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公開評價余光中,並模仿《鄉愁》寫打油詩,句句詼諧卻有哲理

2020-12-04 美詩美文

一個偉大的文人,一定會有某種情愫一直牽引著他前行。魯迅筆下的《社戲》、《故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鬱達夫筆下的《懷鄉病者》;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透過這些名家的文字,我們可以窺見「魯鎮」、「紹興」、「富春江」、「湘西」,虛虛實實,都是文人們靈魂的家。

這一點,在當代文壇也體現無疑,莫言筆下的「高密」便是一個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事實上,每一個作家,都有一塊內心柔軟的地方。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將莫言和余光中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或者說將文人的精神世界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是「鄉愁」。因為「鄉愁」,莫言坦言,自己是余光中的「粉絲」。因為縱觀當代詩壇,寫鄉愁,余光中堪稱第一人。他的一首《鄉愁》,打動了無數人,也包括莫言。

2017年12月15日,一次有名的文學論壇在珠海開幕,文藝界的名人齊聚一堂,包括莫言、阿來、韓少功、蘇童、格非等最知名的作家。然而這一天,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沉重,因為大會收到了余光中先生於14日去世的消息。

莫言在15日當天的公開演講中,公開評價余光中先生,顯示了文人間的惺惺相惜和精神共鳴。莫言說:「他的鄉愁不會到此為止」,言語之間,表達出對余光中先生的崇高敬意。當時珠海颱風,很多大樹被催折,莫言有感而發仿照余光中先生的《鄉愁》,寫了四行打油詩:

樹冠樹枝在外頭,樹根留在地裡頭。只要樹根留在地裡頭,不愁大樹不出頭。

這四句詩,是莫言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向余光中先生致敬。全詩句句詼諧卻有哲理,讓人不得不送上大寫的服。

莫言這四句詩,核心就是「把根留住」,只要根還在,任憑風吹雨打,就仍有鬱鬱蔥蔥的出頭之日。這是極富哲理的,小到一個人,只有堅守自己的根基和底線,就會有希望;大到一個國家和民族,只有不懼風霜雪雨,才能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過,莫言這四句詩,最想表達的,或許是對余光中《鄉愁》的致敬。

如果余光中先生是一棵大樹,那麼支撐這棵大樹的根,就是那一抹揮之不去的鄉愁。鄉愁是詩人,創作的不竭動力和源泉;更是他們生命的根。一個忘卻了鄉愁滋味的人,是可悲、可憐的。莫言在極短的時間內,寫出了這四句打油詩,可謂是真的有才。不過當年余光中自己透露,他寫《鄉愁》,花的時間也很短,不過二十分鐘而已。

然而,這二十分鐘的背後,確實數十年的漂泊,以及漂泊途中對故鄉的思念。更令人悲憤不已的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他日思夜念的故鄉,是再回不去的故土。而這種回不去,不是單純的地理意義上的回不去,而是那種承載著精神世界的鄉土文化,再也不復存在了。余光中先生晚年,雖然往返於兩岸多國,卻依然無法釋懷鄉愁。他的很多詩,鄉愁是永恆的主題。

鄉關何處?這是中國人難以訴說和回答的問題。莫言、賈平凹、餘秋雨、路遙,這些當代文人,都在試圖用作品解答,然而何其難言。在莫言演講的同一地點,2014年4月10日,余光中先生還自嘲地說:「《鄉愁》這首詩很大,大得把自己都蓋住了。」如今餘老已過世3年多,但這首《鄉愁》還會繼續流傳下去,給我們帶來精神力量,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打油詩、非打油詩和順口溜的區別
    可見,打油詩與否和有無格律無關。2.是否詼諧幽默《雪詩》好笑有趣,有詼諧幽默性,詼諧幽默的詩歌是否為打油詩?《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屬標準幽默詩歌,卻不被世人認為是打油詩,我們現在也一般不會認為是打油詩。所以,詼諧幽默的詩歌不等於是打油詩。那麼,反過來,打油詩是否必然詼諧幽默呢?我們再看看。
  • 那一聲「炒米糖開水」——懷余光中先生
    從大陸、美國、法國來的作家和部分臺灣作家住在六福客棧,這是很有中國味的古色古香的五星級酒店。頭一天,剛住下我就迫不及待地去找余光中夫婦,因為我懷揣著流沙河先生給余光中先生的信和照片。我有急急見到余光中的充分理由。余光中和流沙河的友誼,已是文壇的佳話,必將寫入中國文學史。沙河先生介紹臺灣詩,寫《余光中一百首》時,我幾乎是第一讀者。
  • 蔡英文辦公室聲明哀悼余光中逝世:對臺現代文學有重要影響
    臺灣著名詩人,《鄉愁》作者余光中 視覺中國 資料圖臺灣著名詩人,《鄉愁》作者余光中12月14日上午10點4分因腦中風並發心肺衰竭在臺灣高雄醫院逝世,享年90歲。據島內媒體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14日下午發出聲明表示,蔡英文在獲悉消息後對余光中的逝世表達哀悼,強調余光中對臺灣現代文學的發展有其重要影響。蔡英文辦公室還在聲明中表示:「不只余光中老師的詩文廣為人知,翻譯的外國作品,如梵谷傳,也啟蒙了許多文藝青年。」
  • 余光中:沈從文《邊城》整體上大致可讀,但主題和前言寫得很雜亂
    那個寫《鄉愁》的著名詩人余光中,除了以詩歌聞名,也以文學批評著稱,現代文壇,少有被其肯定的作家。朱自清散文批評得尤其厲害,專門有長文。這個說過了。光芒顯赫如魯迅,余光中也沒有放過對其翻譯文學的點評。都是寫詩的,徐志摩、聞一多、戴望舒、艾青一個也看不上。
  • 《百年孤獨》最辛辣10句,句句震撼人心,莫言: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而在網上,很多人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如果這一輩子只能讀一本書,那我選《百年孤獨》。《百年孤獨》最辛辣10句,句句震撼人心1.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2.買下一張永久車票,登上一列永無終點的火車。
  • 主人小氣不肯多加菜,客人各寫一首打油詩,主人聽後默默加菜
    說到詩詞,我們可以將其分為新詩和古體詩,今天我們就一邊講故事,一邊帶大家了解一下古體詩中的一類――打油詩何為打油詩?打油詩是俚俗詩體,要求要押韻。最早發明打油詩的是一位姓張、名叫打油的一位人。因為憑藉著自己的打油詩代表作《詠雪》一炮而紅,全詩短短20個字的寫雪詩,卻沒有一個雪字,卻能讓人讀後明白是在寫雪。
  • 鄉愁詩人生前曾怒懟蔡英文:政治不該介入語文教育
    鄉愁詩人生前曾怒懟蔡英文:政治不該介入語文教育 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7年12月14日 16:56 A-A+ 余光中先生  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於江蘇南京, 20歲時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於臺灣大學外文系
  • 李白寫了首詠雪詞,千年來備受推崇,近年卻被一首打油詩搶了風頭
    而李白詩,寫得過於飄逸灑脫,讓人不知從何處入手去模仿。當年唐代詩人徐凝寫了首《廬山瀑布》,其實都不算對李白瀑布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模仿,但蘇軾就坐不住了,直指徐凝這是「惡詩」。可見,在不少文人心中,李白詩是不能仿,也仿不好的。這古人沒做好的事,不代表今人就沒膽量做。李白曾寫過一首詠雪詞,名叫《清平樂·畫堂晨起》。詩仙是詞之鼻祖,這首詞也是其代表作。
  • 陳丹青評價莫言的話太酸,認為他只是運氣好,才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不過事後很多人對於莫言嗤之以鼻,尤其是陳丹青看似不鹹不淡的評價,最讓人無法接受。認為莫言能夠獲獎,無非是運氣好,並不是憑藉作品,這樣的評價本身就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文化霸權的位置,覺得莫言的小說沒有文學性,寫得一塌糊塗。
  • 你知道打油詩的來歷嗎?據說與有「詩囚」之稱的孟郊有關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清代翟灝在其《通俗編文學打油詩》裡,稱用語俚俗、詼諧幽默、小巧有趣的詩為「打油詩」。後來有的作者寫詩自嘲或自謙,將同類型詩也自稱為「打油詩」。孟郊怒火中燒,寫詩有這麼容易?我受了幾十年寒窗苦,還只是個「詩囚」,真格太有辱詩文了!喝令隨從快快查清,重重處罰。隨從是當地人,社情民情清楚得很,脫口就說:是本縣張打油寫的。張打油被傳來後,趕緊向孟郊解釋:這種詩的水平太低,不是我寫的,不信大人可出題目試試。
  • 鄉愁「愁」什麼
    文/李而亮   鄉愁,在當今中國是個很「文藝」的詞語。它的紅後來源於臺灣詩人余光中、文化學者席慕容的同名詩作《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哪頭;長到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哪頭……   詩作中對故鄉充滿的思念、哀怨、惆悵,不知打動了多少少小離家、有鄉難回的遊子之心。
  • 莫言參觀哈佛時寫的一首詩,句句令人捧腹,李嘉誠聽後邊笑邊鼓掌
    2017年的時候,莫言受邀參加了汕頭大學的畢業典禮。李嘉誠當時還是汕頭大學的校董。兩人同臺向畢業生致辭。莫言一上來就說:「馬雲和比爾·蓋茨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然後又念了一首參觀哈佛大學時寫下的現代「打油詩」,大意是取笑這個世界上的人,專注於追捧哈佛的臭腳。詩中寫到這些人把青銅都摸成了黃金,哈佛本人對此表示「腳痛」。
  • 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去世,生前評價批評者不懂莫言
    馬悅然稱,莫言當然學習了福克納和馬爾克斯,但莫言講故事的能力主要是從中國古代講故事的人那裡學來的。馬悅然說,讀莫言會想到中國古代會講故事的人,像寫《水滸傳》的,寫《西遊記》的,和蒲松齡。「我們不要太注重外國作品對莫言的影響,」馬悅然說,「莫言看了福克納和馬爾克斯後,非常驚訝,他說我們高密這樣的故事很多。」
  • 馬悅然曾與莫言邊喝威士忌邊談小說「翻譯莫言作品沒要出版社一塊...
    2012年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馬悅然馬悅然翻譯過《水滸傳》和《西遊記》,會寫中文古詩詞,是十足的「中國通」,與四川的淵源也頗深厚。1948年,馬悅然就來到成都做過方言調查,會說一口地道的四川話。在他用中文寫成的散文集《另一種鄉愁》中,馬悅然深情記述自己在「第二故鄉」四川的往事細節。
  • 《鄉愁》思維導圖欣賞
    多年來,余光中創作了許多以懷舊為主題的詩歌。懷舊是一首深情動人的歌,《鄉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正如中國土地上很多河流都是黃河和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生活在臺灣島上,但作為一位熱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懷舊詩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的民族情感傳統,而且,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愛國情感。
  • 《一路書香》泉州尋鄉愁 竇文濤對老奶奶狂飆英語
    原標題:《一路書香》泉州尋鄉愁 竇文濤對老奶奶狂飆英語 節目首站來到了泉州,移動書屋「店長」竇文濤、「店員」張星月共同邀請知名藝人任賢齊探訪余光中的舊居,可謂趣事連連。就連竇文濤都忍不住打趣道「仿佛上了一檔農業節目」,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他是臺灣詩魔,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詩歌成就比肩余光中
    洛夫的現代詩歌創作對臺灣現代詩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他與余光中被並稱為「世界華文詩壇的雙子星」。余光中推崇洛夫是現代詩壇一位「重量級拳手」,是20世紀50年代迄今碩果僅存的幾座「活火山」之一。洛夫的筆名叫野叟,1928年生於湖南衡陽。少年時喜愛蘇聯文學,報考高中時改名洛夫——這兩個字在蘇俄作家名字中很常見。
  • 莫言兄長憶往事:莫言第一學歷僅小學五年級肄業
    莫言自己曾說過:「故鄉留給我的印象是我小說的靈魂。故鄉的土地與河流,莊稼與樹木,飛鳥與走獸,神話與傳說,妖魔與鬼怪,恩人與仇人,都是我小說的內容。 」自從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中公開亮出了「高密東北鄉」的大旗,莫言創立了自己的文學王國。
  • 莫言,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為何課本卻不收錄他的文章?
    在後來他將這些經歷通通寫進了他的作品  ,無論是《紅高粱》也好,《豐乳肥臀》也罷,這些都是來自於莫言那片土地上所發生的景,來自於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作為魔幻現實主義的作家,他的作品有很多誇張和想像的成分,但是這正是莫言作品的偉大之處。
  • 鼠年說「莫言不會寫鼠字」
    而不是莫言自己,單崩個,獨立事件。比如管謨賢,長莫言整整一輪的同胞大哥,原來是華東師大文學系高才生,絕非平平之輩——昭昭說明了莫言成為作家、大作家,有家庭薰陶的因素,絕不是偶然的、突然的、沒有徵兆的不可理解事件,而恰恰是必然的、可預期的、已有了許多鋪墊的水到渠成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