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會關注骨髓捐贈,是因為朋友圈關注了一名白血病患兒近2年,目前正在準備第二次進倉移植。於是小編上網搜索中華骨髓庫進行自我科普,但同時也看到一些揪心的新聞。
2019年6歲的江西農村女童欣欣出生70多天就確診為重型地中海貧血,過去6年來每15天就要輸血維持生命,這種病如果想要根治,就只有一種辦法——骨髓移植。葉先生和妻子一直希望找到合適的供體,做骨髓移植手術,所以早早替女兒在中華骨髓庫建檔。期間,中華骨髓庫也帶來配對成功的好消息,但是在欣欣花費30多萬,化療6次後,供者毀捐了。欣欣父母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從沒想過準備一年多,付出如此巨大代價,最後竟是白忙一場。

2013年北京白血病患者吳志輝在經過幾個化療治療效果不理想後,在中華骨髓庫成功找到了供者。隨後吳志輝進入移植倉開始化療,把他自身的造血系統、免疫系統都摧毀了,就相當於一塊土地,種著莊稼但野草叢生,農夫乾脆撒下除草劑,把莊稼和野草全部毀掉重新翻耕,然後拿一把優良的種子撒上,重新長,但是供者毀捐了!吳志輝當時的情景就如同一塊土地上,除草劑已撒上去了,莊稼、野草都被消滅了,就等著把新的種子撒上、培育。然而,種子沒有了,只好採取其他辦法。
我們不能去道德綁架任何一個人,能夠在中華骨髓庫進行登記,說明他們已經是具備了一些常人不能有的勇氣和骨髓移植知識,遺憾的是,可能他們還沒那麼勇敢。但是給了患者如此大的希望之後帶給她的失望無疑是巨大的。
其實上網一搜,發現原來中國骨髓的毀捐率竟然高達20%,說明大眾對骨髓捐獻存在很大的認知誤區,下面小編為大家科普一下:
一、什麼是骨髓捐獻
大家看到「骨髓捐獻」這四個字是不是就覺得很可怕?腦子裡浮現都是拿鑿子戳開後背脊柱,再吸出裡面的骨髓的畫面。
但其實這完全是個誤會,在現代醫學中,「骨髓捐獻」並不是真的需要大家的「骨髓」,實際上只是需要健康成人的「造血幹細胞」而已。「捐細胞」聽起來要比「捐骨髓」輕鬆太多了吧!
為何會需要「造血幹細胞」呢?
幹細胞就是我們身體裡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的細胞。而「造血幹細胞」就是身體裡那些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可以分化成各種血細胞的細胞。那些血液病患者之所以患病,大都是「造血幹細胞」出了問題。「造血幹細胞」出問題,那會複製出無數有問題的血細胞,人體便會患上白血病之類的血液病。那麼,明明是造血幹細胞幹的壞事,為啥要讓骨髓來背鍋?這是因為一般成年人的造血器官主要就集中在骨髓、脾臟以及淋巴結中。而脾臟和淋巴結主要是免疫功能去了,造血的重任就留給了骨髓。
二、骨髓捐獻到底有沒有副作用後遺症?
捐獻過程會給捐獻者的注射叫「動員劑」的藥物,把造血幹細胞們從骨髓趕到血液中去,然後循環抽取、回輸捐獻者的血就可以了。所以整個捐獻過程並不是要做多大一場手術,甚至連麻醉藥都不用,全程身上就只會多幾個針眼。
有很多捐獻者擔心往身體裡注入的動員劑會有副作用,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但實際上動員劑(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種比較成熟而安全的處方藥,在國際上已經應用了多年。臨床證明剛注射動員劑後,只會短期內出現短暫性腰背或關節酸痛、頭痛等等,但1-2周後就會完全恢復,長期來看對身體是沒有負面影響的。
小編沒有慫恿大家去捐獻骨髓,但是如果你在相關知識有了詳細了解後依然想要捐贈,請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後再進行捐獻登記。最後,大家對於骨髓移植有什麼看法歡迎來評論區討論。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