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發現億萬年前新鳥類化石,蟲珀是穿越時光的精靈

2020-09-05 徐氏翠緣珠寶

近日,中外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一億前古鳥類新物種,這是距去年首次發現蛇琥珀(蛇類標本)後,又一次發現新的物種。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琥珀,琥珀雖小卻凝結時光長河)

這次發現的鳥類標本本體,琥珀內部包裹著古代鳥類的一條完整的腿部,長大約有3.5釐米,重才5.5克。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 邢立達表示,這件鳥類化石很奇怪,在鳥的爪子中,你會發現該鳥的一根腳趾非常長,有9.8毫米,最長的腳趾比第二長的腳趾還長41%,同時也佔到腳長的20%,看著非常奇特。


這樣的比例從未出現在現代鳥類或其他古代鳥類中,從特性來判斷,這是一種新的物種,古生物學家將標本定義成新屬物種,屬名琥珀鳥,種名以發現化石的陳光先生來命名,為陳光琥珀鳥。


▲羽毛特寫


琥珀的軟組織保存完好,這是在顯微鏡下鳥類的角質鱗絲狀羽稀疏分布於趾骨的背側表面。


琥珀鳥的第III根腳趾最長,最健壯,可能類似於馬達加斯加指猴,中指和無名指很纖細,用來敲擊樹木,定位內部的蟲子,並將蟲子摳出來捕食。

緬甸琥珀不僅僅是珠寶飾品,同時也有很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點擊圖片,查看飾品價格)


目前科學家已經在緬甸北部發現了一千多種白堊紀時期的古生物,絕大部分是昆蟲,只有極小部分才會出現脊椎動物,琥珀內出現的生物,展現了一億年白堊紀時期熱帶雨林內生活的動物群體的生活的狀態。


琥珀是2000萬到3億年間,針葉樹等多種樹木所分泌出來的樹脂,經過時間的凝結,在地殼運動下,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樹脂化石。


(點擊圖片,查看飾品價格)


琥珀內部包裹著的動植物的痕跡,樹葉,羽毛,動物肢體,都對古代生態環境研究有很大的幫助,有動植物的琥珀化石,被科學家稱為「時光膠囊」。


(點擊圖片,查看飾品價格)


緬甸琥珀之所以成為研究對象,因為其地理位置特殊,琥珀年代久遠,這片熱帶雨林,分泌的樹脂豐富,形成於約9900萬年前。


(點擊圖片,查看飾品價格)


保留了白堊紀中期後生物的珍貴記錄,有關地質學家對於緬甸北部的克欽邦胡岡谷地的火山灰測定後,發現琥珀形成時間大約9900萬年前,屬於白堊紀晚期標本,是人類可以研究白堊紀時期的證據,同時也是唯一窗口。


(點擊圖片,查看飾品價格)

蟲珀是穿越時光的精靈,緬甸出產蟲珀內部的動物,大多都代表著一種新的物種,其中大多動物已經滅絕,蟲珀中完整動物的更稀缺,不僅僅有觀賞價值,還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這次出現的脊椎動物,共同經歷了堊紀和新生代兩次輻射演化,記錄了鳥類如何從恐龍演變的過程。

相關焦點

  • 億萬年前的花蚤琥珀被發現,身藏60餘粒花粉!
    言歸正傳,我要說的琥珀圈裡 中國學者新發現的億年稀有琥珀,除了發現蟲媒傳粉機制的證據外,也解答了達爾文的「討厭之謎」——被子植物1.1億年前為何大量出現。
  • 人類首次有緣一睹恐龍時代古鳥類真面目—新聞—科學網
    然而,即便是天馬行空的科幻電影,也不曾奢望在琥珀中發現脊椎動物。不過,這一次,科學家似乎走在了科幻前面。 6月28日晚,來自中、加、英、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和昆蟲學家宣稱,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批琥珀中的鳥標本。這也是人類首次有緣一睹恐龍時代古鳥類的真面目。
  • 鳥類祖先水中遊 甘肅發現1億年前鳥類化石(圖)
    圖為幾乎完整的「甘肅玉門鳥」骨骼化石TOM科技訊 它看起來像鴨子,遊泳的樣子也像鴨子。只是我們無法了解他叫的聲音和鴨子是否相似。然而可以確定的是,他絕對不是鴨子。科學家們發掘出了生活在一億一千萬年前的鳥類化石,它的外形和生活在現代的水禽非常接近。其中一塊在中國西北城市甘肅新發現的化石甚至完整的保存了趾間的蹼。周日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這一新發現,科學家稱,現今生活的所有鳥類,大至鴕鳥,小至蜂鳥,全都來自於生活在水邊的祖先。首次發現這種最早的鳥類化石「甘肅鳥」是在25年前,甘肅省玉門市,就以發現地點給這種化石命了名。
  • 中美科學家發現最古老蛙類琥珀 現億年前新物種
    原標題:緬甸「蛙類琥珀」現億年前新物種  中美科學家發現四件中生代白堊紀時期蛙類琥珀化石,其中之一被鑑定為全新蛙類物種  在遙遠中生代的緬甸叢林中,生活著和現代完全不同的物種,它們或在水潭或在陸地繁衍生息,直到湮滅。
  • 我國首次發現羅曼維爾雁鴨亞科鳥類化石—新聞—科學網
    昨天(3月2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家倪喜軍和同事在最近一次野外科考時,於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邊境的沙漠中發現兩塊珍貴鳥類化石,並最終證明是早已滅絕的羅曼維爾雁鴨亞科鳥類化石。
  • 琥珀蝦、恐龍「便便」化石……來中關村這家書店覽盡地球五億年
    數千萬甚至上億年前的生物想要「穿越」至今天,唯一的途徑就是成為化石。如何完美躲過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擺脫地質歷史上的演化,360度近乎完美地保存下身體?那就是幸運地躲進一滴不經意落下的樹脂中,搭「時光膠囊」琥珀來到現在的世界。植物、昆蟲,偶爾也有鳥類、兩棲類動物以這種方式穿越過。
  • 西藏首次發現鳥類足跡化石
    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 圖據受訪者2017年12月29日,中美古生物學者宣稱他們在西藏首次發現了鳥類足跡化石,這意味著在白堊紀晚期,發現區的古環境與如今大相逕庭,大量水鳥曾活動在淡水湖泊周遭。喜馬拉雅山脈分布著三疊紀的海相灰巖,20世紀70年代青藏高原第一次綜合科學考察中,古生物學家在此發現了喜馬拉雅魚龍和珠峰中國旋齒鯊的化石。至侏羅-白堊紀時期,我國西藏東南部的部分地區逐漸脫離海洋環境,在昌都盆地形成了與當時四川盆地相似的淡水湖泊,恐龍等動物生活在湖岸邊,如在芒康發現的拉烏拉芒康龍和酋龍等。
  • 日本首次發現白堊紀原始鳥類全身骨骼化石
    圖為在日本福井縣勝山市發現的原始鳥類化石及其復原效果圖。(圖片來源:日本媒體)  中國日報網1月6日電(信蓮)據共同網1月6日報導,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5日宣布,在勝山市距今約1.2億年前的白堊紀前期的地層中發現一具原始鳥類全身骨骼化石,該化石將從6日起在館內展出。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時間:2019-10-31 10: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一件非常特別的古鳥化石。這個化石來自 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
  • 日本首次發現恐龍時代「鴿」化石,比孔子鳥晚,或改寫鳥類進化史
    據最新一期《生物學通訊》(Communications Biology)報導,日本科學家首次在該國發現1.2億年前恐龍時代的原始鳥類化石,這種原始鳥大小如鴿子,尾骨形態如同現代鳥類,因此可以擺動尾羽。這種原始鳥的發現,可能改寫鳥類進化史。
  • 『BBC英語』化石新發現有助於解釋鳥類進化過程
    科學家們通過結合有關化石的一系列新發現及最新技術,建造出了最先進的原始鳥類頭骨模型。這一成果為鳥喙的進化史提供了新解釋。
  • 中關村石探記博物科學館:億萬年前的小精靈穿越來啦!
    你想在現實中實現穿越嗎?機會來了!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新開了一家博物館——石探記博物科學館。這裡的展品可不是只有圖片和文字,都是3D版,而且是真實的3D版——化石。這些化石的來頭可都不小。先認識一下它們中的之最:琥珀蝦「琥珀蝦」距今約2280萬年前,它是全世界首次發現的真蝦類琥珀,來自墨西哥,琥珀中的小蝦在早中新世時期分布在墨西哥的紅樹林河口,被命名為「河口長臂蝦」。數千萬甚至上億年前的生物如何實現「穿越」?只有一個途徑——成為化石。幸運地被一滴不經意落下的樹脂包裹,才能搭「時光膠囊」琥珀來到現世。
  • 奇聞:千萬年前的愛戀,琥珀裡的秘密,蟲珀定格蒼蠅繁殖瞬間
    因為琥珀是不可再生的樹木脂液化石,因為它的特性,琥珀裡還有一種極為珍貴的品種蟲珀,蟲珀被稱作考古學行業的「聖杯」,由於史前生物能夠完整地儲存在3D化石中。看起來在其中的生物體如同保持假死的狀態,仿佛時間作為物件被一直儲存。
  • 化石研究新發現 遠古鳥類發出類似鴨子叫聲
    (原標題:化石研究新發現 遠古鳥類發出類似鴨子叫聲)
  • 承德發現1.3億年前大型恐龍化石 初步認定是「新屬種」
    1米多長的粗碩腿骨赫然顯露,肩胛骨、尾椎骨等在山巖間依稀可辨……   在豐寧滿族自治縣四岔口鄉李起龍村芥菜溝,距今1.3億年前大型恐龍化石被發現。據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專家組初步認定,該化石屬冀北熱河生物群首次發現,將改寫世界古生物進化史。
  • 穿越地雷密布的火線,深入緬甸礦區,真學霸邢立達把古生物搬上網
    琥珀,這種可追溯到億年前的古老化石,火了。由邢立達擔任科學顧問的淘寶琥珀店鋪——「龍隱虎魄」,粉絲直接翻一番。穿越地雷密布的火線,深入緬甸礦區邢立達1982年出生,常年戴著一副框架眼鏡,圓潤的面龐因為長期野外工作,而略顯黝黑。
  • 石探紀科學團隊於緬甸琥珀中發現兩個缺翅蟲目新種【每日珠寶新聞】
    人們經常會在蟲珀中有驚喜的發現,比如保存完整的古代昆蟲,以及還沒有被大家所見過的新物種。不管是對於珠寶還是對於歷史、對於生物學,蟲珀都有很高的價值。近日,石探紀科學團隊殷子為(上海師大)、蔡晨陽和黃迪穎(南古所)等描述了兩個產自緬甸胡康河谷的缺翅蟲化石新種,並將它們分別命名為『森諾曼缺翅蟲Zorotypus (Octozoros) cenomanianus Yin, Cai
  • 日本發現1.2億年前的遠古鳥類化石
    新華社東京11月16日電 日本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通訊-生物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在日本福井縣發現了距今約1.2億年的鳥類化石,它擁有之前發現的類似時期鳥類化石中沒有的尾綜骨,有助於人們了解早期鳥類演化情況。
  • 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 早期蛇類化石則比較破碎
    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 早期蛇類化石則比較破碎時間:2018-07-20 06:38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 早期蛇類化石則比較破碎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記者屈婷 喻菲)傳奇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再次傳出新知。
  • 京津冀首個「化石村」:穿越億萬年的時空隧道
    京津冀首個「化石村」:穿越億萬年的時空隧道  本報記者 豐家衛   實習生 曹彥語 通訊員 聞強  今春旅遊旺季,天津薊州鐵嶺子村第一次以新的名字迎接遊客。今年年初,自然資源部專家、天津古生物化石專家齊聚於此,為京津冀首個「化石村」揭牌,鐵嶺子村也因此成為全國第20個「化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