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葉片的種類
水稻的葉分為鞘葉、不完全葉和完全葉三種。鞘葉即芽鞘,在發芽時最先出現,白色,有保護幼苗出土的作用,特別是在旱播情況下,作用更明顯。不完全葉是從芽鞘中抽出的第一片綠葉,一般只有葉鞘而沒有葉片,在計算主莖葉片數時通常不計人。完全葉由葉鞘和葉片組成。葉鞘和葉片連接處為葉枕,在葉枕處長有葉舌和葉耳。葉鞘抱莖,有保護分櫱芽、幼葉、嫩莖、幼穗和增強莖稈強度、支持植株的作用。同時,葉鞘又是重要的貯藏器官之一,葉鞘內同化物質的蓄積情況與灌漿結實和抗倒伏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葉片為長披針形,是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在栽培中,葉片的長短、大小和數量對產量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葉片、葉鞘、葉枕、葉耳、葉舌以及芽鞘常有綠、紅、紫等不同顏色,是識別品種的重要特徵。水稻後期葉片存在多少、生長健壯與否,極大地關係著水稻產量的高低。加強後期田間管理,保護好後期功能葉片的旺盛活力,是水稻豐產的重要保證。
水稻葉齡和秧齡的作用水稻葉齡是指主莖的出葉數目,水稻秧齡是指植株的生育天數。二者都是用來表示水稻植株生育的進程。葉齡的計算以主莖上長出的最新葉片為準,如主莖上長出第5張葉片時,葉齡為5;長出第7張葉片時,葉齡為7;當第8張葉片未完全展開時,以展開部分佔第7葉的比例計為小數,如展開葉長度達第7葉長度的1/3時,葉齡計為7.3,展開葉的長度達第7葉長度的一-半時,葉齡記為7.5。
秧齡一般以出苗後秧苗經歷的天數計。以上是單個植株計算葉齡和秧齡的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往往是針對群體,一般要同時調查多株, 以其平均值來表示。葉齡能比秧齡更準確地反映植株的生理年齡和實際生育進程。原因在於用天數表示的秧齡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相同天數的秧苗,其實際生育進程往往並不相同;而對於葉齡來說,由於其與分櫱、根系、節間和穗分化之間的同伸關係比較穩定,不易受外界條件影響,葉齡相同的秧苗生育進程基本相同。因此,在生產上常用葉齡來推算植株的生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