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冰封,天地靜肅

2020-12-05 騰訊網

在那凌風吹起飛雪的

曠達田野上

夕陽緩緩藏進遠山的懷抱

白雲伴天光起舞

變幻出萬千氣象

茫茫那抹雪白

不再是天地唯一的顏色

大紅的燈籠喜氣洋洋

昭示團聚時刻

暖黃的燈火永遠不息

只為你點亮

天愈寒,家愈暖

今天5時29分

小寒

在我們的夢鄉中

悄然降臨

小寒有三候

一候雁北鄉

南飛的大雁

感知到春的氣息

紛紛向北還鄉

那麼多停歇的地方

是他鄉,還是故鄉?

二候鵲始巢

喜鵲開始搭建自己的巢穴

繁衍生息

嘰嘰喳喳的喧鬧聲

分明是對春天的預報

三候雉始雊

雉雞感知到氣候的變化

開始鳴叫求偶

在最寂靜的冬日裡

發出最動聽的啼鳴

諺語說「小寒大寒,滴水成冰」。

此時萬物冰封,天地靜肅。

《道德經》裡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時發生變化,人心也自然響應,此時人們修身養德,以順應小寒時節。

頤卦:律己修身,小心謹慎

古人說:「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先人的經驗裡,小寒是天氣漸漸變冷,大寒才最冷。

但是實際上,除了少數年份,絕大多數情況下,小寒的氣溫是低於大寒的,所以民間又有「小寒勝大寒」的說法。

北方的大部分地區氣溫低於零下5攝氏度,農作物容易遭受凍害,所以農民伯伯小心做好防凍工作,保證來年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頤卦說:君子慎言語,節飲食。

此時外部環境較為惡劣,稍有不慎,就是滿盤皆輸的局面,所以一定要克制自己,說話做事,都要慎之又慎。

能不說的話就不要說,禍從口出,切忌道聽途說、蜚短流長,徒然招惹是非。

無論是學業、家庭、工作,能不折騰就不折騰,等到外部環境好轉,再作打算。

律己修身,勤懇做事,踏實做人,儘量低調行事。

屯卦:相互扶持,積蓄力量

太陽從南回歸線繼續北移,太陽高度角持續攀升,地面上的氣溫雖然依舊很低,但是陽氣已然漸長。

聰明的人已經看到了曙光,開始做好準備,迎接春天。

屯,有兩個意思,一個是集聚,一個是積蓄。

中國有很多地方叫「屯」。比如「皇姑屯」「李家屯」。

這裡的屯是集聚,人多力量大,大家聚在一起,相互幫助以對抗嚴冬。

小草冒頭,但是天氣嚴寒,不能向上生長,但是小草的根系向下,獲取養分。

這就是一個「屯」的形象,也就是積蓄力量的意思。

屯卦說: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外界依然寒冷,但是人心卻不能一味沉淪。

找準目標和方向,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是善身之道。

就如《周易》裡的「潛龍勿用」。人們此時積聚力量,靜待時機,等春天來臨,就是騰達之時。

益卦:風雷相激,萬象更新

小寒大寒之後,就是立春。

就像是黎明前的黑夜,最黑的時刻到來,說明破曉就在眼前。

小寒有三候:雁北鄉,鵲始巢,雉始鴝。

鳥兒最先察覺到陽氣上升,大雁北歸,喜鵲築巢,野雞開始呼朋引伴。

植物也有了萌發的跡象。

宋人朱淑真有詩說:「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冰天雪地裡的一朵朵梅花,讓人看到的不止是它的傲骨,更是春天將至的美好。

益卦說: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春天將來重新到來,前途一片光明,這是增益之道,大家要提高自身,注意把握時機。

「小寒大寒,收拾過年」。

過了小寒,很快就是臘月。臘八一過,年就到了眼前。

新年新氣象,新的期盼,也是新的徵程。

相關焦點

  •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陰陽變化順!
    道家以「道」作為其哲學體系的核心,認為「道」是先於物質而存在的精神性的物質,產生天地萬物的總根源。《莊子·大宗師》:「夫道,······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道是天地沒有產生之前就本來存在的)。」天地之道浸:天地間的運行規律侵潤於萬物之內。浸:灌溉、浸潤、充滿之意,這裡指融入的意思。
  • 陰陽生萬物,還是「和」生萬物?一篇文章說明白道家宇宙觀
    《老子》第四十二章開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後的「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是對前面幾句話的具體化闡釋,是對「三生萬物」的「萬物」之不斷再生繁衍過程及狀態之描述。向陽,是萬物之本能本性。這說明老子觀察事物極其精細,用詞十分精當。這一句,也是老子對「二」的解釋。他所說的「一生二、二生三」的「二」,指的是「陰陽」,而不是《易》所說的「太極生兩儀」的「天地」。其實,天地也是陰陽二氣和合而成。《說文》曰:「沖,湧繇(通搖)也。」「沖氣」,並不是指的一種氣體,而是指陰陽二氣鼓蕩、湧搖相沖。沖作動詞。
  • 天地萬物磁場失去了生命的磁場能量和磁極的吸引力
    在末法之年,宇宙九天日月星辰天地萬物的能量磁場,都失去了生命的磁場能量信息和吸引力,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末法之年是萬物爆發的時候,也是萬古能量和萬古靈根在爆發萬古靈緣的時候。所以天地萬物的磁場失去了生命的能量信息和平衡,就很正常。因為爆發是一種釋放,釋放就是一種消耗。
  • 《道德經》05章,告訴我們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的自然運作
    《道德經》第05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是沒有偏愛的,任憑萬物按照自己的自然去發展。仁,兩人相親相愛;不仁,指沒有偏愛。芻:餵牛羊的乾草;芻狗,指祭祀用的草做的狗,用完之後,沒有人管。
  • 分享「創1章」神究竟是怎樣創造的天地萬物
    【創1:1】起初神創造天地。【創1:2】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世紀明確的指出,宇宙間只有一位神,他是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創造是神的權能,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宇宙萬物都是籍著神的話創造出來的,並將創造萬物的過程都清楚明白地寫在聖經上,向人類顯明出神創造奇妙的大能,使人知道萬有的來源,以及人下面我們就分享神創造天地萬物的過程:「神創造天地萬物的過程」【創1:1】起初 神創造天地。
  • 《素書》解碼:一定要遵循的天地萬物運轉法則,你越早明白越好
    《素書》解碼系列第二篇:《素書》原始章第二句原典: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譯文:所謂道,是人所遵循的自然法則,它支配著天地萬物的生成變化,而天地萬物卻不知其所緣由。道,是人所遵循的自然法則如果說老子的思想體系有一個核心,這個核心就是道。道是萬物的起源。
  • 「全民閱讀」陳來:宋明儒學的「天地之心」論及其意義
    人說《復》以靜見天地心,非也。《復》之卦下面一畫便是動也,安得謂之靜!自古儒者皆言靜見天地之心,惟某言動而見天地之心。討論動是天地之心還是靜是天地之心,或者動見天地之心還是靜見天地之心,這個意義上的天地之心都是指宇宙運動的根本法則,而與人沒有關聯。邵雍之子邵伯溫說:道生一,一為太極。一生二,二為兩儀。二生四,四為四象。四生八,八為八卦。八生六十四,六十四具而後天地萬物之道備矣。
  •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易經中的「太極」與「道」字相通,正因為萬物由「道」所生,因此萬物變化均由太極,化成兩儀、四象、八卦。太極圖是指代表陰陽(太極)思想的中國符號,有時也泛指歷史上其他文化中所使用的與中國太極圖相似的幾何圖案。大約在北宋年間,在 道教出現。「太極陰陽圖」(又稱「太極兩儀圖」)常被錯認為「太極圖」。
  • 孫悟空得到女媧娘娘一件法寶,能把天地萬物都收起來!
    盤古創造天地以後,女媧娘娘一天七十二變,變化出各種各樣的生靈,後來用泥土創造出了人類,因此人們把女媧娘娘叫做大地之母。既然是創世神,女媧娘娘的修為應該是三界第一了,她的法寶更是三界中最厲害。記得女媧娘娘有一件法寶叫做招妖幡,搖動一下就可以召喚天下妖族,在封神榜的第一回中就提到,因此很多讀者認為女媧娘娘也是萬妖之祖。
  • 物候與萬物之美
    故宮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故宮知時節》一書,名如這首詩,講述的是故宮節氣與天地萬物之美的故事。由中國氣象局首席專家、二十四節氣研究院副院長宋英傑先生撰寫的此書,以故宮博物院院藏詳解七十二候的《月令圖》為緣起,從文化與科學兩個維度,圖文並茂地解讀古今節氣與物候。中國古代曆法中,關於時間的敘述方式有四時、八節、十二月令、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
  • 神把天地萬物造出來以後,獨獨對人有一個特別的計劃!
    神把天地萬物造出來以後,獨獨對人有一個特別的計劃!起初神創造諸天與地,—— 創世記 1:1神說,我們要按著我們的形像,照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爬物。
  • 四本玄幻小說:我為龍帝,當主宰天地萬物,萬古不朽!
    四本玄幻小說:我為龍帝,當主宰天地萬物,萬古不朽!第一本:《神魂丹帝》書評:少年十年堅持,卻慘遭未婚妻奪取武魂而亡!穿越覺醒神秘武魂的秦朗,發誓絕不再讓別人左右自己的命運!自己要瘋狂修煉,破碎未婚妻的陰謀!自己要變得更強,主宰自己的命運!自己要笑傲天下,成為一代丹帝!
  • 三十三層天上的玉皇大帝,能管天地萬物,三界外的神仙他管不了
    看過書籍《西遊記》的讀者都知道,在書中有一個神仙叫做玉皇大帝,他是三界主宰,也是掌管天地萬物的神仙,可以說玉皇大帝在書中的地位極高。仔細的看完書中的內容,我們會發現玉皇大帝雖然掌管天地萬物,但是三界外的神仙他管不了。
  • 在誠實的心靈之中,天地間萬事萬物,會誠實地顯現自身本性
    所謂自身遮蔽,是指道自身不是萬物,因而具有不可感覺、不可言說的特性;所謂被遮蔽,是指道自身被萬物的各種現象所掩蓋或者代替。道的遮蔽甚至會發展到這樣的極端情形,以至於天下無道。與此相反,但當道是明的時候,它就將自身展示出來了。明作為顯示有兩種形態。
  • 靜能生慧,慧能生智
    一個人內心不靜,很難真正思考問題,做人做事也一定會浮躁。心靜使人理智,在冷靜的觀察中審時度勢,做出合乎理性的判斷,而急中生智,也只不過將腦中一切無關的事,快速調整為「靜音」狀態,頓時生出化解危難的智慧。
  • 萬物皆有靈,天地不可欺,方便是修真——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
    【萬物皆有靈,天地不可欺,方便是修真】——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一、萬物皆有靈大自然是神聖不可冒犯的,人類只有敬畏、尊崇自然,才可避免大災大難。《史記·禮書》中曰:「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 上帝是創造天地的神,掌管萬物,他的話就是權柄!
    上帝是創造天地的神,掌管萬物,他的話就是權柄!創世記 1:8神稱天空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創世記 1:10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神看是好的。各位弟兄姐妹,主內平安,今天老唐與大家分享的文章題目名叫《 上帝是創造天地的神,掌管萬物,他的話就是權柄!》我們知道,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由先知們和使徒們所寫成的見證文章,內容主要是在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方面,都是非常有益處的,它叫相信神的人得到完全,預備實施各種各樣的善事。
  • 北歐神話中創造天地的神,可相當於我們的盤古大神?!
    在我們接受到的教育裡天地起初都是混混沌沌的模樣,都是一片虛無沒有任何其他東西,直到天地間誕生了一個盤古,於是手拿著斧子揮開了天地這才有了後來人類的一切。但是在世界的北方傳說裡卻並不是這樣!那小編就這個創造天地的大神來說說,西歐神話故事裡的天地是怎麼出來的呢?也是有人拿斧子砍開的嗎?
  • 四大常數之一的費根鮑姆常數,揭示了三生萬物的道理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裡面的「無名天地之始」,一句話都說出了宇宙來自虛無,西方晚了2500年才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但和這句話還差很多量級,因為有宇宙來源於虛無,並不只有大爆炸一種模型。大家品味一下,之後我們重點看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北理工專業科學日探索「天地之美 萬物之理」
    11月7日,「天地之美 萬物之理」北理工物理學院專業科學日活動在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舉行「天地之美 萬物之理」科學傳播系列活動是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在2019年5月發起的,至今已舉辦了四期,形成了面向社會受眾的物理公眾科學日和面向專業受眾的專業科學日兩個品牌。本次科學日得到中國物理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宋雅娟)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