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聯盟據紐約/羅馬綜合訊:美國佛羅裡達州科研人員發現,冠病病毒已經發生基因突變,使人體細胞更容易受感染,這也足以解釋為何病毒在美國和拉丁美洲造成數百萬人染病。
民航聯盟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佛羅裡達州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指出,病毒突變對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產生影響,這種蛋白是病毒外部的一種結構,讓病毒藉以侵入人體細胞。
領導這項研究的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病毒學家崔惠蓮(Hyeryun Choe,音譯)說:「在我們使用的細胞培植系統中,帶有這種突變的病毒比沒有突變的病毒具有更強傳染力。」
崔惠蓮和同事進行的一系列實驗顯示,一種名為「D614G」的突變讓病毒產生更多「刺突」,使這些「刺突」更趨穩定,導致病毒更容易進入細胞。
科研人員表示,目前還需進行更多研究來證明這種突變是否改變疫情的發展。
不過,至少有一名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科研人員認為,突變很可能發生了,這也足以解釋為什麼美國和拉丁美洲有這麼多人染病。
如果上述研究發現獲證實,這將是首次有人證明冠病病毒的突變對疫情造成了顯著影響。
這項研究還未經相同領域的其他專家審查,但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已將研究論文寄給美國病毒學家哈塞爾廷。
哈塞爾廷說,這意味著人們須對不斷發生的變化保持警惕,「我們製造一種藥物,病毒就會抵抗它。我們研發一種疫苗,它試圖繞過它。我們呆在家裡,它會想辦法存活更久。」
哈塞爾廷也說,病毒在1月中旬已發生突變,這並不表示病毒更具致命性,但其傳染力提升約10倍。
據民航聯盟了解,世界衛生組織上周稱,冠病病毒至今發現的突變不會影響各種正在研發的疫苗功效。世衛較早前還說,突變沒有讓病毒變得更容易傳播,也不會使病毒更易導致嚴重疾病。
另一方面,英國製藥公司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歐洲政府籤訂合同,預計今年底開始分階段為歐洲國家提供多達4億劑的冠病疫苗。疫苗由阿斯特捷利康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研發。
這是歐洲「包容性疫苗聯盟」(Inclusive Vaccines Alliance,IVA)首次與藥廠籤署協議。IVA這個月初由法國、德國、荷蘭和義大利共同成立,旨在於為歐盟全部成員國儘快取得疫苗。
德國衛生部說,疫苗有望在今年底前成功研發,所有歐盟成員國都可參與計劃,疫苗將根據國家人口的多寡來分配。
阿斯特捷利康表示,目前正在尋求擴大疫苗生產能力,並開放與其他企業合作。阿斯特捷利康目前生產能力為20億劑,在各國政府同意幫助支出研發和生產費用之後,藥廠將以成本價出售疫苗,每劑成本約數美元。
阿斯特捷利康執行長索西歐說,公司正在和日本、俄羅斯、巴西和中國洽談,看能否達成疫苗供應合同。
「我們製造一種藥物,病毒就會抵抗它。我們研發一種疫苗,它試圖繞過它。我們呆在家裡,它會想辦法存活更久。」
民航聯盟了解到,美國病毒學家哈塞爾廷認為,病毒基因突變代表人們須對不斷發生的變化保持警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