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樓市的問題可能不再是高房價,而是這3個「新問題」

2021-01-18 老王談樓市

對於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最大的壓力是什麼?如果你在大街上採訪10個年輕人,可能有9個都會回答說是買房,無論是已經買房的還是沒有買房的。買過房的可能為了首付而掏光一家人積蓄,而後還要做30年的房奴,沒買房的還在努力存錢,希望能儘快買房。

其實對於很多從農村走向城市的年輕人來說,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首先解決自己的居住問題。很多人說,這還不簡單租房不就行了,租房相對買房要便宜多了,為什麼要買房呢?其實如果是剛剛大學畢業或者剛剛進入城市的打工者,租房確實是一個解決居住問題的好方法。但隨著在城市生活得久了就會發現,如果不買房是很難在一個城市真正紮下根來的。

首先很多時候房子不僅僅只是用來解決居住問題的,很多時候還和婚姻、孩子教育、城市福利息息相關,不買房這些問題很難能得到解決。其次,儘管買房無論首付還是房貸都要比租房高出很多,但我們還是需要買房,為什麼呢?有這樣一句話可以解釋:房租再便宜都是消費,房貸再貴都是投資。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租房無論房租如何便宜房租交給房東就沒有了,這和買衣服,買手機一個道理。但如果我們買房,無論我們什麼時候急需用錢,我們都可以把房子賣掉,以解燃眉之急。最後,誰都知道住在自己的房子裡會更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我們不用看房東臉色,也不怕房東漲房租,最重要住在自己的房子裡,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裝修和生活,這樣我們生活質量才能提高。

房子如此重要,但買房難度卻日益增加,這也是很多在城市奮鬥的人倍感壓力的主要原因。但去年的樓市境況讓很多人認為樓市的拐點已經到來,房價從過去的大漲慢慢開始變得平穩。

最近社科院發布了《中國住房發展報告》,在報告中社科院也對2021年的樓市情況做出了自己的預測:首先預測2021年房價的平均漲幅會在5%左右,其次就是預測在十四五期間,有可能會開徵房產稅。從社科院對房價的預測可以看出,房價如果上漲5%基本處於明漲暗跌的狀態,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經濟發展必然有通貨膨脹,例如2020年我國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指數就比去年上漲了2.5%,也就是說房價上漲的一半已經被通貨膨脹掉了。其次,對於投資房產和炒房客而言,其投資房產是有一定成本的,買房時需要交維修基金、契稅等,買房後要交物業費,而且如果是貸款買房每年還要付給銀行高額的利息,所以有人算過如果房價每年上漲速度達不到7%,投資房產就是賠本的。

未來隨著城鎮化深入,房價基本會處於穩定狀態,而我國的經濟也在不斷轉型,開始慢慢擺脫對房地產行業的依賴,未來房價大概率會回到合理區間。所以10年後樓市的問題很可能不再是房價過高的問題,而是以下3個新的難題。

第一:空置房增多,資源浪費問題

城鎮化發展到今天,城市空置房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了房地產行業的一大隱患,我想社科院預測在十四五期間會出臺房產稅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實際早在2017年根據《西南財經大學》的報告顯示,我國的住房空置率已經超過了20%,商品房的空置率更是高達26%,其中一線城市的住房空置率為16.8%,二線城市的住房空置率為25%,三四線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更是高達30%。

在更早之前,財大的數據顯示,我國的空置房已經達到了2億套,如果按一套房住三個人來計算,空置的房子足夠6億人居住。我國空置房不斷增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過去房價飛漲,由於房地產行業暴利的原因,大量的企業開始一窩蜂地投入房地產開發的行列,所以造成住房建築面積出現嚴重過剩。其次也是因為房價上漲過快,房子除了居住屬性更有了投資屬性和金融屬性,這樣很多投資者和炒房客甚至一些企業開始大量的囤積房產當做自己的產業,不出售也不出租,造成房子的空置。最後就是房價和現在老百姓的收入嚴重失衡,雖然老百姓有需求但是因為房價過高,他們買不起房,使得需求減少,也造成了一些房子的空置。

大量的房子空置一方面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產生了很多的鬼城和空城,影響小區業主的居住體驗。

第二:人口數量達到峰值,購房需求減少

根據第一財經在12月1號的報導,民生部部長李紀恆在報導中指出:我國的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2019年我國的總和出生率更是跌到1.5以下,創歷史以來最低。房改專家任澤平曾經說過: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所以房子的最終屬性還是要回歸到居住屬性上來,回歸居住屬性其需求最終還是要依賴人口,而一旦人口數量特別是需求旺盛的年輕人不斷減少,樓市的發展就很難再長盛不衰。最近社科院也發布了對未來人口預測:預測認為我國在2029年人口數量將會達到峰值14.47億。而現在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4億,所以我國人口基本達到峰值,而且人口結構也正在發生著變化,老齡化人口明顯不斷增多,這就造成購房需求不斷減少。

第三:房子的流通性越來越差

過去二十年,買房對大多數沒有什麼投資渠道的人來說是最好的投資品。一方面因為房價確實在不斷上漲,另一方面就是房子的流通性非常強。我們知道一項好的投資其不斷升值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其一定要有很好的流通性,如果一項投資流通性非常差(例如房子不好賣或賣不出去),其再不斷怎麼升值,無法快速變現,資金容易被套牢,其投資價值也會大大折扣。

未來幾年房子的流通性可能會越來越差,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國的房子已經嚴重過剩,這一點我們在第一條中已經講過,我們這裡就不再過多討論。其次是我國城鎮人口的住房擁有率已經很高,根據央行的統計數據,城鎮家庭的住房擁有率已經超過96%,基本上可以說每家每戶都已經有了房子。而且未來城市子女可以繼承他們雙方父母的房子,所以說未來城市居民最不缺的就是房子。最後我國的城鎮化建設已經接近尾聲,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化建設已經達到了60.6%個發達城市的70%已經相差不遠。因此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速度開始放緩,這對城市住房需求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當住房需求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房子的流通性自然會越來越差。加上國家對「房住不炒的定位」和未來房產稅的出臺,炒房客會慢慢退出房地產行業,房子的流通性只會更差。

總結:經過去年一年樓市的風雲變化,人們對投資房產開始變得越來越謹慎,不再像過去一樣有錢就買房。筆者認為這種謹慎的態度是正確的,未來樓市大趨勢是以穩為主,所以隨著通貨膨脹和老百姓收入的提高,未來買房可能不再是高房價問題,而是以上幾個難題。你對未來樓市的發展有什麼獨到的見解,歡迎大家評論討論。

相關焦點

  • 這三個問題,暴露了很多人的智商
    今天,我想聊聊關於房子的三個「所謂難題」以及深圳房子貴的問題!三個難題中午,在粉絲群裡看到了一張圖片,就是下邊這張圖:圖片上有三個問題,分別是:為什麼學歷不值錢,但學區房很值錢?為什麼近半上市公司的利潤還買不了京滬深的一套豪宅,但賣掉1%的股份就可以買好幾套?樓市、股市,哪個泡沫更大?
  • 高房價成經濟內循環攔路虎?買房者:還房貸都是問題,拿什麼消費
    買房者:還房貸都是問題,拿什麼消費 推薦語:改革開放40多年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三駕馬車就是投資、消費與出口。尤其是自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以來,中國已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世界第二大進口國。 但是2020年的一場疫情,使得我國的經濟發展遭到了巨大影響,特別是整個外貿行業,陷入了持續的低迷之中。
  • 央行一紙文件「改變」樓市規則!2021年起,房價或「不得不降」?
    從公開數據顯示,在過去10年全國平均房價上漲近3倍,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更是漲了30倍之多,房地產投資所帶來價值已經遠遠超過其他行業,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買房不再是衣食住行一環而是負擔。北大教授董潘更是說出「房價不算高,還沒有到絕大多數人承受不起地步」,言外之意,不買房的人才是「房奴」。 央行一紙文件「改變」樓市規則?這次,房價可能「不降不行」?
  • 地方為樓市「鬆綁」是飲鳩止渴
    公開資料顯示,在樓市政策從嚴的基調下,北京、上海、杭州、重慶、成都、武漢、合肥、南京、常州、吉林、長春、蕪湖、廣州從化等超過14個城市對其當地的樓市政策進行適當微調。其中蕪湖、佛山、成都等地因為微調幅度過大,政策頒布不久就被「叫停」。   對此,北京理工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周畢文的解讀是,中央調控、地方鬆綁都是他們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所做出的理性選擇。
  • 誰是中國高房價的始作俑者?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在接受華夏時報採訪時表示,中國的房價已經不是供求關係能左右的了,而是不同的利益方在博弈。「參與者包括地方政府、開發商、炒房者和真正需求方等四方,相比利益方的強勢,消費者則自始至終處於弱勢地位。」張大偉表示,房價上漲的主力推手主要還是地方政府。
  • 高房價後遺症,空置房多,高層無人接手是表面現象,本質被人忽視
    自從我國的分房制度被取消以來,中國樓市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繁榮,而樓市繁榮背後則是房價太高,單拿我們小縣城的房價舉例,在過去我們當地的房價只有2000元左右,但是在15年左右房價卻漲了好幾倍,如今房價已經突破萬元,當然這還只是一個小縣城的房價,那些一線城市的房價有多高可想而知。從客觀的角度,如何判斷房價是否過高?房價收入比是最客觀的。
  • 第三波樓市調控來襲,這TM是個重要問題嗎?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
    這可以看成是第三波樓市調控。第一波是去年國慶期間的大限購,第二波是今年上半年的限購,現在第三波開始。直接目的很明顯:繼續壓制不能壓制住的一二線房價。如果房價還是壓制不住,是不是該限制戶口了?甚至限制人口流動?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通過越來越複雜的政策來壓制房價,房地產市場已經越來越扭曲。
  • 李嘉誠樓市預言要實現了?王健林力挺,3個消息下有人要傷心了
    其中,李嘉誠退休後對未來樓市的預測,引起了業界的關注。眾所周知,李嘉誠在50年代進入房地產行業,發現了第一桶金。從那以後,他在房地產行業呆了幾十年,一直是中國最富有的人。可以說房地產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成功。在內地房地產紅火的時候,他也及時進場,獲得了不少收入。但從2014年開始,李嘉誠就一直在內地「賣」房地產項目,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停止過。
  • 樓市「溫水煮青蛙」,3年後房價或高位解體?專家:這才剛剛開始
    反觀政策動向,最近來勢洶洶的無疑就是集體建設用地的入市,前者有著新修訂《土地管理法》做鋪墊,後者有著審批權下發撐腰,今年供地結構改革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對於這一點,7月6日北京第一個村集合合資租賃型社區項目上市,對於市場結構來說,具有象徵意義,這對於工薪階級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看到這裡,其實我們會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3年後房價或高位解體嗎?
  • 2020年樓市「真面目」:買房先保住飯碗!
    僅僅今年前3個月,美團新註冊並且已經有收入的騎手達到45.7萬人。調查顯示,這些新增騎手中有60%以上是來自生活服務業以及製造業的轉移勞動力。以上這3個行業的數據,其實都有滯後,統計截止日期大部分都是2018年之前。如果考慮到2019年和今年一季度的新增,保險+快遞+外賣3個行業吸納的勞動力數量,保守估計,也要在2000萬以上。
  • 樓市躁動考驗深圳:買房先交「喝茶費」 二手房掛牌價跳漲
    市場已發出擔憂:高房價可能帶來產業和人才「擠出效應」,或將成為這座創新之城的「不可承受之重」。本報記者:趙瑞希、孫飛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設立40周年。在科技創新不斷撥雲開霧之際,深圳樓市卻讓人直呼「不懂」、冥思「有惑」。
  • 深圳官方不再公布樓市均價,回應稱價格不能反映市場真實情況
    近日,「深圳官方不再公布樓市均價」這一消息引發大眾關注,深圳市住建局將不再公布新房、二手房的成交均價,改為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銷售價格指數來替代。
  • 導致現在人不要二胎的,根本不是什麼高房價,而是人們的自私天性
    萬人,比2018年減少5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為歷年最低。看看這些年各地方爆出的養老金漏洞,就知道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有多嚴重。沒有足夠的新生力量,不僅將來老無所養,也會大大的制約我們國家的崛起。 這可以說是我們當今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了。因此也難怪各個媒體、經濟大V紛紛關注,獻計獻策了。
  • 2021年不能閉眼買房了?樓市釋放3信號,經濟學家預言再次驗證?
    2021年不能閉眼買房了?樓市釋放3信號,經濟學家預言再次驗證?在過去20年時間裡,有看多樓市的,也有看空樓市的。事實上是房價「漲多跌少」,整體上都是上漲的,換句話說,在不同地方買房,只是漲多漲少問題,很少有聽說買房虧錢的。樓市的這個時代,被稱為「閉眼」買房時代。未來還會如此嗎?這是不少人關心的問題。我們知道,在樓市中有普通買房者,也有投資炒房客。但無論是投資買房,還是炒房團買房,手中的房子最終都會轉移到普通買房者手中。
  • 無論是從國家戰略,又或是經濟角度分析,2021的樓市註定不太好過
    文|校長 樓市在歷經一波三折後「實鼠不易」,進入2021後樓市新的動態與調控是否會「扭轉乾坤」? 首先我們從經濟發展角度分析分析樓市未來發展趨勢究竟如何:
  • 第5代住房成現實,建築「新標準」全面推行!業內:將終結高房價
    20年前,很多人可能想像不到,我們的居住環境能出現如此大的改善。在80後、90後的記憶裡,城市裡條件稍微好點的,筒子樓、福利房、宿舍、家屬院就算不錯了,農村能蓋不漏雨的平房,貼上瓷磚就算是洋氣了,很多人甚至還住年久失修的瓦房。
  • 2021年樓市研判!很對立、很分化!
    這就叫分化。2021年,這個趨勢不會變、不可逆。2、全國性房價鎖死、陰跌不會出現。回憶上一輪,2014年前後的全國性庫存潮,當時全國性房價事實陰跌。當時何以如此?我朋友,槓桿地產的杆姐,做過一篇非常優秀的數據分析,《近20年,中國房地產最大的秘密,數字觸目驚心》(9月17日)。
  • 又一城出現「房地產泡沫」,「打對摺」都無人買,背後問題出在哪
    就連當地賣二手房的中介都表示,現在涿州的房價甚至回到了2016年,想要炒房基本上也是虧本的。涿州樓市一夜之間成了泡沫,讓很多人切身體會到了財富如過眼雲煙的感受。實際上,在2013年,這個地區的房價並不是很高,和很多城市一樣維持在四五千元左右,但是即使這個價格,都比周邊地區貴一點,涿州房價真正開始「瘋長」是在2015——2016年之間,基本上是翻了個倍,達到了七八千元,特別是2016年國內的一二線城市進行了房產限購政策,這就導致很多炒房客直接將目光瞄準了環京樓市,直接導致了涿州房價的增長。
  • 2月樓市「有點難」:60城不再賣房,10城零成交,500多億不翼而飛
    最近各大機構都發布了最新的房地產數據,管中窺豹,進入2月後的樓市「有點難」了。1,60個城市不再賣房。1月26日,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倡議房地產開發企業暫停售樓處銷售活動。5000多億級別的銷售額,下降10%以上,也就意味著房企500多億的業績「不翼而飛」,無聲無息,這個春節讓不少開發商感到「肉疼」。神奇的是,龍頭房企的表現依舊很穩定。《2020年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100排行榜》顯示,萬科1月實現全口徑銷售金額567.3億元,同比增長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