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參觀哈佛時寫的一首詩,句句令人捧腹,李嘉誠聽後邊笑邊鼓掌

2021-01-09 騰訊網

2017年的時候,莫言受邀參加了汕頭大學的畢業典禮。李嘉誠當時還是汕頭大學的校董。兩人同臺向畢業生致辭。莫言一上來就說:「馬雲和比爾·蓋茨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然後又念了一首參觀哈佛大學時寫下的現代「打油詩」,大意是取笑這個世界上的人,專注於追捧哈佛的臭腳。詩中寫到這些人把青銅都摸成了黃金,哈佛本人對此表示「腳痛」。

有人認為,莫言得諾貝爾獎之前比較窮,他這是通過揭比爾·蓋茨和馬雲的短,來平衡自己的心理。莫言初始學歷低,因此他才嘲笑哈佛大學也出「庸才」。

可是在場的李嘉誠和學生們聽完他的演講稿,不但不覺得他口氣大,反而是邊笑邊鼓掌,感覺他講得非常有道理。

一、莫言在汕頭的演講

莫言在2017年這一次汕頭大學的演講中,念了一首詩。提到了三個名人故事,用以鼓勵汕頭大學的畢業生,勇敢、自信地走向社會。

莫言這首詩的意思非常明了,他的觀點是「英雄不問出處」,一個人一生的成就,並不由他的學歷決定。是庸才,還是人才,不是一紙文憑能夠決定的。

為了說明這一觀點,他特別舉馬雲和比爾·蓋茨的例子。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曾經在哈佛讀書,但是沒有畢業就輟學了。而馬雲自己也曾講過,從前自己三次參加高考,均以失敗告終。

馬雲在第三次高考後,仍然沒有達到錄取分數線。但是因為自修英文,所以口語成績很好,再加上當時的學校英語專業生源少,最終被破格錄取了。

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而馬雲是我們中國的首富。對於馬雲,我們中國人更加熟悉一些。馬雲的家庭條件普通,長相不佳。以前他曾經想當警察,四個人一起去參考,就他一個人被刷下來。

後來馬雲去和外甥一起考四星級酒店的服務員,馬雲的筆試成績遠遠超過外甥,但是人家仍然只要外甥不要他。後來馬雲終於可以上大學了,錄取他的也不是什麼頂級名校,而是杭州的師範大學。

馬雲和比爾·蓋茨他們是怎麼成功的呢?不管你覺得他們是靠什麼,最起碼,他們的學歷對他們的人生基本沒有太大的影響。於是莫言說:汕頭大學現在還不是世界級的名校,但是在這所學校裡畢業,如同哈佛畢業一樣光榮。畢竟哈佛除了培養人才,也有更多的是庸才。

最後莫言講了拿破崙的名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流傳很廣,不過它的後面還有一句:「當不了好士兵的人,絕對當不成將軍。」

萬丈高樓平地起,不積跬步,何以至千裡?儘管當今的中國,很多企業用人都只看學歷。非名校學歷的人,開始的路走得會比較坎坷,但是這並不代表諸路不通,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

李嘉誠為什麼聽完莫言的話就哈哈大笑呢?因為他覺得莫言講得很對。李嘉誠個人的人生經歷,就證實了莫言的說法。莫言小時有十年時間,中斷了學業。李嘉誠初始學歷,也只是「小學」。

二、事在人為,成功靠自律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李嘉誠是香港首富,少年時代白手創業。雖然成功趕上了香港的地產熱,靠炒地皮發了家,但是他的成就也和他個人的努力分不開。李嘉誠在演講中提到,「道力之限,要用願力突破」,「人能弘道」而非「道來弘人」。

前一句話的意思是:人是活在一個社會的大框架之中的,總是要受到各種各樣的規則約束。沒有意志的人,總認為是規則束縛了自己,從來沒有思考過要怎麼樣去打破規則。突破自身思維的局限,從困難中發現機遇,並抓住機遇,一定會成功。

「人能弘道」是《論語》中孔子的名言。道是什麼?老子說:道是天地、自然運行時遵循的規律。《老子》認為:人只能順應自然規律,才會獲得長久的發展。不過在《論語》中的道,指的是「規則」。

月有陰晴圓缺是「規律」,車要先下後上是「規則」。「規律」是先天的,我們無力改變,但是「規則」是後天的,在一定條件下,我們可以改變。

在《論語》中孔子主張「人定勝天」,只要你想改變,你就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打破各種規則。你只有具備這樣的自信,才會去努力實現夢想。

另外,人要成功,更加重要的是「一定要學會自律」。懶惰是人類的天性,不愛讀書,不愛寫字。總想著打遊戲、追電視劇或者逛街,這些都是正常行為。但是你想要成功,就得通過「自律」來控制這些懶惰的欲望。

學習、工作都不自由,但是想要得到「財務自由」,你就得接受一定程度上的「不自由」。自由是相對的,一個人自由的外延如果無限擴大,你的世界就會失去秩序。今天你享受了安逸,明天的生活說不定就捉襟見肘。

另外,李嘉誠還提到一個觀點,就是:把「為」變成「成為」。做事不要機械地去做,要知道為什麼去做。做完了就要思考,別人怎麼做的,我可以學到什麼。

勤學苦思,多多開動腦筋。在沒有成功的時候,你要靜候機遇的來臨。你應該趁著有時間,多讀書,多在社會上鍛鍊。「轉益多師是吾師」,向一切有智慧的人取經。

結語

李嘉誠曾任汕頭大學的校董,在2017年的汕大學生畢業典禮上,他和莫言的致詞同樣精彩絕倫。他們以「過來人」身份現身說法,比課本知識更加具有說服力。

莫言自從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遭受了很多來自民間的非議。他講馬雲、比爾·蓋茨沒什麼了不起,本來是想鼓勵學生。但是沒想到被一些記者斷章取義,做成報導來發表,暗示他的「口氣很大」。

另外,莫言的現代詩水平也一直比較有爭議。不過他這一首嘲諷人們捧哈佛「臭腳」的詩,內容卻十分犀利。不止是李嘉誠,大家聽了都會「會心一笑」。

相關焦點

  • 白居易用白鵝的口吻,寫了首詩送給天上的仙鶴,讀完令人笑中帶淚
    白居易一生,詩名卓著,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然而縱觀白居易的詩,卻並不如他的朋友們那樣瀟灑,似乎總是有淚、有恨。代表詩作有《長恨歌》是釵盒情緣之恨,是馬嵬驚變之淚;《賣炭翁》辛勞之恨,苦艱之淚;《琵琶行》是天涯淪落之恨,是重利輕別離之淚。
  • 一首寫雪的古詩,通篇不見雪字,但句句都在寫雪
    於是李白出了一個主意,讓大家每人聯詩一句,最後組成一首七律。只是有個要求,今天大雪,就以雪為題,句句寫雪,但是不能出現「白雪」二字,有違者罰酒三盅。緊接著他們就行起酒令來,像我們現在的擊鼓傳花的方式差不多,按次序每人聯一句,先是孟浩然開場,最後輪到李白收尾,一首詩就大功告成了。詩是這樣的:一夜北風吹客愁,醒來不見望江樓。鐵佛寺成銀佛寺,金沙洲作玉沙洲。
  • 李商隱最悲傷的一首詩,全文無一個「淚」字,卻句句讓人落淚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今天,要跟大家推薦的李商隱最悲傷的一首詩,說盡人間七大悲事,正文無一「淚」字,卻句句催淚。
  • 莫言公開評價余光中,並模仿《鄉愁》寫打油詩,句句詼諧卻有哲理
    這一點,在當代文壇也體現無疑,莫言筆下的「高密」便是一個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事實上,每一個作家,都有一塊內心柔軟的地方。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將莫言和余光中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或者說將文人的精神世界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是「鄉愁」。因為「鄉愁」,莫言坦言,自己是余光中的「粉絲」。因為縱觀當代詩壇,寫鄉愁,余光中堪稱第一人。他的一首《鄉愁》,打動了無數人,也包括莫言。
  • 魯迅19歲寫的一首七律,通篇句句有水平,沒有深厚的功底寫不出來
    世人皆詠蓮,卻很少有人注意到蓮花開盡後煢煢獨立於荷塘中的蓮蓬,直到100多年前19歲的魯迅寫了一首名為《蓮蓬人》的詩向《愛蓮說》致敬,讓世人見識了不起眼的蓮蓬之美,本期就和大家一起說一說這首詩。這是一首七言律詩,1900年還在學堂念書的魯迅,目睹了當時清王朝的無能,也見證了一群有識之士的赤膽,便寫下了這首詩來詠志。
  • 席慕容的一首絕美之作,無一愛字卻句句肉麻,像一棵樹一樣愛著你
    席慕蓉的詩題材很廣,包括了愛情、歲月、思鄉等,她的詩就像一曲清泉,總能在不經意間流進讀者的心田。席慕容寫詩善用問句,舒緩而又充滿著牧歌風味,特別是她的愛情詩,更是寫得纏綿悱惻,經典情詩《邂逅》、《蓮的心事》、《錯誤》等,都深受讀者喜愛。本期就和大家分享一首席慕容很肉麻的一首情詩,詩名《一棵開花的樹》。
  • 10首關於雪的詩,句句都是經典!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柳宗元將客觀世界寫得非常幽靜,詩人的世界更顯寂寥。整首詩不帶任何的煙火氣息,讀過就很難忘,仿佛置身於白雪世界。這是一首非常鮮明的詩,通過短短四句話,僅20個字,就把寒冷冬天的山村景象和借宿者的形象展現出來。
  • 一首出人意料的詠雨詩,表面上與雨無關,卻又句句關聯一個雨字!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山雨》,便是一首絕妙的詠雨詩。它是南宋詩人翁卷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其與趙師秀、徐照、徐璣並稱為永嘉四靈,詩以描寫山水形勝為主,追求一種平淡簡遠的情調。這首詩便是翁卷一次夜宿山中,偶遇夜雨,寫下的一首小詩。清代劉熙載曾說:絕句取徑貴深曲,蓋意不可盡,以不儘儘之。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如睹影知竿乃妙。
  • 李商隱很孤獨的一首詩,句句委婉,僅用一個字道出落寞感!
    李商隱很孤獨的一首詩,句句委婉,僅用一個字道出落寞感!文|歷史歲月的故事唐詩是中國文化中最博大精深的,這裡面包含的情感故事,背後感情是很不容易領會的。在詩文界有創作力的詩人像愛情詩,無題詩都很出色的李商隱,杜牧,李白。他們的詩風,詩骨,詩懷不在一個層次。
  • 納蘭容若獨特的一首詠雪詞,全詞無一雪字,卻句句寫雪
    大雪下了千年,而詩人的詩也描繪了千年。在詩人的筆下,雪變得生動而又有趣。李白筆下的雪充滿了想像,「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岑參筆下的雪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絕世美景。我們總能在雪景中尋找最美的詩意,描寫雪的詩詞不止在唐宋,到了清朝,大才子納蘭容若的詠雪詞更是出色。
  • 唐詩中很經典的詠雨詩,雖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可謂傳神之至!
    總之,在唐詩作品中,雨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意象,在我們翻看唐詩作品時,就仿佛在耳邊有滴滴答答的雨聲不停地下著。 在所有唐朝詩人中,如果評選出一位最喜歡寫雨的詩人的話,李商隱絕對能夠獨佔榜首。在李商隱的所有詩中,僅有記錄的有關「雨」的詩歌就多達73次,相對而言,李商隱寫「晴」的詩卻只有10次。
  • 一首唐朝詠雨詩,全詩沒有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淅瀝瀝下了千年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績,千古傳誦,但鮮有人知道李世民其實還是個詩人,寫出來的詩並不少,內容也涉及各個方面。其中有談到大臣,如《春來玄武門宴群臣》、《賜房玄齡》等詩,寫的是「未曉徵車,雞鳴關早」;也有談到邊塞,如《傷遼東戰亡》、《飲馬長城洞行》等詩,寫的是「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千裡雪飄,千裡雪飄,千裡雪飄,千裡雪飄,千裡雪落,千裡雪落,千裡雪落。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睡個懶覺他都能給你整出一首詩,而且這首詩還被寫進了語文課本!
  • 多想寫一首詩 用最精當的語言 描摹這世界的真實與永恆
    個人專欄丨湖北女詩人萬淑倩寫一首詩寫一首情真意切的詩在每一個起風的日子裡想想這首「寫給二十年後的自己」總會在心結處憧憬一下對未來的希冀二十年後我會是什麼模樣你會是什麼身份我們又會是如何相遇膽小的我不敢想像我曾說過要做一位詩人每天寫一首詩用最美的文字記錄我最在意的心事時過境遷這份堅持索然無幾那些震徹心靈的瞬間隨著時鐘的滴答銷彌於時空悄跡無蹤多想寫一首詩
  • 王勃一首簡單的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就盡展才華
    今天小赫赫要與大家分享的是王勃一首經典的寫「愁」之作——《山中》。長江悲已滯,萬裡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這首詩作於唐高宗鹹亨二年(672),在這之前,王勃由於一篇鬥雞的「新聞稿」——《檄英王雞文》惹怒了唐高宗,後者認為這是王勃在擾亂朝政。就這樣,王勃被發配到了當時的荒涼之地——西蜀。
  • 一首被《全唐詩》拒之門外的詩,讀起來讓人笑掉大牙,卻講透了世間...
    這話聽著耳熟,轉念一想,這反穿襪子的經典案例,不正好就是一首唐詩麼:梵志翻著襪,人言皆是錯。乍可刺你眼,不可隱我腳。我王梵志反著穿襪子,所有的人都說我穿錯了。我就覺得吧,寧可讓你瞧著刺眼,也不能讓我的腳難受。
  • 馬悅然曾與莫言邊喝威士忌邊談小說「翻譯莫言作品沒要出版社一塊...
    她還透露,在瑞典家中,「我們還專門練習了一下,讓他記清楚,自己到底翻譯了莫言的哪些小說,給瑞典文學院的院士們看。哈哈。」陳文芬解釋:「我們坐在這兒的原因,是馬先生翻譯了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的詩,還有兩本中文書要出版:《巨大的謎語》和《記憶看見我》。我們很早答應出版方要來參與一些活動。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是瑞典人期待很久的世界詩壇的大師,終於得到諾貝爾文學獎。
  • 詩人少時被稱為神童,這首詩無一個蝶字,卻句句寫蝶
    下面介紹的詩人少時被稱為神童,這首詩無一個蝶字,卻句句寫蝶。詠素蝶詩南北朝:劉孝綽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於是作者便寫了這首詩,以表示自己遭受多次沉浮後,依然對仕途抱有追求和渴望。這首詠蝶詩體物入微,描摹傳神,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首聯就採用擬人手法,「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素蝶與群蜂共同盤旋在綠草中,忽而卻被飛雀衝散,便躲避在青薇之中。蕙,香草名,葉似草而稍瘦長;青薇,指嫩青的細葉。作者用了「繞、隱」二字,生動地展現出素蝶謹小慎微、又渴望自由的神態。
  • 一迷路駿馬成就一首妙詞,共32字看似句句寫馬,卻透著淡淡的霸氣
    詩仙李白自然不用多說,他霸氣那是有實力,就算說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誰又能說他講錯了;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霸氣多在邊塞詩上,「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何等的豪邁;而詩佛王維的霸氣則在一首《老將行》中,那句「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何等張揚。這些霸氣外露的詩,每每讀來都令人大呼過癮。
  • 漢武帝寫了一首詩,第一句抄劉邦,成千古佳作,魯迅說:不比詞差
    乾隆一生寫下四萬三千多首詩,他一個人寫的詩的數量,差點趕上《全唐詩》了。按乾隆活了88年來算,平均每天寫1.3首詩。不可謂不勤奮。 可就是這樣勤奮的乾隆皇帝,卻沒有留下一首讓後人傳唱的經典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