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朋友聊天,談到了選擇。我們總是在聊一個話題,選擇大於努力。選擇的確很重要,但是很多人都犯了一個錯誤:一次選擇,終生努力。
這話到底怎麼理解呢?知名學者吳伯凡老師常說的一句: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怎麼理解呢?也就是說:再難的事情,也是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而反觀我們現在很多人的一些規劃,總是想著找到一個入口或者找到定位一個方向,然後就可以坐享其成。
在做程式設計師的那麼多年裡,我見到了太多的同事,吃老本兒度日,結果兩三年之後竟然失業了。我們都知道IT行業算是高薪行業了,而且多數是以年輕人為主,需要的不僅僅是加班,熬夜,更多的是持續化學習的能力。如果不能改在工作中持續精進自己,即便是我們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方向,也會被時代無情地拋棄。
今天無意間看到了索尼前CEO出井伸之的一部著作《定位:給年輕人的職場忠告》其實有幾點非常棒,也是結合自己的一些職場經歷給大家做個分享,相信對你一定會有啟發!
1、重新理解企業和職場人生的關係
有句話說起來挺傷感的,但還是必須要說,「企業的壽命是30年,而職場人生是50年以上」,有數據顯示,企業的「鼎盛期」是18.1年。這和我們平均83.7歲的壽命相比,是相當短的。也就是說,即便是我們從剛走向社會進入一家公司,即便是這家公司是企業中的「常青藤」,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也必須會更換2-3家。
但是呢,我們職場人又有一種心理依賴,總是喜歡在熟悉的環境中,熟悉的業務中工作。如果在30年前,或許這種情況還可以,但根據現在的發展,這種情況基本不大會出現。所以我們必須要明確一點,企業只是我們一時實現個人價值的場所,而不是全部。真正的全部在於個人的能力。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我們需要做個長期的規劃戰略,在長期的規劃再進行細化。
2、職場規劃「ABC戰略」
在理解上面的企業與職場人的關係之後,我們就需要又給自己進行重新規劃的思維,比如改變環境、維持創造力、以提高自我價值等。按照「ABC戰略」給自己做個規劃非常有必要,長期規劃,短期實現,這個主要根據時間段來做的規劃,一般來講每個階段是10年左右。
1、規劃A:職場新人期
很多的年輕人都有這一期的規劃,比如進入公司之後,如果聽從公司安排,如何努力學習積極表現,爭取獲得更多的認可。前兩三年,職場新人學習的速度會非常快,但可惜的是大多數職場人,也只努力前面兩三年,後面就開始吃老本了。
前面也介紹了,之前遇到過不少的同事,剛入職的時候,他跟你談理想,談規劃,甚至談創業,兩三年後,你如果再去跟他們聊這些,很多人會嗤之以鼻。認為你太單純,太理想化。
這裡想給大家說什麼呢?職場新人期,我們更多的要把心思花費在專業技能上,理想還是要有的,因為沒有理想的職場人,幾年之後必然成為砧板上的魚肉。現實會讓我們動彈不得,保持精進,保持學習,讓自己不斷地增值。
2、規劃B:職場人中層規劃
這類人一般在35歲左右就開始進行轉型或者調崗,從工作一線會提升到管理崗。這個是人生至關重要的人生轉折,因為在職場新人期打下的堅實基礎,會讓我們在轉向管理崗之後如虎添翼。
我之前一個同事,在35歲的時候就面臨這種選擇,雖然他的技術能力很強,但是他卻對於團隊管理和資源協調方面表現的很差勁兒。領導安排什麼任務,他就默默地執行,分發給團隊成員的任務,如果別人做不完,他就主動幫助別人去做。
結果大概持續了近一年,整個人就累倒了。因為工作量實在是太大了,不僅如此團隊成員還不說他的好,因為在兄弟部門之間的協調上,他總是處於弱勢,擔任一年的團隊管理者,不僅沒有給團隊成員「謀福利」,反倒是讓團隊成員跟著他白幹了不少工作。
不論是個人戰略還是企業戰略,底層邏輯都是相同的,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必須要不斷地否定自己,讓自己迭代升級。
3、規劃C:職場高級規劃
在這個階段,基本就是公司的高管,也是人生大成功的時期。能夠達到這個層面的人,基本都會有自己的特殊想法,比如直接宣布退休,或者自立門戶開始創業。
儘管說,我們的這個規劃分為「ABC三戰略」,但是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近日28歲創業者宣布退休的消息,惹得不少網友表示,強者的人生不需要解釋,28歲就過上了他人追求七八十年的人生。
這裡給大家的一個指導建議就是:方向可以定準,但不要太具體。越是具體的長期規劃,彈性越差,後期調整的餘地也就越小,最終會被自己的規劃給束縛住。
那麼有這戰略,那麼我們具體定位中的要素都有哪些呢?這就是前面說的,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一共四點要素,來指導我們每個階段的具體工作。
3、職場人生定位「四要素」
1、跳出固有圈子的勇氣
有句話說:自己說「想做」,自己舉起手。在我們規劃的每一個階段都會遇到很多新鮮事物的衝擊,也會遇到很多挑戰,比如我們當年做Android開發的時候,很多人都想著,只要我Android開發做好了就沒有什麼問題,以後不愁找不到工作。
但是後面的發展,我們都知道很少在分為Android和IOS了,而是統稱為移動端。單純地會一種開發的人競爭力要比兩者都會開發的弱太多了。因為技術在變,人才的標準也越來越高。甚至不少工作開始尋找全棧工程師,要求更高,但是薪資也更好,一個崗位的薪資能抵普通崗位兩三個。
這裡想給大家說的,不論我們的規劃是否做好了,記得千萬不要被固有的東西所束縛。方向是為了給我們指引的,而不是束縛。
2、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習慣
任正非曾在華為內部講話中多次談到:「批判和自我批判」這個話題,很多人說,一個人成功了,說什麼都是對的。雖然這話聽起來有些賭氣,但是我個人覺得這種行為也表達了一種極端的現象。
對待一件事情的態度總是一味地相信或者否定,兩個極端都是有問題的,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需要有獨立的思考,更要有理性的判斷。即便是與人爭辯也要有理有據,一分為二地看待這個世界。
批判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看清他人的行為和能力,更讓我們對自己有更深的了解。
3、找對標並發揚自身的長處
在公司中,我們總能給看到那些在某方面特別出色的一類人,而那就是我們學習的對象,即是我們的對標。找準對標,就是在大方向中執行時立下的小目標。這個也能夠作為我們是否要選擇跳槽的一個重要指標。
比如在部門裡,不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管理層面,你已經找不到比自己強的同事了,那麼針對個人的發展們,我們就很容易去做判斷,自己現在要的是更高的平臺還是更安穩、更熟悉的工作環境。
人走到一定的階段之後,越活越清楚,而路子也會越來越清晰。
因為我們只需要考慮一點那就是把自己長處最大化就可以了,做選擇時,目標越清晰,我們也就越容易作出正確的判斷。
4、說到最後
本文結合自己的一些職場經歷和身邊的案例,為大家做個分享,並且也希望能夠對那些正處於職場迷茫的朋友送去一盞亮燈。生活中,總是會遇到一些朋友不願意規劃或者根本就看不懂規劃,因為在他們看來,規劃太累了,而且即便是規劃後也不一定要原封不動的去實施。
這話說的太對了,但是不能因為我們在執行會對計劃稍有改動,就不去做吧。就像創業者一樣,幾乎沒有哪一個創業者是原封不動地按照創業計劃書去執行,然後就創業成功的。
因為未來是變化的,我們需要在心理上承認它的變動性,但是我們要通過「ABC戰略規劃」和「四要素」,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來迎接未來的不確定性。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共勉
我是@楊子翔 每日更新,專注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