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獨家】
(文/於泓 圖/孫志文)
中醫這個職業,往往要冠以「老」字才顯身份,但是對於裴文彬這個85後社區中醫來說,在鄰裡街坊中間卻有著不輸「老中醫」的口碑。
裴文彬是李滄區李村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中醫科醫生,儘管歲數不大,但裴醫生身上有著一種老牌中醫的「固執」。對他而言,一位好的中醫就是一個行走的「小醫院」,專精一科無可厚非,可他的追求是儘可能多的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尤其是面對社區裡的老年患者,往往併發症多,要想讓患者少跑腿,自己就要多學幾分本事,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心思,裴文彬是衛生中心裡最有老人緣的醫生。
專業院校畢業 再拜青島名醫深造
在同事眼裡,裴醫生是個愛鑽研的人,有時間總會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發水平,有學術講座就克服困難去聽,不忙的時候總是愛翻些文獻醫術,研究些古方什麼的。他自己說,這個習慣算是從學校帶出來的。
中醫專業畢業後,裴醫生拜青島名醫張明基為師,繼續磨鍊自己的醫術。如果說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為他打下了「內功」基礎,那麼跟著張老師的六年時間,則是醍醐灌頂,為他日後杏林獨步,積累下了最寶貴的經驗。
「一切從頭開始,抄方、抓藥,跟著師父試手。」裴醫生說,張師父作為老牌中醫,帶徒弟也是格外用心,走得還是老式師徒的路子。抓藥、抄方這些工作雖然小,但是對於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來說,這是熟悉藥性最有效的方法。
技術好學,但對於中醫進修來說,經驗的積累才是最寶貴的。裴醫生說,中醫的關鍵在於「辨證論治」,所謂「辨證」就是對病因的判斷,有時頭痛未必一定要醫頭,有可能是其他部位出了問題,現代的一些化驗手段可以起到輔助作用,但在一些細微的領域,還是要靠醫生個人的經驗。6年的學習,裴醫生跟著張師父見識到了各類病症,說練就「火眼金睛」有些誇張,但6年的耳讀目染,加上師父的言傳身教,自己獨當一面已經完全沒有了問題。
「火針療法」針到病除
2014年,辭別了師父之後,裴文彬來到了李村街道衛生中心成為了一名中醫全科醫生。作為基層醫療機構,面對的多是老年患者,因為老年人身體的原因,無論是在門診還是治療過程中,都要格外的細心,在指定治療方案的時候,不僅要兼顧病人的病症,還要考慮到病人的身體。
「裴大夫就是我們這的『小神醫』。」說起裴醫生的醫術,家住李村街道的焦阿姨絕對有發言權。今年61歲的焦阿姨這些年一直有著腿痛的老毛病,最嚴重的時候痛到不能走路,而治好自己腿疾的就是小裴醫生。
焦阿姨清楚地記得那天自己找別的醫生拿藥,突然腿使不上勁兒只能坐在衛生服務中心門口先歇歇,正好碰上了裴醫生。裴醫生簡單詢問病情之後,就把她扶到了自己的診室。
「幾針下去,拔罐、放血就不疼了。」焦阿姨說,她說不清這裡面是什麼原理,但是裴醫生這幾下子確實讓困擾她多年的腿疾不疼了。尤其是裴醫生的「火針療法」,用燒紅了的針灸針刺激她腿上的穴位,就看醫生的手飛快地一進一出,自己還沒什麼感覺就已經針灸完了,腿馬上就不疼了,可以說是針到病除。
經此一役,裴醫生神醫的人設就在焦阿姨的心裡扎了根,碰見街坊就跟對方講,說是咱李村來了個小神醫,醫術水平高加上對患者耐心。如今,裴醫生的號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裡很火,一天找他看病的病號能有三四十個!
「其實沒大姨想得那麼神,中醫不是神話,只要辨證準確,藥到自然就會病除。」裴醫生說,焦阿姨的腿疾屬於痛症,所以優先考慮先讓大姨少受點罪,不疼了之後再找病灶。現在焦阿姨每周都會來找他調理身體,幾個療程的施針之後,焦阿姨的腿疾徹底好了。
儘管從醫只有4年的時間,但在裴醫生的辦公室裡,錦旗已經掛滿了三面牆,對於這個少年老成的醫生來說,名利都是其次,自已的手藝能幫助病人減輕痛苦才是最重要的。
「中醫不是備選方案,讓更多的患者看到中醫的價值」
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中醫的發展也迎來了一個春天,裴醫生說現在的環境比起他上學的時候好太多。在他讀書的時候,連學校裡的老師都對中醫未來的前景感到擔憂。
「有不少人把中醫當成一個備選方案,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才會選擇來看中醫。」裴醫生說,這幾年他接觸的患者很多都是這種情況,大醫院無能為力的時候,又重新回到中醫診室,但幸運的是,裴醫生他自己從來沒有讓病人失望過。
不久前裴醫生救治了一個81歲的老人,因為年紀的關係,老人患有嚴重的腰間盤突出。考慮到老人年齡大手術風險高,家屬擔心術後恢復不好,最後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老人坐在輪椅上被家人推著找到了裴醫生。
幾番施針,配以中藥治療,雖然不能完全幫助老人祛根兒,但是幾個療程下來,81歲的老人自己行走已經不成問題了。在老人的堅持下,家人為裴醫生送來了錦旗,像這樣的案例、這樣的錦旗,裴醫生每年都能收不少。
「我希望中醫能夠越來越被大家認可,當然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中醫醫師不斷去提高自己的水平。」裴醫生說,中醫的發展離不開醫生的努力,很多我們曾經失去的技術,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正在慢慢地被找回來。
也正是因為對中醫有著這種堅定的信念,在剛剛過去的2017青島市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技能競賽中,裴醫生獲得針灸單項三等獎。在山東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大賽中,裴醫生還獲得了青島賽區的第二名。
「中醫和西醫一樣,都是為患者解決問題,只不過是中西兩種文化衍生出來的診療觀不一樣。」裴醫生說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是在為人類健康共同努力,這就像是兩支探險隊,在用各自的不同的方式去尋找新大陸,爭論究竟是坐船好還是坐車好沒有意義,誰能離目的地更近一步才是關鍵。
裴醫生是個愛鑽研的人,有時間總會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發水平。
抓藥、抄方這些工作雖然小,但是卻是中醫的基本功。
「我希望中醫能夠越來越被大家認可,當然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中醫醫師不斷去提高自己的水平。」裴醫生說。
裴醫生精通「火針療法」,就是用燒紅了的針灸針刺激身體的穴位。
如今,裴醫生的號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裡很火,一天找他看病的病號能有三四十個!
裴醫生說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是在為人類健康共同努力,這就像是兩支探險隊,在用各自的不同的方式去尋找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