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17日文章 原題:美國如何避免成為下一個希臘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懸崖」危機是因為開支與收入,更確切地說是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收入與包括養老、醫療、失業、社會福利等各方面的開支之間,長期存在著巨大的缺口造成的。例如在2011財年,聯邦政府的收入僅為2.3030萬億美元,而開支卻達到了3.6030萬億美元,赤字達到1.3萬億美元,佔聯邦政府實際開支的36%。換言之,現在聯邦政府的每三美元開支中,就有一元以上是借來的。
從當前的理論來看,要解決聯邦政府的這種資金缺口,可以採取的方法只有三種,一是舉債,二是增加收入,三是削減開支。
顯然,對挽救美國政府財政而言,舉債是一種寅吃卯糧、得過且過的方式,僅可在短期內採用,而不可能長期實施。事實也正是如此。目前美國政府的債務已超過16萬億美元,美國政府為此付出的代價實在驚人——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如不加以控制,到2020年,聯邦政府的債務利息支出,就將佔聯邦稅收收入的20%;而到了2030年,則更會提高到36%;2040年還會進一步高漲到58%。這種沉重的債務利息負擔,絕對會壓垮聯邦政府財政。所以大幅度舉債是此路不通。因此實際上解決聯邦政府財政危機的方法只有兩個,也就是削減開支和增加聯邦政府收入。
不過這兩種方法,也都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根據美國政府公布的資料,自美國社會建立起所謂社會福利保障體系以來,其社會福利保障的開支,就逐步地成為聯邦政府的最大開支。根據美國管理和預算辦公室的數據,2012年聯邦政府的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開支,就佔到聯邦政府開支的55%,如果將教育和其它方面也歸為社會保障的開支計算在內,則接近60%;再加上聯邦政府的債務利息,更高達65%以上。
換句話說,現在聯邦政府每開支三美元,就有兩美元是用於社會福利與保障及其教育方面的。在這種財政開支結構的框架下,大幅度削減聯邦政府開支的可能性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是說,美國政府採用拆東牆補西牆,或者說挖肉補瘡的方式,來解決財政赤字的餘地極其有限。因為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有一個非常顯著的本質性特點,即它是剛性的——對於現在已經有的社會福利與保障,聯邦政府根本無法進行大幅度削減,因為美國民眾會毫不留情地將削減社會福利與保障的總統趕下臺。
尤其是在目前,美國社會的福利、醫療保障與養老保障乃至於教育開支巨大,而且都存在著嚴重的資金短缺問題——美國社會已經在不斷驚呼,養老保障的資金缺口,給美國社會帶來的危機,比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要嚴重幾十倍;而總統歐巴馬承認,社會醫療保障保障資金的短缺,將會導致美國經濟的崩潰。在這種情況下還要進一步削減福利與社會保障,完全是痴人說夢,根本不現實。
那麼,增加收入對聯邦政府而言,是不是可以解決問題?答案也是否定的。美國政府的收入主要是來自稅收,而雖然目前美國社會基尼係數較高,可任何人都難以否認,美國的稅費負擔較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尤其是中國,還是比較公平的。因為在美國,收入越多所須繳納的稅費也就越多,而且現在其富人和中產階級承擔著美國政府稅收的絕大部分。財源已經瀕臨枯竭
另一方面,美國主要納稅階層——中產階級的納稅負擔,實際上已經極其沉重,繼續增加的空間相當有限。根據美國政府所公布的資料,其實在2011年,聯邦稅收僅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左右,但美國社會還有各級政府,他們所徵收的稅費全部加在一起,美國目前的稅費則已經遠遠超過GDP的30%以上。換言之,現在美國每三美元的產值中,就有一美元必須做為稅費繳納給政府。而這些稅費實際上主要是中產階級貢獻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繼續增加中產階級的稅費,空間上極為有限;而要求增加低收入者的稅費負擔更是荒唐。所以,實際上美國政府的財源已經瀕臨枯竭,聯邦政府根本不可能通過大幅度提高稅收,來增加財政收入,解決其財政問題。
尤其糟糕的是,聯邦政府的財政情況還會進一步惡化。首先,如前所述,目前的社會保障存在著嚴重的資金不足問題,這種資金的短缺情況會更為嚴重。美國權威機構估算,在未來五年,醫療保障的開支會繼續猛漲,其速度遠遠超過GDP的增長。根據美國人口普查機構預測,到2020年,大約有20%的美國居民超過65歲,這也勢必導致聯邦政府養老保障開支的急劇增長。這兩個方面的開支暴漲,自然會進一步加劇政府債務負擔——估計到2019年,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總額將高達7.1萬億美元。
由此可見,除了對社會保障模式進行全面改革,美國社會已經沒有選擇——擺在美國政府和經濟學家面前的任務是:建立一種新型的社會保障模式,它一方面可以給予每一個美國人全面的社會保障,另一方面又可以大幅度減輕政府開支。如果政府和經濟學家不能做到這一點,美國政府勢必成為希臘;而美國經濟也毫無疑問地會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