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精神、物質等五大要素構成國家凝聚力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中國學者:精神、物質等五大要素構成國家凝聚力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交叉科學中心唐山科學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中韓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劉學謙研究員9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家凝聚力主要由精神、物質、政治、文化、安全等五大要素構成。

  他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後能夠實現連續30年增長,得益於強大的國家凝聚力。中國要實現持續、穩定的發展,同樣必須保持強大的國家凝聚力。歷史和現實都證明,強大這五要素構成的國家凝聚力,是古今中外國家穩定、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基礎。

  ——國家精神凝聚力由國家主導信仰和國家意識、責任所構成,一方面,國家主導的信仰和國家意識、責任是國家凝聚力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另一方面,在一個國家中可能存在多種性質的精神凝聚力,如宗教凝聚力等。

  ——國家滿足國民經濟與社會生產、生活需求構成的國家物質凝聚力。在現代社會,國家最主要、最首先的職能就是滿足國家公民的吃、穿、住、行及安全、生育等最基本的生存要求,然後是社交、教育、藝術、政治、生活等高級需求。國家物質凝聚力還應具備可感性、可比性、公平性、可持續性。

  ——國家按照國民的意志建設滿意度高的政權及運行機制所形成的國家政治凝聚力。國家政權是國家的政治核心,如果它不體現國民的意志就不可能產生國家凝聚力。因此,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府是國家政治凝聚力的基本要求;國家領導人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是影響國家政治凝聚力的關鍵因素;民主和法制是國家政治凝聚力的核心內容。

  「中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凝聚力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國家的政治凝聚力。」劉學謙說。

  ——國家傳承歷史文化和創新現代文化所形成的國家文化凝聚力是國家的軟實力,主要包括體現國家核心價值的歷史傳統文化、時代文化、創新交融文化等三個方面。

  ——國家安全凝聚力是由強大國防力量確保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統一所形成。從國家凝聚力的角度看,沒有經濟實力的強大,國防力量的強大就沒有基礎,但經濟實力強大後放鬆強大國防建設,仍然稱不上是世界強國。

  「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國家,經濟再富強,也會對人民喪失凝聚力」。劉學謙稱,要增強當代中國的國家安全凝聚力,必須要有強大的國防,這樣才能集中一切力量與智慧從事現代化建設,推動中國實現和平崛起,加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完)

相關焦點

  • 【共有家園】民族國家認同與中華民族凝聚力問題研究
    民族認同是指民族內之認同,而民族國家認同則指國家認同。一、民族認同張力與民族凝聚力    民族認同是社會成員對其所屬民族或民族國家成員身份的認知以及由此引起的歸屬感、忠誠和奉獻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產生的基礎。它包含兩個方面的認同:族類認同和社會認同。
  • 偉大團結精神:中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密碼
    其中,偉大團結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所形成的高向心力、高凝聚力的深層內核與精髓。  偉大團結精神是在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黨領導中國人民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中,基於中國道路開闢與拓展,在鮮活的實踐中形成和展示出的中國力量、中國價值、中國精神,是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所取得的豐厚物質財富,更是持續積累和不斷累積的寶貴精神財富、精神食糧。  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前進,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不可能發展進步。
  • 植物生活所必需的五大要素是什麼?
    那麼植物生活所必需的五大要素是什麼呢?植物生活所必需的五大要素是:陽光、溫度、水分、空氣、養料,它們是植物的生命線。沒有光照,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缺乏養分和能量,難以生長。正因如此,我們在養植物時,一定要問清楚它是喜強光的還是不喜強光的。溫度對植物生長發育有著很大的影響。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價值、要素和構成體系
    在新的起點上,筆者意在廓清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價值、要素和構成體系,為進一步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提供理論支撐。
  • 社評:大閱兵必會提升中國社會的凝聚力
    這種反對意見的無處不在,已是中國社會在任何時候都缺少不了的一道表情。中國的大閱兵已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城市中心廣場閱兵之一,它的觀眾有閱兵首長,也有世界軍事界,還包括了整個中國社會,以及全球公眾。搞好中國的大閱兵是非常龐大、高難度的系統工程,它是中國社會管理水平的試金石之一。中國公眾對它的態度,也構成這個國家凝聚力的重要指標。
  • 自然的第五要素,要知道的事實,精神元素
    在人類歷史上,許多關於自然第五要素存在的理論被提出。這四種元素中有水、空氣、火和地球,它們構成了整個世界。然而,第五種元素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名稱。一些人稱它為精靈,另一些人稱它為乙醚或精精,等等…在一些傳統的西方神秘理論中,這五種元素是分層次的:精神、空氣、火、水和土--第一種元素是更多的精神元素,最後一種元素是更多的物質和基礎。但是,一些現代系統認為這些元素是平等的。火、空氣、水、地球和乙醚的這些基本元素是宇宙的基礎。
  • 當前公眾的凝聚力調查:基本社會信任的局面形成
    如美國十分重視引導本國民眾對於國家的認同,積極培育以崇尚個人自由為核心的主流文化和以公民的權利認同為核心的政治文化,促進了本國民眾凝聚力水平的提升;日本非常注重以發展經濟、提高經濟實力來提高國民自豪感,並通過加強組織、動員和宣傳來凝聚民眾的向心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 中國古代神話與民族精神三題
    看似絕地天通之後,中國的人文時代與人文精神開始到來,實則是一開始就已經跑偏了的人文精神,直到現在,人文時代再次來臨,修正已步入極端的不平等觀。  立國精神的雛形  中華民族的精神核心是愛國精神,無論是勤勞務實還是無私奉獻、貴和尚中,其最終依然要歸結於國家層面。梁啓超曾經說:「天下豈有無魂之國哉?」可見國家存亡的核心在於民眾心中的國魂精神,炎帝神農時代雖然尚未出現國家的形態,卻已經具備成立國家的條件,並初具立國精神的雛形。
  • 架構中國共產黨「初心」的五大要素
    人民網福建頻道聯合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開展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系列筆談,邀請專家學者對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適應時代發展新要求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述,進行深度解讀和闡釋,幫助廣大網友更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十九大精神,攜手同心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 公方彬:國慶彰顯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國務院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使億萬中國人民成了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滿懷豪情開始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徵程。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認為,國慶日是各個國家和民族最驕傲的日子,也是最能張揚國家和民族精神的日子。 公方彬談到,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國慶日,因為其中都有寓意。
  • 山嶽文化的認同與民族精神的紐帶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決定一個族群、一個國家不同命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是否能持續地保持這種集體記憶。因此,集體記憶就成為構成各個族群自我認同的基礎,其內涵、風格與強韌性構成了一個民族的精神素質。[10]而所謂的「族群認同」(ethnic identity),也就是基於「集體記憶」或「共同記憶」(shared memories)之上的族群中的個體對族群共同體的歸屬認知和情感依附。
  • 講好五大連池礦泉水故事
    □莊園本報記者李民峰 在辦公室牆上眾多獎項中,五大連池仙池礦泉飲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毛宏霞最看中「中國礦泉水名片」稱號。「這不但是我們公司發展的底氣,更是一份厚重的責任」。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文化認同:增強國家凝聚力的重要舉措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衛靈 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文化認同是一種身份的構建和歸屬,反映了一種共同體意識,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一個民族國家富有凝聚力的保障。
  • 細說構成翡翠「種」的四要素
    而要更加確定和細緻的判斷一塊翡翠的種好與壞不得不說一說後期珠寶學對於翡翠提出了四個要素那就是緊密度、細膩度、通透度、硬度。這四要素更加清晰的讓我們能夠準確分辨翡翠的種好與壞而不是單純的分辨老與嫩,今天我就來聊一聊這四要素。(1)細膩度簡單的說就是組成翡翠的晶體顆粒大小,關於這方面的描述行話有「種老肉細」同時也有「肉細種不夠」看起來很矛盾的兩句話其實並不矛盾。
  • 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繁複。針對國家安全形勢變化的新特點、新趨勢,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我們黨提出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走出一條新時代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其中,意識形態安全尤為重要。
  • 樹立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的三要素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將企業家精神首次寫入報告中,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又一次偉大創新。  「企業家」一詞是伴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而出現,18世紀的法國經濟學家理察·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提出企業家是使經濟資源的效率由低轉高的人,並將企業家精神定義為承擔不確定性。熊彼特則把企業家這一獨特的生產力要素作為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要素,並把企業家稱為「創新的靈魂」,認為創新就是企業家對新產品、新市場、新的生產方式、新組織的開拓以及新的原材料來源的控制調配。
  • 國家認同下的民族認同與宗教認同
    編者按:民族與宗教的關係問題是涉及到全面認識中國和人類歷史文化的大問題,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學術性,同時,它也是一個關乎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以及國際和平的重大現實問題。研究民族問題不能繞開國家政權問題,因為國家亦是民族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宗教認同早於民族認同,二者之間存在複雜的關係,宗教認同可以增強民族認同,亦可以削弱民族認同,宗教作為民族要素中最敏感的部分,無疑需要密切而嚴肅地對待。
  • 「分化世界」凸顯中國凝聚力
    新華社達沃斯1月25日電題:「分化世界」凸顯中國凝聚力  新華社記者翟偉 鄧茜 凌馨  第48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正在瑞士小鎮達沃斯舉行。中國領導人發出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的主張,號召各國同舟共濟、攜手發展。中國展現出的凝聚力,將使越來越多國家團結起來形成合力,共同致力於合作共贏的大事業。  在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中國主張繼續獲得國際社會認可與讚譽:中方重申支持經濟全球化的聲音再次給予世界信心;中方宣布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大幅放開市場準入等舉措,引發國際輿論廣泛期待。
  • 健康自戀的構成要素
    2、科胡特認為有這樣幾個特質構成一種成熟的、健康的自戀,一個是創造力,二是神入,三是幽默感,四是接受生命的有限性,五是智慧。3、科胡特認為自戀好像是自我跟周圍的材料之間有一種密不可分的關係,它不是自己跟外面的材料一個隔絕的狀態,他好像跟周圍的東西連在一起了,好像周圍環境有他的影子,他的影子也貫穿在周圍的環境中。
  • 5G時代的萬物網際網路:內涵、要素與構成
    萬物網際網路的要素體系結構由客體要素(物體和數字設備)、主體要素(數字個人、數字企業、數字政府)和運行要素(數據資源、數字流程、數字平臺)構成;萬物網際網路的支撐平臺體系由計算資源服務平臺、人工智慧基礎服務平臺、大規模應用系統搭建的支撐平臺和智能終端產品開發的支撐平臺構成;萬物網際網路的應用體系結構主要由萬物對個人服務(E2P)、萬物對企業服務(E2B)和萬物對政府服務(E2G)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