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裡經濟不是很好,從小到大吃的年夜飯就是米飯和鰻魚乾切塊加白蘿蔔燉的湯。
當時家裡人為了實惠,鰻魚乾是自製的。媽媽一般會自己買鰻魚回來自己切開,然後對其進行風乾並切成一塊一塊,這樣能夠方便存儲。
做一次鰻魚乾,一般就能煮7、8頓鰻魚乾湯,算起來一點也不麻煩。
等到要煮鰻魚乾湯的時候,就把鰻魚乾拿出來,先切長條,稍微泡一下熱水以備用。
一般是拿它來燉蘿蔔,或者燉冬瓜。燉之前會把鰻魚乾簡單地爆炒一下,這樣吃起來味道更香。
拍姜切蒜起油鍋,待油鍋燒到七分熱,全部下鍋,迅速翻動,等到香味飄出,就可以加熱水和蘿蔔滾煮了。
燉久一點,湯汁會呈現出看起來很營養的濃白色,媽媽就會說「好了」。
因為姐姐喜歡吃香菇,媽媽每次也會在湯裡放香菇。
她總是挑最肥厚味香的幹香菇泡開,一掀開鍋蓋,遠遠就能聞得到誘人的香味,這就意味著可以吃年夜飯了。
小時候我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要年年吃鰻魚乾湯?
有一次,問了我爸爸這個問題。
他說,他小時候過年也是吃這個,長大了還是忘不掉這道菜,仿佛這道菜成了年夜飯的專屬。
有一年我沒有回家過春節,當姐姐曬出年夜飯的圖片時,我發現,桌上的還是一道鰻魚乾湯。
瞬間,我想起了那個熟悉的味道,心中那份對家的想念也越發濃烈。
這時我才明白,一份鰻魚乾湯,承載著幾代人對春節和家的記憶,它並不會因為時間而變淡,反而會越變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