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得癌,是基因裡帶的!會是我嗎?

2021-01-07 騰訊網

卵巢癌的「鑰匙」,也許在基因裡……

癌症會遺傳嗎?大多數人可能都一頭霧水。

可提到安吉麗娜·朱莉你就不那麼陌生了。對,沒錯,因為擔心未來會受到「癌症遺傳」的影響,她早早就進行了乳腺、卵巢和輸卵管的切除!

是個狠人沒錯了!可也有不少人覺得她這樣的舉措簡直就是杞人憂天,完全沒必要啊。可我要告訴你,癌症真的可能會遺傳!

在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第十七屆全國學術大會上,來自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的李清麗教授,為我們帶來了「卵巢癌會遺傳嗎?」的精彩演講。

李教授針對腫瘤的病因、發展進行了詳細闡述。並提出,在腫瘤的病因中,遺傳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腫瘤的發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是一種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影響的複雜疾病,環境很重要,遺傳因素也不可忽視。要想明確癌症會不會遺傳這個問題,就先要了解遺傳性腫瘤症候群。

什麼是遺傳性腫瘤症候群?

由於遺傳性原因導致的染色體和基因異常,造成系統性腫瘤患病機率大大增加,稱之為遺傳性腫瘤症候群。

在發生腫瘤的人群中,僅10%為遺傳性腫瘤,患此類腫瘤的患者多為腫瘤遺傳易感基因攜帶者。

遺傳性腫瘤有什麼特徵?

多數遺傳性腫瘤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也就是說子代患病與性別無關。

1.父母的致病突變有50%的概率遺傳給後代,患者任何一個子代的患病概率均為1/2;

2.只要體內有一個致病基因存在,就會發病;

3.在一個患者的家族中,可以連續幾代出現此病患者。但有時因內、外環境的改變,致病基因的作用不一定表現(外顯不全),一些本應發病的患者可以成為表型正常的致病基因攜帶者,而他們的子女仍有1/2的可能發病,出現隔代遺傳;

4.遺傳易感性,即更容易患病。

除此之外,遺傳性腫瘤還具有以下特性:

1.家族聚集性:家族中有多位患有相同或者不同腫瘤(但是屬於同類致病基因導致的腫瘤)的患者;

2.早發:發病年齡早,通常在50歲之前;

3.多原發:有雙側腫瘤出現,或多個原發灶出現在同一病人身上,或同時發現多種腫瘤;

4.易有罕見腫瘤的發生。

卵巢癌會遺傳麼?

卵巢惡性腫瘤常見分類包括卵巢上皮癌、卵巢惡性生殖細胞腫瘤、卵巢性索-間質腫瘤等幾類。我們常說的卵巢癌主要指上皮癌。

卵巢上皮癌發展迅速,不易早期診斷,治療困難,死亡率高,多發生於50歲以後。

約80%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會在一線治療期間或治療後復發,伴隨著每次復發,患者的中位PFS逐漸縮短。

但目前的研究表明,使用CA-125或者經陰道超聲進行癌症篩查並無明顯優勢或益處。

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也推薦,卵巢癌篩查不僅不能降低卵巢癌的死亡率,篩查出現的假陽性結果反而可能導致過度治療,給女性帶來中度至重度傷害,綜合來看弊大於利。

因此建議不要給無症狀,且遺傳風險不明確的女性做卵巢癌篩查。

但是,對於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以及有卵巢癌相關症狀的女性,應該儘快找醫生做相關的諮詢或檢查。

談起卵巢癌的遺傳,什麼是BRCA基因?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是重要的抑癌基因與腫瘤易感基因,包括BRCA1及BRCA2。

BRAC1/2通過同源重組修復途徑對DNA雙鏈斷裂進行修復,若BRCA基因突變導致BRCA蛋白功能缺陷,會影響基因組的穩定性,並引起多種癌症的發生。

癌症遺傳與否在於突變發生的階段,BRCA突變來源於胚系突變與體細胞突變。

前者來源於生殖細胞(卵子/精子),在受精過程中被遺傳給後代,遺傳(胚系)BRCA基因突變在家族性乳腺癌中佔多數,且胚系突變被複製到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中。65%-85%的遺傳性卵巢癌為BRCA胚系突變。

後者發生在除生殖細胞以外的機體細胞中的突變,體細胞中的BRCA突變發生在腫瘤細胞的BRCA基因上,且體細胞突變不會遺傳給後代。

卵巢癌致病高危因素

卵巢癌的高危因素包括生活因素和遺傳基因突變,後者是目前已知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其中BRCA1/2攜帶者80歲前累計患病風險分別可達44%和17%。

除此之外BRCA1/2基因突變使女性乳腺癌風險提高5倍,卵巢癌風險提高10-30倍,前列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等多種癌症風險增加。

在中國,卵巢癌患者胚系BRCA變異頻率可達20%。中國胚系BRCA突變女性也受到了癌症增加風險的影響。所以,診斷為上皮性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的患者均建議進行遺傳風險評估,進行胚系或組織BRCA1/2檢測。

遺傳性卵巢癌僅僅與BRCA相關嗎?

卵巢癌同源重組修復通路基因(HRR)突變率可達30%,50%的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攜帶有HR通路的基因異常。其實,體內很多基因的異常都能導致遺傳性卵巢癌的發生。

所以,非黏液性卵巢癌均應接受BRCA檢測,上皮性卵巢癌應考慮接受多個卵巢癌遺傳易感基因檢測。

小結

1.一般人群,終生累積發病風險約1.5%;

2.約20%的卵巢癌發病與遺傳因素有關;

3.10-25%的卵巢癌與BRCA基因突變有關,65%-85%的遺傳性卵巢癌為BRCA胚系突變,BRCA1突變者的終生發病風險約為59%,BRCA2突變者的終生發病風險約為16.5%;

4.HR通路基因與遺傳性卵巢癌發生相關。

相關焦點

  • 2020,我得了治不好的「癌」和治得好的癌
    原創 關耳 三明治2020年對於許多人而言是艱難的。但每個人具體的感受並不盡然相同。對本文的作者關耳而言,她從沒想到今年會被確診脫髓鞘和甲狀腺乳頭狀癌。除了生理上的病痛之外,折磨病人的還有心理上的震蕩感:為什麼是自己?接下來的生活怎麼辦?
  • 甲狀腺結節會是癌嗎?需要做哪些檢查?基因檢測有什麼用呢?
    結節,會不會是癌呢?這是大家最為關注的事情,要做哪些檢查呢?良性結節邊界清楚,有些更精細的超聲或能提示有沒有包膜?包膜有沒有浸潤?邊界不清、包膜浸潤是惡性結節的徵象。 良性甲狀腺結節縱徑和橫徑之比小於1,而惡性縱橫比多大於1。惡性結節內部或可見微鈣化,呈沙礫樣,良性鈣化多粗大。良性結節內部大多沒有血流,尤其是囊腫,而惡性結節有可能見血流。
  • 人人體內都有癌細胞?為什麼多數人都沒事,有些人卻會得癌?
    談到這個問題,很多人還是比較害怕的,畢竟這是現在仍舊沒有攻克的疑難雜症。這麼多年了,我們人類一直在和這個問題作鬥爭,雖然沒有徹底攻克它,但對它了解得也算比較透徹了。過去人類並不清楚為什麼有些人會患上這種問題,後來通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原來是因為人人體內都有這種細胞,而之所以有些人患上了,有些人沒有患上,是本來這種細胞在體內屬於被「封印」的狀態,是被我們的免疫系統封上的,但凡它想冒頭,免疫系統會立刻識別出,把它消滅,所以正常情況下,人是不會患上這種問題的。
  • 人只要活著,就一定會得癌!除非你……
    同時我們也知道,癌症也叫惡性腫瘤,癌細胞一旦「變壞」以後會一直瘋長,掠奪人體有限的能量供應,最後把人體系統搞崩潰死亡。可能有人不禁要問,癌細胞為什麼一直要瘋長,為什麼要「殺死人」,人死了它不也就死了嗎?癌細胞,原來是你身體中遵紀守法、任勞任怨,為了你的各種需求而加班加點的正常細胞。
  • 為什麼會得癌症嗎?
    正常細胞「叛變」產生癌 癌症病變的基本單位是癌細胞。人體細胞老化死亡後會有新生細胞取代它,以維持機體功能。每個細胞照章行事,知道何時該生長分裂,也知道怎樣和別的細胞結合,形成組織和器官。而構建不同組織的「圖紙」,就是基因。
  • 有些動物不患癌症的秘密:大象有抑癌基因19個,人類僅1個
    有些動物不患癌症的秘密:大象有抑癌基因19個,人類僅1個 陸靜怡 翻譯/科技日報 2017-07-28 15:19
  • 刻在血緣中的詛咒:遺傳慘劇與抑癌基因的發現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一種罕見又致命的兒童腫瘤,相信不少人也都對這種疾病有所耳聞。它表現為生長在兒童眼睛裡的白色腫瘤,如果不及時治療,腫瘤會越來越大、擠出眼眶,甚至危及生命。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患病率約為兩萬分之一,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費盡心機想去解開這種疾病的謎團,沒想到卻意外地發現了第一個抑癌基因。
  • 一定要殺死癌細胞嗎?為什麼有些患者可以與癌共存?如何做到的?
    人體不能自己進行修復,使其再變成正常的細胞嗎?為啥癌細胞不能與正常細胞共存存在於人體內,但有些癌症患者卻可以帶瘤生存?癌細胞傷害人體,人死亡了之後,自己本身也會消失,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為什麼要殺滅癌細胞,答案很簡單,因為它是壞細胞,它的存在會對身體造成非常大的損傷,特別是當癌症發生擴散或轉移時,治療難度會增加,治癒率會大大下降,而及時殺死癌細胞,就能提高治癒率,延長生命周期。
  • 東方基因牽手「無癌中國我的夢」公益大行動
    1月23日上午,「無癌中國我的夢-東方基因在行動」公益活動在北京大興區東方基因基地舉行發布會,活動發起方東方基因在會上宣布,此項公益活動將依託「無癌中國我的夢」公益大行動的愛心大使,向社會陸續免費贈送1000萬份、價值近400億元的兩癌基因篩查、兒童脊柱和耳聾基因篩查服務。
  • 擁有抑癌基因就不會得癌症?腫瘤專家教你看清癌症的秘密!
    一、癌基因 癌基因是調節細胞生長多個方面的正常基因(原癌基因)的異常形態。 這些基因的變異會直接並持續地刺激各種通路(如:細胞內信號轉導通路、轉錄因子和分泌生長因子)來調控細胞的生長和分裂、DNA修復、血管形成以及其他生理過程。
  • 將癌細胞注射到健康人體內,會不會得癌?試驗結果告訴你答案
    癌症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比較懼怕的一種惡性疾病,而「夫妻癌」 、「家庭癌」的出現也讓不少人認為癌症是一種嚴重的傳染病,導致很多人在接觸癌症患者的時候,都敬而遠之。但其實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其實已經證實癌症並不是什麼傳染病,與癌症患者同桌吃飯,也不會感染上癌症,而之所以會有家庭癌或夫妻癌的出現,主要與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對於癌症傳染性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爭議不斷地,尤其是將癌細胞注射到健康的人體內,會不會得癌的這個問題,曾經真的有人進行過研究,那到底會不會得癌?試驗結果告訴你答案。
  • 人都有癌細胞,人人都可能得癌
    最近網上流傳:人都有癌細胞,人人都可能得癌,這是怎麼回事?要說&34;是可以理解的。但&34;,這種事,當然不能忍,馬上就來闢謠。人體有上億個細胞,它們都參與了身體的新陳代謝,每天除了會代謝掉舊的細胞,還會繁殖出新細胞。細胞基數這麼大,在分裂和繁殖的過程中,總歸會有出錯的機會。在細胞繁殖更替的過程當中,有一些發生基因突變的細胞,這些異常的細胞有發展成癌細胞的&34;。  因此我們可以說&34;,但&34;就不對了!
  • 談「癌」色變下,一家基因檢測公司走出了條「防」癌之路
    這篇文章是此系列的第三篇,後續會持續更新。談「癌」色變,一直是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由於癌症不同於人體其他的疾病,在早期一般不會讓患者感受到身體的異樣。等到真正發現時,癌症已到了中期甚至晚期,錯失最佳的治療時間窗口。就拿肺癌來說,根據最新的美國癌症統計報告顯示,幾乎有57%的患者在發現患有癌症時已是晚期,其5年的生存率僅為8%,遠遠低於早期或者中期的生存率。
  • 細胞內「突變時鐘」能告訴你何時會得癌
    我們老得有多快?我們是否會得癌?答案或許可以由人體幾乎每個細胞內都有的兩個「突變時鐘」來告訴我們。英國科學家的這一發現將有助於深入了解癌症的起因,掌握如何健康老去的秘訣。而如果能讓這些「時鐘」走慢點,就有可能改變癌症的進程,甚至延緩衰老。人體中有些基因突變似乎以恆定的速度在逐年累積,造成DNA受損,從而導致癌症。
  • 我科學家揭示抑癌基因抗病毒機制
    我科學家揭示抑癌基因抗病毒機制 2015-12-28 中國科學報 崔雪芹 魯偉 【字體:】 語音播報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基礎醫學院郭德銀研究組揭示了人類重要抑癌蛋白
  • 有些人的基因竟然註定會出軌
    ▲圖片來源:微博@六層樓先生很多姑娘都跟斯黛拉有著同樣的困惑:他出軌的對象明明各方面都不如我,到底為什麼會出軌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出軌」這件事。出軌是當代婚姻關係的普遍現狀?具備某些基因的人更容易出軌出軌的人,婚姻就一定不幸福嗎?還真未必,有研究報告顯示,出軌的人當中,有56%的男人和34%的女人評價自己的婚姻「很幸福」或「十分幸福」。這些婚姻幸福的人為什麼要出軌呢?對此,海倫·費舍爾博士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出軌之所以頻發,背後可能有生物學原理支撐。
  • 院士論壇 | 王紅陽院士:基於抑癌基因pten的膽管癌治療新策略
    pten抑癌基因的表達缺失與膽管癌患者預後的不良生存有密切聯繫膽管癌惡性程度高,進展快,臨床就診時患者多屬於晚期,且已復發轉移,可手術率低。而目前以吉西他濱為基礎的聯合化療方案,對患者的療效並不理想,亟待發現療效更好的藥物。
  • 不止人類,動物也患癌還相互傳染,那吃了帶癌細胞的肉食會傳染嗎
    所以,根據國內外調查報告都可以得出動物肯定會得癌症,只不過動物得了癌症後一般不會有什麼治療,然後就自然死去,很多人對於是否動物會得癌症有各種疑問。早期,人們的認知來看,癌症是不會傳染的,因為癌細胞進入新的宿主體內,由於癌細胞表明有特殊的蛋白片段,這些特殊的蛋白片段有點囂張,明擺著就是告訴新宿主我是病毒,新宿主的免疫細胞就會主動攻擊,將其扼殺在搖籃裡,所以一般來說癌細胞是不會傳染的。
  • 【每日一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但這些基因原本就存在於大部分生物的正常基因組中,人們把存在於病毒中的能夠使靶細胞發生惡性轉化的基因稱為病毒癌基因(故AC錯),把存在於生物正常細胞基因組中的癌基因稱為原癌基因(故B對)。2 解析:E癌基因可編碼生長因子、生長因子受體、信號轉導蛋白、細胞周期蛋白、轉錄因子等產物。本題各選項中,產物為生長因子受體的癌基因是erb-B2(故E對),其編碼的受體為EGF(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類似物。ras癌基因(故A錯)的編碼產物為信號轉導蛋白。sis癌基因(故B錯)的編碼產物為生長因子。myc癌基因(故C錯)的編碼產物為轉錄調節因子(轉錄因子)。
  • 基因TP53如何抑癌?一文解讀
    TP53基因突變常見於各種基因檢測報告,在人體基因裡,TP53是非常重要的抑癌基因,在正常細胞中低表達,在惡性腫瘤中高表達。TP53基因翻譯的P53蛋白是細胞生長、增殖和損傷修復的重要調節因子。抑癌基因如TP53、BRAC1或BRAC2、PTEN、RB1和APC等,它們負責調控腫瘤細胞的增殖,如同汽車的剎車。需要注意的是抑癌基因的突變是比較隨機的,不管在基因的任何位置發生任何形式的突變,只要這個突變導致該基因失去功能,或者功能降低,都可能導致腫瘤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