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變是宇宙中最完美的能源?研究者:在這種能源面前不算什麼

2020-10-10 艾希劇點

我們平時總說人類之所以看起來發展緩慢,至今沒有辦法飛出地球、飛出太陽系,其實都是因為人類發展的速度太慢了,且人類的壽命也十分短暫。所以,我們才會感覺自己被束縛在地球上。可其實除了這兩點原因外,真正將人類束縛住的還有一種我們平時生活中離不開的東西——能源。

地球經過上億年時間的不斷地積累,為人類製造和儲存了豐富的資源,比方說煤炭、石油等等。但自從人類進入工業革命時期後,在短短200多年的時間裡,很多傳統資源就已經出現了快要枯竭的局面。同時,在傳統能源的燃燒下,大量的溫室氣體隨之產生,地球的氣候問題也因此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於是,人們開始希望可以擁有一種新型的能源,即在自然環境不受到破壞的同時,也能讓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提供更強大的支持。從目前的科研方向來看,科學家們認為核聚變能源就是未來最完美的新型能源。不過,科學家們似乎遇到了研究瓶頸期,幾十年過去了,核聚變能源的實現和普及還是遙遙無期。

當然,即使未來真的實現了,這種能源也並不是最完美的。因為核燃料僅有0.7%的質量可以轉化為能量,這意味著將會產生大量的核廢料。同時,以核聚變能源為主要能源的話,也支持不了人類去徵服星辰大海。那麼,宇宙中最完美的能源是什麼呢?科學家表示,宇宙中的「反物質」或許是宇宙中最完美的能源。它可以將100%的自身的質量轉化為能量,這意味著如果未來人類可以將反物質變成主要能源的話,人類必將迎來質的飛躍。

研究者也給出了數據對比,與核聚變能源相比,反物質能源的效率大約是核聚變能源的143倍。由此可見,核聚變能源在反物質面前什麼也不是。那麼,反物質能源是如何被科學家發現的呢?這其實要從微觀粒子開始說起。

研究發現,世界由基本粒子所組成,這個發現也促進了量子力學的誕生。後來,經過不斷地研究,科學家們終於發現了反物質的存在。在進入21世紀後,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了反物質,即一種反氫原子。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可以普及這種新型能源,因為與核聚變能源相比,製造反物質能源要更加困難。

從製作成本的角度出發,反物質能源的成本簡直是天文數字,而且它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即使製造出來了,想要保存也非常的困難。所以,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即使人類已經製造出核聚變能源,反物質能源或許仍然是遙遙無期的,可能至少要人類實現恆星文明才可以。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勢必是等不到反物質能源了,那就交給未來吧!

相關焦點

  • 太陽能即可完美解決地球能源問題,為什麼還要折騰核聚變?
    太陽能可能是地球上最豐富的資源之一,假如人類能實現高效利用和儲存電能的話,那太陽可以完美的解決人類的暫時能源問題!為何是暫時?我們來簡單分析下。一、太陽的輻射功率有多大?輻射的吸收與反射示意圖,有很大一部分會重新反射回宇宙!二、我們需要多少太陽能電池才能滿足要求?
  • 核聚變:世界未來的清潔能源
    證明核聚變的可行性也許要不了這麼久——我們也必須加快步伐,才能在計劃未來的能源時將核聚變納入考慮範圍之內。  與太陽能、天然氣與核裂變等其它發電方式不同,核聚變無法先用微縮模型進行研發、再成比例地放大。核聚變在實驗階段就需要大規模開展,並且相關設備也需要花很久來準備。但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人類必須設法獲取充足、清潔的能源。如果不在核聚變這種最具前景的能源上想辦法,就未免太愚蠢了。
  • 核聚變是不是星際航行中最基礎的燃料能源?答案——是的
    首先要說:這是必然的,核聚變絕對是星際航行中最基礎最低級的能源了,不能再低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已知能源中比核聚變能量轉化率略低的就是核裂變,但核裂變的燃料補給太困難了,能用於核裂變的放射性元素可不是哪裡都有的,在星際航行過程中基本上難以補給,因此它不適用於星際航行。
  • 德國正在研製「核聚變機」, 這東西能解決世界能源危機!
    並且成功的進行了一次核聚變試驗↓ 溫德爾斯坦7-X」(綽號「恆星」) 核聚變機!?是什麼鬼東西?,但太陽和天氣並不受我們控制,每天那麼點陽光並不能完美解決我們的日常能源需求。 現在的核電廠都是通過核裂變反應來實現能源輸出的,這樣做有個硬傷,就是會產生大量的核廢料,而且還不安全,車諾比&日本福島就是例子,一炸毀所有啊親! 福島核電站爆炸 核聚變就不一樣了,它產生的能量比核裂變還要強,並且核聚變不會產生核廢料,是純清潔的能源,只是人們一直都在尋找控制核聚變的方法。
  • 能源歸途:核聚變
    當前,人類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化學燃料、裂變核能、太陽能、風能和水能,以及地熱能等。這些能源在使用過程中都存在一些弊端,如汙染環境、資源枯竭、利用率低、受地域限制大等,難以長期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作為一種既清潔安全,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聚變核能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 如果可控核聚變實現無限能源,戴森球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在核聚變的過程中可以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並且要比核裂變清潔得多,還有核聚變所需的氚在地球的海水中都可以找到,解決了原料問題。眾所周知,核聚變反應所釋放的能量是巨大的,而可控核聚變也被譽為能源領域的「聖杯」。什麼是可控核聚變?
  • 走近「顛覆性技術」:核聚變是終極能源嗎
    為推進可控核聚變研究,各國聯合推動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  近日在科技部舉辦的中國加入ITER計劃十周年紀念活動上,科學家就「核聚變是能源的美好未來嗎」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不過,核聚變反應原理看上去雖然非常清晰,但要實現受控熱核聚變反應卻非常困難。  羅德隆說,實現受控熱核聚變反應至少要滿足兩個苛刻條件。第一,極高的溫度。氘核與氚核間發生聚變反應時,溫度須達到5000萬攝氏度以上。這種在極高溫度下才能發生的聚變核反應也稱熱核反應。在如此高溫下,物質已全部電離,形成高溫等離子體。第二,充分的約束。
  • 核聚變能源有望在2030年之前實現
    英國託卡馬克能源公司表示,等離子體測試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核聚變能源生產商業電力的裡程碑,可能在2030年實現。該公司以真空室命名,在強大的磁場中包含聚變反應。6月初該公司宣布在實驗ST40聚變反應堆中製造超高溫等離子體。這次成功的測試——託卡馬克能源公司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等離子溫度——意味著該反應堆將於明年準備進行一次更熱的等離子體測試,溫度超過1.8億華氏度(1億攝氏度)。
  • 核聚變是不是人類在地球上唯一能讓我們離開星系的能源?
    在前幾篇文章我們說到過核聚變是獲得原子能的一種方法,通過輕核聚合而引起原子核結合能變化。核聚變所需的燃料是氘,在地球上的儲量是用之不竭的。重要的是,核聚變沒有放射性,所以相對目前原子能利用的核裂變,更加安全和潔淨。核聚變是未來能源利用的有效方案。在這裡就不作詳細解答了!
  • 可控核聚變是怎麼回事?清潔無汙染,還能為人類源源不斷提供能源
    所以,人們習慣於以能源的獲取能力作為衡量一個文明等級的標準。基於這一點,可控核聚變被視為第一宇宙文明實現的標誌,而第二宇宙文明實現的標誌則是傳說中的戴森球。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目前人類關於可控核聚變的研究還處於發展階段,同時人類也未能達到第一宇宙文明的標準。 那麼,到底什麼是可控核聚變呢?
  • 核聚變發電是什麼?
    核聚變發電是什麼?核聚變是較輕的原子核聚合成較重的原子核的反應。這種反應必須在極高的溫度下進行,所以又叫做熱核反應。核聚變放出的能量比核裂變還要大10倍,是一種嶄新的能源。核聚變的原料主要是氫、氘和氚。
  • MIT實現可控核聚變新突破 無限能源不遠了?
    而等離子體的高壓是實現可控核聚變關鍵因素之一。此舉標誌著受控核聚變距離成為一種實際可用的能源來源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由於具有清潔無汙染、原料幾乎取之不盡(可以直接使用海水)、安全性高等優點,核聚變被視為一種近乎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
  • 終極能源?英公司稱實現可控核聚變僅需數年
    該公司計劃,在2030年之前實現商業核聚變發電。「無論是對英國還是全球核聚變能源發展而言,今天都是重要的一天。我們向世界展示了首個由私企設計、建造和運行的一流的可控核聚變裝置。」David Kingham稱,ST40將證明,在結構緊湊、成本優勢明顯的反應堆中可以實現1億度的聚變溫度。「這意味著,核聚變將在數年而非數十年後成為現實。」
  • 美國實現可控核聚變新突破 減輕化石能源依賴
    由於具有清潔無汙染、原料幾乎取之不盡(可以直接使用海水)、安全性高等優點,核聚變被視為一種近乎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近日,美國科學家利用基因改良的手段,使實際可用的能源來源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改良的原理和太陽內部的反應一致。
  • Wochenthema - 核聚變丨科幻世界中的能源
    新型發電廠利用的正是這種能量,在所謂的核聚變反應爐中。在地球上,像太陽一樣用蠻力強行融合是不可行的,因此如果我們想建立核聚變反應爐,就得略施小計。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發明了兩種將電漿加熱至足以產生聚變的方式,第一種的反應爐的使用磁場把電漿擠壓在環形的空間中發生核反應。
  • 能源革命來臨:掌握可控核聚變後人造星系將成現實!
    法國建造國際核聚變實驗堆的消息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因為可控核聚變技術對資源日益緊張的地球來講實在是太重要了。就在大家將核聚變的重點放在能源方向的時候我卻在偶然間意識到這件事遠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可控核聚變是人類能源應用過程中一次革命,更是人類實現星際航行的基礎,可控核聚變技術成熟之後人造星系將成為現實。
  • 核聚變新用途:竟能獲取清潔能源
    所謂「微縮太陽」,指的是能夠提供充足、低廉的清潔能源的核聚變反應堆。由於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當今世界的全球變暖愈發嚴重,急需找到其它能源加以替代。否則,成百數千萬人的未來將岌岌可危:水源和食品短缺可能會導致饑荒和戰爭。人們一直將核聚變視為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但說辭永遠是「再過30年即可實現」,已經成了一個行業內的笑話。
  • 宇宙中是如何將冷聚變和熱聚變有效結合的呢?
    熱核聚變就是核能的應用。可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是聚變與裂變。LENR與我們常談的聚變和裂變都不相同。聚變和裂變需要強大的原子力量支撐,冷聚變則溫和的多。NASA使用一種鎳化晶體和氫離子來進行實驗。氫離子被吸入鎳晶格中,這種晶格在一種高頻率下震動。震動刺激其鎳中的電子,迫使其融入氫離子裡,形成緩慢移動的中子。
  • 世界最大「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揭秘:無限廉價能源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已經成功地開啟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Stellarator)核聚變反應堆。該裝置被暱稱為「文德爾施泰因7-X」(簡稱W7-X),能一次約束超高溫的等離子體長達30分鐘以上。近日,W7-X反應堆製造出了溫度高達100萬攝氏度的氦等離子體,持續了十分之一秒。
  • 世界最大核聚變裝置開始組裝工作:「人造太陽」拯救能源危機
    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會改寫全球的能源歷史,清潔能源屆時將成為主流。已經有 35 年歷史,還有 15 年才能實現的「人造太陽」ITER,正在試圖衝破地球能源危機的考驗。ITER 到底是什麼?關於 ITER 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 80 年代,是美國總統裡根與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提出的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