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與命運:什麼在影響我們的信念、行為和生活》
[加]史蒂芬·J.海涅著
高 見 劉淑華譯
中信出版集團
「只需1毫升唾液,你就可以輕鬆在家獲取基因檢測報告,包含祖源、運動、營養、美膚、健康、心理9大類的200項報告……」幾個月前,我看到了這條廣告,於是花了幾百元,並寄出了我的唾液。
兩周後,拿到報告的一瞬間,坦白講,我被震撼了。這一毫升唾液「出賣」了我太多的信息。比如,我是60.55%的北方漢族、38.41%的南方漢族,至於還有0.90%的韓國人血統,似乎和家族記憶中,祖上曾往返東北做木材生意有一絲微妙的關聯。
基因不僅暴露了我的現狀,似乎還將「劇透」我的未來。比如,我患「老年性黃斑病變」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4.98倍——我外公目前正受此病困擾,而患「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概率又是普通人的2.17倍——我爺爺因此病逝。
在惴惴不安中,我翻到了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社會與文化心理學教授史蒂芬·J.海涅的《基因與命運》一書。DNA雙螺旋是否編織好了我們無可逃脫的宿命?
必須要承認,人類有一些性狀受到基因的影響,比如身高、體重、眼睛的顏色、新陳代謝率;很多心理性狀也可以遺傳,研究表明,基因對智力、性格、自尊,乃至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都有很大影響。接下來說的可能你不信,但基因的確還能影響更多:是否喜歡爵士樂、看多長時間電視、是否願意買很多巧克力……
比起看手相、測星盤,基因佔卜學簡直太科學了!基因似乎是不可抑制的核心力量,最終決定了我們是誰。
2014年英國播出過一檔電視節目《已故名人的DNA》,主持人馬克·埃文斯就是基因宿命論者的典型代表。愛因斯坦為什麼那麼聰明,瑪麗蓮·夢露為什麼那麼迷人,希特勒為什麼那麼邪惡,他相信只要讀取這些名人的基因信息,就能得到問題的答案。
有一期節目,埃文斯試圖解釋貓王的死因。他得到了一份貓王的頭髮樣本,基因檢測結果顯示了可能導致偏頭痛、青光眼、肥胖症等疾病的因素,而貓王生前恰恰受到這幾種疾病的困擾。埃文斯由此總結,貓王的早逝是基因決定的宿命。
真的是這樣嗎?海涅教授表示,事實上,大部分症狀都不是基因直接導致的。比如,大約有97種常見的基因變異會增加患肥胖症的可能,而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帶有。與其說,貓王死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他生前吸食多種毒品),顯然人們更願意相信死於基因。
而事實上,就算是身高,可遺傳性高達80%-90%,但與人類身高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竟然多達294831個,而且所有基因變異組合在一起,也影響不了人類身高差異的一半。這意味著,想通過基因工程定製後代的身高,就必須調整胚胎裡的近30萬個基因,成功概率還只有一半。與其費這個功夫,不如多喝點牛奶。
「就像醉漢在路燈下面尋找鑰匙——因為那裡光線好,我們也常常容易用『開關思維』來理解基因,有這個基因會怎樣,沒有又會怎樣——因為這是思考複雜問題的簡單方式。」海涅說。
社會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讓史丹福大學的白人和黑人學生做一個很難的語文試卷。第一組直接考,白人和黑人的成績沒有差別;第二組在考試之前要求他們說明自己的種族,結果,白人答對的題目數量是黑人的兩倍。還有類似的測試,在數學考試中提醒女生注意自己的性別,那她們就會考得更差。
所以,如果你相信基因,你就可能真的被基因影響,即便那不是基因的鍋。還記得嗎,除了基因,我們也曾相信過血型,這方面日本人是專家。他們認為,O型是樂觀向上、意志頑強、善於交際的人,但又有點以自我為中心,同時是個工作狂。
小時候,我曾在爸媽的書架上看到過一本講「血型與性格」的書,從書中分析,我應該是個妥妥的B型(正好我爸也是B型),直到多年後體檢,才知道自己是O型。更有趣的是,我對照O型特徵,居然也覺得很符合——這大概就是算命的原理。
我們被基因的「力量」所折服,有時候我們也願意相信「罪魁禍首」是基因,因為這聽上去比自己的不作為更容易讓人接受。比如,我的基因報告說,我是一個「主觀幸福感弱、情緒穩定性弱、抗職業倦怠能力弱、抗焦慮能力弱」的人。這樣一來,工作以來的種種不快都找到了不可抗的原因,心中一下子舒坦不少。
(文化副刊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