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SF研究團隊在癱瘓患者身上成功演示了ECoG腦機控制接口

2020-09-09 cnBeta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在癱瘓患者身上演示了首個「即插即用」的「大腦義體」。藉助機器來解碼大腦的電信號,為未來的醫學功能修復打開了更多的可能 —— 比如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的篩查、對內部器官的監測、以及讓癱瘓患者重新獲得對義肢的控制能力。

ECoG 陣列(來自:UCSF / Noah Berger 攝)

過去幾年開發的此種類型的腦機接口(BCI),已經顯現出了一些極具希望的潛在應用。

通過各種形式植入大腦之後,且藉助先進的算法來提供動力,研究人員可將大腦電信號轉為各種設備的控制輸入,比如義肢、完整的外骨骼、甚至無人機。

研究配圖 - 1:ltCLDA 帶來的性能改進

UCSF 開發的新技術,標誌著該領域的研究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其專注於將大腦活動轉化為軟體方面的行動,然後藉助機器學習的算法訓練。

研究配圖 - 2:光標映射精製解碼

通過讓癱瘓患者來目視屏幕上的光標運動,可追蹤其想像中的脖子或手腕部運動。在持續對算法進行定期(每日)重置之後,軟體可逐步學會與用戶設想相匹配的移動動作。

研究配圖 - 3:神經表徵在多個時間尺度上的穩定表現

儘管每天需要耗費數小時來實驗,但這套方案可最終達成預期的控制,此外科學家們也在積極改進和探索其它方面的應用。比如調整算法,以避免每日頭從開始訓練。

研究配圖 - 4:長期 PnP 與解碼器復位的結果

經過不斷完善,最終算法可允許用戶即時接入並開始使用。UCSF Health 的實踐神經病學家 Karunesh Ganguly 表示:

通過確保算法的更新速度不會超過大腦的跟蹤速度,我們可以進一步改善機器學習的速度,即大約每 10 秒鐘更新一次。

我們認為這是大腦和計算機這兩套系統之間建立了合作關係,最終可使人機界面成為用戶能力的一個延伸,讓他們可以自如地操控機械義肢(手或手臂)。

研究配圖 - 5:兩組神經點擊器之間的連接

實驗中使用的腦機接口(BCI)被稱作 ECoG 陣列,其由便籤紙大小的電極板組成,可通過外科手術植入到大腦表面。

在獲得了特殊的批准之後,研究人員對接受植入物手術的患者開展了長期實驗。

結果發現,即便沒有進行任何日常校準,持續 44 天后的使用性能也不會出現下降。即使用戶停用了數日,性能也只會略有下降。

Karunesh(上圖右)與學生 Stefan Lemke 討論 ECoG(Steve Babuljak / 2016 攝)

研究資深作者、醫學博士 Karunesh Ganguly 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使用者的大腦也會優化自身的活動,以更好地控制 BCI 和無需每日重新校準。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

原標題為《Plug-and-play control of a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through neural map stabilization》。

相關焦點

  • 首個即插即用、機器學習+腦機接口,使癱瘓患者輕鬆控制電腦光標
    加州大學舊金山威爾研究所的神經科學研究人員通過一個人腦控制假肢的研究證明,機器學習技術可以幫助癱瘓患者通過大腦活動學習控制電腦光標,而不需要大量的日常再訓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學系副教授、研究資深作者、醫學博士 Karunesh Ganguly 說,「讓人工學習系統適應大腦複雜的長期學習模式,這在癱瘓患者身上是前所未有的。」
  • 機器學習+腦機接口,使四肢癱瘓患者輕鬆控制電腦光標
    加州大學舊金山威爾研究所的神經科學研究人員通過一個人腦控制假肢的研究證明,機器學習技術可以幫助癱瘓患者通過大腦活動學習控制電腦光標,而不需要大量的日常再訓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學系副教授、研究資深作者、醫學博士 Karunesh Ganguly 說,「讓人工學習系統適應大腦複雜的長期學習模式,這在癱瘓患者身上是前所未有的。」
  • 腦機接口新突破:癱瘓患者成功用大腦控制電腦光標,馬斯克看了要淚目
    近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威爾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用大腦控制假肢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研究人員證明,機器學習技術幫助癱瘓患者學習用大腦來控制電腦光標,而無需大量的日常訓練,這是過去所有腦機接口(BCI)工作中的一個必備條件。
  • 腦機接口新突破:癱瘓患者成功用大腦控制電腦光標,馬斯克看了要淚目
    近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威爾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用大腦控制假肢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研究人員證明,機器學習技術幫助癱瘓患者學習用大腦來控制電腦光標,而無需大量的日常訓練,這是過去所有腦機接口(BCI)工作中的一個必備條件。2020年9月7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的新論文中,Ganguly團隊記錄了在四肢癱瘓的個體中使用ECoG電極陣列的情況。
  • ...控制腦機接口:開顱手術 10 小時植入 6 個電極,癱瘓人士用意念...
    其實,研究團隊用在他身上的正是大眾既耳熟能詳又表示擔憂的一項技術——「侵入式腦機接口」。10 小時手術植入 6 個電極這項實驗被稱為「雙邊腦機接口植入實驗」。正如研究團隊成員、醫學博士、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理療與康復主任、教授 Pablo Celnik 所說:這種類型的研究,我們常稱其為腦機接口(BCI),目前絕大多數嘗試都集中在通過控制大腦的一側實現單機械臂的控制。因此,通過植入電極從大腦兩側檢測信號,控制兩條機械臂執行基本的日常活動,可以說是實現更為複雜的任務的重要一步。
  • 陳根:腦機接口的微創神經介入,助力癱瘓患者操作計算機
    文/陳根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重大突破和出圈,不論是馬斯克的Neuralink還是其他全球範圍內的腦機接口公司,腦機接口的潛力和應用已越來越被人們知悉。比如其具有恢復自主運動衝動以控制數字設備的潛力,並改善因大腦、脊髓、周圍神經或肌肉功能障礙而嚴重癱瘓的患者的功能獨立性。當前,通過讀取大腦信號來操作外部設備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事,此前已有帶有金屬傳感器的腦電圖(EEG)頭帽已經被用來檢測大腦活動。
  • 馬斯克說的腦機接口怎麼回事?
    事實上,除了馬斯克的團隊,國內外還有不少致力於研究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的研究團隊。讀取癱瘓者的思維2017年2月1日,路透社等媒體報導,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腦機接口(BCI),通過讀取大腦血氧量,為那些完全癱瘓無法說話的患者解碼大腦思維,從而幫助他們與外界溝通。 這一腦機接口系統已經在四位甚至連眼睛都不能動的閉鎖綜合症重度患者身上試用,能夠讀取出患者對問題回答是或者不是。
  • 世界首個「雙邊植入」腦機接口!癱瘓人士用「意念」操控雙機械臂吃...
    如果說,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在豬腦中植入晶片,可以讀取豬活動時的大腦信號波動已讓你震驚不已,那現在是時候刷新下認知了。 來自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HM)和該校應用物理實驗室(APL)的研究人員已把更強力的腦機接口技術用在了人身上。
  • 從醫學到腦機接口,他用實踐證明「意念」控制機器人的可能
    根據 LinkedIn 我們了解到,Max 本科四年在杜克大學 Miguel Nicolelis 教授的實驗室擔任助理研究員,參與了恆河猴的腦機接口的研究。Miguel Nicolelis 教授是誰?用一句話來說,他是腦機接口的先驅人物,其研究對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和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 馬斯克腦機接口研究很牛嗎?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更加美麗
    中國太空人成功地完成了這項全球首次試驗,為比較腦-機接口在地球和太空中的性能提供了重要基準。而這項試驗中所使用的腦-機接口系統是由天津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的神經工程團隊開發的。腦機接口這個概念並不陌生,在醫學上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早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一個身穿&34;的癱瘓少年就通過意念控制開出第一球。
  • 癱瘓患者演示首個「即插即用」的大腦假體
    ,機器學習技術可以幫助癱瘓患者學習使用大腦活動來控制計算機的光標,而不再需每天進行大量的訓練。而這種訓練,對於過去所有腦機接口技術(BCI)是必須的。該研究於當地時間9月7日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文章作者、醫學博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學系副教授Karunesh Ganguly說:「近年來,腦機接口技術領域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由於現有系統每天都要重新設置、校準,它們無法利用大腦的自然學習過程。
  • 四肢癱瘓患者用「大腦意念」操控機械臂
    來自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HM)和該校應用物理實驗室(APL)的研究人員已把更強力的腦機接口技術用在了人身上。  不僅如此,在最近的演示中,他們使四肢癱瘓的殘疾人能夠用自己的「大腦意念」同時控制兩支機械臂,拿起餐刀、餐叉切下一塊蛋糕,然後把蛋糕送到自己的口中。
  • 西安交大這個創業團隊真厲害:用「意念控制」幫助癱瘓患者站起來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腦控機器人團隊的創業公司——臻泰智能已成功從西安交大孵化,入駐西安高新區。想知道「腦控」是怎麼實現的?他們的成果又是如何幫助病人的?創業團隊榮獲聯想AI精英挑戰賽全國總冠軍「腦控」 讓意念控制不再科幻「腦控」是指通過「腦機接口」對腦電波進行捕捉實現人機互動的一種技術,而「腦機接口」是將人和機器連接起來的一條通路。
  • 馬斯克宣布在腦機接口重大突破!稱正為首次植入人腦做準備
    去年腦機接口晶片(來源:Neuralink 發布會)在介紹完晶片和手術機器人之後,馬斯克開始現場「遛豬」。豬腦植入晶片後,其大腦的信號能夠被捕捉到。從演示中可以觀察到,外界能夠通過腦機接口檢測豬大腦的信號,並且預測其關節的運動。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能徹底根除殘疾嗎?
    無線設計使其看起來更適合人類使用,但與最先進的腦機接口技術相比,它限制了可以發送的數據的帶寬。馬斯克在演示中表示,該公司的目標是「用無縫植入的設備解決重要的脊椎和大腦問題」,這與他之前宣布的讓人類與AI融合的更神奇的目標相去甚遠。
  • 靠腦機接口「隔空探物」,大腦植入晶片可實現「心靈感應」
    關於腦機接口,最近看到一句非常打動人的比喻:「腦機接口是人類往大腦宇宙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非常有詩意吧。科技狂人馬斯克已經把Neuralink研製的第一代腦機接口安裝到豬的大腦上了,目前來看這些豬還活蹦亂跳地活著。也有科學團隊將信號傳感器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成功送到了人類的腦內,目前對身體暫無影響。
  • 剛剛,馬斯克宣布在腦機接口重大突破!正為首次植入人腦做準備
    去年腦機接口晶片(來源:Neuralink 發布會)在介紹完晶片和手術機器人之後,馬斯克開始現場「遛豬」。豬腦植入晶片後,其大腦的信號能夠被捕捉到。從演示中可以觀察到,外界能夠通過腦機接口檢測豬大腦的信號,並且預測其關節的運動。
  • 無需開顱手術的腦機接口出現了
    最近,一項新的研究利用血管支架技術,以對大腦損傷更小的方式實現「腦機接口」。今年 8 月,埃隆·馬斯克在 Neuralink 發布會上展示了最新研發的腦機接口設備:一個植入腦內的硬幣大小的晶片,能夠傳輸實時神經元信號。
  • 腦機接口技術創造者駁斥馬斯克:不會有心靈感應 也不會有永生
    在上周末舉辦的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上,腦機接口權威專家、神經科學家、杜克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Miguel Nicolelis接受了連線採訪,對於馬斯克之前宣稱的將腦機接口用於心靈感應、記憶上傳、永生等,他認為這只是一種營銷策略。Miguel Nicolelis教授表示,「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