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雷達基本原理

2021-01-19 GeneralAviation

應答機一般由天線饋線系統、接收機、解碼器/編碼器、發射機等組成,其高度數據來源於氣壓高度表。

(1)天線饋線系統:一般採用收發開關使收發共用一個天線,應答機天線在水平面內無方向性,天線增益接近OdB,在垂直面內其波瓣寬度不小於±300,垂直極化。它安裝在機腹部的適當部位,儘可能減少飛機起落和轉彎時產生的遮蔽。

(2)接收機:它用來將1030MHz的射頻脈衝信號經混頻變換成60MHz中頻脈衝信號,然後進行中頻放大,再經檢波視放輸出到解碼器。

(3)解碼器:它用來對接收機送來的原始視頻脈衝信號進行下述處理:鑑別脈衝寬度(允許的脈衝寬度在0.3μs~1.5μs內),濾除過窄脈衝和過寬脈衝的幹擾,而這些窄脈衝和寬脈衝可能是起伏噪聲,也可能是其他L波段脈衝雷達的照射脈衝;然後識別詢問性質,對正確的詢問進行解碼。最後,解碼器還必須產生幾個抑制波門:當正確的詢問模式被解碼時,產生「阻塞波門」,將應答機閉塞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用於發射應答脈衝和恢復發射機狀態;當識別出旁瓣詢問時,產生「旁瓣抑制波門」;當應答機發射機佔空係數超過1%時產生自動過載控制信號;為避免應答時與機上其他L波段無線電裝置互相干擾,在整個應答持續時間內還要產生一個外抑制波門加到其他L波段裝置中,使其阻塞。

(4)編碼器:它在得到解碼器譯出正確詢問的指令之後,進行識別碼的編碼或者高度碼的編碼,輸出串行的應答脈衝序列。

(5)發射機:它用來將編碼器送來的串行碼經調製器形成一定電平的調製脈衝,再經發射機形成射頻脈衝送給天線饋線系統發射。


相關焦點

  • 單脈衝二次監視雷達天線波瓣測量方案研究
    1 單脈衝二次雷達(MSSR)工作原理   單脈衝二次雷達為三脈衝體制,它的詢問信號為脈幅調製(PAM)信號。詢問脈衝由三個脈衝組成,P1,P3脈衝為詢問信息脈衝,由定向天線發射;P2脈衝為旁瓣抑制脈衝,由全向天線發射。按照P1和P3脈衝的時間間隔可以分為六種詢問模式,見表1。
  • 大話「雷達教程」之雷達原理
    上面這樣的體驗與感受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過經歷,而雷達所使用的的電磁波與聲波的原理非常相似。朝著不同的方向喊叫,可以判斷物體的大致方向。如果知道了空氣中的聲速,則可以估計物體的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同盟國在1943年同意使用了這一縮寫,後來也就被大眾所普遍接受。
  • 揭秘雷達工作原理:靠異頻雷達辨識飛機!
    從描述中,我們似乎也能窺探到一些在馬航MH370搜尋工作中,為何雷達突然啞火的蛛絲馬跡……■雷達的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  雷達的英文  1925年伯烈特(Gregory Breit)與杜武(Merle Antony Tuve)合作,第一次成功使用雷達,把從電離層反射回來的無線電短脈衝顯示在陰極射線管上。  1931年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利用拍頻原理研製雷達,開始讓發射機發射連續波,三年後改用脈衝波。  1935年法國古頓研製出用磁控管產生16釐米波長的撜習窖捌鰏,可以在霧天或黑夜發現其他船隻。
  • 雷達原理第二講:基本雷達方程
    雷達方程在實際應用的作用: 1.輔助設計雷達系統以滿足用戶設定的檢測指標; 2.在接收到的信號功率、雷達和目標參數之間建立關係; 3.描述從幹擾源接收的功率,包括熱噪聲,雜波,幹擾。雷達截面積與波長有一定關係,但是不是嚴格的線性關係,對波波長較長的雷達,其RCS就會稍大一些,比如X波段(波長為3.2釐米)的雷達,對目標前方正負45度(鼻錐方向),平均RCS是0.4平方米,而對L波段雷達波長為23釐米的,
  • 雷射雷達工作原理及應用
    打開APP 雷射雷達工作原理及應用 周碧俊 發表於 2018-08-27 17:24:50 實際應用案例 圖1 雷射雷達安裝實景圖(來自真實客戶分享) 工作原理 將雷射雷達安裝在車道正上方
  • 雷達原理第一講:雷達是個什麼東東?
    雷達,是英文Radar的音譯,源於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縮寫,意思為"無線電探測和測距",即用無線電的方法發現目標並測定它們的空間位置。因此,雷達也被稱為「無線電定位」。雷達就是利用目標對電磁波的反射現象來發現目標並且測定其位置的,雷達的任務不僅能測量木的距離、方位和陽角,而且還能測量目標速度、以及從目標的回波中獲取更多有關目標特性的信息。
  • 揭秘:雷達測量的原理到底是什麼?
    1864年,英國人麥克斯韋建立了電磁理論的基本公式,出版了<<電磁場動力學>>,拉開了人類對電磁波(無線電波)認識和應用的序幕.進入20世紀,無線電波開始應用於軍事領域,但是直到一戰末期,其用途主要局限於通訊領域.不過,無線電波的應用潛力已獲得各國的廣泛認同.20世紀30年代來臨時,美.英.法.德以及蘇聯等國相繼在無線電探測領域取得突破,雷達的概念
  • 雷達原理-雷達接收機
    採用頻率合成器的雷達又稱為全相參雷達。本地振蕩器是雷達接收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非相參雷達中,本振是一個自由振蕩器,通過自動頻率控制(AFC)電容將本振的頻率f2自動調諧到接受射頻信號所要求的頻率上。靈敏時間控制和自動增益控制是雷達接收機抗過載、擴展動態範圍和保持接收機增益穩定的重要措施。
  • 雷射測速與雷達測速的原理與比較
    微波遇到車輛立即被反射回來,再被雷達測速計接收。這樣一來一回,不過幾十萬分之一秒的時間,數碼管上就會顯示出所測車輛的車速。  它所依據的原理依然是「多譜勒效應」。雷達測速計發出一個頻率為1000兆赫的脈衝微波,如果微波射在靜止不動的車輛上,被反射回來,它的反射波頻率不會改變,仍然是1000兆赫。
  • 雷達液位計的工作原理
    雷達液位計的工作原理髮射—反射—接收是雷達液位計的基本工作原理。雷達傳感器利用特殊的時間間隔調整技術將每秒的回波信號進行放大、定位,然後進行分析處理。因此雷達傳感器可以在0.1s內精確細緻地分析處理這些被放大的回波信號,無須花費很多時間來分析頻率。
  • FMCW毫米波雷達原理一
    目前筆者接觸到的有24G毫米波雷達和77G毫米波雷達。24G毫米波雷達主要應用在交通領域的測距和車輛測速,在其他領域也有使用24G毫米波雷達。77G毫米波雷達主要應用在無人駕駛,汽車周圍的目標檢測等領域。在首次接觸雷達時,一頭霧水。搞不清一個chirp的時域圖和頻域圖的關係、中頻信號以及其他名詞的基本概念。在TI培訓官網上看到一些毫米波雷達原理的視頻才豁然開朗。
  • 一種毫米波測速雷達系統的工作原理
    摘要:介紹了一種毫米波測速雷達系統的工作原理,該系統採用高精度譜分析法測量外彈道彈丸速度曲線,並利用最小二乘法擬合方法推出彈丸的初速。分析了測速誤差、精度與測點數、外推步長的關係。該系統將毫米波技術成功應用於火炮或槍枝的內、外彈道參數的測試。
  • 毫米波雷達測方位原理+優勢
    對於毫米波,大家已不再陌生,本文對於毫米波的講解,主要在於探討毫米波雷達側方位原理以及其優勢所在。一、汽車毫米波雷達基本原理毫米波是指波長在1-10mm的電磁波,其帶寬大,解析度高,天線部件尺寸小,能適應惡劣環境。車用毫米波雷達,通常採用結構簡單成本較低,適合近距離探測的FMCW(調頻連續波)雷達體制。
  • 雷達液位計原理
    導讀:本文主要講述的是雷達液位計的原理,感興趣的童鞋們快來學習一下吧~~~很漲姿勢的哦~~~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8206
  • 二次結構泵工作原理
    二次結構泵的工作原理:二次結構泵屬於液壓系統的混凝土輸送泵,配有國標5.5千瓦電機,主要原理是電機工作帶動液壓系統工作,液壓系統通過液壓油驅動油缸活塞左往復運動,活塞運動的過程中帶動料鬥內S型管閥換向注漿,本機屬於雙液壓系統混凝土注漿設備。
  • 雷達課堂:合成孔徑雷達原理
    , 從而獲得較高解析度的成像雷達,可分為聚焦型和非聚焦型兩類。與其它大多數雷達一樣,合成孔徑雷達通過發射電磁脈衝和接收目標回波之間的時間差測定距離,其解析度與脈衝寬度或脈衝持續時間有關,脈寬越窄解析度越高。經過近60 年的發展,合成孔徑雷達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各國都建立了自己的合成孔徑雷達發展計劃,各種新型體制合成孔徑雷達應運而生,在民用與軍用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 24GHz雷達傳感器的原理及運用解析
    24GHz雷達傳感器是一種可以將微波回波信號轉換為一種電信號的裝換裝置,是雷達測速儀,水位計,汽車ACC輔助巡航系統,自動門感應器等的核心晶片。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8690.htm原理和應用一:CW都卜勒雷達傳感器將24GHz選為發射頻率,利用發送與接收信號的頻率差,通過公式計算出物體運動的速度。
  • 電流互感器二次側為什麼不能開路(電流互感器工作原理)
    因為電流互感器二次側不能開路,所以二次側不能裝熔斷器和其它開關設備。二、產生 不良後果的原因(電流互感器工作原理) 想 弄懂產生不良後果的原因, 就要知道電流互感器的原理。 1. 電流互感器的實質 電流互感器的實質是:工作在短路狀態下的升壓變壓器 ( 這句話很重要,需 要 記住)。 如下圖2所示。
  • 自動駕駛科普之雷射雷達的工作原理
    近年來,一個叫雷射雷達的傢伙進入了測繪各個領域,很多人對它感覺很陌生,其實不然,他可是老傢伙了,我們所熟知的地球與月亮的距離,就是通過雷射測距技術實現的。雷射測距的原理很簡單,就是通過測量雷射從發射到月面反射光到達地球的時間,乘以光速再除以二,就是地月距離了。
  • 微型測距雷達的原理及組成
    1 微型測距雷達的原理及組成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5259.htm  1.1 測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