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野生動物的咬合力,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討論的焦點,有人說斑鬣狗的咬力最強,遠超獅子和老虎,也有人說是美洲豹,能輕易咬碎龜殼及水豚的頭骨,也有不少人說是老虎,畢竟作為百獸之王,能輕易咬斷獵物的喉嚨。
我們常說的咬力一般代指犬齒咬力,因為動物的牙齒種類有很多,常見的有門齒、犬齒、前臼齒等等,基本上每一種牙齒上的咬力都是不同的,就拿同一種動物斑鬣狗來說,其臼齒的咬力要遠比犬齒大得多,所以斑鬣狗才能進食其他動物留下的食物殘渣,咬碎骨頭不在話下。
單純的咬力是很難去比較的,因為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體型大小、年齡、身體狀態等等,就拿一隻小貓咪與一隻獵豹相比,無論貓咪是否用盡全部力氣去咬,其咬力都不可能比成年獵豹還大,所以我們必須藉助一種機制或者規則,換算成可比較的數值,於是便有了「咬力商」。
咬力商指的是動物咬力除以其體重的商的回歸,這裡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單位咬力」,即表示同體重的情況下,咬力的差距。有了咬力商這一概念之後,無論是任何體型差的動物,都能夠放在一起直觀比較了。那麼動物世界裡面的最強咬力來自哪種動物?
關於這點,2005年《生命科學》上有一篇文章能夠為我們解答,雪梨大學生物科學院的史蒂芬·羅等人研究了大量現存動物及古生物的頭骨,得出了咬力數值,其中貓科動物的犬齒咬力商普遍比犬科動物高,但不是絕對的;貓科動物中老虎的咬力商比獅子高,但小於美洲虎,而雲豹與美洲虎齊名;有袋類的咬力是動物世界裡面的佼佼者,其中袋獅擁有史前食肉猛獸中最強的咬力,其咬力商為194。
袋獅擁有鋒利的裂齒及強壯的顎肌,一口咬下去便能將獵物強韌的皮毛連皮帶肉一塊咬下,加上它的前肢強壯有力,爪子鋒利能自由伸縮,所以在更新世的澳洲大陸上,袋獅是毫無疑問的王者,能夠捕食如雙門齒獸、巨型短面袋鼠等絕大多數的大型動物。
袋獅的生存時代是上新世末至更新世末,後來隨著東南亞的人們進入澳洲,用刀耕火種的方式大肆墾荒,袋獅也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