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給大米「定價」的近紅外——對話日本靜岡制機株式會社近紅外...

2020-11-24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訊日本靜岡制機株式會社(簡稱靜岡制機公司),一家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大型農業機械製造公司,在加熱器、農用機械等方面具有雄厚實力,同時也是近紅外穀物糧食成分分析儀器專業製造商。

  早在本世紀之初,靜岡制機就在日本先聲奪人,開發出了面向市場的大米食味計。一炮走紅之後,腳步並沒有停下,2016年,靜岡制機公司又推出了最新一代高精度近紅外食味分析儀。這臺食味計能在對大米的水分、蛋白質、直鏈澱粉、脂肪酸等成分精準測定的同時,更能夠實時評定大米的食味值,大米好吃不好吃,由食味分析儀來一錘定音,為大米在流通環節中的「按質定價」提供了科學數據支撐。近日,這款產品的研發者、靜岡公司近紅外工程師石津裕之受中國農業大學韓東海教授邀請,到其實驗室進行技術交流,儀器信息網編輯與他就近紅外相關話題展開交流。

日本靜岡制機株式會社近紅外工程師石津裕之(左)與中國農業大學韓東海教授(右)

  大獲成功的第五代大米食味分析儀

  石津裕之與近紅外的結緣起始於1999年。當時日本農業大量施用氮肥,作物吸收不了被雨水衝刷到河裡,造成環境汙染,在此背景下,石津裕之開始從事近紅外儀器研發工作,用於檢測目標物中的氮元素含量。此後,他還參與了水果糖度檢測儀器的開發,在近紅外儀器研發領域積累大量經驗。

  2004年,懷揣近紅外儀器研發興趣的石津裕之加入日本靜岡制機株式會社,圍繞大米和茶葉研發了系列近紅外儀器設備,新一代高精度近紅外食味分析儀就是成果之一。石津先生介紹到:「我們最新研發的是靜岡制機公司第五代大米食味分析儀,產品在前四代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可測定大米中的澱粉、蛋白、脂肪等成分,最終依據食味給大米打分。日本依據品質給大米定價,儀器判定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大米定價。」

  作為一家主打大型農業機械的百年企業,近紅外儀器在靜岡制機公司的事業版圖中佔比僅為3%。但石津裕之表示:「近紅外業務佔比雖小,可儀器的附加值卻很高。自公司第一代食味分析儀問世至今,臺式儀器已售出400多臺,可攜式售出600多臺,另外一款茶葉分析儀也有將近200臺的銷量。」 在日本生產大米食味分析儀的4家廠商中,也僅有靜岡制機一家獲得日本農林水產省和北海道設施協會的資質認定,這也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優勢所在。

石津裕之與中國農業大學近紅外團隊進行技術交流

  消除近紅外儀器「臺間差」是關鍵

  從事近紅外儀器研發的十幾年間,石津裕之當然也經歷過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攻關。當筆者詢問在研發儀器時最看重什麼時,他反覆提到了「臺間差」這個詞。石津裕之表示:「大家都買了同一型號近紅外儀器,檢測同一批大米時候,稻農的儀器測得的數值是6.8,大米中間商的儀器也是測得6.8,到了銷售成品米的超市的儀器那裡,得出的結果卻變成了7.0,這就提示有可能是儀器臺間差造成的。在日本,數值相差0.1的大米價格上有可能差出幾千日元,因此測量不僅要追求精度,也要注意同型號之間的臺間差。」

  近紅外儀器離散性大,如何消除每臺儀器的臺間差,這涉及到硬體開發、模型建立的環節,可以說是儀器研發的最大挑戰。為消除臺間差,石津裕之在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最終摸索出了依靠經驗經驗和提高解析度的解決方法。

  石津裕之拿光柵舉例,光柵的角度控制對近紅外而言非常關鍵,為對光柵實施更好的控制,石津裕之在研發的儀器底部增加了一個特殊裝置以調整光柵角度,提高儀器解析度。他補充說:「儘管各零部件都是從市場上買回來的,但在組裝和結構設計方面卻加上了自己的想法。」此外,增加特殊濾光片以消除波長漂移,嚴格把控儀器溫度,也是石津裕之消除儀器臺間差的訣竅。

  此外,石津裕之認為儀器設備的維護也十分重要,這一點在於引導用戶規範操作。靜岡制機公司每年都會給用戶銷售大量大米標準樣品,用於儀器的日常校準,既規範了操作,又創造了盈利。

  交談最後,筆者詢問了石津裕之對近紅外發展的預期,他表示:「作為一項不可或缺的分析檢測技術,未來對於近紅外的需求肯定越來越多,而隨著技術進步,儀器價格也將進一步降低。」

韓東海教授代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近紅外光譜分會贈送禮物

  採訪結束後,韓東海教授也就本次對話發表了感悟:

  在我們看到的專業新聞中,對於專家和學者的研究報導屢見不鮮,而對企業一線專業人員的報導少之又少。受技術、資金、成本、市場和經驗積累等方方面面的限制,國內的近紅外發展之路必然是研製各種各樣的專用近紅外儀器。基於傅立葉變換原理的儀器能夠解決臺間差,但因其成本高,難以大面積推廣應用。而基於其他原理的儀器,如何消除臺間差是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借日本靜岡制機公司的石津裕之工程師來京之際,在我的建議下,儀器信息網的劉豐秋編輯犧牲休息時間,專程來我校對他進行了專訪。

  靜岡制機的石津裕之工程師為了研製測量精度逼近化學檢測精度的近紅外食味分析儀採取了諸多特殊措施。除了上述報導的以外,還採用了光柵掃描結構而非CCD陣列;光譜預處理從不使用我們常用的一階導和二階導;蛋白質特徵吸收波段選擇了噪聲較大的1000nm以上。這些看似非常規的做法,成為靜岡制機取勝的法寶。更多細節因涉及企業秘密,不便披露。對石津工程師的採訪雖然不能解答我們所有的問題,如能有些思路上的啟迪和幫助,我們倍感榮幸。

  在與石津裕之工程師交流過程中,我的感悟是為了研製一臺專用的近紅外儀器,一是要充分了解物料的光物性、檢測精度要求。二是對待檢測成分進行標準物的光學特性實驗,探討特徵吸收峰或波段。三是制定消除臺間差、溫度修正、校正波長漂移特殊措施。四是在滿足檢測要求的情況,考慮如何降低成本,設計儀器結構。總而言之,近紅外應用符合細節決定一切的道理。

相關焦點

  • 近紅外引領果蔬分選技術實現飛躍
    為了多方位展現我國在近紅外光譜領域的最新成果,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計劃合作製作《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應用進展》網絡專題,同時也以此獻禮近紅外分會成立10周年,並寄語2021年國際近紅外大會。我是受益於近紅外分會和儀器信息網的人,感恩無限。
  • 近紅外研究和應用急需產學研緊密結合——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
    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同期隆重舉行了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的頒獎儀式,中國農業大學韓東海教授榮獲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貢獻獎。曾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2016年度高等學校科技進步獎一 等獎,2014年日本近紅外學會「JCNIR Award」獎 ,《分析化學》2011年-2012年年度優秀論文獎等。積極參與近紅外光譜分會的組織成立工作。多次協助組織召開學術交流年會,技術培訓會,並在大會上作報告、授課。參與學會組織的社會調研,走訪基層一線,觀摩生產現場,座談近紅外技術應用,暢通學會與企業的渠道。
  • 我國近紅外光譜還依然「年輕」 未來大有可為——ACCSI2019近紅外...
    從化學計量學走到近紅外領域,邵學廣在近紅外領域的研究也有二十多年了。不僅如此,邵學廣還提出了溫控近紅外光譜技術,與日本教授提出的水光譜組學不謀而合。據悉,未來,邵學廣還計劃與無錫迅傑光遠合作開展基於「多元光學計算(MOC)」原理的儀器研究。
  • 近紅外與中紅外光譜分析的區別
    50年代的商品NIR光譜儀使用硫化鉛光敏電阻作檢測器,其波長範圍能延伸至3000 nm,能用於定量分析,但,由於NIR消光係數低和譜帶寬而解析困難,該技術並沒有獲得廣泛應用。60年代,Karl Norris 使用漫反射技術對麥子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進行研究,發現NIR光譜用於常規分析的實用價值。
  • ...技術、趨勢、檢測,你想學的近紅外知識都在這裡——近紅外光譜...
    , 簡稱iSNIRS 2019)」成功召開,16位來自近紅外領域的專家分享了近紅外的新技術、新應用。從報告期間網友的反饋情況可以看出,近紅外已逐漸成為各領域研究的重點,16個報告的時間裡,網友提問近160次,反響十分熱烈。本次研討會分設了4個專場,分別為: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新方法、近紅外光譜在飼料/菸草領域的應用、近紅外光譜在食品/水果領域的應用、近紅外光譜在製藥/茶葉/紡織品等領域的應用。
  • 從聚光近紅外產品看國產近紅外在糧油行業的應用進展
    近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相關的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為了多方位展現我國在近紅外光譜領域的最新成果,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合作製作《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應用進展》網絡專題,同時也以此獻禮近紅外分會成立10周年,並寄語2021年國際近紅外大會。
  • 近紅外光譜儀操作步驟_近紅外光譜儀波長範圍
    打開APP 近紅外光譜儀操作步驟_近紅外光譜儀波長範圍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2-11 16:00:38   近紅外光譜儀操作步驟
  • 近紅外水果分選給「以質論價」提供無損、可視化評價標準
    如何更好的在水果上市前對不同品質水果進行大規模快速的分選,從而有理有據的定質定價,是當下水果從業人員共同關心的問題。  無錫迅傑光遠作為一家從事近紅外光譜分析儀器研發及提供行業定製化解決方案的企業,近年來在近紅外水果分選領域有不少建樹 ,並總結出了一套有效的水果分選解決方案。
  • 【我與近紅外的故事】陳星旦:我們與近紅外光譜儀打了幾十年交道
    楊先生建議研製自動記錄紅外分光光度計。在此項目的牽引下,光機所開闢了一些新的技術領域。1963年紅外光譜儀通過鑑定,1964年獲國家科委、計委、經委聯合頒發的工業新產品一等獎。此後,長春光機所相繼開展了多類光譜儀器的研製。  1980年代初,成立光譜儀器研究室。當時,近紅外分析技術引起國內許多行業的重視,大量購進國外儀器。注意到這種情況,研究室開始招收研究生。
  • 近紅外學習視頻推薦
    ,包括近紅外原理、研究設計、數據採集、數據預處理、數據分析工具等,適合新手的入門教程。網址: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Y0rRBdlTx7E_QAimgX2SQ/featured主要分享近紅外的數據分析教程,Theodore Huppert實驗室上傳的視頻,適合進階選手觀看。
  • 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優缺點分析
    摘要:說起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歷史,可謂坎坷不平。早在19世紀,人們最早發現的非可見光區域就是近紅外區域。但受當時的技術水平限制,物質在該譜區的倍頻和合頻吸收信號弱,譜帶重疊,解析複雜,近紅外光譜的相關技術沉寂了一個多世紀。
  • 近紅外手術「導航」的應用
    近紅外雷射器產生的激發光比白光具有更深的組織穿透性,即使更深層、更小的目標也能夠檢測到,而且細胞和組織的自發螢光在近紅外波段最小,因此在檢測複雜生物系統時,近紅外染料能提供更高的特異性和靈敏度。
  • 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共同舉辦近紅外光譜技術論壇
    本次論壇雲集了江浙滬等地近紅外光譜分析檢測領域的專家學者、儀器生產單位的技術人員,以及從事近紅外光譜技術研究與應用的一大批專業人士,參會人員近百人。他還詳細介紹了他的課題組近年來利用近紅外光譜的溫度效應研究開發的新型分析檢測技術和方法,為與會者展示了近紅外光譜技術獨特的魅力。
  • 近紅外光譜分析發展歷程
    近紅外光譜是介於可見光(Vis)和中紅外(MIR)之間的電磁輻射波,是人們在吸收光譜中發現的非可見光區。近紅外光譜區是 Herschel 在 1800 年進行太陽光譜可見區紅外部分能量測量中發現的。早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紅外光譜技術作為一種有效的分析手段就得到了認可。發展至今,近紅外光譜技術因其在分析樣品時具有方便、準確和成本較低,環保等優點,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潛心發展 近紅外光譜技術日臻成熟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發展初期並不受重視,原因是其獲得的數據可利用性低。
  • 我國近紅外光譜發展多方有驚喜——參加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
    會議共安排了72個報告,內容豐富,包含溫控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線近紅外光譜技術、近紅外模型的建立及轉移、近紅外光譜相關標準的制定等。此外,各位專家還介紹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農業及食品、疾病篩查、生物製藥、環境、半導體材料等領域取得的最新應用進展。  為期兩天的會議,與會專家學者與參會代表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群策群力,共同助力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發展。
  • 【技術】近紅外光譜類型及優缺點
    【技術】近紅外光譜類型及優缺點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近紅外光譜儀種類繁多,根據不用的角度有多種分類方法。從應用的角度分類,可以分為在線過程監測儀器、專用儀器和通用儀器。從儀器獲得的光譜信息來看,有隻測定幾個波長的專用儀器,也有可以測定整個近紅外譜區的研究型儀器;有的專用於測定短波段的近紅外光譜,也有的適用於測定長波段的近紅外光譜。較為常用的分類模式是依據儀器的分光形式進行的分類,可分為濾光片型、色散型(光柵、稜鏡)、傅立葉變換型等類型。下面分別加以敘述。
  • 透視2019國際近紅外大會 應用是最大主題
    口頭報告分為23個會議單元,主題分別是農業與食品科學/食品安全(6個單元)、功能近紅外光譜(6個單元)、理論和儀器(3個單元)、土壤和環境(3個單元)、化學計量學(2個單元)、高光譜成像(2個單元)、水光譜組學(1個單元)。  實用性是近紅外光譜技術的最大特點,本次會議的報告設置充分展示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農業、食品、環境等領域中的應用。
  • OmniVision推出Nyxel近紅外技術
    近日, OmniVision推出了Nyxel近紅外技術,在相同近紅外光量下成像更清晰;而且減少了對LED燈的需求,從而降低了功耗。它基於CMOS圖像傳感器技術,適用於低光、夜視等領域,諸如安防監控、機器視覺、無人機、AR/VR、汽車和醫療等領域。
  • 二手紅外、近紅外光譜儀器市場達1900萬美元
    二手實驗室分析儀器的轉售正成為科學儀器市場的一個日益重要的部分,紅外(IR)和近紅外(NIR)光譜市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二手儀器的可靠性和性能促進了市場對它們的需求,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顯著增長。   實驗室紅外光譜技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技術,並且擁有相對較大的使用基礎。
  • 閔順耕談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動態
    2013年9月23日,「近紅外光譜應用新進展」專場研討會如期召開。閔順耕教授做題為《從NIR 2013看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動態》的綜述性報告,報告中介紹了NIR 2013的概況以及會上所展現出來的近紅外光譜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