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滿足生活,文化升華精神

2020-11-29 燦爛優

人一旦在物質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就會轉而去追求別的東西,以求精神上的滿足。(逍遙小書生)

生活,生下來活下去。

書上說,「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社會生產力相對落後的矛盾。」

對於小說,絕大部分的人都了解過,讀過。記得上學的時候,平凡的世界、活著、基督山伯爵等等。

但是,當高中時期,自從同桌推薦給我校外書店出租的小說之後,對於網絡小說的熱情,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記得當年最瘋狂的時候,拿著小手電,晚上學校宿舍趴被窩裡看小說;上課不聽老師講,小說書放在課桌兜裡偷偷看,結果被老師收掉(笑哭)。

畢業後回首望,不後悔當年偷看小說,因為當時就覺得吧,吃飽了不餓,上課聽著沒意思,小說裡講的好多東西都是沒有了解過得並且還挺有趣。當然不舒服也是有的,現在隨便拉十段文章給我,我能分析出八段文章的前因後果,並且八九不離十,導致現在看好多電視劇和書本都能推測出下面的情節發展。(當然,技術專業知識類書籍除外)

今天晚上看電視,裡面提到了近幾年比較火的文化類產品動畫片「熊出沒」和小說「三體」,在海外的宣傳和推廣還是效果不錯的。

覺得吧,前些年我國的動畫片都是進口美國和日本等國家的,小說的話,大部分人接觸的都是好些年前的人寫的國內小說。國內的動畫片和小說已經逐漸開始向國外輸出了,並且是在主流媒體支持的情況下。

當我了解到「三體」的字數僅有八十餘萬字的時候,我的內心是詫異的。(理智提醒我有空需要讀一讀,但是感性是我了解了三體的簡介之後大概推算出了八十餘萬字的情節走向...)

詫異是因為,我前兩年看的網絡小說比較多,動不動就是幾百萬的字數,

儘管現實殘酷,並且有多重阻隔,但是只要符合主流社會價值觀,並且積極向上,還是會有更多的人來了解宣傳並且推廣文化產品的核心思想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茶讓人思想上升華,精神上滿足
    下面小編跟大家聊一聊在精神方面,也可謂之「茶道」。借茶來達到一種精神上的高度,修身養性,使自己的思想升華,在精神上得到滿足。中國的茶道流派基於茶「雅俗共賞」的性質而形成四大派別:貴族茶道、雅士茶道、禪宗茶道、世俗茶道。
  • 辯證唯物論者對精神到物質,物質到精神的經典論述,文化誦讀
    辯證唯物主義者,是從物質到精神的認識。而從精神到物質的認識是修佛修道信主者的修心意識。宇宙之主,或者說是上帝。老百姓說是老天爺爺。而對老天爺爺的認識,或說佛道神的修煉意識是從修心信主的精神到物質的認識的體現。整個世界當中,一直以來就存在著,唯物論與唯心論的相互矛盾的爭論。
  • 讓歷史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升華
    【原標題】讓歷史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升華  在柳州這片熱土上,留下了人類及其祖先一連串的活動印記。橫向比較,柳城巨猿生活的年代比北京猿人(距今60多萬年)生活的年代更早;百蓮洞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約3萬年),則與山頂洞人生活的年代相當;柳江人則是中國乃至整個東亞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智人化石,亞洲許多人類學家都在研究他們的種族與白蓮洞人的血緣關係。以上事實表明,柳州盆地自古以來就有人類活動,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生活在柳州的人們,自古以來就懷著自強不息的精神求生存求發展。
  • 萬物可名,文化孿生,超越物質,升華靈魂的自由
    命名之後,我們的意識就可以脫離現實物質的束縛,意識只需要使用命名,名稱就可以模擬對應的真實的世界。  現實的桌子,和意識中的桌子,通過名字形成了一種映射,一種孿生,文化孿生。  萬物可名,文化孿生。
  • 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的結合和升華
    1956年,黨的八大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社會主要矛盾作了闡釋,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 以優秀傳統文化升華思想境界
    以優秀傳統文化升華思想境界 發表時間:2015-04-20   來源:學習時報   中華傳統文化中蘊涵著豐富的人生修養智慧。這些智慧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人生智性的寶庫。中國共產黨人應當特別注重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高尚精神追求,以此提升黨員的自我修養與人生智慧。努力達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標準: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從中獲得精神鼓舞,升華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優良品格,培養浩然正氣。
  • 大學生的精神升華
    原標題:大學生的精神升華 大學也是一種學校。但是一種特殊的學校。學生在大學裡不僅要學習知識,而且要從教師的教誨中學習研究事物的態度,培養影響其一生的科學思維方式。
  • 令人嚮往的俠客文化,也是在漫長的時代變遷中,逐漸升華完善而成
    時至今日,武俠精神成為了一種獨樹一幟的文化,並且得到了極為廣泛的認同。因為那種「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信念,始終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內心。但是真正的俠客文化,一開始卻並不具備如此宏大的思想格局。或者說令人嚮往的俠客文化,其實也是在漫長的時代變遷中,逐漸升華完善而成。
  • 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你更趨向於哪種?
    在當下的社會中,大部分的人還是受利益所驅使地去生活和奮鬥,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一、物質社會立足當下,很多人在追逐著利益,也有更多的人背負著太多的壓力。物質社會,說的我們在物質生活中拼搏不已,不如說,我們身陷欲望之中無法自拔。無論什麼都要吃頭一份、做頭一份,享頭一份,或許這就叫做夢想。
  • 從「使用與滿足」角度看文化綜藝節目的受眾接受心理
    本文根據這個模式,結合《朗讀者》的具體實例,對我國文化綜藝節目的受眾接受心理展開分析。 一、受眾需求心理的滿足 (一)對文化需求的滿足 《朗讀者》對受眾文化需求的滿足,不僅在於《朗讀者》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更在於《朗讀者》在消費社會出現文化身份危機的歷史節點有效地回應了受眾對文化類節目的需要。
  • 「地評線」在弘揚端午文化中升華愛國情懷
    端午,是傳承發展的文化。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正陽節等等,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如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葉、佩香囊等,內容豐富,其中賽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 中國學者:精神、物質等五大要素構成國家凝聚力
    中國學者:精神、物質等五大要素構成國家凝聚力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交叉科學中心唐山科學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中韓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劉學謙研究員9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家凝聚力主要由精神、物質、政治、文化、安全等五大要素構成。
  • 公方彬: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原標題: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回顧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感知其中蘊含的超凡絕倫的偉力,思考煥髮長徵精神的時代價值。尤其思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長徵,怎樣才能像紅軍長徵那樣迸發出支撐民族前行的圓夢精神,怎樣將長徵精神與圓夢精神銜接,找到內在契合點,實現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是長徵勝利紀念活動的根本目的和著眼點、著力點。
  • 湖北日報論叢: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體現與時代升華
    在抗擊疫情的命運共同體中,人們的智慧與熱情前所未有地被激發出來,中華民族精神中那些最寶貴的精神轉化為全體中國人民的鮮活實踐,構建起前所未有的磅礴偉力,獲得了豐富的時代性內涵。從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到中國積極發揮作用,世界大家庭中的許多成員前所未有地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可貴的道義擔當,它在抗擊疫情的鬥爭中活化和時代化,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時代內容。
  • 校長胡適2:物質與精神
    校長胡適2:物質與精神文/弧度度胡適:「我們深信,精神的文明必須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之上。
  • 升華造句和解釋_升華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升華(shēng huá)。反義詞有: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升華只發生於固體表面。升華時要吸收大量的熱,因而可用來致冷,如乾冰就是一種用途廣泛的致冷劑。[郭沫若《批評與夢》:「真正的文藝是極豐富的生活由純粹的精神作用所升華過的一個象徵世界。」]升華參考例句:1、冰可以直接升華為水蒸汽。2、關懷母親也是你我的升華淨化。
  • 理論升華是嶺南文化研究的立身之本
    如果說改革開放初期先行一步的廣東迅速崛起,令嶺南文化為世人矚目的話,那麼近年再掀高潮的嶺南文化熱實是對廣東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新的文化自覺與選擇。文化自覺是一種對文化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深刻思考、廣闊境界和執著追求。
  • 文化:精神是什麼意思?
    【文化:精神是什麼意思?】我相信當人們稱自己為精神時,他們基本上發出三件事:第一,他們相信世界上的東西比眼睛看到的更多,也就是說,不僅僅是物質。其次,他們試圖關注他們的內心生活,他們的心理和情感狀態希望獲得某種自我認識。第三,他們重視以下美德: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和開誠布公。
  • 山嶽文化的認同與民族精神的紐帶
    [4]而石興邦先生更是從人類與所處的地形地貌的文化關係,將人類的文明進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即:「1、山林文化時期:採獵文化時期,以靠採獵天然物為生活資料的時期。2、山麓文化時期:(或山前文化時期)採集農業時期,從舊石器向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過渡階段(過去稱中石器時代),以細石器文化為特點。3、河谷階地時期:發明農業和家畜飼養時期,新石器時代的聚落文化階段,人們進人創造生活資料以維持生存的時期。」
  • 文化需要在共鳴中升華
    我通過聽蔣勳老師的細說紅樓,我從裡面得到的是孩子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識與為人處世心存善良的態度,孩子的心理教育成為現在社會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社會現象,現在的教育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缺乏心理教育與傳統的文化教育,而孩子耳濡目染的卻是金錢與名利,家長匆忙的奔波掙錢,官場應酬,以及為了孩子成名成家不惜一切代價的付出,看似是為了孩子生活的更好,卻不知在播種著自私自利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