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表面下30公裡有超硬結構,擋住了所有隕石撞擊

2021-01-08 華箋流香

月球距離我們38萬公裡,目前佔據主流的理論認為,月球起源於地球和一個火星大小的星球的碰撞。

由於這次碰撞發生在上古代時期,所以月球的年齡和地球的應該差不多。但是還是有一些科學家不認同這樣的結果,他們認為月球進入環繞地球軌道的時間非常的短,很可能在100萬年前才進入了環繞地球的軌道。

我們知道,月球圍繞地球運行,它的引力讓海水形成潮汐。而每一次潮汐衝刷都會在地質上留下痕跡,經年累月這些潮汐在地層上就會形成非常顯著的痕跡。比較這些潮汐的痕跡,我們就知道海洋漲潮的情況,由此可以反推出造成這些潮汐的外力。

有些科學家就根據潮汐在地質學上留下的痕跡,認為月球進入地球軌道的時間短得多。但是由於太陽也會影響海洋的潮汐,精確界定太陽引起的潮汐和月球引起的潮汐對地層的影響,還需要假以時日。

一旦科學能夠精確地分辨日潮和月潮在地質中的影響。我們就可以非常精確地推斷月亮進入地球軌道的時間。那個時候也許圍繞在月球上面的很多謎團,都會有解釋。

月球,這個離我們非常近地天體,而且也是唯一人類登陸過的外星天體。仍然有很多地方讓人感到困惑。

》其中最大的困惑之一,就是月球表面下30公裡,有一個未知的超硬結構。

說超硬,都沒有辦法形容它的硬度,可能要用超超超超超硬才能夠形容。因為它能夠擋住任何鐵質隕石的衝擊。

隕石的撞擊威力是非常大的,在外太空飛行的隕石,撞擊月球速度可以達到20~30公裡每秒。

當隕石以20公裡每秒鐘的速度飛行的時候,210噸重的隕石,具有的能量為1萬噸TNT。下面這個隕石坑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著名隕石坑,寬1.2㎞,深170m。它是在大約5萬年前,由一個直徑30米的鐵質隕石撞擊形成的,撞擊當量為1000萬噸TNT。在我們這個三維的世界,能量是以尺度的二次方展開的。也就是說,隕石撞擊地面釋放的能量與隕石坑的深度是平方的關係。

地球的地殼平均的厚度是17公裡,最厚的地方大概有30~40公裡。我們以美國亞裡桑納州的隕石坑為計算依據,隕石如果擊穿30公裡厚的巖石,需要3100億噸當量TNT的能量。產生如此撞擊威力的隕石重量為65.3億噸。一般的情況下,鐵隕石裡含有鎳,密度會比鐵稍微高一點,假定隕石的密度為8。我們可以算出來能夠擊穿30公裡巖層的鐵質隕石,直徑大約在1.1公裡。

在擊中地球的隕石中,這樣的隕石不算特別大,它們擊穿地殼以後,巖石部分會和地球的巖石融為一體,鐵質部分就在重力的作用下沉入了地心。

》根據美國登月帶回來的月球巖石,以及中國嫦娥登月對月球巖石的考察,月球上的巖石和地球上的巖石成分幾乎相同。然而,詭異的是,擊中月球的鐵隕石在擊穿了30公裡厚的月表巖石以後,永遠停在了月表以下30公裡的地方。

那麼,這件事是怎麼被發現的呢?原來,1972年4月24號,美國阿波羅16號登月飛船在返回地球之前釋放了一顆小衛星,運行在距離月球表面50公裡左右的軌道上。

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整個月球表面的環境就是真空環境。沒有大氣層的阻力,這顆小衛星理論上可以運行很久。但是這顆小衛星在經過了某一個地點以後,軌道突然下降。幾天之後,這顆衛星就墜毀在了月球表面。

科學家分析後發現,在月球表面下30公裡左右有密度特別高的地方。月球密度是3.35,而月球表面下三十公裡左右的地方,散布著大量密度在8左右的物質,而且分布很不均勻。就是這些高密度物質造成的引力梯度急劇改變,讓那顆小衛星偏離了原先的軌道而墜毀。

》根據分析,這是擊中月球隕石裡面的鐵形成的。而正常情況下,這些鐵應該沉入月球的深處。

這說明在月球30公裡的巖層下方,有一個極其堅硬的結構擋住了隕石的撞擊。

在太陽系裡的所有類地星上,這樣的結構從未被發現,從這一點上說,月球內部的結構是獨一無二的。下面這張圖片上,紅色的部分就是鐵。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鐵質隕石撞擊在一個堅硬的表面上,形成了一個甜甜圈狀的結構。

被隕石撞擊的硬物,已經堅硬到可以讓鐵成為流質飛濺的程度,而我們前面已經說過,這坨鐵至少有65億噸重。大家可以想像一滴牛奶滴在玻璃板上的樣子,而月表之下,到處都是「糊」在那個堅硬外殼上的鐵。下面這張圖顯示的就是分布情況。

》其中最大的一坨鐵,就在我們國家嫦娥衛星的邊上。它的質量高達幾百萬億噸,覆蓋面積相當於一個江蘇省。

這個地方叫做埃特肯盆地,位於月球的南極。其實月球非常的奇怪,它的密度只有3.35,顯示其主要組成部分就是普通的巖石,但是它又有異常的硬度。很難讓人不聯想到它是一種金屬的空心結構。

而且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來說,又實在是太重了。月球的重量和地球重量的比是1:81。在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是木衛三,但是木星比木衛三要重17,000多倍。

我們最應該期待的是,下次人類登月的時候,帶一臺鑽機上去,鑽到月球表面下30公裡,看看那裡到底是個什麼硬東西。

相關焦點

  • 小隕石以高達每秒16944米的速度撞擊月球!
    觀看月全食的觀察者看到了一個罕見現象,一顆隕石撞擊月球表面時,短暫的閃光。西班牙天文學家現在認為,這塊太空巖石以每小時6.1萬公裡(約每秒16944米)的速度與月球相撞,形成了一個直徑10至15米的隕石坑。Huelva大學的Jose Maria Madiedo教授和安達盧西亞天體物理研究所的Jose L. Ortiz博士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 月球比地球小很多,為何有許多隕石坑?是它更容易被隕石撞擊嗎?
    月球比地球小很多,為何有許多隕石坑?是它更容易被隕石撞擊嗎?我們知道地球的半徑是6371公裡,而圍繞地球旋轉的月球,半徑只有1738公裡,差不多是地球半徑的1/4左右,至於體積那就更小了。只有地球的1/60左右。
  • 這裡是月球上空,滿是隕石坑的月球,隕石去哪裡了?
    很多人認為月球背面的隕石坑多的原因是本應該砸向地球的隕石都被月球背面擋住了,而正面隕石坑少,是因為地球擋住了砸向月球正面的隕石。這種說法貌似很合乎邏輯,畢竟月球總是一面朝向地球。但是真實的情況並非是這樣的,因為你忽略了它們之間的距離。
  • 月球表面遍布隕石坑,為何只見坑不見隕石,坑的數量還會增加嗎?
    當然了,月球不可能為地球擋下所有的攻擊,還是有一些小型天體會墜落到地球之上,不過這些天體的個頭很小,在進入地球大氣的過程中因摩擦而被銷蝕,往往還沒有墜落地面就已經銷蝕殆盡了。由於月球並沒有大氣的存在,所以隕石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之下會直接以高速撞向月球,在與月球表面發生接觸後則會撞出一個巨大的隕石坑,當然這與月球土壤的質地本身也是有關係的,相比地球土壤而言,月球土壤是相對稀軟的。
  • 外媒稱2011年曾有隕石撞擊月球 怕引恐慌未宣布
    中國網3月1日訊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2月27日報導,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的一個科學研究小組對外界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2011年曾有一顆來自外太空的隕石襲擊月球。這一科學研究小組的負責人是何塞·瑪利亞·馬蒂奧多(José María Madiedo),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太空隕石的衝擊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坑洞,坑洞面積相當於整個伊比利亞半島那麼大。因此不難得出結論,這顆隕石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大。據初步計算,隕石直徑大約為40米,質量在400公斤到450公斤之間。除此之外,它的飛行速度肯定也很高,估計在61000公裡/小時。」
  • 發現巨大的隕石撞擊,加熱到2300度,形成了月球地殼的一部分!
    在新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種破壞性事件,這種破壞性事件通常與災難電影和恐龍滅絕聯繫在一起,這可能也是月球表面形成的原因之一。以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館為首的一組國際科學家發現,月球上古老巖石的形成,可能與大規模的隕石撞擊直接相關。
  • 月球的表面遍布隕石坑,其中的隕石去哪了?幾乎一個都找不到
    不僅如此,迄今為止仍然不斷有新的隕石坑在月球上出現。天文學家對月球遭受隕石撞擊的頻率進行過計算研究,結果顯示,只需要八萬餘年,月球之上的隕石坑就能夠徹底更新一遍,這月球遭受的攻擊也太多了一點吧。但是有一點非常奇怪,月球上的隕石坑雖然眾多,但卻幾乎找不到一顆隕石,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月球上的隕石去哪了?這我們就要從頭說起了。當一顆小行星因為某種原因而脫離了原有的軌道在宇宙間飄蕩,有一天它來到了月球附近,受到月球引力的吸引,這顆小行星直奔月球而來,眾所周知,月球上是沒有大氣層保護的,所以這顆小行星絲毫沒有被減速,以原有的速度直奔月球表面而來,終於,它與月球發生了碰撞。
  • 嫦娥4號周邊出現2200萬億噸異物,月球背面有什麼秘密?
    這個物體以前曾經報導過,它的面積有接近半個江蘇省那麼大,大概有5萬平方公裡,物體的密度在8左右。●圈中位置就是異物所在。這個物體在月球南極附近的艾肯特盆地,地下30公裡左右的位置。我國的嫦娥4號月球探測器正好在其附近。
  • 嫦娥4號周邊出現2200萬億噸異物,月球背面有什麼秘密?
    其中月球背面艾肯特盆地的這一處引力異常範圍最大。》這些引力異常現象,是由於鐵鎳質隕石擊中月球以後,被埋在月球巖石表面下而引起的。宇宙空間中有很多的鐵質隕石。這些鐵質隕石不只會撞擊在月球上,任何行星上都會被隕石擊中。但是,撞在月球上的鐵隕石,有一個特殊的地方,都被擋在了月表下面30公裡左右的位置。如果沉入月心的話,就不會引起引力異常了。
  • 月球是地球的保護神嗎?為什麼月球上的隕石坑那麼多?
    在探測月球時,我們會看到月球表面有許多隕石坑,密密麻麻地一看就是經歷過多次隕石的撞擊。除了月球之外,火星表面也有許多隕石坑。但是在地球上,隕石坑卻少得可憐,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他星球上的隕石坑很多人認為,月球就像是地球的守護神,替地球擋住了宇宙多輪隕石的撞擊,但實際上,在地月系統中,地球才是佔據主導地位。地球的質量相對於月球而言更大,所以引力也更大,如果有一個隕石撞入地球軌道附近,很可能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撞擊地球,而不是月球。
  • 月球上出現了一顆亮點,月全食狀態下首次觀測到隕石撞擊
    然而當大部分人沉浸在超級血狼月美景的時候,一些眼尖的天文觀察家卻有了意外的發現。當月全食發生導致月球表面泛著暗紅色光芒的時候,月球上出現了一顆奇怪的亮點,這顆黃白色閃光的點看起來是那麼地醒目。這是天文觀測者首次在月食期間觀測到流星的撞擊。西班牙韋爾瓦大學的天文學家何塞·瑪麗亞·馬迪耶多對於這次月球隕石目擊事件表示證實。
  • 月球是地球的保護神嗎?為什麼月球上的隕石坑比地球多得多?
    在探測月球時,我們會看到月球表面有許多隕石坑,密密麻麻地一看就是經歷過多次隕石的撞擊。除了月球之外,火星表面也有許多隕石坑。但是在地球上,隕石坑卻少得可憐,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他星球上的隕石坑很多人認為,月球就像是地球的守護神,替地球擋住了宇宙多輪隕石的撞擊,但實際上,在地月系統中,地球才是佔據主導地位。
  • 新證據表明,至少在43億年前,巨大的隕石撞擊促進了月球地殼形成
    安大略皇家博物館領導的一組國際科學家發現,月球上古代巖石的形成可能與大規模隕石撞擊直接相關。科學家們對1972年阿波羅17號登月任務期間美國宇航局太空人收集到的一塊獨特的巖石進行了新的研究。這表明,高溫立方氧化鋯相一定是在這個時間之前形成的,說明了大的撞擊對早期月球上形成新的巖石至關重要。50年前,當第一批樣品從月球表面帶回時,月球科學家提出了關於月球地殼巖石是如何形成的問題。即使在今天,這個關鍵問題仍然沒有答案:月球形成後,月球的外層和內層是如何混合的?
  • 月球與月球隕石
    ,在月球的表面沒有大氣層的包圍,接近於真空。由於缺少大氣層的作用,在月球上沒有颳風下雨的情況出現,在這種環境下自然也不會有天氣變化的情況,無論白天或黑夜在月球上看太空永遠是一片漆黑,只有白天與黑夜的溫度變化比較明顯。月球上白天的氣溫最高可達130度,夜晚氣溫最底可降低至零下180度。
  • 太陽系最大撞擊結構被發現,直徑7800公裡,在這顆衛星上
    不過,由於地球表面有板塊運動和風化作用,所以很多撞擊坑都逐漸被抹平;木星是氣體巨星,濃厚大氣層和劇烈的風暴可以很快填滿撞擊區域,導致撞擊坑也消失不見。在木衛三的表面,有很多邊緣尖銳凸起的溝壑,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它們是很早以前形成的,當時的木衛三表面還比較脆弱,地表也比較薄,於是在隕石的撞擊下就變成這樣了。
  • 79萬年前隕石撞擊寮國!砸出12.8公裡大坑,碎片散布10%地球表面
    不久之後黑色玻璃狀碎片組成的巖石雨開始傾盆而下,這場巖石雨是如此猛烈和巨大,以至於覆蓋了10%的地球表面。10%這個數字聽起來太可怕了,一顆小行星撞擊後的巨大力量可以讓巖石碎屑蔓延到地球上如此廣泛的區域,我們可以想想力量究竟有多大!那麼這場撞擊確切的發生地點在哪裡呢?
  • 隕石也只能留下很淺的印跡,月球表面為什麼這麼堅硬?
    是的幾乎所有的巖石行星或衛星表面都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隕石坑,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不管是地球上的隕石坑還是其他大多數的隕石坑都找不到殘留的隕石碎片,這是為什麼呢?科學家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因為隕石在落到地面的過程之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力在撞擊地面的時直接進入到了地表以下的區域,從而消失不見.雖然這種解釋可以在大多的星球上解釋得通,但是對於地球的衛星—月球,這個解釋卻與月球表面較為平整的隕石坑產生了矛盾.
  • 科學家用金剛石拋光隕石發現超硬鑽石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研人員在用金剛石拋光一塊隕石時,發現其中存在比鑽石還堅硬的碳晶體。這種超硬鑽石或許不會戴到我們手上,但是卻有助於科學家學會如何在實驗室製造出更堅硬的鑽石。    據了解,科學家是在一顆1971年掉落在芬蘭境內的富含碳的海沃勒隕石(Havero meteorite)內發現超硬碳晶體的。研究人員用金剛石拋光隕石的一塊切片,結果驚人的發現有碳晶體無法被鑽石磨掉,這意味這種晶體的硬度高於鑽石。科學家利用一系列儀器對隕石中的晶體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發現了兩種全新的天然碳晶體結構。這種碳晶體比地球內部形成的鑽石硬度還要大。
  • 月球隕石坑有5萬多個,撞擊的小行星哪裡去了?一種結果兩種去向
    他發現原來月亮並不像人們看到的那樣表面是光滑的。月球的表面有很多山。伽利略發現,這些山脈和地球上的山脈有所不同。它們基本上都是圓環形狀的,中間是一個「大坑」。周圍高中間低,這有點像是地球上的盆地。月球上的環形山其實就是隕石坑。說起隕石坑大家就不會陌生了。在地球上也有很多隕石坑。它們都是小行星等天體撞擊地球而形成的。月球上的隕石坑同樣也是小行星天體撞擊而成的。並且月球上的隕石坑數量要遠遠多於地球上的。據科學家統計,月球上的隕石坑有5多個。在地球上每當有小型的天體撞擊地球時,一些隕石愛好者就會趕緊出動,在撞擊地點搜尋撞擊慘留下來的隕石。
  • 雷射反射不僅打破了美國登月陰謀論,還能研究微隕石對月球的撞擊
    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測量月球及其周圍環境的方法,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50多年前放置在月球表面的儀器的退化狀況。1969年至1972年,阿波羅計劃讓太空人登月。他們留下了用於持續監測的設備,如地震儀和三個雷射反射器。蘇聯太空計劃也在機器人漫遊車上安裝了反射鏡。因此,在月球上兩個太空機構總共有五個雷射發射器。為什麼會選擇把雷射反射器留在月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