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紅外水果分選給「以質論價」提供無損、可視化評價標準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夏天來臨,水果的銷量也自然水漲船高。如何更好的在水果上市前對不同品質水果進行大規模快速的分選,從而有理有據的定質定價,是當下水果從業人員共同關心的問題。

  無錫迅傑光遠作為一家從事近紅外光譜分析儀器研發及提供行業定製化解決方案的企業,近年來在近紅外水果分選領域有不少建樹 ,並總結出了一套有效的水果分選解決方案。恰逢水果銷售旺季,今天我們就圍繞「如何通過水果內部品甄別並進行分選」展開討論,希望在炎炎夏日,為果農、水果供應商帶來更多的效益和便利。

  近紅外水果分選技術

  水果分選方式發展至今,圍繞不同技術路線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體系,而在現今消費升級大環境的影響之下 ,隨著消費者對產品要求的不斷提高也對水果的分選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般來說,分選方式主要圍繞水果的大小、重量、外觀品質(顏色、新鮮度)、內部品質等維度進行篩選。而傳統分選方式的缺點也很明顯,其多採用依據外觀或破壞性檢驗方法,不僅成本高,還會造成一定資源浪費,因此光譜無損檢測的方法在近年來成為一大趨勢。

  以迅傑光遠自主研發生產的IAS-F100近紅外水果分選系統為例:採用近紅外光譜檢測方法進行水果分選時,無需重新置備新的分選線,而是直接將光譜檢測模塊加裝在現有分選線即可。檢測模塊會在水果快速通過時,實時採集水果內部品質信息,通過微處理器進行處理、計算和分析,從而完成對待測水果樣品糖度等成份的預測並實現無損分選。目前近紅外應用在自動分選線上,主要可以針對水果的甜度、酸度,以及部分水果的病變進行檢測。

  檢測模塊加裝完畢後,用戶僅需根據實際的檢測需求進行調試即可實現一鍵快速分選,並根據不同甜度和品質的水果在分選線上快速分裝,以便更好的以質論價,節省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的同時,提高效益。

  近紅外水果分選優勢

  近紅外經過多年發展與應用開發,儀器的進步與算法的革新,使儀器製造商與學者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更好地發揮近紅外不消耗化學試劑,不汙染環境,不破壞樣品等優點,因此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多年前,近紅外水果分選技術在國外就已經投入實際使用,主要生產廠家包括紐西蘭、荷蘭及日本等,且基本壟斷了全球的水果分選市場。而近年來由於國內近紅外技術的迅速發展,國內自主生產研發的近紅外水果分選設備也在水果分選領域嶄露頭角,不但在性能與技術指標上已經可以媲美國外廠商,且從價格、售後方面較國外產品具備更大的優勢,為有水果分選、檢測需求的用戶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

  目前迅傑光遠已經初步建立了部分水果檢測模型,如哈密瓜、西瓜、蘋果等。

哈密瓜


西瓜

柚子

  經過實踐證明,IAS-F100近紅外水果分選系統檢測精度、分選速度完全可滿足大批量水果分選的需求,尤其適合水果品質的管理。針對不同水果產線和分選機制,迅傑光遠還將針對客戶的實際情況提供定製開發,建模培訓等服務,並可根據水果分選生產客戶的不同需求設計全套解決方案。

(迅傑光遠)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近紅外分選西瓜的中國應用,這家公司已經做到了
    硒砂瓜的高品質得益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但也正是受制於條件相對惡劣的種植環境,使硒砂瓜的出產品質難以穩定,難以「以質論價」。加上近年來有多有假冒產品流入市場,不但對產品口碑帶來傷害,還直接影響著中衛西瓜種植者的經濟利益。
  • 近紅外引領果蔬分選技術實現飛躍
    願藉此機會,把自己多年來對近紅外在果蔬品質無損檢測方面的認識和認知與大家共享。  近紅外在果蔬內部品質檢測上的應用使得分選設備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首先,實現了內部品質等級無損檢測,大大地提升了分選設備功能,從這個意義上講,近紅外引領果蔬分選技術實現了飛躍式發展;二是設備結構大為簡化,大小寬窄可自由組合,就像積木一樣。  3. 近紅外與果蔬檢測可謂絕配  近紅外與眾多物料有著非常完美的結合。
  • 我國近紅外光譜還依然「年輕」 未來大有可為——ACCSI2019近紅外...
    雖然業界普遍認為,近年來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無論在研發還是應用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近紅外光譜在中國有著非常大的市場前景。不過,由於應用拓展不足,相關的檢測標準還不完善,模型建立、評價和修正有一定難度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近紅外光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目前,近紅外光譜的技術及產業發展現狀如何?
  • 國產近紅外與進口產品的差距更多在品牌和應用環境
    近紅外檢測解決方案的更多探索與拓展  隨著迅傑光遠產品體系不斷成熟,原有系列產品的應用與推廣已基本趨於穩定,使公司在今年有更多精力去探索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更多新行業、新領域中的應用。而水果在線分選、酒醅檢測儀(離線設備)等產品將是接下來一段時間公司聚焦的重點。
  • 近紅外光譜儀三大應用領域受歡迎
    近紅外光譜法鑑別珍珠粉    日前,國家標準委發布了2014年第一批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採用分子光譜方法的標準有3項,其中之一是《珍珠粉鑑別方法--近紅外光譜法》。     目前,我國還沒有頒布珍珠粉的檢測標準,市場上珍珠粉產品魚龍混雜,低價的貝殼粉常常被不良商戶以珍珠粉名義出售,嚴重危害了消費者利益。
  • 近日舉行了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的頒獎儀式
    自1995年開始從事以近紅外技術為主的食品內部質量無損檢測研究,在果蔬內部質量無損檢測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的研究成果,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 項,部級項目3項以及多項橫向課題;副主持及參加國家級科研項目7項,培養近紅外碩士和博士畢業生40餘名。發表SCI和EI收錄論文50多篇,主編、副主編和參與編寫專業書籍5部。已授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共12項。
  • ...技術、趨勢、檢測,你想學的近紅外知識都在這裡——近紅外光譜...
    從報告期間網友的反饋情況可以看出,近紅外已逐漸成為各領域研究的重點,16個報告的時間裡,網友提問近160次,反響十分熱烈。本次研討會分設了4個專場,分別為: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新方法、近紅外光譜在飼料/菸草領域的應用、近紅外光譜在食品/水果領域的應用、近紅外光譜在製藥/茶葉/紡織品等領域的應用。
  • 肉眼可讀取的近紅外螢光可視化技術!
    螢光可視化技術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作為一種方便識別、能檢測不同環境及生物分析物的首選工具,螢光可視化技術(FV)正迅速發展。目前,FV主要是基於在可見光波長下具有螢光響應的螢光探針而設計的。通過這種啟動-輸入-轉導系統,由痕量光氣觸發的NIR反應的選擇性可視化是可以預期的。原因有以下兩點:1)使用分析物響應的NIR螢光團代替常規的NIR吸收Ln3+離子,可直接捕獲NIR光子。
  • 近紅外研究和應用急需產學研緊密結合——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
    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同期隆重舉行了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的頒獎儀式,中國農業大學韓東海教授榮獲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貢獻獎。自1995年開始從事以近紅外技術為主的食品內部質量無損檢測研究,在果蔬內部質量無損檢測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的研究成果,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 項,部級項目3項以及多項橫向課題;副主持及參加國家級科研項目7項,培養近紅外碩士和博士畢業生40餘名。發表SCI和EI收錄論文50多篇,主編、副主編和參與編寫專業書籍5部。已授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共12項。
  • 阜陽市渦流探傷儀滾珠硬度分選
    因此當導體表面或近表面出現缺陷或測量的金屬材料發生變化時,將影響到渦流的強度和分布,渦流的變化又引起了檢測線圈電壓和阻抗(主要測量信號的幅度、相位)的變化,根據這一變化,就可以間接地知道導體內結構的存在及金屬材料的性能是否存在差異,通過微機處理記憶並對比實現提示分選處理光電感應系統在線測速系統多噴噴墨系統穿過式探頭(
  • 短波紅外掃描雷射測振 將各種表面振動可視化_北京瑞世佳華
    短波紅外掃描雷射測振儀掃描雷射都卜勒測振是一種先進的測量技術,用於將各種各樣表面的振動可視化。掃描雷射測振儀可以測量和可視化振型和模態特徵,獲得表面波的傳播,驗證 FEM 模型,描述振動過程,並確定模態參數。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飼料原料養分預測中的應用
    紅外光譜技術分為中紅外光譜技術(MIR)和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NIR),其中近紅外光譜技術具有很好的檢測功效。近紅外光譜技術是一種結合紅外光譜分析和化學定量分析的技術,可實現對樣品快速、無損以及高效的測定,在農業領域實現了廣泛的應用。
  • 前景廣闊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訪北京化工大學袁洪福教授
    普便存在一種觀念:認為近紅外光譜是一種間接分析方法,沒有純粹的標準樣本作參照,不適合作為標準方法。這種觀點對人們接受近紅外分析產生了困擾影響,嚴重阻礙了近紅外分析標準方法建立的發展進程,也影響了近紅外分析技術應有的發展速度。「從方法學角度來說,某種方法可否作為標準方法應取決於方法的準確性和適用範圍能否明確界定。
  • 國產傅立葉變換近紅外光譜儀如何做大做強
    近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相關的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為了多方位展現我國在近紅外光譜領域的最新成果,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合作製作《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應用進展》網絡專題,同時也以此獻禮近紅外分會成立10周年,並寄語2021年國際近紅外大會。
  • 美國Zeltex手持近紅外穀物分析儀評測
    隨著利曼中國成為美國Zeltex公司手持近紅外分析儀(穀物、種子、肉類及其他食品方向)在中國地區的獨家授權代理商後,頗受業界關注。近日,美國Zeltex公司2015款最新型手持近紅外穀物分析儀抵達利曼中國北京總部,工程師團隊第一時間對此產品進行了現場評測。
  • 韓國研發紅外輻射可視化技術,擴大紅外傳感器應用範圍
    紅外輻射雖然不可見,但利用率很高,它被用於各種領域和各種目的,例如用於冠狀病毒檢測(即通過熱成像攝像機和生物傳感器)。韓國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紅外輻射可視化技術,擴大了其應用範圍。圖片來源:韓國科學技術學院(KIST)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代理院長尹錫鎮)宣布,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權錫俊博士的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一種多功能發光膜,該膜可以通過波長轉換將近紅外光可視化將近紅外光轉換為可見光。這項研究是由KIST團隊與慶熙大學應用化學教授Ko Doo-hyun(校長韓慶泰)共同進行的。
  • 我國無損檢測行業的進展與挑戰
    沈功田領導的科研團隊針對國內外常壓金屬儲罐底板腐蝕聲發射檢測均無成熟方法和標準的現狀,研究建立了常壓金屬儲罐聲發射檢測及評價方法,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儲罐底板基於時差定位分析和基於區域定位分析的聲發射源分級方法。  同時給出了儲罐底板腐蝕狀況的評價技術,研究成果極大地推動了壓力容器和大型常壓儲罐安全保障科學技術的進步。
  • 珀金埃爾默推出全新FT 9700傅立葉變換近紅外光譜儀
    致力於為創建更健康的世界而不懈努力的珀金埃爾默,日前宣布推出全新的FT 9700傅立葉變換近紅外光譜儀。FT 9700基於珀金埃爾默在設計和生產紅外光譜儀方面70餘載的豐富經驗研發,具有極簡的操作性、優越的性能和出色的性價比。
  • 近紅外光譜分析數據和模型(一)
    加上一些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幾十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而且其發展前景也是非常美好。在業界,近紅外光譜離不開化學計量學(多元校正是化學計量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已經成為近紅外光譜人的普遍共識。與其他光譜分析技術相比,近紅外光譜具有一些獨特的優點:1)分析效率高。近紅外光譜檢測技術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採譜快速。
  • 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現狀評述(下)
    McGeorge進一步指出,如果沒有像近紅外光譜這樣的無損測量技術用於每一個生產單元來確保藥物配方的一致性,這種生產方式的轉變不會得到快速實施。  但是,Igne對近紅外在製藥工業中的應用略持悲觀態度。「與已建立的傳統方法相比,監管限制了近紅外光譜技術的使用。」他說,「隨著監管負擔的減輕,近紅外將會更容易地用於生產過程的常規控制中,類似於溫度和壓力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