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前CEO出井伸之的職場忠告:職業定位三要素,個人規劃「ABC 」

2021-01-20 毒舌飛哥

昨天跟朋友聊天,談到了選擇。我們總是在聊一個話題,選擇大於努力。選擇的確很重要,但是很多人都犯了一個錯誤:一次選擇,終生努力。

這話到底怎麼理解呢?知名學者吳伯凡老師常說的一句: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怎麼理解呢?也就是說:再難的事情,也是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而反觀我們現在很多人的一些規劃,總是想著找到一個入口或者找到定位一個方向,然後就可以坐享其成。

在做程式設計師的那麼多年裡,我見到了太多的同事,吃老本兒度日,結果兩三年之後竟然失業了。我們都知道IT行業算是高薪行業了,而且多數是以年輕人為主,需要的不僅僅是加班,熬夜,更多的是持續化學習的能力。如果不能改在工作中持續精進自己,即便是我們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方向,也會被時代無情地拋棄。

今天無意間看到了索尼前CEO出井伸之的一部著作《定位:給年輕人的職場忠告》其實有幾點非常棒,也是結合自己的一些職場經歷給大家做個分享,相信對你一定會有啟發!

1、重新理解企業和職場人生的關係

有句話說起來挺傷感的,但還是必須要說,「企業的壽命是30年,而職場人生是50年以上」,有數據顯示,企業的「鼎盛期」是18.1年。這和我們平均83.7歲的壽命相比,是相當短的。也就是說,即便是我們從剛走向社會進入一家公司,即便是這家公司是企業中的「常青藤」,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也必須會更換2-3家。

但是呢,我們職場人又有一種心理依賴,總是喜歡在熟悉的環境中,熟悉的業務中工作。如果在30年前,或許這種情況還可以,但根據現在的發展,這種情況基本不大會出現。所以我們必須要明確一點,企業只是我們一時實現個人價值的場所,而不是全部。真正的全部在於個人的能力。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我們需要做個長期的規劃戰略,在長期的規劃再進行細化。

2、職場規劃「ABC戰略」

在理解上面的企業與職場人的關係之後,我們就需要又給自己進行重新規劃的思維,比如改變環境、維持創造力、以提高自我價值等。按照「ABC戰略」給自己做個規劃非常有必要,長期規劃,短期實現,這個主要根據時間段來做的規劃,一般來講每個階段是10年左右。

1、規劃A:職場新人期

很多的年輕人都有這一期的規劃,比如進入公司之後,如果聽從公司安排,如何努力學習積極表現,爭取獲得更多的認可。前兩三年,職場新人學習的速度會非常快,但可惜的是大多數職場人,也只努力前面兩三年,後面就開始吃老本了。

前面也介紹了,之前遇到過不少的同事,剛入職的時候,他跟你談理想,談規劃,甚至談創業,兩三年後,你如果再去跟他們聊這些,很多人會嗤之以鼻。認為你太單純,太理想化。

這裡想給大家說什麼呢?職場新人期,我們更多的要把心思花費在專業技能上,理想還是要有的,因為沒有理想的職場人,幾年之後必然成為砧板上的魚肉。現實會讓我們動彈不得,保持精進,保持學習,讓自己不斷地增值。

2、規劃B:職場人中層規劃

這類人一般在35歲左右就開始進行轉型或者調崗,從工作一線會提升到管理崗。這個是人生至關重要的人生轉折,因為在職場新人期打下的堅實基礎,會讓我們在轉向管理崗之後如虎添翼。

我之前一個同事,在35歲的時候就面臨這種選擇,雖然他的技術能力很強,但是他卻對於團隊管理和資源協調方面表現的很差勁兒。領導安排什麼任務,他就默默地執行,分發給團隊成員的任務,如果別人做不完,他就主動幫助別人去做。

結果大概持續了近一年,整個人就累倒了。因為工作量實在是太大了,不僅如此團隊成員還不說他的好,因為在兄弟部門之間的協調上,他總是處於弱勢,擔任一年的團隊管理者,不僅沒有給團隊成員「謀福利」,反倒是讓團隊成員跟著他白幹了不少工作。

不論是個人戰略還是企業戰略,底層邏輯都是相同的,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必須要不斷地否定自己,讓自己迭代升級。

3、規劃C:職場高級規劃

在這個階段,基本就是公司的高管,也是人生大成功的時期。能夠達到這個層面的人,基本都會有自己的特殊想法,比如直接宣布退休,或者自立門戶開始創業。

儘管說,我們的這個規劃分為「ABC三戰略」,但是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近日28歲創業者宣布退休的消息,惹得不少網友表示,強者的人生不需要解釋,28歲就過上了他人追求七八十年的人生。

這裡給大家的一個指導建議就是:方向可以定準,但不要太具體。越是具體的長期規劃,彈性越差,後期調整的餘地也就越小,最終會被自己的規劃給束縛住。

那麼有這戰略,那麼我們具體定位中的要素都有哪些呢?這就是前面說的,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一共四點要素,來指導我們每個階段的具體工作。

3、職場人生定位「四要素」

1、跳出固有圈子的勇氣

有句話說:自己說「想做」,自己舉起手。在我們規劃的每一個階段都會遇到很多新鮮事物的衝擊,也會遇到很多挑戰,比如我們當年做Android開發的時候,很多人都想著,只要我Android開發做好了就沒有什麼問題,以後不愁找不到工作。

但是後面的發展,我們都知道很少在分為Android和IOS了,而是統稱為移動端。單純地會一種開發的人競爭力要比兩者都會開發的弱太多了。因為技術在變,人才的標準也越來越高。甚至不少工作開始尋找全棧工程師,要求更高,但是薪資也更好,一個崗位的薪資能抵普通崗位兩三個。

這裡想給大家說的,不論我們的規劃是否做好了,記得千萬不要被固有的東西所束縛。方向是為了給我們指引的,而不是束縛。

2、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習慣

任正非曾在華為內部講話中多次談到:「批判和自我批判」這個話題,很多人說,一個人成功了,說什麼都是對的。雖然這話聽起來有些賭氣,但是我個人覺得這種行為也表達了一種極端的現象。

對待一件事情的態度總是一味地相信或者否定,兩個極端都是有問題的,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需要有獨立的思考,更要有理性的判斷。即便是與人爭辯也要有理有據,一分為二地看待這個世界。

批判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看清他人的行為和能力,更讓我們對自己有更深的了解。

3、找對標並發揚自身的長處

在公司中,我們總能給看到那些在某方面特別出色的一類人,而那就是我們學習的對象,即是我們的對標。找準對標,就是在大方向中執行時立下的小目標。這個也能夠作為我們是否要選擇跳槽的一個重要指標。

比如在部門裡,不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管理層面,你已經找不到比自己強的同事了,那麼針對個人的發展們,我們就很容易去做判斷,自己現在要的是更高的平臺還是更安穩、更熟悉的工作環境。

人走到一定的階段之後,越活越清楚,而路子也會越來越清晰。

因為我們只需要考慮一點那就是把自己長處最大化就可以了,做選擇時,目標越清晰,我們也就越容易作出正確的判斷。

4、說到最後

本文結合自己的一些職場經歷和身邊的案例,為大家做個分享,並且也希望能夠對那些正處於職場迷茫的朋友送去一盞亮燈。生活中,總是會遇到一些朋友不願意規劃或者根本就看不懂規劃,因為在他們看來,規劃太累了,而且即便是規劃後也不一定要原封不動的去實施。

這話說的太對了,但是不能因為我們在執行會對計劃稍有改動,就不去做吧。就像創業者一樣,幾乎沒有哪一個創業者是原封不動地按照創業計劃書去執行,然後就創業成功的。

因為未來是變化的,我們需要在心理上承認它的變動性,但是我們要通過「ABC戰略規劃」和「四要素」,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來迎接未來的不確定性。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共勉

我是@楊子翔 每日更新,專注職場!

相關焦點

  • 職業規劃很重要!搞清楚「PSN模型」,快速認準工作方向
    想要在職場中良好發展,快速認清工作方向,就必須做好職業規劃。如何做好職業規劃,就不得不提我的一位導師自己發明的職業規劃PNS模型了。 這個模型從社會需要,個人優勢以及個人偏好三個維度解釋了職業規劃的相關問題,接下來就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個模型
  • 職場進階:你是逃不掉職業生涯規劃的魔爪的(下)!
    上一篇文章《職場進階:你是逃不掉職業生涯規劃的魔爪的(上)!》介紹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了解了職業生涯發展,我們會經歷的各個階段,包括職業定位,進行方向選擇、能力提升以適應工作、職業的進階發展、職業轉型、生涯平衡(兼顧工作與生活)。
  • 職場小白規劃職業生涯的5大階段(深度好文)
    然而職場規劃也是一樣。對於職場小白還是職場老手,如果您未曾開始規划過您的職場生涯,那麼當下的時間,是規劃職場生涯的最好時間!當然了,這個時候就有朋友開始我,我們之前從沒做過職場規劃,在職業規劃的面前,我們一無所知,那麼該如何實現規劃職場生涯的願望呢?或者說怎麼考量我的職場規劃就一定是完美的呢?
  • 從井深大到平井一夫,索尼發生了哪些變化?(上)|跨界
    如果將索尼劃分為兩個時代,可以以出井伸之為屆,向前稱之為是硬體索尼,也就是人們印象中的那個索尼,時間從1946年~1996年,歷經井深大、盛田昭夫、巖間和夫、大賀典雄等,向後稱之為軟體索尼,時間從1996年~至今,歷經出井伸之、霍華德·斯金格、平井一夫等。
  • 職業規劃導師:來了解專長,避免陷入職場困惑、迷茫、焦慮漩渦!
    本文我將和大家一起了解「專長」,一起面對職場中一些困惑、迷茫、焦慮等等職業現狀。看完本文有助於我們解決這些職場困惑:1、通過不斷跳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工作?2、計劃趕不上變化,沒必要做職業規劃?3、個人的職業道路要怎麼走?專精還是廣博?
  • 職場想混出個人樣,這五條忠告要牢記,你才能被瞧得起,很實用!
    俗話說,就是混出個人樣,讓別人看得起自己。為了這麼目標,幾乎所有人都在前赴後繼的否兜著。想要被別人看得起,除了勤奮外,我們還要明白一些為人處世的法則,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繼續一事無成下去。而下面這五句忠告,如果你還想改變自己,混出個人樣,那麼一定得看了。
  • 職業規劃解析|想讓職場走的更順?要從提升決策能力開始!
    這麼多的選項一下子讓阿芳發蒙了,把自己想到失眠也想不出答案,因為她覺得怎麼選都不夠完美,萬一選錯了該怎麼辦?有人會說那就選錢多活少離家近的唄,但是在阿芳的職業期待裡,有沒有足夠的時間能照顧到孩子,這個工作機會能不能讓她走的長遠,都是她所看重的。
  • 2021,我們還有必要做長期職業規劃嗎?
    在我的職場管理學習群裡,也經常有學員問:2021年了,我們還有做長期職業規劃的必要嗎? 這並不是一個聰明的問題。一般上市企業會公布出自己的長期規劃,國家也會公開做出五年規劃,十年規劃。幾乎一個國家最聰明的人組成的集體都在做長期規劃,為什麼想要改變命運的自己卻毫無規劃。
  • 認清自我,做好職業規劃,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
    每個人剛踏出社會,進入職場的時候,難免有迷茫和彷徨的時候,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每個人都是一邊工作一邊認識自己,慢慢學會給自己打標籤,通過總結髮現自己的的優勢和劣勢。一位朋友分享過他的經歷: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銷售,銷售讓他接觸到了各個崗位,銷售與很多部門都需要合作,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喜歡的職業,然後轉換開始從事培訓工作。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這個問題就和你的職業規劃定位有關了。在職業規劃前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擅長點和職業目標。有這兩點,才能定位自己的職業目標。
  • 發掘個人潛力制定職業規劃,你需要知道這三點
    她就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楊瀾,職場女強人的代表。楊瀾的成功不僅與她的職場環境有關,還與她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有關。除了楊瀾之外還有很多人因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取得了成就,克麗絲特爾·潘恩就是這樣一個人。不過克麗絲特爾·潘恩的成功是經過了多次嘗試,才發現了自己的專長,找到了熱愛的事業。
  • 5種職業動機全析:給自己一個恰當的職場定位
    職業動機是根據不同的工作目的和能力的自我定義。這種自我定義指導、穩定一個人的工作經歷,並使其與工作經歷融合成一個整體。人們似乎朝著某種類型的競爭力和經歷定位。這樣的定位反映了在開始工作之前和早期工作經歷所形成的潛在目的和能力。
  • (6大要素)
    商業計劃書的六大要素一份完整的BP,需要有六大要素:產品/業務、商業模式、競品分析、團隊/行業情況、運營/財務數據、融資規劃。這個公式可以對產品/業務做出較為清晰的定位。不過你還要思考幾個問題才能更好地填寫:1.項目的工作方式與競品的不同之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2.潛在用戶的最大範圍是什麼?
  • 當你遇到職場困境時,不妨看看這三條建議
    職場中,我們總是會遇到迷茫和無助,鼓勵的話太多,而前方的路途漫長,不知究竟哪條路才能通向自己理想的未來。 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大多數會遇到的職場困境:現在的選擇對嗎?自己的定位準確嗎?
  • 索尼董事長平井一夫退休 結束35年索尼職業生涯
    DoNews 3月29日消息(記者 趙晉傑)索尼董事長平井一夫(Kazuo Kaz Hirai)本周正式宣布退休,結束了自己在索尼公司長達35年的職業生涯。索尼方面稱,平井一夫將在6月18日正式卸除董事長的職務,但應索尼管理層團隊的請求,他將繼續擔任「高級顧問」。
  • 《遠見》:如何規劃職業生涯三大階段
    之所以要對這三類職場燃料進行重點儲備,原因有三個首先,這些燃料會讓我們充實自身的職業資本,進而擁有選擇權。比如職場精英或者職業經理人,總是水遠不會發愁沒有公司聘請,他們通常還可以在多家公司、多個職位、甚至多個城市之間進行職業的選擇。其次,這三種職場燃料可以幫助我們獲得自主力。
  • 金貓職場:個人技能有哪些能成為自由職業?
    何為個人技能,通俗點講,就是你做什麼事情最擅長?具備哪些思維力?學習能力怎樣?有什麼知識愛好?自己做事的效率高不高?管理能力怎樣?說話、溝通、演講能力怎樣?你還是很茫然,個人技能有哪些能成為自由職業?所說的個人技能總結是三個能力,思考的能力、說話的能力、做事的能力。你仔細想一想,你的能力落到哪個點上。
  • 對個人進行全面分析,對環境有深入了解後,才能確定職業發展目標
    大家好,這裡是小童職場說,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職場中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相信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點,在大學的時候都上過這一門課程,之後呢,有沒有認真地去思考過呢,在整個人生當中,這一點還是非常重要的,一起來看看吧。
  • 不要做職場「布朗運動」!
    我有一位朋友,大學畢業八年裡換了十四個工作,一直不知道自己想從事什麼職業,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晃就30歲了,本應該三十而立,他反而更加迷茫,更加恐慌。我給他做了一個布朗運動的物理實驗。在平靜的水面撒一粒花粉,這粒花粉會無規則地胡亂漂移,這就是著名的布朗運動。
  • 霍蘭德職業興趣和MBTI職業性格並不是唯一衡量職業規劃的測評工具
    為什麼霍蘭德職業興趣和MBTI職業性格並不是唯一衡量職業規劃的測評工具呢?不是因為還有其他好的測評工具,而是因為很多實質性的職業規劃並不依賴測評。測評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最後也只是顯示數據結果,而不是代替選擇過程。
  • 「超星學習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入學版
    超星爾雅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入學版)章節測驗答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入學版)爾雅課答案職業生涯規劃定位1【單選題】職業生涯規劃是基於()認定的一個人生發展的方向、目標、定位。CA、父母B、周圍的人C、個人自主D、以上都不對2【單選題】下列關於職業生涯規劃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