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交叉科學中心唐山科學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中韓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劉學謙研究員9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家凝聚力主要由精神、物質、政治、文化、安全等五大要素構成。
他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後能夠實現連續30年增長,得益於強大的國家凝聚力。中國要實現持續、穩定的發展,同樣必須保持強大的國家凝聚力。歷史和現實都證明,強大這五要素構成的國家凝聚力,是古今中外國家穩定、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基礎。
——國家精神凝聚力由國家主導信仰和國家意識、責任所構成,一方面,國家主導的信仰和國家意識、責任是國家凝聚力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另一方面,在一個國家中可能存在多種性質的精神凝聚力,如宗教凝聚力等。
——國家滿足國民經濟與社會生產、生活需求構成的國家物質凝聚力。在現代社會,國家最主要、最首先的職能就是滿足國家公民的吃、穿、住、行及安全、生育等最基本的生存要求,然後是社交、教育、藝術、政治、生活等高級需求。國家物質凝聚力還應具備可感性、可比性、公平性、可持續性。
——國家按照國民的意志建設滿意度高的政權及運行機制所形成的國家政治凝聚力。國家政權是國家的政治核心,如果它不體現國民的意志就不可能產生國家凝聚力。因此,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府是國家政治凝聚力的基本要求;國家領導人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是影響國家政治凝聚力的關鍵因素;民主和法制是國家政治凝聚力的核心內容。
「中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凝聚力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國家的政治凝聚力。」劉學謙說。
——國家傳承歷史文化和創新現代文化所形成的國家文化凝聚力是國家的軟實力,主要包括體現國家核心價值的歷史傳統文化、時代文化、創新交融文化等三個方面。
——國家安全凝聚力是由強大國防力量確保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統一所形成。從國家凝聚力的角度看,沒有經濟實力的強大,國防力量的強大就沒有基礎,但經濟實力強大後放鬆強大國防建設,仍然稱不上是世界強國。
「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國家,經濟再富強,也會對人民喪失凝聚力」。劉學謙稱,要增強當代中國的國家安全凝聚力,必須要有強大的國防,這樣才能集中一切力量與智慧從事現代化建設,推動中國實現和平崛起,加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