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名醫匯李滄】85後中醫裴文彬:火針療法針到病除

2021-01-14 青島新聞網

【青島新聞網獨家】

(文/於泓  圖/孫志文)

中醫這個職業,往往要冠以「老」字才顯身份,但是對於裴文彬這個85後社區中醫來說,在鄰裡街坊中間卻有著不輸「老中醫」的口碑。

裴文彬是李滄區李村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中醫科醫生,儘管歲數不大,但裴醫生身上有著一種老牌中醫的「固執」。對他而言,一位好的中醫就是一個行走的「小醫院」,專精一科無可厚非,可他的追求是儘可能多的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尤其是面對社區裡的老年患者,往往併發症多,要想讓患者少跑腿,自己就要多學幾分本事,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心思,裴文彬是衛生中心裡最有老人緣的醫生。

專業院校畢業 再拜青島名醫深造

在同事眼裡,裴醫生是個愛鑽研的人,有時間總會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發水平,有學術講座就克服困難去聽,不忙的時候總是愛翻些文獻醫術,研究些古方什麼的。他自己說,這個習慣算是從學校帶出來的。

中醫專業畢業後,裴醫生拜青島名醫張明基為師,繼續磨鍊自己的醫術。如果說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為他打下了「內功」基礎,那麼跟著張老師的六年時間,則是醍醐灌頂,為他日後杏林獨步,積累下了最寶貴的經驗。

「一切從頭開始,抄方、抓藥,跟著師父試手。」裴醫生說,張師父作為老牌中醫,帶徒弟也是格外用心,走得還是老式師徒的路子。抓藥、抄方這些工作雖然小,但是對於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來說,這是熟悉藥性最有效的方法。

技術好學,但對於中醫進修來說,經驗的積累才是最寶貴的。裴醫生說,中醫的關鍵在於「辨證論治」,所謂「辨證」就是對病因的判斷,有時頭痛未必一定要醫頭,有可能是其他部位出了問題,現代的一些化驗手段可以起到輔助作用,但在一些細微的領域,還是要靠醫生個人的經驗。6年的學習,裴醫生跟著張師父見識到了各類病症,說練就「火眼金睛」有些誇張,但6年的耳讀目染,加上師父的言傳身教,自己獨當一面已經完全沒有了問題。

「火針療法」針到病除

2014年,辭別了師父之後,裴文彬來到了李村街道衛生中心成為了一名中醫全科醫生。作為基層醫療機構,面對的多是老年患者,因為老年人身體的原因,無論是在門診還是治療過程中,都要格外的細心,在指定治療方案的時候,不僅要兼顧病人的病症,還要考慮到病人的身體。

「裴大夫就是我們這的『小神醫』。」說起裴醫生的醫術,家住李村街道的焦阿姨絕對有發言權。今年61歲的焦阿姨這些年一直有著腿痛的老毛病,最嚴重的時候痛到不能走路,而治好自己腿疾的就是小裴醫生。

焦阿姨清楚地記得那天自己找別的醫生拿藥,突然腿使不上勁兒只能坐在衛生服務中心門口先歇歇,正好碰上了裴醫生。裴醫生簡單詢問病情之後,就把她扶到了自己的診室。

「幾針下去,拔罐、放血就不疼了。」焦阿姨說,她說不清這裡面是什麼原理,但是裴醫生這幾下子確實讓困擾她多年的腿疾不疼了。尤其是裴醫生的「火針療法」,用燒紅了的針灸針刺激她腿上的穴位,就看醫生的手飛快地一進一出,自己還沒什麼感覺就已經針灸完了,腿馬上就不疼了,可以說是針到病除。

經此一役,裴醫生神醫的人設就在焦阿姨的心裡扎了根,碰見街坊就跟對方講,說是咱李村來了個小神醫,醫術水平高加上對患者耐心。如今,裴醫生的號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裡很火,一天找他看病的病號能有三四十個!

「其實沒大姨想得那麼神,中醫不是神話,只要辨證準確,藥到自然就會病除。」裴醫生說,焦阿姨的腿疾屬於痛症,所以優先考慮先讓大姨少受點罪,不疼了之後再找病灶。現在焦阿姨每周都會來找他調理身體,幾個療程的施針之後,焦阿姨的腿疾徹底好了。

儘管從醫只有4年的時間,但在裴醫生的辦公室裡,錦旗已經掛滿了三面牆,對於這個少年老成的醫生來說,名利都是其次,自已的手藝能幫助病人減輕痛苦才是最重要的。

「中醫不是備選方案,讓更多的患者看到中醫的價值」

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中醫的發展也迎來了一個春天,裴醫生說現在的環境比起他上學的時候好太多。在他讀書的時候,連學校裡的老師都對中醫未來的前景感到擔憂。

「有不少人把中醫當成一個備選方案,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才會選擇來看中醫。」裴醫生說,這幾年他接觸的患者很多都是這種情況,大醫院無能為力的時候,又重新回到中醫診室,但幸運的是,裴醫生他自己從來沒有讓病人失望過。

不久前裴醫生救治了一個81歲的老人,因為年紀的關係,老人患有嚴重的腰間盤突出。考慮到老人年齡大手術風險高,家屬擔心術後恢復不好,最後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老人坐在輪椅上被家人推著找到了裴醫生。

幾番施針,配以中藥治療,雖然不能完全幫助老人祛根兒,但是幾個療程下來,81歲的老人自己行走已經不成問題了。在老人的堅持下,家人為裴醫生送來了錦旗,像這樣的案例、這樣的錦旗,裴醫生每年都能收不少。

「我希望中醫能夠越來越被大家認可,當然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中醫醫師不斷去提高自己的水平。」裴醫生說,中醫的發展離不開醫生的努力,很多我們曾經失去的技術,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正在慢慢地被找回來。

也正是因為對中醫有著這種堅定的信念,在剛剛過去的2017青島市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技能競賽中,裴醫生獲得針灸單項三等獎。在山東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大賽中,裴醫生還獲得了青島賽區的第二名。

「中醫和西醫一樣,都是為患者解決問題,只不過是中西兩種文化衍生出來的診療觀不一樣。」裴醫生說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是在為人類健康共同努力,這就像是兩支探險隊,在用各自的不同的方式去尋找新大陸,爭論究竟是坐船好還是坐車好沒有意義,誰能離目的地更近一步才是關鍵。

裴醫生是個愛鑽研的人,有時間總會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發水平。

抓藥、抄方這些工作雖然小,但是卻是中醫的基本功。

「我希望中醫能夠越來越被大家認可,當然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中醫醫師不斷去提高自己的水平。」裴醫生說。

裴醫生精通「火針療法」,就是用燒紅了的針灸針刺激身體的穴位。

如今,裴醫生的號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裡很火,一天找他看病的病號能有三四十個!

裴醫生說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是在為人類健康共同努力,這就像是兩支探險隊,在用各自的不同的方式去尋找新大陸。


相關焦點

  • 白癜風火針療法
    中醫稱之為白癜風或白駁風,多由情志失調、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復感外邪,肺衛失和,邪氣客於肌膚導致氣血失調,血不榮膚而引起。此病發於外是表象,氣血失和是其基本病機。 白癜風火針療法— 取穴:阿是穴、俠白。
  • 中醫傳統療法火針免費體驗!
    來試試中醫傳統療法——火針吧!提高免疫力,病毒遠離你對抗新冠病毒,最好的「特效藥」就是我們自身的免疫力。許多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住院後,醫生做的就是幫助他們維持生命,恢復他們的自身免疫力,以對抗病毒。同時是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有的人會「中招」,有的人會倖免於難,這也與每個人的免疫力有密切關係。
  • 虎門新灣漁網編織技藝、劉氏毫火針療法獲授牌市級非遺
    近日,《東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舉行授牌儀式,虎門鎮去年申遺成功的非遺項目新灣漁網編織技藝與劉氏毫火針療法均在授牌之列。記者從採訪中了解到,經過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小組檢查、專家小組初評、專家委員會評議、社會公示、上報市政府審批等環節,去年全市共有26個項目新增為東莞市非遺項目其中包含了傳統音樂1個,傳統舞蹈1 個,傳統體育、遊藝及雜技1個,民俗項目2個。在18個傳統技藝項目中,就包含了虎門鎮申報的新灣漁網編織技藝。在3個傳統醫藥項目中虎門中醫院的劉氏毫火針療法在列。
  • 膝關節積液火針療法
    膝關節積液火針療法—取穴:阿是穴。操作方法:局部常規消毒後,將細火針燒至白熾,點刺積液的高突處,散刺5~10針,深度為5~10分,積液黏稠者,更換中或粗火針;刺後輔助患者屈伸膝關節,促使積液排出;拔罐,可連拔2~3次,儘量排出餘液,完畢後進行包紮,每周施術1次,一般3~10次可消除積液;積液控制後,再以細火針點刺血海、梁丘、陰陵泉、陽陵泉、鶴頂,不留針,3~5次即可,以鞏固療效。
  • 人民日報:中醫針灸價格咋這麼低?
    劉志順在高大爺的臉上一共扎了32根針。高大爺琢磨,這麼大牌的專家,扎一針少說也得10元吧。沒想到,針灸是按次數收費,不按穴位收費,只花了4元錢。扎了3周後,高大爺的病徹底好了,沒留一點後遺症。針灸一次4元,這是北京市1999年制定的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從今年4月8日起,北京針灸服務價格從每次4元調整為26元,但依然僅為成本價。
  • 男子用900度火針刺進皮膚給人治病(圖)
    紀紹宗給病人頭部扎火針    從一無所知到逐步掌握火針這種古老療法,紀紹宗用了幾十年時間;而火針從古傳到今,卻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    0.3秒900攝氏度火針刺進皮膚    900攝氏度高溫的火針接觸到皮膚是什麼概念?讓人覺得有些害怕。紀紹宗笑著告訴記者,火針從接觸到離開皮膚的時間控制在0.3秒左右,這麼短的時間,患者還來不及感覺到疼痛,最多有像被螞蟻咬了一口的感覺。
  • 西安蓮湖秦華中醫醫院:針灸可以治療這些病!
    帶狀皰疹:中醫在治療帶狀皰疹上有一獨門絕技——火針。火針治療的方法是,將特製火針在火上燒紅後,用針尖快速點刺皮損部位、病損部位的神經根,以及少陽經太陽經上相應穴位。火針在不同部位針刺時手法也略有不同,有淺刺、深刺、密刺、散刺之分。從臨床觀察看,火針治療後,可加速皮損處結痂、脫痂,可明顯縮短病程。
  •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針療法」:用一根銀針 行仁愛之術
    ……  揮舞九針除病苦,醫者天下父母心!  8月22日晚,中國山西說唱劇《九針》在山西戲劇職業學院華夏劇場上演,這臺劇目讓觀眾在欣賞舞臺藝術的同時,了解和認識到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針療法」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對中華民族的生存與健康作出的巨大貢獻。
  • 專訪臨沂六位名中醫 杏林高手譜寫中醫傳奇
    陳權:獨創中醫療法治療慢性腎臟病  在臨沂市人民醫院,陳權的名氣有不少傳奇色彩。從醫40餘年的他,如今已是山東省名中醫、人民醫院首席中醫專家,國家第四批、第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但要說起這份傳奇,從陳權年輕時就已經開始了。
  • 長瘊子是病毒感染,很難看,不用吃藥,中醫用1根燒紅的針解決
    中醫稱本病「疣目」、「千日瘡」,多認為是風熱毒邪蘊於肌表或肝火旺盛以致局部血燥,肌膚不榮,治療則以清熱解毒化溼、疏肝養血活血為主。現代醫學認為其發生與免疫系統有關,治療多使用液氮冷凍、雷射,甚則手術切除等方法,但這些方法易形成瘢痕,且液氮冷凍對於大的疣體效果不明顯,手術治療創傷大,花費又高,患者多難以接受。筆者在臨床時常見老師用火針來治療本病,效果很理想。
  • 【名醫講壇】​陝西省名中醫裴瑞霞教授運用「和法」調氣機增...
    【名醫講壇】​陝西省名中醫裴瑞霞教授運用「和法」調氣機增津液治癒習慣性便秘一例 2020-12-01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京城名醫馬惠芳:中老年易得眼病 中醫治療「古已有之」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到了40歲以後,眼睛的晶狀體逐漸硬化,睫狀肌的功能慢慢衰退,使得眼睛的調節功能變得困難,看近處的東西會視力模糊。老年人群中,白內障的發病率也很高,青光眼、老年黃斑變性等也是常見的老年眼病。目前很多眼病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比如白內障患者通過更換人工晶體,就可以達到徹底治癒的目的。不過,很多人不知道,中醫對於眼病也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 今起,11位名中醫免費看診
    據介紹,為了方便市民就醫,特別是能更便捷掛名中醫的門診號,福建省中醫藥文化研究發展促進會特攜手宏醫堂國醫館共同舉辦「名中醫免費看」公益活動。屆時,我省11位名中醫將在宏醫堂義診,免掛號費,其中包括曾經被公認「一號難求」的胡中梁、翁黎欽、林孝正等省級名老中醫,以及出身中醫世家的李南安、陳肇武、倪慕涵等。
  • 她曾醫好梅蘭芳,85歲中醫錢文燕開抖音獲400餘萬粉絲
    85歲,錢文燕還不服老。從中日友好醫院退休後,這位著名中醫皮外科專家不僅每周堅持出門診,今年還開通了「抖音」號,分享許多常見皮膚病的中醫治療小秘方。短短4個多月,粉絲量已達440餘萬。做醫生「只要有口氣在,就想多看幾個病人」別看85歲了,錢文燕精神矍鑠、聲音洪亮,談吐、思路都非常清晰。她的日程很滿,除了出門診,她每周還會到其他醫療機構會診,並為一些不方便來京就診的外地患者「遠程問診」。平時只要有空,她還經常到社區給居民義診、講座。
  • 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主任醫師
    ,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黑龍江省名老中醫。生活中他行事低調,別無所求,但對中醫學術和臨床,卻有一種特別的堅持和認真,在東北及全國中醫界廣受尊重。腎病病因病機錯綜複雜,上世紀60年代中西醫對此都沒什麼好辦法。張琪迎難而上,一研究就是40多個春秋,大大提高了全國腎病學術和診療技術水平。他在很多疑難雜病診治上也卓有建樹,親手培養的50多名博士、碩士遍及海內外。8月底,記者在哈爾濱張琪的新家採訪了他。
  • ——記著名國際針刀醫學專家、世界中醫骨科聯合會副主席 成樹江教授
    它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並有中醫特色,是中醫之「針」與西醫之「刀」的有機結合,可以產生1+1>2的奇特效果。針刀醫學已進入國家科研973重點課題,進入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臨床適宜推廣科技項目,進入大學專科、本科、研究生教材。
  • 臨沂8位中醫被評為山東名中醫!
    老百姓看病都喜歡找名醫  臨沂人,你知道山東有哪些名中醫嗎  臨沂又有哪些呢  快收藏起來吧  近期,山東省衛生計生委會同省人社廳、省中醫藥管理局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山東名老中醫、山東名中醫藥專家和山東基層名中醫的評審工作。
  • 免掛號費看診活動繼續14位名中醫在宏醫堂義診
    N海都記者 「10年的老胃病了,每到冬季,胃就不舒服!胡中梁主任的方子真不錯,吃了3劑後,胃不脹也不痛了!」「看東西越來越模糊,楊琦醫生替我清洗了眼睛,做了針灸,一睜眼就覺得清亮了許多。」……從上周三開始,就有市民來電感謝,並為宏醫堂名中醫點讚。
  • 坦尚尼亞抗擊新冠神奇療法,竟是中醫「汗蒸」療法,管用不?
    必要的時候,非洲各國都關注中國的中藥治療藥方,知道中醫能神奇地提高免疫力,有認識中國朋友的,會請他們寄一些中藥藥包和湯劑,來增強身體免疫力。其他非洲各國也陸續冒出一些據說很「神」的1號方,2號方。據說馬達加斯加已經從尋找中藥配方到開始出口抗擊新冠的草藥配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