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鐘擺效應系兩黨制下權力制衡的一大定律

2021-01-10 騰訊網

  2006年11月9日下午,維吉尼亞州的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喬治·艾倫正式宣布競選連任失敗,民主黨從共和黨手中奪回關鍵性的維吉尼亞州席位,一舉打破了兩黨在參議院票數的膠著狀態。至此,美國中期選舉塵埃落定。在100個參議院席位中,民主黨以51席比共和黨的49席獲得參議院的多數席位,4年來首次控制參議院。在改選的眾議院所有435個席位中,民主黨

  以229席戰勝共和黨的196席成為多數黨。這是民主黨在1994年眾議院選舉失利後,時隔12年再次奪得對國會兩院的控制權。在36個州的州長選舉中,民主黨從共和黨人手中奪去了6個州,執掌美國50個州中的28個,地方議會也多是民主黨佔先。

  看上去,民主黨取得了壓倒性勝利,但對其影響也不能估計過高,畢竟這不是總統大選,而分權體制下兩黨政治的一大定律就是權力制衡的鐘擺效應——當共和黨把它的精英人才都推到政府部門的高官位置上時,其在國會的留守部隊必定後防空虛,如果填補的是新生力量,倒也可能一鼓作氣,拿下參眾兩院;但一旦當政日久,淳樸心態便不免被權力所侵蝕,加上對手兵強馬壯兼採哀兵戰術,這仗往往是未打先輸,果真打起來,像這次共和黨臨選舉之前還玩宣判老薩死刑的把戲,就實在太過拙劣,結果自然不妙。不過,美國錯開的批次選舉是權力更迭的減震器,民主黨要完全奪回權力,固然要拿下兩院,兩年後是總統,再若干年最高法院,而這期間不犯錯是不可能的,共和黨又可以把蹺蹺板蕩回來。

  儘管有這樣的「無形之手」在操弄政治平衡術,但在某個特定時期,還是會出現一方佔絕對優勢,而另一方完全式微,在短期內看不到東山再起希望的情形,或者當權一方影響力直墮,某項政策路線走入死胡同、將伴隨人亡政息的趨勢。如今中期選舉後就有人說,隨著伊拉克戰爭「罪魁禍首」拉姆斯菲爾德為國會敗選下臺,自詡為高人一等的保守主義在美國已是明日黃花,民主黨人將乘勝追擊,扭轉共和黨保守主義革命以來的施政方向,使美國向6年前被截斷的未來邁進而不是向20世紀初的傳統回歸,事實果真如此嗎?

  保守趨勢將終結?

  民主黨支持者當前的過分樂觀也許正如當初的過分謹慎一樣不切實際。中期選舉前幾個星期,民主黨領袖哈裡·裡德說,民主黨要想重新奪回參院,只能依靠奇蹟。裡德之所以對本黨如此沒有信心,是由於他意識到共和黨的「保守主義革命」方興未艾,後者雖然在伊拉克試驗場上遭遇挫敗,但在其它方面仍大行其道,沒有遭到強有力的抵制。

  在美國,意識形態差異是兩大政黨的主要分水嶺。政治表面上是兩大黨輪流執政,但在社會深處,則是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交替發揮主導作用。保守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思潮興起於19世紀中葉。從1854年至1932年,共和黨在美國政壇上居支配地位,而民主黨則甘拜下風。這72年間,共和黨控制白宮56年、參議院64年、眾議院50年。

  1929~1932年大蕭條和羅斯福新政給自由主義復興創造了機遇,與之相應,保守主義式微。這62年間(1932~1994),民主黨控制白宮34年、參議院52年、眾議院58年。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從1955至1994年這40年間,眾議院一直為民主黨所控制。

  在經歷了1932~1964年的低潮後,保守主義開始了復興的歷程。這個復興伴隨著共和黨的自身改革,而其改革具有脫胎換骨的性質,史稱「保守主義革命」。這場「保守主義革命」的核心內容就是告別過去30多年來的「共識政治」,即共和黨執政時,也奉行民主黨實行過的以國家幹預為主要特徵的自由主義政策。簡言之,這場「保守主義革命」就是要使共和黨保守化,與民主黨在政治上劃清界線。這場革命始於1964年戈德華特作為共和黨保守派代表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贏得總統候選人提名。此後,共和黨內保守派的力量逐漸上升。以1980年裡根贏得共和黨的提名併入主白宮為標誌,保守派在共和黨內戰勝溫和派,成了主流力量。不過,在1964~1994年這30年間,民主黨的自由主義雖然面對保守主義的進攻處於守勢,但畢竟餘威仍在,而且共和黨的保守化尚未完成,所以共和黨很難同時控制白宮和國會,尤其國會仍是民主黨的天下。

  1994的中期選舉猶如一次「大地震」,共和黨人以一部「與美利堅的契約」(Contract with America)擊敗了民主黨人,從國會中的少數黨一躍而成為多數黨,把自二戰後重建時期以來一直屬於民主黨牢固陣營的南方搶奪過來,佔據了闊別40多年的國會山的領導地位,從而開始了新一輪真正意義上的「保守主義革命」。至此保守主義重新取得在美國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主導地位。到2000年,共和黨不僅繼續控制著參眾兩院,而且奪回了白宮。布希贏得2000年大選,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保守主義革命和共和黨的崛起,同時也標誌著保守主義又一次取代自由主義成了影響美國民眾思想的最主要意識形態。

  此時的美國保守主義已經擊敗了自由主義,這也可以從第一屆布希政府的人員構成和內外政策中得到印證。當年裡根以絕對優勢擊敗對手,但鑑於自由主義仍有很強的影響力,以及黨內的溫和派仍有一定實力,為了搞平衡,不得不將許多溫和派人士拉進了政府,老布希就屬於共和黨溫和派。而布希以少數選民票並靠法院裁決入主白宮,卻組成了幾乎是清一色的保守派內閣,像鮑威爾這樣軍人出身的人卻不得不扮演溫和派的角色。民主黨人及共和黨溫和派對布希的保守主義政策雖多有批評甚至攻擊,但有強大保守主義勢力支持的布希對之置若罔聞。

  於是,布希成了繼戈德華特、裡根之後共和黨保守主義革命的第三代旗手。而9·11事件則為保守主義和共和党進一步擴張實力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因為共和黨一向更重視安全問題,而且給人的印象是更善於處理安全問題。

  再至2004年美國大選,保守主義和共和黨再次橫掃國會,全線飄紅:2004布希不僅以32個州286張的總統選舉人票戰勝對手克裡,而且還獲得5902萬的普選票,佔總選票的52%。這是繼1988年裡根一邊倒的勝利之後,又一位總統贏得超過半數的普選票。在布希旋風下,共和黨在參院增加了4席,形成55比44的優勢地位;在眾院增加了7席,形成234比200的多數,布希獨大、共和黨獨大的政治格局初步成型。此外,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威廉·倫奎斯特和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大法官桑德拉·奧康納一死一退,給布希提名保守派法官提供絕佳機會。這樣一來,共和黨囊括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確立了保守派一統天下的政治格局。

  這樣的打擊使民主黨一度消極沉淪,看不到希望。要知道,在1932~1994年60多年的時間裡,民主黨只有一次失去對眾院的控制,而在此次中期選舉之前,民主黨已經是連輸6次!在1932~1994年期間有46年,民主黨在參院佔據至少10個席位的優勢,而在此次中期選舉之前,它已經連續10年成為少數黨。到2000年時民主黨在半個世紀內第一次未能控制一半以上的州議會;2004年大選後,其控制的州議會只有17個。在如此強勁的保守主義思潮影響下,有誰敢貿然斷言今年的中期選舉,民主黨就一定能夠大獲全勝呢?

  2004年美國大選,世界大多數國家均眼巴巴地期待民主黨的候選人克裡能贏得大選,卻偏偏是讓布希創造了美國憲政史上新的紀錄,打破了美國父子總統常常是一任而終的政治詛咒,建構起超越民主黨甘迺迪家族的布希王朝!而且中期選舉肯定對總統及其所在的黨不利。美國歷史上自從1862年以來,在總統的第一任期或第二任期中,共經歷了36次中期選舉,但其中的33次選舉中,反對黨均在議院中獲得了進展。所以眾院前議長金裡奇11月10日向《華盛頓時報》表示:「我們必須承認,這是共和黨的失敗,而不是保守派的失敗。」其他共和黨人士也指出,雖然共和黨失去了兩院的控制權,但許多民主黨候選人贏的票數可說非常微小。有分析人士甚至稱,這與其說是自由主義重現勃勃生機,不如說是民主黨撿了共和黨的一個大便宜,而即便民主黨短期當政,其所奉行的政治哲學也難脫保守主義底色。如此說來,儘管今年中期選舉民主黨大勝,誰又敢斷言美國的保守主義又再從此式微呢?

相關焦點

  • 中國式分權:皇權至上模式下的制衡遊戲
    在寬泛的尺度下,權力分散和制衡的理論,並不是孟德斯鳩第一個提出的,甚至也不是西方人首先提出的政治理論。在古代東方的專制體制下,君主們非常熟悉如何運用各種手段來控制下屬,對他們來說,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讓屬下們彼此爭鬥、彼此競爭、彼此猜疑、彼此妒忌,如此一來,這些下屬都會將主要精力用於和同僚「纏鬥」,為了在競爭中勝出,他們必然會向高踞寶座的統治者逢迎諂媚,搖尾乞憐。
  • 2020臺灣民意「鐘擺效應」的啟示
    當「鐘擺效應」已現,意味著民進黨不可一世的「強勢執政」迎來了盛極致衰的轉折點。  在多黨競爭的選舉制度下,沒有永遠的執政黨,也沒有戰無不勝的政治人物。回想2018年民進黨在縣市長選舉中慘敗、更被「韓流」所震撼,當時民意怒火被點燃的導火索,起源於一個被冠以「高薪實習生」的北農總經理吳音寧,讓「搶了菜攤,丟了江山」的八字金句成為一時佳話。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 樓市出現「鐘擺效應」!住房模式發生2個變化
    你聽說過「鐘擺效應」嗎? 在心理學裡,一個人現在的情緒有多興奮,下一刻的心情就有可能更低落,大喜大悲的切換之間,人們的心理如同像「鐘擺」一樣擺動不定。 感情的等級越高,呈現的「心理斜坡」就越大,也就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緒狀態進行轉化。
  • 民意驚現鐘擺效應 港媒爆民進黨民調:走到盡頭了
    不過秋鬥大規模遊行抗議後,讓民進黨民調大幅下滑,港媒分析指出,印證臺灣民意呈現「鐘擺效應」,民進黨不可一世的強勢執政,將面臨盛極致衰的轉折點;甚至指綠營挾著網絡民粹所塑造出所謂的「高民調」,已經走到盡頭了。
  • 皮亞傑的鐘擺實驗
    實驗過程:首先,向被試展現裝置,在這個裝置中,有不同長度的繩子被固定在一個橫梁上面,在這些繩子的末端被繫上了不同重量的物體。接下來,向被試演示讓這個鐘擺擺動的方法,即用手將繫著物體的鐘擺繩子拉緊並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後放下就可以了。
  • ...權力制衡的博弈:行政訴訟管轄規則創製及其結構功能主義價值》
    從歷時態角度分析,行政訴訟管轄規則創製大體經歷了多元化管轄規則創製、相對集中管轄規則創製、跨行政區域管轄規則創製三個階段,並分別呈現出自下而上的地方經驗、自上而下的司法政策、作為國家行動的頂層設計之結構功能主義特徵。其功能結構則表現為:價值層次——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制度層次——審判中心主義的制度構建,集體層次——法官員額制的集體依託。
  • 教家長用「鐘擺效應」,幫教孩子控制好情緒
    但實際上,在兒童心理學上,有一種叫做「鐘擺效應」的心理學原理可以明確的幫助家長們教育孩子,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再隨時隨地的大哭不止。什麼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是《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的一種概念,他首先將孩子的常見情緒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自信、高興等正面的情緒,另一種則是自卑、難過等負面情緒,而孩子的情緒就像一個鐘擺一樣在兩種情緒之間來回擺動。
  • 了解「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不良情緒
    二、什麼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主要是描述人類情緒的高底擺蕩現象。在情緒的處理中,「鐘擺效應」就是指一個人在一種情緒上降低了反應強度的時候,其他的情緒強度也會有同樣的降低。簡單點來說就是在負面情緒強度降低的時候,正面情緒的強度也會降低,就像「鐘擺」一樣,左右兩邊的擺動幅度是一樣的。
  • 神奇的鐘擺效應!畫出奇特又有規律的沙畫……有意思!看……
    神奇的鐘擺效應!畫出奇特又有規律的沙畫……有意思!2018-02-06 1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神奇的鐘擺效應
  • 從8年酷睿進化史看摩爾定律發展之殤
    在此之後的四年中,酷睿處理器的製程工藝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進展,包括2015年的Skylake、2016年的Kaby Lake以及2017年以來集多種微架構於一身的八代酷睿全部都是基於14nm工藝,儘管14nm依據能耗被區分成了14nm、14nm+、14nm++三種,但是它們始終沒有脫離14nm這個節點,甚至連即將發布的9000系處理器都很可能仍舊是14nm工藝。
  • 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看得出來,孩子們身上有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情緒表達,父母們與其壓制孩子的情緒化不給予其釋放的空間,不如多了解下「鐘擺效應」,也許這會為父母的引導找到新方向。二、什麼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這是一種心理學上的概念,《兒童情緒心理學》中心理學家們認為個體的情感是分為正負兩面的,而情緒就像是一個大鐘擺一樣,在受到力的刺激後會在正負兩邊擺蕩。
  • 中美關係能否走出鐘擺定律
    在歐巴馬任總統的第一年,中美關係相對穩定,以至於產生一些期望:中美關係是否會就此結束每逢新總統就發生波折的定律。當歐巴馬進入自己任期的第二年,相繼而來的風波說明:中美關係依然沒有告別鐘擺的軌跡。在英國《衛報》駐美國的專欄作者洛拉·阿德雅看來,中美關係因目前的議題產生麻煩,就像一對「關係出現障礙的夫妻」,而關係顧問會給他們一堆的建議。毫無疑問,中美彼此需要。
  • 你應該知道的鐘擺效應,帶你從一個方面看待你的感情
    有了犧牲者就會有放縱者作為犧牲的最後一種特性——鐘擺效應模型是:犧牲者——中心——放縱者鐘擺效應的主要概念是如果你為了伴侶犧牲如果你不是真心的犧牲自身你就會把對方當做利用你的人因為你認為他們沒有盡到他們應該盡到的責任
  • 心理學:鐘擺效應,你今天有多快樂明天就會有多悲傷
    心理學鐘擺效應,指的是人們在達到一個情緒高度的時候,會形成「心理斜坡」,並且將使你的情緒擺向相反的、相同程度的位置。通俗來講就是你感受到了多麼開心的情緒,一定會感受到同等程度的悲傷,而且不會太久。一般情緒鐘擺效應的周期為一個月,在一個月內情緒會有反彈。你今天感到特別的幸福和滿足,那麼不出一個月,你一定會感受到特別的傷心和匱乏。那麼,我們如何利用好鐘擺效應呢?
  • 喜和悲都是人生調味劑,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父母應了解鐘擺效應
    所以孩子哭鬧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那麼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家長首先應該了解的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是什麼?鐘擺效應簡單來講的話,就是形容一個人的情緒不穩定。正像是這個鐘擺一樣會四處搖擺。所以孩子的情緒就會起起伏伏。有時候高漲,有時候低落,這都是說不準的事情。其實這也側面說明,這個人的情緒管理不好,情緒控制能力比較差。
  • 鐘擺定律:我們與年輕人的距離在哪裡
    文明從來不屬於滿腹經綸的知識分子,不屬於控制資本的大鱷與家族,更不屬於操縱世界的權力始作俑者。文明屬於全人類,屬於底層群眾,屬於每一個人,最終屬於新生代人。我們與年輕人的差距到底在哪裡?到底有沒有代際差異?這取決於站在什麼位置,用什麼角度去觀察,用什麼態度去對待。何帆老師在《變量》中寫到:代溝像雲也像霧,如果你遠遠地看能夠看到白茫茫的一片,一旦走進卻有好像看不見了。
  • 我就像鐘擺,被你左右搖擺。
    在90年代剛出道的時候,她就有「翻版王菲」之稱,在劉以達的帶領下參加了一個在上海舉辦的歌唱比賽從而進入樂壇。她在1994年推出過爵士專輯,1997年在香港發行了首張粵語專輯《就系胡蓓蔚》。遺憾的是,沒紅。
  • 明朝內官權力的擴張進程,越過皇帝,到達權力的頂峰
    明朝歷代皇帝能夠高枕無憂也是因為內閣分權,彼此制衡,不會影響到皇帝的權力,甚至萬曆皇帝十多年不上朝,都能把權力握在手中,就是因為他手裡握著內閣這根線,只要管理好內閣,國家就可以正常運行,皇帝的權力就不會失去。當然內閣也慢慢發生了改變,到了後期,內閣的權力也越來越大,甚至擁有了反駁皇帝的權力。
  • 楊繼繩:防止權力資本成為危害社會的暴君
    為了防止權力對社會的威脅,使權力為善而不作惡,對權力需要有制衡。國家權力是上述權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通過國家機器和法律的強制、通過對資源的集中和配置、通過國家控制的輿論工具等多方面,使全體國民服從領導集團的意志。國家權力如此強大,它可以取得社會上任何個人、任何團體無法做出的成績,也可以製造任何個人、任何集團不可能犯下的巨大罪惡。
  • 三大定律
    第一個定律是PE鐘擺定律這一定律主要運用於股市。PE是我們常說的市盈率,這一定律是指在一個考察期 (通常為12個月的時間)內,股票的價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通常為衡量股票投資價值的一種動態指標。一般來說,一隻股票的PE具有某種規律,即往往變化波動的最高和最低峰值只在一定範圍內,如果用PE的高低來設定一個區間,低的時候是10倍甚至幾倍的PE,高的時候是30倍到60倍的PE,就像簡單重複的鐘擺,所以將這種具有一定規則的現象稱之為PE鐘擺定律。了解了這個定律,再加上足夠的耐心,長期加以觀察分析,就能摸清股票曲線變化的規律,從而輕鬆躲避陷阱實現低風險理財。