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選擇性自由基反應(3)

2021-02-23 化學與生物的碰撞

 

   自由基的反應和其他離子型反應不同,由於自由基高度活潑,因而遷移性更好,動力學控制便常常強於熱力學控制。我們先來看一下立體電子效應的引入以及一些實例。

   在基礎有機化學中,我們已經學過了羥醛縮合反應,使用兩分子醛或酮縮合得到一分子羥基醛酮,進而脫水製備α,β-不飽和醛酮,從而得到Michael加成的底物,為甾體的合成奠定了基礎。

    因而,控制羥醛縮合反應的立體選擇性就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預測羥醛縮合的立體化學常常採用Zimmerman-Traxler模型。該模型結合了空間斥力、電子效應、螯合效應和立體電子效應,可以預測Evans試劑的立體選擇性。(參考網站:https://chemistry.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5550/why-do-zr-sn-and-ti-enolates-form-syn-aldols-selectively)參與反應的羰基化合物有四種結合方式:如果我們給羰基化合物的羰基兩側(稱為潛手性面)起個名字,不妨稱為Si面和Re面,就得到面對面的四種情況:Re-Re,Si-Si,Re-Si,Si-Re。

    另外,我們對分子引入共面的概念,考慮一根化學鍵,以此為軸,得到一組共軸的平面,這些平面中,只有一個通過化學鍵外一點。這樣一來,通過一根化學鍵和一個原子的位置唯一確定一個平面。在這個平面上,規定電子對方向相對原子朝外,化學鍵方向相對參考原子朝外。使用向量的方式規定了電子的平行(不是自旋平行),以及反向平行。我們常常省略「共面」這個詞,因為平行和反平行的定義已經包含了「共面」的涵義。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自由基反應的立體電子效應。對於含有長鏈的羰基化合物,偶極-偶極相互作用就對反應構象起了巨大作用,不同的偶極相互作用可以有效降低體系能量,降低分子極性,從而改變溶劑化情況。

    在螯合過渡態體系中,螯合的化學鍵會產生更強的偶極作用,因而此時的構象更為穩定。相比於空間位阻,偶極相互作用僅依賴於化學鍵的電子分布,從而比立體效應更加容易判斷。

    很顯然,在配合物控制的不對稱反應中,立體電子效應就弱於空間位阻的影響,由於配合物可以隨時轉換,採取穩定的結構,但是產生的結果是不變的。

往期回顧:

立體選擇性自由基反應(1)

立體選擇性自由基反應(2)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實現光酶對映選擇性分子間自由基氫烷基化
    科學家實現光酶對映選擇性分子間自由基氫烷基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1 16:08:15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Huimin Zhao團隊實現了光酶對映選擇性分子間自由基氫烷基化
  • 劉國生課題組揭示金屬調控氮自由基選擇性攫氫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我國科學家在碳氫鍵不對稱氰化研究基礎領域又獲重大突破。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國生課題組發展了複雜烯烴的烯丙位碳氫鍵精準(包括高位點、高對映體選擇性)氰化反應,並與香港科技大學林振陽課題組合作,通過實驗和理論計算相結合,揭示了金屬調控氮自由基選擇性攫氫的新機制。10月24日,這項重要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
  • 有吸引力的非共價相互作用實現自由基反應的對映選擇性催化
    有吸引力的非共價相互作用實現自由基反應的對映選擇性催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8 12:50:41 劍橋大學Robert J.
  • 有機人名反應——1,3-偶極環加成反應(Huisgen 反應)
    1,3-偶極環加成反應(Huisgen 反應)1,3-偶極加成,或被稱為Huisgen反應,Huisgen環加成反應,是發生在1,3-偶極體和烯烴、炔烴或相應衍生物之間的環加成反應,產物是一個五元雜環化合物。烯烴類化合物在反應中稱親偶極體。德國化學家Rolf Huisgen首先廣泛應用此類反應製取五元雜環化合物,這類反應是合成單環及多環化合物的一種重要方法。
  • . | 立體可控乙烯基單體聚合: 過去、現在和未來
    立體選擇性配位加成聚合的典型催化劑結構和聚合機理如圖3, 即高活性的缺電子單活性中心結合烯醇化的單體(圖3: 1)。有關對稱性配體對聚合的影響在2010年以前已經被研究的相當透徹, 故作者在立體選擇性CAP中重點介紹了化學選擇性、立體複合化以及生物來源單體方面的探索。
  • Minisci自由基反應
    的方法,具體反應如下:其反應機理如下:首先雙氧水與亞鐵離子反應,生成氫氧根自由基,然後與DMSO反應生成甲基自由基,甲基自由基是一個非常活潑的自由基,迅速奪取碘代物的碘原子,生成碘甲烷和R自由基,隨後R自由基在硫酸的催化下與吡啶反應生成目標化合物。
  • 專家教授證實:氫氣通過選擇性抗氧化作用清除人體自由基
    2007年,《自然醫學》雜誌發表了日本醫科大學氫分子醫學研究中心太田成男教授的《氫氣通過選擇性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證實氫氣作為自然界最小的分子可以輕易擴散進入機體任何器官、組織、細胞、線粒體和細胞核,通過選擇性清除惡性自由基從而達到理想的抗氧化作用。全球掀起了氫分子醫學研究的熱潮。
  • Angew:固態自由基C-H三氟甲基化反應
    在這些反應中,BaTiO3通過球研磨產生暫時極化的粒子,可以用作電荷轉移催化劑來還原芳基重氮鹽以生成芳基自由基。這個體系作為一種獨特的固態方法,可以類似於光氧化還原催化劑的方式實現芳基化反應和硼化反應。之前的研究表明,BaTiO3在溶液中進行超聲攪拌也可用於水分解。隨後,Bolm和Hernández課題組也報導了BaTiO3參與的自由基環化反應。
  • 首例催化Alder-ene反應的酶及其周環選擇性的精準控制
    ,這類反應在天然產物的有機合成中常常被應用於一步構建多個碳碳鍵,而且具有較好的立體選擇性和區位選擇性。Alder-ene反應,產物比例為3:1。因此,將M411和T231變成更小的殘基後可以擴大酶的活性口袋,讓底物7的構象更有利於C4羰基的質子化,從而導致了周環選擇性的改變。結合生化實驗、晶體結構和計算結果,他們確證了PdxI/AdxI/ModxI可以催化立體選擇性的syn-脫水和接下來的Alder-ene反應,且反應是具有立體、區位和周環選擇性的。
  • ...正/郭寅龍團隊三劍合璧,實現Co催化聯烯的區域及立體選擇性硼氫化
    二烯等不飽和化合物的催化硼氫化過程,聯烯的硼氫化還存在很大的挑戰,主要問題在於如何有效地控制反應的區域及立體選擇性。Roush教授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手性的氫化硼烷,這種硼氫化試劑與TMSCl混合後可產生10-三甲基矽基-9-硼雙環[3.3.2]癸烷活性物種,其進一步對末端聯烯硼氫化可以得到常規方法難以構建的Z構型的烯丙基硼烷,隨後再加入醛類化合物與之反應,最終通過一鍋兩步法形成高烯丙醇產物。不過,反應具有良好的區域選擇性,但立體選擇性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夠理想,並需使用化學計量的手性硼氫化試劑。
  • 鎳催化的條件下,具有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的丙二烯及其衍生物的氫氰化
    氫氰化是形成C-C鍵的一類重要反應,而烯烴的不對稱氫氰化反應,在藥物和農藥的合成中具有重要意義。
  • Chem.南京大學謝勁課題組在配體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策略...
    導讀  近日,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分子與材料合成研究團隊的謝勁課題組在配體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近些年,錳催化烯烴矽烷化反應備受關注,我國化學所的王從洋研究員,以及國際上Thomas, S. P.、Trovitch, R. J.、Britten, J. F.等多個研究小組在該領域做出了出色的工作。謝勁課題組利用雙核錳與不同配體原位形成配合物進而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的策略,實現了錳催化的烯烴可控脫氫矽化和氫矽化反應,為錳自由基參與的有機合成反應調控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 蘇州大學朱晨教授課題組:烯基自由基參與的遠程惰性C(sp3)-H鍵三氟甲硫基烯基化反應
    因此,朱晨課題組對於實現自由基參與的遠程惰性C(sp3)-H鍵的三氟甲硫基烯基化反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根據調查研究,此類反應還未見文獻報導。在有機合成化學中,實現惰性C(sp3)-H鍵的官能團化一直是前沿的研究領域。隨著自由基化學的飛速發展,自由基參與的氫轉移(HAT)反應為實現碳氫鍵活化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策略。
  • 立體選擇性獲得兩種新型的基於氧化吲哚的軸手性苯乙烯化合物
    最初,作者選用外消旋的基於氧化吲哚的苯乙烯化合物rac-1a和吖內酯1b作為反應物,採用手性磷酸(R)-4a作為催化劑,可以以較好的立體選擇性得到產物3aa(86:14 dr,隨後,作者對催化劑、溶劑、溫度等多種反應條件進行了仔細優化,最終能夠以優秀的立體選擇同時得到產物3aa(90% ee)和1a(86% ee),S因子為53(圖6)。
  •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朱戎課題組在金屬催化自由基反應研究中取得重要...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18日訊(記者 候智 通訊員 白楊)從簡單烯烴出發,高效、高選擇性地合成高價值化合物一直是有機化學工作者追求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過渡金屬催化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傳統的烯烴官能團化反應一般可分為兩類:極性過程和自由基過程,二者有各自的優勢和局限。
  • 自由基鏈式反應和非鏈反應—有機反應機理系列50
    1 自由基鏈式反應因自由基含未配對的電子,所以極不穩定,會從鄰近的分子上奪取電子,讓自己處於穩定的狀態。這樣一來,鄰近的分子又變成一個新的自由基,然後再去奪取電子。如此下去,即自由基鏈式反應。自由基引發劑作用下的反應通常為鏈式反應,如自由基加成、取代反應通常為鏈式反應。鏈式反應一般包括鏈引發、鏈增長、鏈終止三個過程。
  • ACS Catalysis|量子化學方法研究酶催化的立體選擇性
    在不對稱生物催化領域,分子對接和分子動力學模擬已被廣泛使用,並且有助於定性合理化觀察到的選擇性,也可以合理或半合理地指導酶工程。在QM/MM方法中,對活性位點周圍的一小部分酶用量子力學方法處理,其餘的酶以及周圍的水用分子力場進行處理。如今,這種方法在酶的立體選擇性中有許多應用。
  • 浙大陸展課題組JACS:末端炔烴的馬氏選擇性順序加氫/氫肼化
    儘管炔烴的半加氫和烯烴的氫胺化已有報導,但仍存在如下挑戰:1)避免半加氫反應的副反應如烯烴的異構化、過度還原和炔烴的氫胺化;2)控制區域選擇性,特別是末端炔烴的區域選擇性半氫化鮮有研究;3)&34;實現兩種轉化。近年來,Buchwald課題組報導了脂肪族炔烴的順序半加氫/氫胺化反應並提出了反應機理:半氫化和氫胺化均由不飽和碳-碳鍵反馬氏選擇性插入到H-Cu鍵,然後活性物質進行質子化或親電胺化。
  • 浙大陸展課題組JACS脂肪族末端炔烴的馬氏選擇性順序加氫/氫肼化
    儘管炔烴的半加氫和烯烴的氫胺化已有報導,但仍存在如下挑戰:1)避免半加氫反應的副反應如烯烴的異構化、過度還原和炔烴的氫胺化;2)控制區域選擇性,特別是末端炔烴的區域選擇性半氫化鮮有研究;3)「一鍋法」實現兩種轉化。
  • 2-C-支鏈寡糖及其衍生物的立體選擇性合成取得新進展
    他們發現,1,2-環丙烷糖類作為糖基供體,在路易斯酸的催化下,能夠與一系列如寡糖、胺基酸和醇類等糖基受體反應,得到2-C-支鏈寡糖及其衍生物。對於半乳糖供體,當催化劑為TMSOTf時,得到α-構型為主的產物;而當催化劑為BF3·Et2O時,則主產物為β-構型。但對於葡萄糖供體來說,這兩種條件下都只得到β-構型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