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1日訊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2月27日報導,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的一個科學研究小組對外界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2011年曾有一顆來自外太空的隕石襲擊月球。這一科學研究小組的負責人是何塞·瑪利亞·馬蒂奧多(José María Madiedo),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太空隕石的衝擊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坑洞,坑洞面積相當於整個伊比利亞半島那麼大。因此不難得出結論,這顆隕石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大。據初步計算,隕石直徑大約為40米,質量在400公斤到450公斤之間。除此之外,它的飛行速度肯定也很高,估計在61000公裡/小時。」
馬蒂奧多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學研究者,目前他身兼多職。他是維爾瓦大學(Universidad de Huelva)的主要師資力量,同時還在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天文物理研究所(英文簡稱IAA-CSIC)擔任名譽顧問。在此次美國宇航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他說:「由於這次『月球襲擊』發生的時間正值英國皇家天文學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ómical Society)出版的周年紀念日,也就是在2011年的9月11日左右,因此關於此次事件的詳細信息會被刊登在這本科教類雜誌上。」
此外,馬蒂奧多還指出,這件事之所以到現在才對外界公布,是因為當時考慮到可能會引起世界恐慌,所以打算等事情已經徹底平息後再對外宣布。他說:「隕石撞擊月球時產生了很多的光能和熱能,尤其是光能。當時的光度非常高,在望遠鏡的觀測下甚至顯得很耀眼,因此即使是肉眼也可以注意到,只不過不太明顯而已。整個撞擊時間持續了8秒之久,當時我們還在想,如果真的萬一有人注意到了這一點並提出疑問的話,我們應該怎樣解釋,如果直接說明真相肯定會引起混亂,畢竟月球和地球的距離這麼近。幸運的是沒有人在這8秒鐘的時間內注意到月球上這一細小的變化。」
事實上,據記者了解,2011年的這次隕石襲擊月球事件並不是唯一的一次。在2013年3月,美國宇航局還觀測到了一次類似的撞擊月球事件。只不過相比於之前那次,2013年撞擊月球的這顆隕石並沒有構成什麼實質上的威脅。因為它的重量大約只有40公斤,直徑在60釐米到150釐米左右,體積僅相當於一輛小型轎車那麼大,並沒有在月球上留下什麼明顯的痕跡(此次撞擊留下的坑洞直徑只有40米)。撞擊的持續時間也很短,只有1秒。對此,很多天文學愛好者提出疑問,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就出現了兩次撞擊月球的事件,在此之前這種狀況是十分罕見的。這樣的撞擊頻率是否意味著宇宙的外環境變得越來越不穩定?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麼人類又多了一件需要擔心的事了。
根據馬蒂奧多的描述,2011年的這次撞擊月球時間不論是從規模上還是撞擊時間上來看都是空前的。據物理學家的解釋,此次撞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15噸TNT炸藥在地面上爆炸時產生的能量(是2013年那次撞擊產生能量的3倍多)。在此之前從未有過如此劇烈運動的太空隕石出現,這也是美國宇航局決定隱瞞這條消息的一個主要原因。將撞擊事件全程記錄下來的是兩架優秀的天文望遠鏡,它們被人類命名為「點石成金組合」。這兩臺高精度望遠鏡是美國宇航局專用的月球研究望遠鏡,它們常年負責觀測月球表面的動向,記錄著月球的一點一滴。同時,這兩臺望遠鏡的製造者也就是馬蒂奧多和他的同事奧爾蒂斯(Ortiz)。
馬蒂奧多說:「現階段我們正試圖連接LRO衛星,通過衛星觀測並分析坑洞的狀況或許是個更好的方法,因為它能給我們提供更高解析度的圖像。通過研究這些月球表面的『傷痕』,我們就能分析出隕石的頻率,然後得知它的具體成分,最後再進一步推導出它們來襲的方向。通過這樣的方法,我們可以預測是否這些隕石會以同樣的方式襲擊地球。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太空中大約還有700個類似強度的隕石,但尚不清楚它們是否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除此之外,馬蒂奧多還勸世人們大可不必擔心。他說:「月球之所以會遭受那麼大的損傷,是因為它的表面沒有大氣層作為保護。但是地球的表面有著成分極為複雜的大氣層作為保護膜。因此,同級別的隕石應該無法對地球造成如此程度的損害。」
也有人對美國宇航局的做法表示反對,他們認為世人有權利知道天文學領域的大事件。對此馬蒂奧回覆說:「我們這麼做只是為了不要在世間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因為一般來說,很少有隕石能對地球造成大規模傷害。再說,如果隕石的威力真的足夠毀滅地球的話,即使我們公布這一消息也沒什麼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