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在矽和硒協同減輕水稻鎘毒性的作用機制方面研究取得...

2020-11-24 食品夥伴網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環境汙染修復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Materials發表了題為「Synergistic effect of silicon and selenium on the alleviationof cadmium toxicity in rice plants」的研究論文,報導了矽和硒協同減輕水稻鎘毒性的作用機制方面的研究進展。


  鎘(Cd)是環境中分布最廣、毒性最強的重金屬之一,阻控Cd在植物中的運輸和積累,減輕Cd的毒害對於作物的正常生長及人類健康尤為重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環保材料被用於控制Cd汙染,其中矽(Si)和硒(Se)受到廣泛關注。Si是土壤中第二豐富的礦質元素,對植物生長和抗逆性有益。Se是動物必需的營養元素,也是植物的有益營養元素。Si或Se減輕Cd毒性的研究較多,但有關這兩個元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對減輕Cd毒的協同作用和機制仍不清楚。


  研究採用水培試驗,評估了Cd脅迫下單獨和同時使用Si和Se對水稻Cd含量,植株生長及相關生化參數和基因表達的影響。結果表明,Si和Se協同有效緩解水稻植株的Cd毒害。表現為同時使用Si和Se促進稻株生長,降低Cd的轉運係數,從而導致莖葉中Cd含量顯著降低73.2%。此外,Si和Se協同作用顯著降低根和地上部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穀胱甘肽(GSH)和植物螯合素(PC)的含量,增加Cd在根細胞壁和細胞器中的分布。基因表達分析還表明,Si和Se協同作用促進OsHMA2基因的相對表達下調,而OsNramp1和OsMHA3的相對表達上調。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湖北省技術創新專項重大項目的資助。資源與環境學院碩士研究生黃衡亮為論文第一作者,塗書新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0.123393

相關焦點

  • 華中農業大學牛病研究團隊在牛支原體致病機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刊登了華中農業大學牛病研究團隊題為「An emerging role for cyclic di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 and nanoRNase activities inMycoplasma bovis: Securing survival in
  • 華中農業大學柑橘團隊甜菜鹼積累轉錄調控的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nsive MYC2-BADH-lik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module in Poncirus trifoliata contributes to cold tolerance by modulation of glycine betaine biosynthesis」為題,在線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柑橘抗逆團隊的研究論文
  • 華中農業大學在低能耗碳捕集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晏水平教授團隊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題為「Techno-economic assessment of waste heat recovery enhancement using multi-channel ceramic membrane
  • 華中農業大學在納米酶介導的生物固氮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韓鶴友教授課題組在Environmental science-nano發表題為「Cobalt Ferrite Nanozyme for Efficient 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 via Regulating Reactive Oxygen metabolism」的研究論文。
  • 李家洋團隊揭示獨腳金內酯和脫落酸協同調控水稻分櫱的分子機制
    分櫱作為著生稻穗的特殊分枝,是決定水稻產量的核心要素之一。解析水稻分櫱形成的分子機理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在水稻株型改良和品種設計方面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獨腳金內酯(Strigolactone, SL)是一種新型植物激素,通過抑制側芽伸長負調控水稻的分櫱數目。
  • 華中農大在水稻酸性磷酸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利用其自身啟動子提高OsPAP10c表達,能顯著促進水稻生長和和單株產量。本研究中,我們利用CRIPR技術創製了水稻OsPAP10c突變體。通過對OsPAP10c突變體的研究,我們在植物中首次發現,突變一個酸性磷酸酶基因能夠同時顯著降低植物根系表面結合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向環境中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
  • 獨腳金內酯與其他植物激素聯動研究的探討
    2019年12月,MOLECULAR PLANT在線發表了來自華中農業大學王學路和孫世勇研究組合作題為「Strigolactones and brassinosteroids antagonistically regulate the stability of D53OsBZR1 complex to determine FC1 expression in rice tillering」的研究。
  • 華中農業大學在油菜表觀遺傳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該研究構建了目前為止最大的甘藍型油菜表觀遺傳學相關數據集,繪製了其表觀遺傳參考基因組圖譜,解釋了甘藍型油菜亞基因組間不平衡的表觀遺傳學基礎,並鑑定出植物中一種新的二價染色質狀態(H3K4me1-H3K27me3),為甘藍型油菜和其它多倍體植物的表觀遺傳學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源。
  • H3K4去甲基化作用機制研究獲進展
    來自華中農業大學,巴黎第十一大學,清華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a Histone H3 Lysine 4 Demethylase
  • 華中農大張啟發院士The plant journal發表水稻研究新成果
    來自華中農業大學、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基於代謝組學預測了雜交稻的產量。他們的研究結果發布在6月17日的The plant journal雜誌上。我國著名的植物遺傳和分子生物學家,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啟發院士,以及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Shizhong Xu教授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張啟發院士課題組長期致力於水稻基因組研究,旨在通過植物基因組分析、重要基因的分離克隆、雜種優勢的遺傳和分子基礎、作物品種資源的分子評估及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水稻改良。
  • 硒產業謀定功能性農業-萬祥軍:「兩會」提案推農業大健康
    政府通過引導企業在技術、股權方面的創新,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而華中農業大學作為建始縣農業發展的幫扶單位,安排了教授專家全程對企業進行跟蹤指導,確保了硒產品的安全與環保。  向紅林說,運用市場化理念,建始縣通過與銀行合作,將省裡扶持給企業的產業發展基金擴大了5到10倍,對培育規模以上企業和增加從業人數都有直接的影響。除在扶持資金上做文章,我們在優化企業股權結構中也沒少下功夫。
  • 南京農業大學知名校友馬建鋒:植物營養學研究的科研思路
    馬建鋒教授,國際著名植物營養學家、植物生物學國際頂尖科學家、日本岡山大學資源植物科學研究所教授。1984年從南農本科畢業後,馬建鋒公派前往日本京都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水稻矽(Si)的營養;1991年,獲得博士學位後,馬建鋒在Suntory(三得利)公司生物有機科學研究所開展麥根酸的研究工作,並在此期間探究出了麥根酸的生物合成途徑,獲得了1994年日本的「土壤肥料學會獎勵獎」。
  • 恭喜西南科大代謝組學研究再登環境頂刊
    當鈾存在時紫薯根通過改善自身能量供應和增加初級代謝產物的合成來減輕鈾的毒性(圖7,8)。相比之下,鎘暴露主要誘導根中抗過氧化物(例如穀胱甘肽和色氨酸)的顯著表達(圖7),說明ROS代謝可能在紫薯對鎘毒性反應中起重要作用。此外,鈾和鎘組合對嘧啶的代謝途徑有明顯抑制作用,可能導致紫薯的核苷酸代謝異常。在圖10中總結了可能機制,以解釋紫薯在代謝水平上對鈾、鎘和鈾+鎘的反應。
  • 瞭望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 李召虎:強農興農培養新農科人才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偉    「宏農學,揚國光」,華中農業大學(下稱「華中農大」)因農而生,視培養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和研發高水平科技成果為初心和本分,面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考卷,正加快建設新農科,培養契合新農科內涵的一流創新人才
  • ——專訪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建設新農科,需要圍繞農業系統價值鏈、農業產業生態鏈、農業產品健康鏈,用現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農科,為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建設提供全域支撐華中農大目前已有生物學、園藝學和作物學學科群、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5個學科(群)入選國家
  • 2020兩會「硒」聲!農業大健康·萬祥軍: 謀定功能性農業
    早在1973年,聯合國衛生組織就宣布硒是人體和動物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美國,FDA在2003年就已經批准在含硒食品的包裝上標準其抑癌功能;在中國,教育部2012年編審的九年級化學教材中,也明確講解了硒具有防癌抗癌作用,所有這些,都已說明硒對健康的正面影響是獲得認可的。近三十年來,我國的硒研究也取得了不少進展。
  • 南京農業大學和華中農業大學,擁有多個頂尖學科的211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和南京農業大學都是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兩所高校都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深厚的學科底蘊,擁有一批國內領先的學科。華中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前身是張之洞於1898年創辦的湖北農務學堂,擁有悠久的辦學歷史。
  •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研究生導師介紹--曹湊貴
    7.曹衛星主編,曹湊貴參編,作物生態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8.張似松主編、曹湊貴副主編,《水稻豐產高效集成技術》,2005.3,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9.曹湊貴主編,華中農業大學規劃教材《農業生態學實驗指導》,1995,1998,2002年修訂,華中農業大學教務處。
  • 華中農業大學揭示順式和反式因子在玉米雌雄穗間的差異調控
    >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在線報導了華中農業大學楊芳教授和李興旺教授團隊合作完成的題為「3D genome architecture coordinates trans and cis regulation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ear and tassel genes in maize」的研究論文。
  • 南京農業大學植保院張正光教授團隊深入解析稻瘟病菌攻擊水稻免疫...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張正光教授團隊在「eLife」發表題為 「A self-balancing circuit centered on MoOsm1 kinase governs adaptive responses to host-derived ROS inMagnaporthe oryzae」的研究論文,解析了稻瘟病菌蛋白激酶MoOs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