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統計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及案例

2021-01-21 菜鳥學習土壤學筆記

本文來自百度(https://zhuanlan.zhihu.com/p/29559936)

多因素方差分析,用於研究一個因變量是否受到多個自變量(也稱為因素)的影響,它檢驗多個因素取值水平的不同組合之間,因變量的均值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的差異。多因素方差分析既可以分析單個因素的作用(主效應),也可以分析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交互效應),還可以進行協方差分析,以及各個因素變量與協變量的交互作用。

根據觀測變量(即因變量)的數目,可以把多因素方差分析分為:單變量多因素方差分析(也叫一元多因素方差分析)與多變量多因素方差分析(即多元多因素方差分析)。本文將重點講述一元多因素方差分析,下篇文章將詳細講述多元多因素方差分析。

一元多因素方差分析:只有一個因變量,考察多個自變量對該因變量的影響。例如:分析不同品種、不同施肥量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時,可將農作物產量作為觀測變量,品種和施肥量作為控制變量。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品種、不同施肥量是如何影響農作物產量的,並進一步研究哪種品種與哪種水平的施肥量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最優組合。

分析原理

通過計算F統計量,進行F檢驗。F統計量是平均組間平方和與平均組內平方和的比。



這裡,把總的影響平方和記為SST,它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由控制變量引起的離差,記為SSA(組間離差平方和),另一部分是由隨機變量引起的SSE(組內離差平方和)。即SST=SSA+SSE。組間離差平方和SSA是各水平均值和總體均值離差的平方和,反映了控制變量的影響。組內離差平方和是每個數據與本水平組平均值離差的平方和,反映了數據抽樣誤差的大小程度。

通過F值看出,如果控制變量的不同水平對觀測變量有顯著影響,那觀測變量的組間離差平方和就大,F值也大;相反,如果控制變量的不同水平沒有對觀測變量造成顯著影響,那組內離差平方和就比較大,F值就比較小。

同時,SPSS還會依據F分布表給出相應的相伴概率值sig。如果sig小於顯著性水平(一般顯著性水平設為0.05、0.01、或者0.001),則認為控制變量不同水平下各總體均值有顯著差異,反之,則不然。一般地,F值越大,則sig值越小。

SPSS分析案例

現在有一個公司員工的工資表,想看一下員工性別「gender」與接受教育年限「edu」這兩個控制變量對員工「當前工資」的影響。採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則要分別考慮「gender」、「edu」對「當前工資」的影響,稱為主效應,還要考慮「gender*edu」對「當前工資」的影響,稱為交互效應。

(1)分析步驟:將數據導入SPSS後,選擇:分析—— 一般線性模型——單變量



(2)將「當前工資」選入因變量(也就是觀測變量),將性別「gender」與受教育年限「edu」選入固定因子(也就是控制變量)。



(3)選擇「單變量」的「模型」,打開對話框後選擇「全因子」,表示方差分析的模型包括所有因素的主效應,也包括因素之間的交互效應。然後「繼續」。



(4)打開「單變量」的「繪製」對話框,選擇「gender」為橫軸變量,選擇「edu」為分線變量,單擊「添加」,即顯示這兩個因素變量的交互作用,即
「gender*edu」這個交互作用變量。由於此例中「gender」只有兩個水平,即男、女;而「edu」有多種水平。因此,如果主效應顯著,則表明因素兩種或多種水平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事後可以繼續對同一因素多個水平之間的均值差異進行比較,該過程稱為多重比較。

但實際上如果主效應和交互效應都達到顯著,我們更關心在多因素交互作用下,因變量有什麼影響。

因此,如果交互效應顯著的話,通常需要進行簡單效應檢驗。所謂簡單效應檢驗,是指一個因素的水平在另一個因素的某個因素的某個水平上的變異。例如我們本例中的,如果gender與edu之間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我們可以檢驗當gender為「女」時,edu的各個水平之間的差異,稱為edu在「女」性水平上的簡單效應;以及在「男」性水平上edu各水平之間的差異,稱為edu在「男」性水平上的簡單效應。簡單效應檢驗,實際上是把其中一個自變量固定在某一個特定的水平上,考察另一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簡單效應檢驗在SPSS裡是用一個「MANOVA」命令來實現的。同理,當我們檢驗三個自變量時,若這些自變量之間的交互作用顯著,需要進行簡單簡單效應檢驗,即一個因素的水平在另外兩個因素的水平結合上的效應。也就是把兩個因素固定在各自的某一個水平上,考察第三個因素對因變量的影響。也是用「MANOVA」命令來實現的。我們觀察簡單效應顯著與否,是通過F值與sig值來看的,一般用sig值與我們設定的一個數值(0.05、0.01、或者0.001)來比較,若sig值大於該數值,說明簡單效應不顯著;反之,若sig值小於該數值,說明簡單效應顯著。



(5)打開「選項」對話框,將左邊三個控制變量均移入右邊,「顯示均值」,同時選中「描述統計」,選中「比較主效應」。



(6)點擊「確定」以後,就會在SPSS查看器裡顯示出結果。其中,最上面的那部分代碼是我們所做的操作在SPSS裡具體實現的步驟的代碼。下面的表格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從表格裡得出結論。



(7)從下面的「主體間效應的檢驗」表格裡,我們比較性別gender、受教育程度edu、及gender*edu交互作用的F值及sig值,看到edu的F值最大,sig值最小,且sig<0.05。而gender與gender*edu的sig值都大於0.05,得出結論:「gender」的主效應未達到顯著,而「edu」的主效應達到顯著,gender與edu的交互效應未達到顯著(當交互效應達到顯著時,進而可以進行簡單效應檢驗結果),就不需要進行簡單效應檢驗。則該公司員工「受教育程度」對員工「當前工資」的影響顯著,而「性別」對「當前工資」的影響不明顯。



(8)下圖為均值分布圖,即為兩因素edu與gender作用下,因變量員工工資的均值分布情況。通常,若交互效應不顯著時,圖中的因素分布線均為平行線;若交互效應顯著,圖中的因素分線不平行。此圖中,將性別「gender」作為橫軸變量,觀察接受教育年限「edu」對因變量「當前工資」的影響。



圖中得出結論:當受教育年限為20年,一般為研究生水平的時候,男女工資差別不大;受教育年限為14年,一般為專科生水平,男女工資差別不明顯。但當受教育年限為8年、17年的時候,男女工資差別尤其明顯。


相關焦點

  • 【案例】SPSS統計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
    多因素方差分析,用於研究一個因變量是否受到多個自變量(也稱為因素)的影響,它檢驗多個因素取值水平的不同組合之間,因變量的均值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的差異。多因素方差分析既可以分析單個因素的作用(主效應),也可以分析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交互效應),還可以進行協方差分析,以及各個因素變量與協變量的交互作用。
  • 如何用SPSS做單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
    前段時間明明同學推送了一篇「如何用Excel做方差分析」,今天就講講如何用SPSS為大家展示常用的3種分析方法使用技巧即:單因素方差分析、雙因素方差分析(無交互效應和有交互效應)。讓大家對方差分析有一個更深的了解。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對多個樣本平均數差異顯著性檢驗的一種方法,也就是推斷對多個樣本均數是否相等的方法。
  • SPSS方差分析方法與實例演練
    在數據分析過程中,為了進行兩組以上均數的比較,往往可以使用方差分析方法。那麼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方差分析基本概念、 單因素方差分析、 多因素方差分析及協方差分析;同時在spss中的操作演練。在spss中經常使用方差齊性檢驗(都是levene檢驗),一般情況下,只要sig值大於0.05就可以認為方差齊性的假設成立,因此方差分析的結果應該值得信賴;如果sig值小於或等於0.05,方差齊性的假設就值得懷疑,導致方差分析的結果也值得懷疑。
  • 基本數據統計分析--spss
    在數據分析工作中,描述性統計分析是我們日常使用率最高的,主要的基本統計分析維度包括但不限於均值、 中位數、眾數、方差、百分位、頻數、峰度、偏度、探索分析、交叉聯列表分析、多選項分析、基本統計報表製作等。而這些功能操作在spss中是可以直接使用的。當然我們也需要理解相關定義。
  • 重複測量數據的方差分析在SPSS中的應用——【杏花開醫學統計】
    關 注 重複測量數據的方差分析 在SPSS中的應用 關鍵詞:spss、重複測量方差 導 讀 在醫學研究中,很多實驗都涉及到重複測量的數據資料
  • SPSS因子分析案例
    因子分析在各行各業的應用非常廣泛,尤其是科研論文中因子分析更是頻頻出現。【二、簡單實例】現在有 12 個地區的 5 個經濟指標調查數據(總人口、學校校齡、總僱員、專業服務、中等房價),為對這 12 個地區進行綜合評價,請確定出這 12 個地區的綜合評價指標。【三、解決方案】1、spss因子分析同一指標在不同地區是不同的,用單一某一個指標難以對12個地區進行準確的評價,單一指標智能反映地區的某一方面。
  • 「spss數據分析系列」方差分析
    上一課我們講的是t檢驗,t檢驗是用於2個類別的均值對比,如果是3分類以及以上的分類的均值對比,則採用方差分析。t檢驗是用的t分布來檢驗時候接受假設,方差分析則用的F分布,如下圖。3、方差齊性:總結:由於在實際應用的時候,由於單元格中的數據量非常少,檢驗的效能非常的小, 因此沒有實際的價值,所以更多時候我們是通過殘差分析來看起適用條件是否成立。4.關於協變量:對應變量可能有影響,需要再分析時對其作用加以控制的連續性變量實際上,可以簡單地把因素和協變量分別理解為分類自變量和連續性自變量。
  • SPSS——單因素方差分析
    多組間數據差異的比較,一般採用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 spss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理論與實踐教程—— 【杏花開醫學統計】
    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單因素的方差分析(one-factor ANOVA)的基本原理、適用條件及其在SPSS中的具體操作。   其中,g表示處理水平數;   統計量     單因素方差分析根據統計量F值的大小作為判斷的標準,當H0成立時,F統計量服從F分布。若    時,則P≤0.05,拒絕H0,接受H1,即各樣本的總體均數不全相等;反之,則不拒絕H0,同時還不能得出各樣本總體均數不全相等的結論。
  • 教學視頻| 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及SPSS操作
    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也稱為F檢驗,是通過對數據變異的分析來推斷兩個或多個樣本均數所代表的總體均數是否有差別的一種統計推斷方法
  • SPSS之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
    方差分析是對多個(兩個以上)處理平均數進行假設檢驗的方法。單因素是指該實驗中只有一個實驗因素,而單因素方差分析則是用來判斷這一實驗因素對各處理的優劣情況。簡單而言,如果實驗只有一種影響因素,但又有多個不同的處理水平,最後得到的數據就可以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來分析數據。在方差分析的體系中,單因素方差分析,即F測驗通過對數據差異的分析來推斷兩個或多個樣本均數所代表的總體均數是否有差別,可用於檢測某項變異因素的效應或方差是否存在。F越大,說明組間方差是主要方差來源,處理的影響越顯著;F越小,越說明隨機方差是主要的方差來源,處理的影響越不顯著。
  • SPSS單因素方差分析——菜鳥篇
    很多小夥伴對科技論文或畢業論文的數據分析方法存在諸多疑惑,最多的問題就是:我該用什麼分析方法?SPSS怎麼操作?結果怎麼詮釋?關注我們並做好筆記,相信你從菜鳥到精通SPSS不會很慢。本次內容我們將帶大家認識單因素方差分析,一起來學習吧!
  • SPSS醫學統計高能方法:單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杏花開醫學統計】
    >圖文視頻教程         本期我們來講醫學統計中常用的方法——單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①單因素方差分析的分組要求:三組或者三組以上的差異對比;②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指標類型要求:連續數值型變量且服從正態分布
  • spss協方差分析
    什麼是協方差分析?協方差分析又稱「共變量分析」,是方差分析的引申和擴大。基本原理是將線性回歸與方差分析結合起來,調整各組平均數和 F 檢驗的實驗誤差項,檢驗兩個或多個調整平均數有無顯著差異,以便控制在實驗中影響實驗效應(因變量)而無法人為控制的協變量(與因變量有密切回歸關係的變量)在方差分析中的影響。好吧,聽不懂。簡單舉個例子來說:有一項研究,想知道男生和女生在跑步後的心率是否有差異。
  • SPSS實操教程——單因素方差分析
    這個時候需要使用方差分析。那怎麼做呢?做分析之前需要思考幾個問題?是不是單因素?是不是獨立?各組應變量是不是符合正態分布?各組應變量是不是方差齊性?好,他這個研究是單因素的,只是分析了藥物一個因素,包括三種不同的藥物,分為三組。而且各組之間也是相互獨立的。
  • 科研SPSS統計思維實戰研討會
    教科書上「精心」挑選的案例大多是理想化的,而實際情景卻常常錯綜複雜,充滿了幹擾信息,研究人員往往難以從中「抽絲剝繭」,提取出恰當的統計模型。簡而言之,只有少數人真正掌握了「統計思維」,相當多的研究人員沒有掌握統計的核心,對各種統計模型的適應條件了解不足,不斷錯誤的使用著統計!
  • 數據分析難?教你spss使用的正確姿勢
    軟體不會用,各種數據傻傻搞不清楚,尤其是怎麼分析數據更是暈頭轉向,當然跟著靠譜的老師學習,一邊看實操一邊自己做,這樣肯定事半功倍。本次我們整理出了spss的數據分析教程,都是有實操的,只要跟著做,絕對沒問題!
  • 數據分析基礎相關性分析,SPSS實操
    2、二元定序變量的相關分析定義:定序變量又稱為有序(ordinal)變量、順序變量,它取值的大小能夠表示觀測對象的某種順序關係(先後、等級、方位或大小等),也是基於「質」 因素的變量。>三、總結相關分析即是用適當的統計指標來衡量事物之間,以及變量之間線性相關程度的強弱。
  • SPSS超詳細教程:三因素方差分析
    在之前的醫咖會SPSS統計教程中,我們推送了「單因素方差分析」和「雙因素方差分析」的詳細教程,今天我們再來和小夥伴們分享「三因素方差分析
  • 單因素方差分析
    (一)單因素方差分析概念理解步驟  是用來研究一個控制變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對觀測變量產生了顯著影響。這裡,由於僅研究單個因素對觀測變量的影響,因此稱為單因素方差分析。  例如,分析不同施肥量是否給農作物產量帶來顯著影響,考察地區差異是否影響婦女的生育率,研究學歷對工資收入的影響等。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得到答案。  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第一步是明確觀測變量和控制變量。例如,上述問題中的觀測變量分別是農作物產量、婦女生育率、工資收入;控制變量分別為施肥量、地區、學歷。  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第二步是剖析觀測變量的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