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月餅登上中國餐桌!售價88元不到三天銷售過半

2020-12-06 同花順財經

9月13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賞月、吃月餅是中國人過節的習俗。除了五仁、豆沙、鮮肉等傳統口味的月餅,今年人們又多了一種新的選擇——人造肉月餅。

人造肉月餅登上中國餐桌

新華社記者關桂峰、謝昊

正在烘烤的人造肉月餅。受訪者供圖

9月6日,中秋節前一周,一款售價88元的植物蛋白肉月餅在電商平臺上架。月餅限量3000盒,不到3天銷售過半。

這款月餅一盒6個,每個60克。鮮紅的植物蛋白肉餡料包裹在酥皮中,表面印有一個漢字「珍」。經過高溫烘烤後,月餅散發出特殊的香味。

珍肉(北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呂中茗介紹,植物蛋白肉是人造肉的一種,利用植物蛋白原料製作而成。「口味仿照上海鮮肉月餅,我們自評能達到70%的仿真度。」呂中茗說。

28歲的呂中茗對人造肉的關注來自其在美國的留學經歷。在美國期間,因為紅肉攝入過量,呂中茗的體重一度超過100公斤。在減肥過程中,呂中茗了解到人造肉這一概念。

工人正在製作人造肉月餅。受訪者供圖

在中國,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營養平衡。正是察覺到這一點,2015年本科畢業後,呂中茗回到中國,在健康飲食領域創業。今年,他正式成立珍肉公司。

「目前人造肉的產業鏈處於起步階段,市場存在巨大空間。人造肉不會與肉產生過多競爭,只是給消費者多一個選擇。」據呂中茗介紹,現階段大多數消費者還不能接受人造肉,目前珍肉公司的客戶相當一部分是外國人,或是有留學經歷的年輕人。

不少消費者表示,每個月餅近15元的價格可以接受,可以買來嘗嘗鮮。「不奢求口味能和真正的肉相比,主要是吃起來沒負擔,不太擔心變胖。」在北京一家私企工作的陳文說。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李健認為,人造肉興起的背後是人類飲食方式、消費方式的變革。消費者對人造肉的理解、接受程度以及食品價格的合理性,將是該技術能否擁有未來市場的關鍵。

不過,制約人造肉商業化的重要原因是成本高昂。「儘管當前成本已較幾年前大幅降低,但是仍大大高於傳統肉類。」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秘書長薛巖說。

在呂中茗看來,「00後」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人造肉消費的主力。因為生在一個食物更加充足豐富的年代,他們更有可能為了環境保護等理念身體力行。

來源: 新牧網

相關焦點

  • 人造肉月餅是風口還是泡沫?
    在中國,豬肉是當之無愧的國民美食,適配「煎炒烹炸煮煎烤燜」等多種做法,然而,自春節開始,豬肉價格的「躁動」就沒有停止過。9月3日,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豬肉的批發價格已達每公斤34.59元,而在6月初這個數據仍為20.69元。豬肉價格的上漲也在悄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8%,其中豬肉價格上漲27.0%,影響CPI上漲約0.59個百分點。
  •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問世!吃貨三連問:能吃嗎?怎麼吃?好吃嗎?
    說起「人造肉」,許多人會感覺到陌生,但對它的別名「植物肉」、「蛋白肉」、「素肉」也許有些印象。早在上世紀80年代,「蛋白肉」就已經被我們端上了餐桌,只不過那時候的「蛋白肉」能讓我們一眼就分辨出這不是「肉」。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現在的人造植物肉無論是從外形還是口感上,都更接近我們日常生活中吃到的肉類製品。
  • 一份「牛肉麵」,售價69元!今天,星巴克「人造肉」開賣,首份體驗...
    該產品價格為69元/份。作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自成立以來已有十多年歷史了,背後的投資人包括了比爾·蓋茨等。這樣一家明星公司登陸中國,也顯示出人造肉產業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Beyond Meat宣布進軍中國市場後,4月22日,A股人造肉概念板塊集體大漲。截至上午收盤,豐樂種業、雙塔食品、大北農漲停。
  • 全球首款人造肉粽子,國民人造肉時代來了
    以2019年5月,美國人造肉創業公司Beyond Meat成功上市作為開端,麥當勞、賽百味等品牌紛紛推出屬於自己的人造肉食品。肯德基攜手BeyondMeat推出的植培黃金雞塊全美上市不到五小時便搶購一空,而近期這款曾大熱的人造肉雞塊終於登陸中國市場。但在龐大的人造肉市場中,真正屬於中國本土化的產品卻屈指可數。
  •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來了!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中心」微信公號發文稱,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誕生。該人造培養肉重達5克,是使用第六代的豬肌肉乾細胞培養20天而成,由周光宏教授帶領團隊完成。2018年11月,美國《科學》雜誌曾發布消息稱,實驗室培育的人造培養肉將很快出現在美國人的餐桌上。
  • 比爾·蓋茨都喜歡吃的「人造肉」,到底是什麼來頭?
    如果以第一種概念來看,寬泛地說,中國的「人造肉」歷史開始得更早一些。北魏《齊民要術》中便記載了如何通過豆製品烹製素齋。素齋算是一種中國特色的「人造肉」,以豆製品做出以假亂真的肉,這種傳統一直流傳下來,上傳到各個素菜館裡,下傳到牛板筋、唐僧肉等泛辣條產品,這對我們來說不陌生了。
  • 國產「人造肉」月餅下月上市:口味與真肉接近 不含膽固醇
    對於「人造肉」這個詞,上了年齡的同學可能會記得一種豆製品,北方地區很常見,但跟肉沒什麼關係,但在21世紀,人造肉的名字有了新的含義,正如紙面上的意思——人為製造出的肉類。
  • 肯德基星巴克都賣起「人造肉」,植物肉距離你家餐桌還有多遠?
    就在本周,美國超市巨頭克羅格宣布在其1700多家門店引進植物肉,另一「人造肉」明星Beyond Meat則將人造肉漢堡送上沃爾瑪山姆店的高大貨架。圖/視覺中國當下似乎來不及計較價格和口味,因為人們需要蛋白質。相較之下,中國消費者的選擇可能要主動得多。
  • 人造食品行業概覽|人造肉
    近幾年來,「植物肉」等商品已經實現了商業化,但由於價格原因使用動物肌肉組織培育的「人造肉」還並沒有登上消費者的餐桌。成立於2009年的Beyond Meat是美國洛杉磯一家製造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其產品包括植物豬肉丸子、香腸、植物牛肉、植物雞肉條等等。
  • 最近特別火的「人造肉」就是豆製品?這不早就有了嗎?
    今年以來,市面上已經出現了不少打著人造肉旗號的產品。今年中秋,一款"人造肉月餅"6個一盒,每盒售價88元,限量3000盒還很快銷售一空。1那麼,人造肉到底是什麼?記者隨即在採訪了一些市民,大家卻向記者拋回了更多的問號。「它是什麼做的啊?」
  • 植物蛋白肉、3D列印肉……「未來肉類」走向餐桌
    植物蛋白肉、試管培育肉、3D列印肉……「未來肉類」悄然走向人們的餐桌本報記者 劉 暢如果面前的餐桌上放著一塊人造牛排,你敢試吃嗎?就在我們擔心「不夠吃」或糾結「吃什麼」的時候,「未來肉類」正悄然走向我們的餐桌,它們究竟是什麼,又有哪些種類呢?
  • 細胞培養肉走上餐桌,還要5到10年
    我科學家用幹細胞技術20天培養出50克人造肉,但——細胞培養肉走上餐桌,還要5到10年「目前,我國細胞培養肉的研究,還面臨三大挑戰,包括高純度幹細胞的提取及乾性維持、無血清培養基研發和幹細胞的大規模高密度培養
  • 繼肯德基後,咖啡巨頭也正式推出人造肉菜單
    4月21日,繼肯德基之後,星巴克中國宣布與全球植物膳食品牌別樣肉客(Beyond Meat)、噢麥力OATLY發起「GOODGOOD星善食主義」行動,將於4月22日起在星巴克中國大部分門店推出一份新的基於植物蛋白的「人造肉」午餐菜單。菜單包含用植物肉做的經典千層面、青醬意面和美式酸辣醬大卷,另外3款燕麥飲品也將在全國門店推出。
  • 美國人造肉公司CEO稱人造肉可節約中國一半耕地和水 臨近中秋人造...
    來源:金融界網站9月4日,李嘉誠投資的Impossible Foods創始人派屈克布朗表示,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和人均水資源較少,肉類生產需要這兩種資源,我們推測如果中國用我們的技術去生產,只用一半的耕地一半的水資源就能夠實現肉類自給自足。
  • 過億資本跑步進場,人造肉憑什麼打動「中國胃」?
    而據Euromonitor預測,到2023年,中國人造肉市場規將達到130億美元的規模。近年來,中國的人造肉市場正在加速發展。僅9月以來,就有2家企業宣布在中國大陸建廠。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別樣肉客)以及中國香港的人造肉公司Green Monday(綠客盟)分別宣布在浙江嘉興以及廣東建設生產線,兩家公司都表示將於2021年全面投產。
  • 植物蛋白肉、試管培育肉、3D列印肉……「未來肉類」悄然走向人們的餐桌
    右上:以色列「阿列夫農場」公司公布的3D列印肉模擬圖|資料照片製圖:馮曉瑜如果面前的餐桌上放著一塊人造牛排,你敢試吃嗎?就在我們擔心「不夠吃」或糾結「吃什麼」的時候,「未來肉類」正悄然走向我們的餐桌,它們究竟是什麼,又有哪些種類呢?
  • 細胞培養肉走上餐桌,還有多條鴻溝需要跨越
    11月18日,在首屆中國細胞培養肉高峰論壇中,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周光宏與參會學者分享細胞培養肉的研究進展。自2009年起,他和團隊歷時10年獲取了高純度的畜禽幹細胞並維持其乾性,一年前,他帶領團隊研發出中國第一塊細胞培養肉。用畜禽幹細胞體外培養生產「我們不應為了吃雞胸肉或雞翅而養一整隻雞,而應該在合適的培養基中分別培養這些組織。」
  • 星巴克人造肉產品開賣!比肉貴,有大豆味
    本周三,星巴克正式推出5款人造肉產品,最低59元,最高79元。相對真正的肉類產品來說,價格並不便宜。新品推出後,不少消費者前往試吃。有網友在上海星巴克購買含有「人造牛肉」的食品後發現,人造牛肉缺乏嚼勁,並且有很濃的大豆味兒。
  • 細胞培養肉走上餐桌,還要逾越哪些鴻溝?
    11月18日,在首屆中國細胞培養肉高峰論壇中,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周光宏與參會學者分享細胞培養肉的研究進展。自2009年起,他和團隊歷時10年獲取了高純度的畜禽幹細胞並維持其乾性,一年前的今天,他帶領團隊研發出中國第1塊細胞培養肉。
  • 星巴克人造肉開賣 一份「牛肉麵」69元
    4月22日消息 星巴克此前宣布今天在中國區菜單上首次亮相Beyond Meat人造肉產品,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一份「青醬意面」的價格為為69元,一份「新善肉蘑菇穀物碗」的價格為5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