的計算策略發現高選擇性廣譜抗病毒抑制劑
    傳統DDX3X抑制劑是針對ATP和RNA結合位點,但是該結合位點抑制劑選擇性差。義大利遺傳研究所Giovanni Maga團隊通過結構和序列比對,發現一個獨特的結構域(UM),該結構域與人體其他蛋白序列同源性低,因此靶向該結構域,有望發現靶向DDX3X高選擇型抑制劑。
  • ACS Catalysis|量子化學方法研究酶催化的立體選擇性
    如今,這種方法在酶的立體選擇性中有許多應用。最新研究的例子有Walter Thiel在對映選擇性酶促Baeyer-Villiger反應方面的工作和南極假絲酵母脂肪酶B (CALB) 的O-乙醯化反應。在EVB方法中,首先在參考系統(例如在水溶液中)中研究反應,並調整參數以重現實驗可觀察值或更高級別的計算。然後將這些參數用於在酶環境中對反應進行建模,在該環境中可以計算出新的自由能圖。
  • . | 立體可控乙烯基單體聚合: 過去、現在和未來
    相反, 由具有類似配體結構的催化劑進行的配位-加成聚合(CAP)在這方面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立體選擇性配位加成聚合的典型催化劑結構和聚合機理如圖3, 即高活性的缺電子單活性中心結合烯醇化的單體(圖3: 1)。有關對稱性配體對聚合的影響在2010年以前已經被研究的相當透徹, 故作者在立體選擇性CAP中重點介紹了化學選擇性、立體複合化以及生物來源單體方面的探索。
  • 鎳催化的條件下,具有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的丙二烯及其衍生物的氫氰化
    氫氰化是形成C-C鍵的一類重要反應,而烯烴的不對稱氫氰化反應,在藥物和農藥的合成中具有重要意義。
  • 立體選擇性獲得兩種新型的基於氧化吲哚的軸手性苯乙烯化合物
    催化不對稱構建軸手性苯乙烯或芳基-烯烴骨架的已有策略氧化吲哚是一類重要的雜環母核,是許多天然生物鹼和藥物分子的核心結構單元。但是,基於氧化吲哚的軸手性骨架卻鮮為人知,雖然氧化吲哚母核很有可能給軸手性骨架帶來一些獨特的性質。
  • 【化學生物學】脫氟水解酶的底物立體選擇性
    近日,一個德國馬普煤炭研究所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研團隊研究了氟代乙酸水解酶(FAcD)的底物立體選擇性催化機理。他們以α-氟代苯乙酸為研究底物,發現氟代乙酸水解酶可以催化底物消除氟原子,並特異性地產生R型構象的羥基取代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